PCAOB又發話,中概股股價再次集體「遭殃」

2021-12-23 第一財經資訊

美國時間5月13日,美股三大指數反彈,中概股卻集體大跌,包括阿里巴巴(-6.28%)、拼多多(-7.11%)、京東(-5.92%)、嗶哩嗶哩(-6.83%)、蔚來汽車(-7.3%)在內的多家此前的熱門中概股均跌超5%,而此前已然處于震蕩之中的中概教育股更是下跌慘重,好未來下跌11.13%、新東方跌14.42%、有道跌10.55%。

中概股的逆市下跌與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發布的一項新提案有關。

5月13日, PCAOB在官網中發布公告稱,PCAOB正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FCAA)提出新的規則和框架,以便按照HFCAA的設想,在確定PCAOB因一個或多個主管部門在外國司法管轄區採取的立場而無法檢查或調查位於該司法管轄區的完全註冊的會計師事務所時使用。

根據公告,擬議的規則將確定PCAOB作出決定的方式;審計委員會將評價的因素以及在評估是否有必要作出決定時將考慮的文件和資料;裁定的形式、公開可得性、生效日期和持續時間;以及PCAOB可以修改或撤銷其決定的程序。PCAOB對此正公開徵詢意見,截止日期為2021年7月12日。

PCAOB主席威廉杜克(William D. Duhnke III)在會上表示,PCAOB與國際同行之間的合作對於促進有意義的審計監督和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至關重要。「該規則將使PCAOB能夠履行《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規定的職責,解決了海外當局拒絕PCAOB進行授權的監督活動時所需訪問權限的情況。」

據杜克稱,目前共有有1727家在PCAOB註冊的公司,其中有853個位於美國境外的90個不同司法管轄區中。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個月中,位於美國境外的PCAOB註冊公司發布了1166份關於發行人財務報表的審計報告,發行人總市值超過11萬億美元。

2020年,儘管今年全球的跨境IPO活動受疫情影響,中國依舊是跨境IPO企業的主要來源地。據安永統計,2020年共有35家中國企業首發上市,其中新能源汽車、金融科技、網際網路服務等行業尤其受到美國投資者的青睞,單個上市募集資金額都超過10億美元。陸金所、貝殼和小鵬汽車等多家中國內地和香港企業上市大幅度推高籌資額至123.2億美元,比2019年上升233%。

2021年,中國企業赴美IPO的步伐並未停止。彭博數據統計顯示,第一季度儘管中國三大電信巨頭、中海油被從紐交所摘牌,美國SEC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亦凸顯中概股風險,當季中資公司赴美上市數量仍創下2010年第四季度以來的單季新高,達到19家,共募資43.7億美元,行業集中在消費零售、雲端技術和生物科技等。

但新股上市後總體表現不如人意,第一季度上市的前十大中概股已有7家破發,上市首日曾大漲的霧芯科技也已跌破發行價。

相關焦點

  • 董規 | 中概股集體再次下跌,PCAOB成「做空」利器
    在5月13日當天,PCAOB就《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中如何確定「不能有效實施會計監管」的認定細則徵求意見,引發開頭的股價暴跌。在該框架下,將使得PCAOB更容易確定其無法檢查美國以外的哪些審計機構。事實上在此之前就已經有中概股公司對SEC發出建議與意見,當然,SEC並未回復。2021年4月30日中石化致信SEC,指出該公司「自在美國市場上市以來,一直遵守會計準則,沒有虛假記錄、誤導性陳述或財務報告中的重大遺漏」,「《信披規定》要求的內容和信息已在此前公告中披露,重複披露將對公司造成額外的不必要合規成本」。
  • PCAOB主席被革職 中概股會否受影響?
    一些中概股的「鋌而走險」,給中概股板塊在美國資本市場帶來了負面聲譽,更要命的是,吸引了大量做空機構的關注,並進而引發多起集體訴訟。2010年6月28日,喜歡做空財務造假公司的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公司發布做空報告,稱在美國上市的東方紙業存在財務造假行為,從此打響了狙擊中概股的第一槍。
  • 冷眼旁觀中概股
    但拋開這層因素,網際網路中概股在美股待著不香麼?它們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群體?借著這一波中概股返港二次上市潮,正好捋一捋中概股在美股的情況。  除了市值差距懸殊,不少中概股到美國上市,發行價就是最高價。去年 50% 的中概股上市即破發, 2018 年破發的佔比更是達到了七成,其中不乏愛奇藝、唯品會、B站這些知名的企業。它們有些股價回來了,比如 B 站,有些則是腰斬接著膝蓋斬,最後股價砍到腳踝了還能跌。
  • 中概股接連「中槍」後 好未來按下了「自爆」按鈕
    接二連三的爆雷聲 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因瑞幸財務大爆炸而引發的震動還在持續。 自瑞幸自曝財務造假後,美國已有多家律所將對瑞幸咖啡和特定管理人員提起訴訟。瑞幸已向相關保險公司提出了董責險理賠申請。正在瑞幸忙著收拾自己的爛攤子時,沒想到中概股又出現了爆雷聲。
  • 被嫌棄的中概股的一生
    在重壓之下,第一個產生深邃裂隙的,就是在美上市的中概股。12月初的中概股遍地哀嚎。在11-12月納斯達克指數「微跌」6%的過程中,大量中概股在很短的時間內下跌了30%甚至更高。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明確告知,要求在美上市的企業必須全面審查底稿。中概股長期以來的敏感地帶再次被重重一錘。
  • 該如何冷靜看待中概股?
    但拋開這層因素,網際網路中概股在美股待著不香麼?它們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群體?借著這一波中概股返港二次上市潮,正好捋一捋中概股在美股的情況。在美股,今年拼多多差不多只用了兩個月就股價翻倍,成為美股裡市值第二高的中國民營公司、875 億美元。京東以 857 億美元排第三。這兩家公司預計會在非常長的一段時間裡座次來回調。因為第一名阿里巴巴太難撼動了。
  • 做空「中概股」是種什麼操作?
    (點擊了解詳情)近年來,市場活躍的做空機構接連針對中概股發布做空報告,其中2020年開年以來被做空的企業就有10餘家。瑞幸咖啡、好未來、愛奇藝等紛紛中標,這給中概股帶來一記「當頭棒喝」,並可能引發更多連鎖反應。對於做空以及「中概股」,不關注海外市場的投資者可能不是很熟悉,但經歷這波熱潮後,相信大家對投資的世界會有更深入的思考。
  • 中概股頻被做空,還有多少「造假」浮現?
    進入4月份,中概股集體「水逆」。繼瑞幸咖啡自曝偽造22億交易後,好未來、愛奇藝、跟誰學也相繼「出事」。十年前的中概股做空潮要重演?2月,做空機構Grizzly Research在報告中稱,跟誰學2018年淨利潤誇大74.6%,刷單虛增學生人數。4月3日,跟誰學發布2019年年報,成為第一家披露財報的中概股,在財務造假質疑下,當日股價暴跌15.52%。
  • 中概股集體跳水 泛娛樂A股擬轉投港股尋出路
    遊戲頭條微信號:gametoutiao(←長按複製)中國首家顧問式新媒體定製屬於您自己的媒體內容 導語:中概股11日再現集體暴跌,全市場僅剩十於支個股上漲,跌幅居前的多在走退市程序擬回歸A股市場。
  • 光榮出徵,鎩羽歸來,中概股在美國經歷了什麼?中概股被整體低估,紛紛回國,或許對中國而言,會因禍得福.
    中概股在美國「過得不好」,主要表現在估值偏低、股價低迷、遭遇誠信危機、遭國際做空機構阻擊、因中美會計監管制度不同被SEC等機構為難。對於中概股的這些難處,我們展開來說。首先,中企境外上市先天就面臨著信息不對稱的弱點,這使得投資者很難關注到優秀的中國企業,更熱衷於購買他們熟知的美國本土股票。
  • 中概股私有化尷尬:投資人賭360陌陌降價
    這意味著陌陌是繼大眾點評之後,又一家準備衝刺戰略新興板的國內主流網際網路公司。知情人士向騰訊科技透露,2015年8月,賽富基金成立紅籌回歸基金,此前所投資的眾多公司中多家正拆除VIE架構,準備回國上市,包括:凡客、中興軟創、有貨、小能科技等。
  • 砸中概股牌子的絕不止瑞幸一家
    」上面這事兒發生在貿易戰如火如荼的時候,雖然後來沒多久,川普就撤回了聲明,也沒有任何中概股被強制退市,但阿里巴巴、京東、YY等明星中概股還是經歷了一波下跌,阿里巴巴也快速完成了回港上市的道路。好公司回歸和垃圾公司赴美,這就是當前中概股的整體面貌,畫美不看中概股鼻祖 「東北狠人」仰融
  • 中概股集體下跌!百度要從納斯達克退市?最新回應來了!
    據證券時報報導,美國時間周三,美國參議院通過《國外公司問責法案》,該議案被指專門針對中概股的審計問題。這個看似與中國法律法規完全相衝突的議案,讓市場立刻出現「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成歷史」等言論。在上述法案通過之後,周三阿里巴巴等中概股迎來了一波跳水。周四開盤後,中概股繼續下挫。
  • 中概股政策風險大 港第二上市成出路
    伴隨中美博奕在過去幾年持續升溫,中概股身處風口中,股價持續波動。雖然價值可能被低估,但因為時差關係,中國大戶難以通宵投資美國中概股,加上中國官方實行資本管制,中國基金難以投資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讓中概股不得不考慮回流,尋求更合理估值。
  • 11|中概股有多火爆?值得買嗎?
    「中概股熱潮」是2020年媒體最愛炒作的資本市場話題之一——「十大交易量最高的股票中,中概股佔了5席」這類新聞到處都是。所謂「中概股」,就是指在美國上市,做中國業務的企業,像你熟悉的阿里、京東、微博都是中概股。為什麼中概股一直如此受關注呢?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從新浪、攜程,到阿里、京東,這幾代中國「新經濟」明星企業很多都是從這裡孕育出來的。
  • 聚美優品,離開在中概股暴風夜
    而同樣在今天,另一中概股跟誰學再造做空。這意味著整個中概股還沒有走出眼前的黑暗時刻。聚美優品不是瑞幸、好未來們的其中之一,眾所周知它的離開是陳歐的「蓄謀已久」,不過此時聚美優品的退市也映出了當下中概股的又一面。  接下來,怎麼繼續為自己代言?
  • 【港股視角】一大波中概股回港潮來襲,誰將是最大贏家?
    洶湧的「回港潮」中概股集體回歸的原因非常明確。 不過,中概股回到港股,如今的風險因素僅僅是一個導火索,港股近年來推進改革,已是中概股不容錯過的競技場之一。 港股市場有諸多優勢。首先,港股的同類型企業,在美國往往市盈率較低。低市盈率代表著股價未能反映個股的盈利能力,如果從美股轉戰港股,有利於重估個股價值。 例如百度,其在美股的市值一直處於較為低迷的狀態。
  • 港交所股價達上市二十年頂點,中概股的回歸或起決定性作用
    而在近期,由於中概股的回歸,對港交所的影響更為深遠。加之MSCI協議的籤署對期貨市場的影響。港股是世界經濟在中國的窗戶,港交所股價的上漲是香港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另一種反應。港交所的股價曾經一度逼近300大關,而今天終於得以突破。雖然受疫情的影響,但是市底強勁,加上美股最近的變現一路上升,多家券商對港股的前景表示看好,對恒生指數的目標更是提至30000點。
  • 最牛飆漲2200%,中概股火爆!比特幣市值破萬億,全球資產泡沫化?
    小市值中概股暴漲周五美股收盤,三大指數高開低走漲跌不一,道指收於平盤,標普500指數跌0.19%,納指漲0.07%。美股依然呈現小市值公司股價大漲,大市值股持續調整,如美股最具代表性的FAANMG中,只有蘋果微漲0.12%,其他全部收跌,其中Facebook跌近3%,亞馬遜跌超2%。小市值公司居多的羅素2000指數逆勢上漲2.18%。
  • 中概股回歸,港交所開啟博弈新時代
    一個半月前,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正式提交了三份修改提案,旨在提高對新興市場來到納斯達克尋求上市公司的掛牌要求,由此也引發了中概股回歸潮。得益於中概股的回歸,上半年香港證券交易所(下稱「港交所」)的籌資額得到了大幅提升,回歸的兩隻中概股網易與京東約佔上半年籌資總額的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