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被關「豬圈」,兒女不孝的理由完全不同!八旬老母親現身說法

2020-12-16 腦洞育兒經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我們接受知識以來,「孝順」兩個字就一直伴隨著人們成長,孩子們從小就知道要孝順父母、孝順老人,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都說「養兒防老」,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有幾個孩子能夠常常陪伴在父母身邊盡孝?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還記得那個百歲老人被兒女關在豬圈棲身三年的事情嗎?

江蘇一老母親江氏,年近百歲,育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這麼多的兒女老年應該很幸福的她,卻被不孝的兒女一直關在豬圈裡,每天與豬同吃同睡,吃喝拉撒全是在豬圈裡解決,頭疼腦熱平時兒女都不管不顧,就這樣活活地維持了兩年多。

有人好奇會不會是家裡窮的沒房子住,才讓老人住在豬圈的?但是負責贍養她的兒子的房間就有6個,這麼多房間一個都不捨得讓老母親住嗎?!

直到這件事情被媒體曝光,事件經過發酵後,老人才得以解脫,搬離了豬圈。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八旬老母親哭訴:兒女6個無人贍養

年近八旬的老母親哭訴無人贍養的視頻迅速走紅網絡,媒體也紛紛報導,讓老人現身說法。

據了解,這位86歲老人一共有3個兒子和3個女兒,按理說這麼多孩子應該好好安享晚年的她,卻被兩個兒子扔在家門口,不得進家門;下雨天老人四處躲避,有家不能回,6個孩子一個都不肯露面。

眾人好奇:6個兒女,難道一個孝順的都沒有嗎?

原來事實是,老人的3個女兒已經是「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按照他們當地的說法是不能和兒子分家產的,所以贍養老人的責任就落在了3個兒子的頭上。

現在很多老人都是幾個兒子輪流照顧,為什麼3個兒子一個都不肯贍養?

大兒子認為,自己早早就已經分家和媳婦兒出去單過了,母親當時什麼也沒給,現在家裡的所有都是他們夫妻兩個辛苦賺回來的,以前母親來自己家沒幾天,就會被兩個小兒子叫走,讓回去幫忙幹活,現在母親沒有勞動能力了憑什麼往他身上推?所以大兒子覺得贍養老人的事情不該歸他管。

兩個小兒子卻認為不公平,憑什麼老大不養要交給他們兩個養?作為大哥不應該做個表率嗎?然後兩個小兒子就開車把老人送回了大兒子家裡,大兒子看到這情況後轉身就把門給關了,意思就是贍養老人這事情不該他管。

兩個小兒子看到大兒子這樣,氣惱地把老人扔在大兒子家門口,開著車就跑了,這才出現了老人無家可歸的現象。

兒女長大後,不孝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分配不均,偏心嚴重

以前的老人,大多都有好幾個孩子,生活非常困難,飽一頓餓一頓是常有的事情,東西都不夠分,很多老人會因為最小的孩子身體虛弱而給多點,幹活的時候也儘可能讓小孩子少幹點,大孩子多幹點,大的孩子肯定會覺得不公平。

生活溫飽都是問題,更別提孩子教育了,能養大就不錯了!所以一些家庭就會讓大孩子輟學,省錢給小孩子上學用,所以這種不平衡一直伴隨著孩子長大,造成了長大後不願意贍養老人的狀況。

現在兩個孩子的父母,都難做到「一碗水端平」,何況是幾個孩子的父母?

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有一個好的晚年?

1、保持心胸開闊

有些老人覺得兒子自從成家後,對自己關懷就少了,會產生自我懷疑,覺得兒子可能不待見自己。

現在年輕人工作壓力大,需要還房貸車貸,孩子、家庭都是不小的開支,他們常常被壓力弄得煩躁不堪,所以對父母親關注度就會減少;如果是這種情況下,老人應該多體諒下兒子,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

2、儘量「一碗水端平」

現在很多兒女對老人態度不親近,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他們認為父母親偏心,一旦偏心滋長,就會在孩子心裡形成一根刺,時間越長這根刺扎的就越深。

所以子女多的家庭,父母應該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3、保持良好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生來都是天真可愛又懵懂的,所以他以後的一切行為都會跟父母平時的教育掛鈎。

如果父母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那麼孩子言傳身教也會以孝順為先,如果父母自己都不善待老人,三觀有所缺,孩子怎麼可能會學好?

曾有一位寶媽留言說,她小時候就頗為看不慣爸爸媽媽虐待奶奶,長大後一次吵架,爸媽罵她不孝順,她根本沒有想地脫口而出:「你們年輕時候對我奶奶孝順嗎?」爸媽聽後沉默了好久。

丸子有話說

其實偏心不是不孝順的理由,每個孩子都是被父母辛辛苦苦養大的,父母不能自理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做到一個身為子女的責任,偏心也不能成為兒女之間互相推搡的藉口,養兒方知父母恩。

相關焦點

  • 不孝子活埋79歲老母!所有老年人定要早日看清這三類禽獸兒女!
    不說尊老的孝道,這完全是沒有一點點人性!二涼家裡人為什麼沒人阻止這樣慘劇!我相信這逆子做這樣極端的舉動之前一定有其他企圖遺棄的語言和打罵的行為,難道家裡其他人就這麼眼睜睜看著老母親被虐待麼?!三涼老母親的不幸!
  • 養兒女八個老來無人養 林婆婆告倒不孝兒女
    養兒女八個老來無人養 林婆婆告倒不孝兒女 2002年6月17日15:03  羊城晚報   本報訊 番禺區大崗鎮的林婆婆有八個兒女,卻居無定所,每個月只得30元贍養費,為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她不得不與八名兒女對薄公堂
  • 8旬老母現身說法,老了才知道,兒子和女兒不孝的理由,完全不同
    新聞報導上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已經年過古稀的阿婆育有六個兒女,按道理說她這個年紀應該是孩子承歡膝下,享受兒孫滿堂天倫之樂的年齡,可是辛苦養大的孩子卻都不願意照顧老人。3-6歲是孩子性格培養和關鍵期,不同的性格影響他們今後成長。但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對於說教無動於衷。稍微說得重一點,孩子還會大發脾氣,讓很多父母束手無策。其實對小孩子的性格培養,最合適的方法是寓教於樂。通過繪本的方式,用孩子喜歡的卡通形象和趣味故事,引導孩子養成招人喜歡好性格。
  • 68歲獨居老人的哭訴!有兒女沒人管?晚年悽涼的她直呼:不如死了
    可是在有的時候,我們有些獨居老人,明明是有兒有女,但是他們在老了以後,卻更多面對的是無人照看和沒人贍養等的地步,那麼這真的是我們兒女的不孝呢?還是另有其他方面的隱情呢?我們就一起去一探究竟。後來還是經過向她的兒子詢問,我們才得知:原來於老太太的老伴兒是由她的兒子負責贍養的,而她則是由自己的女兒來贍養的,他的兒子覺得自己把老父親送到養老院,就已經是盡到了本分,因此自己現在沒有責任和義務再來贍養自己的老母親。
  • 老宅屋頂現「天窗」 老人獨居令人憂(圖)
    「全國歷史文化名村」安義縣石鼻鎮羅田古村的八旬老人況竹英,雖育有5個兒女,卻仍獨居在一棟牆體變形開裂、屋瓦殘缺漏風漏雨的老宅。她不願搬進兒女的新居入住,兒女們擔憂老宅隨時倒塌會危及母親安全,多次向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申請自行出資修建老屋,但未獲批准。危房為何不讓修建?老人的居住安全如何得到保障?12月12日,記者就此來到羅田古村調查採訪。
  • 六旬女兒訓八旬母親,退休老人新型壓力出現
    六旬女兒訓斥八旬母親母慈子孝的畫面,我們每個人都很嚮往,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另外一幅畫面。前幾天聽說樓上一對母女,母親已經80多歲了,只有一個女兒,如今也60好幾了。母親已經跟著女兒住了快小20年了,沒曾想前幾天卻被送進了養老院,聽鄰居阿姨說,老人的女兒總是對她母親嚷嚷,氣憤的時候還會說,你快把我拖累是了!
  • 八旬老人家裡種罌粟被查
    八旬老人家裡種罌粟被查5月15日下午,沛縣公安局楊屯派出所民警在走訪巡查村民家時,發現84歲崔老漢家中,竟然種植了千株罌粟。謝警官介紹,罌粟雖有異常美麗的花朵,卻是毒品原植物,可以從中提取嗎啡等物質,被國家明令禁止種植,根據種植數量的不同,法律上對種植者有不同程度的處罰。昨日上午,記者在沛縣楊屯派出所外的空地上看到,近二十捆罌粟被整齊地擺放在地上,罌粟也略有乾枯,經過清點,共有1560棵。記者了解到,84歲的崔老漢,妻子已經過世,兒女年齡也都較大,平時只是定期給他送一些糧食和蔬菜,老人生活完全依靠自己。
  • 老人「吃輪飯」,兒女卻認為不公平:傳統孝道為什麼會衰落?
    老人希望兒女們遵從傳統的孝道,他們認為,兒女照顧自己,給自己養老,是天經地義的。因為,他們對兒女有養育之恩。因此,只要將對自己「養老」的責任,平均分給兒女就是公平。站在老人的角度,若是兒女在他們「吃輪飯」的這個問題上談公平,就是挑戰傳統孝道倫理,大逆不道。
  • 八旬老人的小說夢
    54萬字的長篇歷史章回小說,出自一位81歲的老人,著實令人驚嘆!這樣的奇聞就發生在我們身邊。11月30日,在大武口區平安佳苑小區劉瑞霞老人家中,記者剛進門,老人就抱出來厚厚的一摞創作手稿,數了數,共14卷,全部是手寫稿。
  • 孝子把60歲父母關進「瓦罐」,送頓飯加塊磚,墳口堵住後再不過問
    ——《孟子》「養老送終」對於現今每個人來說都並不陌生,而且中國自古以來就很注重「孝」,甚至因此出現了「愚孝」,但像兒子將60歲老父老母關進「瓦罐」這樣的事情,就是很少聽說了,不過民間還是有所流傳。在電視劇《皇上二大爺》中也講到了這一陋習,在劇中,子女並不是非常樂意將老母親送進「瓦罐墳」,不過是因為習俗問題。
  • 送父母去養老院就是不孝?這些網友說出了大實話
    顧佳的理由很充分:我現在經濟條件好了,有能力孝敬您,搬過來住我也更安心一點。顧爸爸回絕得也很果斷,他對女婿許幻山說:我閨女有今天不容易,我沒幫上忙也就算了,不能再拖她後腿。最終,顧佳沒能拗得過爸爸,將他安排進了一家高級養老院中。
  • 65歲老母親吃壯陽藥,他們譴責藥店,我卻看到了獨居的無奈!
    而在這種奇葩的競爭壓力下,藥店賣藥的手段也開始越走越偏,在重慶一藥店就把男性壯陽藥賣給了一位65歲的老母親,而且一次性還買了六七盒,得虧發現的及時,只吃了一個星期就被回家探望的兒子制止。老人買藥的整個過程完全就是一場為賣藥而賣藥的促銷騙局,藥房「醫生」指出吃這個要對身體好,藥店正在做重大讓利活動,買二送一再加一口鍋!就這樣原本給男性吃的就在「醫生」的精準治療下,被65歲的老母親稀裡糊塗地買回去吃了!
  • 8旬老人住院要2萬手續費,兒女態度截然不同:生男生女真的不一樣
    重男輕女確實是沿襲了非常久的陋習,也因為這個原因造成了許多悲劇,然而當年有不少重男輕女的父母,卻因為自己的觀念而讓自己陷入非常窘迫的境地,比方說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就對自己曾經的重男輕女觀念非常懊悔。實際上,這名老人並非沒有兒女,她有兩對兒子和兩對女兒,然而在尋求她器重的兒子幫助的時候,兒子卻給了她一盆冷水,雖說帶老人去看病,但是卻不願意承擔住院要付的那兩萬塊手續費。除了大兒子以外,小兒子的態度也讓這位老人非常寒心,因為他的態度和大兒子一樣,不願意給老人支付費用,認為老人已經夠老了,沒必要把錢花在醫院上。
  • 煤爐引燃棉被 八旬老人遇難
    消防提醒:重視幼兒消防安全教育,別讓老人兒童獨處  三湘華聲全媒體 記者 姜潤輝  2月20日,烤火的煤爐點燃棉被從而引發大火,年近八旬的老人偏癱在床不幸遇難。而就在這起悲劇發生的前兩天,長沙市高橋新塘壠小區一住戶家失火,3歲幼童豪豪(化名)玩打火機引燃棉被,外公衝入火中營救雙手被燒傷。
  • 81歲老人鏟雪報恩,飯店老闆日日留飯,老人:被女兒攆出門
    世界上的人都應該知道感恩,所以國外有感恩節,而父母的恩情,更是作為子女應該牢記,並且加以回報的,雖然父母養育子女不辭辛勞,但是當父母老去的時候,經常發生被子女攆出門的情況,這種不孝的行為令人憤恨,日前,黑龍江街頭一個在飯店門前除雪的老人引發了一波議論,他是誰?
  • 一個痴呆老人在兒女的嫌棄聲中,咽下生命的最後一口氣
    兒女都成家立業了,錢也花得沒了,自己也老了,值得幸慶的是,老人的身體很好,生活都能自理。可就在老人85歲以後,卻慢慢變得痴呆了。傻說傻笑像個孩子一樣,什麼事都記不得。更別說做飯,吃飯了。大小便隨地解決,家裡髒得不成樣子。
  • 義烏八旬老人靠查字典十年寫成40萬字新西遊記
    這是義烏一位八旬老人寫的新西遊記《三藏還俗》。讓人驚訝的是,這本日前正式出版的40萬字小說的作者竟只上了一年初中。  10年翻爛兩本字典  大家忙著過年走親戚時,記者在義烏江東街道下朱村找到了金景仰老人,他正戴著老花鏡坐在書桌前改文稿。不大的書桌上堆滿各式稿件、書籍。光詞典就放了厚厚3本。
  • 老人亡故,兒女必重孝,漫談河南戴孝習俗
    河南老人去世,兒女必戴重孝。這裡說的重孝,就是傳統葬俗中的披麻戴孝。由於河南地域廣闊,導致各地戴孝習俗有一定差異,但老人去世,兒女戴重孝一說還是比較一致的。儘管各地都稱「重孝」,但制式卻有諸多不同。鄭州一帶男的孝帽用一塊方布折成,戴在頭上,有的還在右額邊塞一塊白布或白紙,它相當於孝帽垂下的麻球。孝衣對襟、衣長及膝、無領有袖、無扣有帶,腰束一批兒生麻。下穿白孝鞋,雙親死一,孝鞋不糊嚴,雙親皆故,將孝鞋糊嚴。媳婦頭頂孝布,一般長約三尺,寬約六寸,從額前繞過,繫於腦後。
  • 「你拖累死我了」,60歲女兒怒斥80老母親,退休老人新型壓力來了
    可是沒過多久卻接到消息稱,自己80歲的老母親突然病倒了,需要有人照顧。雖然孫阿姨雖然有4個兄弟姐妹,但他們家都住在外地,無法長時間在這照料老母,所以這一重擔只能落在孫阿姨的身上。於是孫阿姨白天去照料老母親,晚上回到兒子家幫忙照看孩子。不過老母親因為晚上沒人照料心生不滿。
  • 喜喪:守寡51年乞討養大6兒女,86歲住牛棚,吃老鼠藥自盡
    在二哥家裡,老母親看到了虛偽的一家人,但她依舊以德報怨,把自己唯一的容身之所交給了他們。 不孝,是前方的孩子不願回頭看看在原地守候的母親 老三家在縣城,屬於小康家庭,住著套房,還有轎車,女兒平平聽話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