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蘇寧易購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以48億元人民幣等值歐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在交割日完成100%交易價格支付,無分期付款,從而進一步完善全場景、全品類布局。交易完成後,蘇寧易購將成為家樂福中國控股股東,家樂福集團持股比例降至20%。
南都記者注意到,家樂福中國近年來經營困難,已連續虧損,且已經資不抵債。
有從業人士表示,家樂福等大賣場模式已接近市場淘汰邊緣,其此次收購對家樂福來說是一個很好收回成本的機會。
南都記者注意到,蘇寧近年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連續為負,扣非淨利潤也連續虧損。
為何在自身主業「失血」的情況下,蘇寧易購選擇收購家樂福?對此,蘇寧向南都記者回應稱,本次收購家樂福中國,蘇寧在鎖定國內優質大型綜合超市資源的同時,還將加速推進大快消品類擴展與專業化、精細化運營,更為旗下多種業態融合創新帶來全新探索,打造數位化門店的核心競爭力,提升全產品的運營能力。
家樂福中國兩年虧損超16億
根據蘇寧易購發布的《關於現金收購家樂福中國公司80%股份的公告》,家樂福集團成立於1959年,為《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業務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運營超過1.2萬家零售商店,旗下經營大型綜合超市、超市、折扣店、便利店、會員制量販店以及電子商務等多種業態。截至2018年12月31日,家樂福集團股本總額為19.73億歐元。
1995年,家樂福中國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是最早一批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零售企業之一,主營大型綜合超市業務。截至2019年3月,家樂福中國在國內擁有約3000萬會員,開設有210家大型綜合超市、24家便利店以及6大倉儲中心,店面總建築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覆蓋22個省份及51個大中型城市。
不過,從財務數據來看,家樂福中國近兩年來並不好過。數據顯示,其2017年、2018年營業收入、營業利潤、歸母淨利等均處於較低水位。其中,2017年營業利潤為-10.44億元,2018年營業利潤為-4.12億元;同時,其2017年歸母淨利潤為-10.99億元,2018年歸母淨利潤為-5.78億元。據此計算,家樂福中國在2017年和2018年合計虧損達16.77億元。
家樂福近兩年主要財務數據
此外,截至2018年年底,家樂福中國資產總額115.42億元,負債總額137.88億元。據此計算,家樂福中國淨資產為-22.46億元。此次家樂福中國100%股份的估值60億元人民幣,較其2018年末淨資產,有較大幅度增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蘇寧易購「官宣」前,業內普遍預測接手家樂福中國的應該是騰訊和永輝。2018年1月,家樂福集團曾公告稱,其與騰訊、永輝就家樂福中國進行潛在投資籤署了投資意向書。投資將結合家樂福集團的全球零售專業知識、騰訊的技術和永輝的運營經驗。在該筆投資完成後,家樂福中國仍將由家樂福集團控股。
不過,繼本次蘇寧易購公告後,原定「接盤者」永輝超市發布公告稱,公司終止擬與騰訊投資家樂福事項。
蘇寧稱併購有利於發揮協同作用
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雲消費時代下,消費者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購買幾乎一切的商品和服務,以家樂福為例的一站式購足的大賣場模式已失去生存根基。
事實上,不僅是家樂福,當前全球大賣場業態都在走向衰退進入凜冬。如在英國有著130年歷史零售巨頭瑪莎百貨於日前宣布了全新關店計劃,此不久前,英國另一家歷史更悠久的零售百貨Debenhams也申請了破產保護,宣布進行破產重組。此外,2018年6月,亞馬遜以13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全食超市;而在更早前,美國零售巨頭塔吉特也在不斷關店收縮,並全面退出了加拿大市場。
賴陽稱,與前述衰退的零售巨頭無異,家樂福中國的業績在近些年也是一落千丈,可以判斷其商業模式已走到了被市場淘汰的邊緣。
而談及蘇寧易購本次收購舉動,賴陽直言這一收購看似美好,但實際並不一定會有很好的回報。
「家樂福遇到的經營問題,是整個大賣場的衰退,不是個別企業,也不是經濟周期的問題,而是大賣場業態的生命周期在衰退,這一商業模式已經沒有太大用處,遲早將退出市場。」
財報顯示,2016年至2018年,蘇寧易購扣非淨利潤分別為-11.08億元、-8839.1萬元和-3.59億元。而公司2017年和2018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分別為-66.05億元和-138.74億元,這意味著蘇寧易購經營處於「失血」狀態。
為何在這種情況下,蘇寧易購仍要收購家樂福中國?蘇寧相關人士向南都記者回應稱,收購家樂福中國的商業邏輯是,蘇寧一直致力於構建全場景智慧零售生態系統,實現從線上到線下,從城市到鄉鎮的全覆蓋,為用戶搭起隨時可見、隨時可觸的智慧零售場景,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
本次收購家樂福中國,蘇寧在鎖定國內優質大型綜合超市資源的同時,還將加速推進大快消品類擴展與專業化、精細化運營,更為旗下多種業態融合創新帶來全新探索,打造數位化門店的核心競爭力,提升全產品的運營能力,並與蘇寧全力打造的蘇寧小店結合,完善最後一公裡配送網絡,提高到家模式的效率並節約物流成本。同時,蘇寧零售體系4億會員及家樂福中國3000萬忠實會員將形成有效互補,豐富蘇寧現有的會員生態,從而提升用戶價值。
家樂福近年來市場份額不斷下降,並出現經營虧損,收購家樂福中國是否會成為蘇寧的包袱?對此,蘇寧回應稱,近年來,線下零售業態受到網際網路的衝擊,家樂福中國也出現了階段性的經營虧損。但家樂福中國積極應對,近兩年網絡優化效應逐步顯現,虧損收窄。蘇寧可與家樂福中國專業的快消品運營經驗以及供應鏈能力進行有機結合,完善在蘇寧大快消品類的O2O布局,有利於降低採購和物流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與盈利能力。
阿里騰訊蘇寧混戰新零售
南都記者注意到,在此次併購前,蘇寧已在零售領域進行了諸多布局。
早在2017年12月,蘇寧易購董事長張近東便宣布了蘇寧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他宣稱,到2020年,蘇寧線下門店要突破2萬家,交易規模則要衝擊4萬億,其中2018年,蘇寧計劃新開5000家門店。
2018年,繼蘇寧集團更名為蘇寧易購,此後並確定2018「造極」和推進智慧零售全面爆發的目標。由此,蘇寧零售業務也迎來「高光時刻」,數據顯示,其2018年上半年僅有732家蘇寧小店,截至2018年12月31日已達4100多家,加上2018年4月份收購的300餘家西班牙連鎖品牌迪亞天天門店,其一年淨增4400多家零售門店。
至2019年2月,蘇寧易購再次大手筆收購萬達百貨下屬全部37家百貨門店,宣布構建線上線下到店到手全場景的百貨零售業態。
截至2019年3月31日,蘇寧易購合計擁有各類自營店面9758 家,門店物業面積689.17萬平方米,各類加盟店面2571家。
值得關注的是,近兩年來,不僅僅是蘇寧易購,包括阿里、騰訊、京東等,越來越多巨頭們均開始發力線下門店,新零售大戰愈發激烈。
早在2017年5月,阿里巴巴宣布從易果生鮮手裡購入聯華超市18%的股份,成為聯華超市第二大股東,同年11月,阿里巴巴再次宣布投入約28.8億美元,收購大潤發的母公司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2018年2月,騰訊、京東聯手以8.87億元的收購了商超連鎖公司步步高共計11%的股份,同年6月,騰訊宣布與沃爾瑪中國結成深度戰略合作;再至近日,蘇寧易購宣布收購家樂福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都在緊追慢趕布局大快消零售。
有意思的是,儘管阿里、騰訊、蘇寧等均進入傳統線下零售領域,但各自玩法不一。
其中,與蘇寧易購這類重型收購模式不一樣的是,騰訊主要是一種輕型介入的方式,即持有一定股權後,經營的主體仍然是原有企業。其中,騰訊主要提供的是技術的支持,即幫助傳統零售商通過新型大數據分析能力、商業智能技術等,從而改進對方內部流程,提升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在這樣的介入下,線下傳統零售領域雖仍處於衰退期,但是在大數據環境優化的情況,可以延長生存周期,而騰訊也可在其技術應用起來之後獲取相應回報,這一過程中,雙方均可獲益。
阿里則是另一種模式,即改造型模式,其在基於自身對零售的基礎認識後,再對收購的品牌門店進行較大的改造,且將線上線下融合儘可能地做到極致。
南都記者注意到,2018年快消連鎖前十分別為華潤萬家、大潤發、沃爾瑪、永輝超市、易捷便利店、聯華超市、家樂福、物美超市、崑崙好客和屈臣氏中國。如果此次蘇寧入股家樂福成功,十大快消連鎖企業將半數被阿里騰訊蘇寧控股。
2018年中國快消連鎖前十中,半數或將被阿里騰訊蘇寧控股
「這種改造在某些業態中,可能是有創新且有生命力的。但在某些業態的一些探索中,卻走了彎路。」對於巨頭混戰新零售,賴陽認為,目前不完全成功。如阿里對百聯集團的一些線上線下的融合改造,與現代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相對契合。但阿里對一些大賣場的改造,包括對部分新零售的一些項目探索,卻走了很大的彎路。最根本的原因是部分商家只看到了線上線下融合及獲得收益的可能性。並未從根本上看到一個核心問題,即零距離、零時差、零渠道是將來商業消費的一個革命性的變化,在此情況下,傳統的實體店不可能有足夠的競爭優勢。
「凡是以性價比為核心的這種傳統實體店經營,肯定會全面退出市場。線下實體零售將來更多的會走向體驗化、場景化,或者是在消費者家門口的一站式提供的綜合服務,且空間面積非常小,非常集約化的商業模式。」賴陽預測。
(責任編輯:DF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