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拒食魚翅是極大浪費

2020-12-23 中國網旅遊中國

一隻灰鯖鯊被漁船捕獲

出售中的鯊魚鰭

 

「拒食魚翅」救不了鯊魚?

行業協會將推出白皮書駁斥「魚翅消費導致鯊魚瀕臨滅絕」的主流觀點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則公益廣告正在廣泛流傳。廣告中,姚明推開擺在他面前的一碗魚翅,拒吃。

然而,吃魚翅,還是不吃魚翅,卻在業界和環保組織之間引發了很大的爭論。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個「鯊魚可持續利用會議」上,「拒食魚翅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的觀點,讓人為之一驚。

有關方面將為此專門出臺《中國鯊魚產業白皮書》,力圖反駁「拒食魚翅」的立論。兩種觀點,兩股力量,圍繞著這個話題展開了一場交鋒。

欲推出白皮書闡觀點

7月20日,「鯊魚可持續利用會議」在北京舉行,主辦方是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行業代表、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出席了這次會議。

會議的目的是什麼?會議上透露的消息顯示,主辦方認為中國傳統的魚翅消費文化受到了國際社會不公正的評價,給廣大消費者造成了誤解,使中國漁業的國際形象受到了損害。

一些與會專家和業界代表表示,目前中國沿海的鯊魚捕撈都是兼捕所得,不存在專門把鯊魚作為主捕魚的捕撈作業,鯊魚作為兼捕魚類,基本保持了種群數量的平衡。從美食文化的角度看,魚翅消費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非但不是對瀕危物種的消費,反而是對廢棄資源的有效利用,是中國節儉美德的體現。

會議還明確決定,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組織相關專家撰寫《中國鯊魚產業白皮書》,「正確應對國際非政府組織的不公平指責,提出科學的、公正的、符合客觀實際的鯊魚產業利用現狀及可持續利用建議」。

「鯊魚由漁民意外捕獲」

崔和是會議主辦方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的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在採訪中,他對「吃魚翅導致鯊魚面臨生存危機」的說法進行了反駁。

崔和稱,全世界範圍內捕撈鯊魚的國家不少,中國並不是捕撈鯊魚的主要國家,有些國家的捕撈量要大於中國。中國每年的捕撈量大約在1萬多噸,而有些國家達到了四五萬噸之多,一些國家捕撈之後,將鯊魚製成了食品或者保健品。相對而言,其他國家消費鯊魚製品的行為沒有受到指責,只有中國人消費魚翅的行為引發了爭議。

「魚翅消費導致鯊魚瀕臨滅絕」,這是中國的主流聲音。崔和反駁說:「這是不公平的。」他解釋說,目前中國的捕撈業沒有專門以鯊魚為捕撈對象,但由於鯊魚和其他魚類混在一起,從業者在捕撈其他經濟魚類的過程中意外捕獲鯊魚。

「只要是有經濟魚類的捕撈,就必然會有鯊魚的捕撈,這是不可避免的。」崔和說。他還指出,被撈獲的鯊魚基本上無法再存活,不利用它反而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對於一些活殺鯊魚取鰭的紀錄片,崔和認為「都是騙人的,割鰭棄肉的行為根本就不存在」。業界認為鯊魚產業遭到了非議,所以想發布白皮書,闡述行業的真實情況,並表達這樣一種立場:「不吃是不對的」。

林丁貴是香港海產品進出口貿易商會生態保護委員會的負責人,而香港一直在魚翅貿易行業中佔據重要地位。從今年5月開始,林丁貴開設微博,表達自己對當下「拒食魚翅」運動的反感。他認為,拒吃魚翅無法實現保護鯊魚的目的,因為歐美擁有龐大的魚肉市場,他們依舊會捕捉鯊魚,拒吃魚翅只會造成魚鰭的浪費,捕捉量卻不會因此而減少。

「鯊魚肉在歐美國家非常受歡迎,鯊魚製品也只是普通的食物。以鯊魚瀕危為由,一群吃鯊魚肉的人帶頭譴責一群吃鯊魚鰭的人。為什麼一些非政府組織只呼籲『拒吃魚翅』,卻從不提『拒吃魚肉』?——他們背後另有目的。」林丁貴這樣認為。

他還認為,一些所謂「割鰭棄肉」的影像畫面是數碼合成的。「從經濟上看,漁民賣一套魚翅收益極為有限,魚翅源頭價很低,他們沒有動力去捕鯊割翅。捕鯊是合法漁業,在約440種鯊魚中,《華盛頓公約》收錄保護其中的4種,其餘絕大多數並未瀕危。」

「95%的鯊魚軀體都被浪費」

野生救援協會自2006年以來一直推動「拒食魚翅」,該協會提供的報告稱,消費者對魚翅的需求把鯊魚捕撈推向空前嚴重的程度,有些鯊魚種群的減幅高達99%,有些種群甚至已經完全消失。

這份報告還稱,每年因魚翅交易而捕獲的鯊魚約有2600萬~7300萬條,如今魚翅的價格高至700美元/公斤,消費者對魚翅羹的旺盛需求成為鯊魚捕撈業的強勁動力,目前參與鯊魚製品交易的國家已超過125個。

協會首席代表子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鯊魚重量大,對出遠洋捕撈的漁民來說,帶幾條鯊魚回去不現實。鯊魚肉需要快速冷凍處理,才能防止其中的尿素轉化為使肉產生臭味甚至毒性的氨。除魚翅外,沒有其他價值可以帶回來,所以漁民大多在海上切鰭,把其他部分丟掉,95%的鯊魚軀體都被浪費。」

專家:

鯊魚肉很難吃

王亞民,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海洋學院副教授,長期從事鯊魚保護的研究,是多個環保組織的顧問。

「從國家利益的層面,我反對吃魚翅,但是不反對鯊魚製品交易。」接受採訪時,他給出了這樣一個觀點,「魚翅本身只是一種軟骨組織,根本就沒有任何營養價值,每年花費巨資進口魚翅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王亞民分析說,吃魚翅跟鯊魚資源量的消耗肯定是有關係的:導致鯊魚捕撈量增大,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同時,鯊魚作為一種魚類資源,是可以食用的,只要處於合理開發狀態下,鯊魚資源是可以利用的。

王亞民認為「割鰭棄肉」的情況的確存在,且並不少見。「很多國家的漁民都會將鯊魚扔掉,只剩下魚翅,然後出口到中國。」他說,鯊魚肉很難吃、硬且粗糙,還有強烈的尿素味道,加工起來很麻煩,價值不高。

對於環保組織提供的「每年捕撈鯊魚數千萬條」的數據,王亞民則表示,環保組織提供的數據需謹慎使用,因為他們有傾向性。(文/記者李鋼實習生馮軍福 圖/野生救援協會提供)

相關焦點

  • 拒食魚翅是種浪費
    野生救援協會直指癥結:「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則公益廣告正在廣泛流傳。廣告中,姚明推開擺在他面前的一碗魚翅,拒吃。然而,吃魚翅,還是不吃魚翅,卻在業界和環保組織之間引發了很大的爭論。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個「鯊魚可持續利用會議」上,「拒食魚翅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的觀點,讓人為之一驚。
  • 吃魚翅竟成了"廢物利用" 如此專家純屬自說自話
    這則公益廣告中,推開擺在面前的一碗魚翅,表示拒吃的是明星姚明,而不是網絡紅人「犀利哥」。  然而,吃魚翅,還是不吃魚翅,卻在業界和環保組織之間引發了很大的爭論。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個「鯊魚可持續利用會議」上,「拒食魚翅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的觀點,讓人為之一驚。
  • 中國水產流通加工協會組織專家對「中國魷魚加工物流交易中心...
    中國水產流通加工協會組織專家對「中國魷魚加工物流交易中心「命名進行評審2015-01-23 14:3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流通加工協會        瀏覽量:10770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2015年1月21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組織有關專家對煙臺水星集團有限公司申報的
  •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調研遼寧丹東東港貝類加工流通情況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調研遼寧丹東東港貝類加工流通情況2015-05-13 17:0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流加協會        瀏覽量: 6197 次 我要評論  &nbsp  貝類養殖是我國水產養殖的支柱性產業,也是水產品出口的最主要品種之一,2014
  • 別拿「中國傳統」為吃魚翅陋習辯解
    原標題:別拿「中國傳統」為吃魚翅陋習辯解  紐約下達魚翅禁令,各大中餐館改賣海參燕窩。紐約州禁止擁有、零售和批發魚翅。《紐約時報》表示,它是魚翅湯的主料,而魚翅湯往往作為地位的象徵,出現在中國傳統婚宴上。布魯克林日落公園第八大道一家中國海鮮餐館的一位大廚認為,魚翅湯是不可替代的,他不願公開挑戰這項禁令,所以沒有透露姓名。
  • 吃魚翅,怎可持續?!
    本報資料庫編者按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鯊魚可持續利用會議」上,「拒食魚翅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的觀點,讓人為之一驚,掀起網絡對魚翅消費的又一輪爭議熱潮。事實上,魚翅該不該禁,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環保話題,而是糾纏了太多的利益集團,在國外,甚至還摻雜進了政治因素。在這場公共論戰中,科學和道德的界限已經很難釐清。
  • 北京魚翅一天消費一個億 食客多稱代表身份地位
    姚明拒食魚翅的這則公益廣告為人們所熟知。2012年6月底,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就明確表示,將發文規定公務接待不得食用魚翅。「拒食魚翅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近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提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觀點。只要是公務宴請,河北籍企業家張總一般都會點魚翅。
  •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蛤仔分會成立,這種養殖貝類中國產量佔全球...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蛤仔分會成立,這種養殖貝類中國產量佔全球90%! 2018年12月6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蛤仔分會成立大會在廣東省珠海市銀海灣大酒店隆重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主辦
  • 魚翅是一種什麼"符號"?
    6月底,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明確表示,將發文規定公務接待不得食用魚翅。據記者調查,北京地區每天的魚翅銷售額為1億元,一家豪華飯店的魚翅湯,一碗的價格達到1800元。(9月3日人民網)  該不該食用魚翅,有兩個方面的判斷。一是是不是用公款食用;二是食用魚翅是不是傷害了生物。有關方面的觀點,顯然是針對公款食用而提出的。
  • 魚翅的「戰爭」:北京魚翅消費一天一個億(圖)
    >   但行業協會認為拒食是浪費。姚明拒食魚翅的這則公益廣告為人們所熟知。   「拒食魚翅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近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提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觀點。   大多數中國人都知道魚翅,但許多人並不知道它和鯊魚有何關係。魚翅,在中國,從來就不只是一道菜這麼簡單。2012年6月底,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就明確表示,將發文規定公務接待不得食用魚翅。
  • 「拒食魚翅」在中國艱難前行
    參考消息網2月2日報導 美國《洛杉磯時報》2月1日發表題為《在中國,禁食魚翅是一場艱難的鬥爭》一文,作者喬納森·凱曼稱,過去幾十年,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興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商業宴請和婚宴中對魚翅湯的需求不斷上升。魚翅湯曾經是皇帝的一道御膳。
  • 帝王蟹年進口量超萬噸,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成立帝王蟹分會推動...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崔和會長、上海市農業農村委王國忠副主任、上海市長興島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室陳波副主任、上海水產集團有限公司謝峰副總裁(黨委副書記)、上海市農業農村委漁業管理處周建敏處長、上海海洋大學經管學院院長、中國漁業經濟專業委員會平瑛理事長、上海水產行業協會吳常產秘書長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水產與加工協會副秘書長鄒國華主持。
  • 福建水產加工流通協會藻類分會第三屆一次理事會召開
    摘要:近日,福建省水產加工流通協會藻類分會第三屆一次理事會召開。會議審議了2021年分會工作計劃和2021年財務預算。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林一楨 記者朱定榮)近日,福建省水產加工流通協會藻類分會第三屆第一次理事會在晉江召開,會議由福建省水產加工流通協會藻類分會會長李寧波主持。
  • 姚明宣言拒食魚翅 已成魚翅行業「眼中釘」
    姚明宣言拒食魚翅 已成魚翅行業「眼中釘」  據昨天出版的《紐約時報》報導,儘管「小巨人」現在正忙著備戰男籃世錦賽,不過一場名為「姚明VS魚翅行業」的戰鬥卻已悄然打響。  追溯整個事件的起因,是姚明在8月初時參加的一場由野生救援協會發起的「護鯊行動、從我做起」活動。當時,姚明在活動中鄭重宣布,從今往後將拒絕食用魚翅。
  • 中國魚翅消費量降7成 全球捕鯊量一點沒少
    5月5日,在上海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一場名為「依法保護瀕危物種,合理利用海洋資源」的鯊魚保護與可持續利的展示活動上,首次發布的兩份行業報告《我國鯊魚資源利用及監管機制現狀》和《中國鯊魚產業報告》透露了上述魚翅的市場數據。  「並沒有直觀的數據顯示,中國的魚翅消費下降後,鯊魚的捕撈量就下降了。」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相關負責人說。
  • 北京魚翅消費每天一個億 1800元一碗魚翅湯成本僅60元
    大多數中國人都知道魚翅,但許多人並不知道它和鯊魚有何關係。魚翅,在中國,從來就不只是一道菜這麼簡單。「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姚明拒食魚翅的這則公益廣告為人們所熟知。2012年6月底,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就明確表示,將發文規定公務接待不得食用魚翅。    然而近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提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觀點:「拒食魚翅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    有人說,一場關於魚翅的「戰爭」剛剛開始。
  • 廣東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迎來新成員,再上一層樓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文/ 海鮮指南(seafood-guide)劉超凡、毛亞寧    2019年3月22日,廣東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九屆四次理事會於廣州市廣東迎賓館召開,參與會議的嘉賓有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高慶營、廣東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林國朋、廣東何氏水產有限公司副總裁王丁望、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漁業發展處處長於培松
  • 北京魚翅消費一天一個億
    公務接待將不得食用,姚明呼籲拒絕食用,但行業協會認為拒食是浪費。「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姚明拒食魚翅的這則公益廣告為人們所熟知。「拒食魚翅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近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提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觀點。大多數中國人都知道魚翅,但許多人並不知道它和鯊魚有何關係。魚翅,在中國,從來就不只是一道菜這麼簡單。2012年6月底,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就明確表示,將發文規定公務接待不得食用魚翅。有人說,一場關於魚翅的「戰爭」剛剛開始。
  • 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
    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分會2020年會2020-11-30 13:35從整個產業鏈來看,500億元的產值涵蓋了種苗、飼料、倉儲物流、深加工等環節。而依託海南的資源優勢以及海南自貿港建設釋放的政策紅利,光是種苗繁育這一環就「錢景」無限。  11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分會2020年會在海口舉行。
  • 魚翅的「戰爭」:從來就不只是一道菜這麼簡單
    姚明拒食魚翅的這則公益廣告為人們所熟知。「拒食魚翅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近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提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觀點。大多數中國人都知道魚翅,但許多人並不知道它和鯊魚有何關係。魚翅,在中國,從來就不只是一道菜這麼簡單。2012年6月底,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就明確表示,將發文規定公務接待不得食用魚翅。有人說,一場關於魚翅的「戰爭」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