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市轄區內生產、流通、餐飲環節組織開展了日常食品監督抽檢、生食魚生專項抽檢和餐飲具專項抽檢工作。
總體情況
本次共抽檢了26大類食品,包括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調味品,肉製品,乳製品,飲料,餅乾,冷凍飲品,速凍食品,糖果製品,茶葉及相關製品,酒類,蔬菜製品,水果製品,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蛋製品,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水產製品,澱粉及澱粉製品,糕點,豆製品,蜂產品,特殊膳食食品,餐飲食品,食品添加劑,食鹽,共計807批次。
經檢驗發現15批次產品內在質量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1.86%。
本次抽檢的承檢機構為佛山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廣東省食品工業研究所有限公司和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我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已及時對不合格食品生產及經營者進行調查處理,依法查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督促企業履行法定義務。
抽檢不合格產品信息
抽檢項目不合格,有什麼危害呢?
微生物指標超標
菌落總數超標的食品,其中的微生物將會破壞食品的營養成分,加速食品的腐敗變質,使食品失去食用價值。而食品中檢出大腸菌群,表明食品受到人和動物的糞便汙染,提示食品被致病菌(如沙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汙染的可能性較大。食用大腸桿菌超標的食品,容易導致腹痛腹瀉,腸道感染等。
造成微生物指標超標主要原因包括:
部分生產企業對車間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重視不夠,企業整體衛生狀況較差,工人衛生意識薄弱;
生產企業對原輔料、生產設備和包裝材料的衛生質量與清洗消毒工作控制不嚴、不徹底;
生產企業未進行有效的出廠質量控制;
刀具、砧板等製作魚生的工具殺菌不徹底;
魚生加工製作過程中受人員或環境的汙染。
酸度超標
酸度是反映食品中所含油脂氧化酸敗程度的重要衛生指標。
品質正常的糧食含有的酸性物質很少,當糧食的水分含量過大、溫度過高或生蟲生黴時,糧食中的油脂被氧化,酸性物質增多,致使酸度增大。油脂酸敗變質既產生哈喇味,影響食用,也會影響人體健康。
造成酸度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產品包裝或貯存條件不當,生產廠家未嚴格注意環境衛生,使產品長期暴露於外界,被氧化和受微生物汙染而發生變質。
陰離子合成洗滌劑超標
洗滌劑在餐飲具有殘留,可能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根據國家標準GB 14934-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消毒餐(飲)具》規定,餐飲具的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mg/100cm2)檢測限量為「不得檢出」。
造成餐飲具中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清洗餐飲具所用洗滌劑、消毒劑不符合標準要求;也可能是使用了過量的洗滌劑、消毒劑或衝洗不充分、不徹底,使餐飲具上殘留洗滌劑、消毒劑;還可能是洗滌劑、消毒劑浸泡餐飲具重複使用,造成交叉汙染。
蛋白質、乾燥失重不符合標準
蛋白質含量、乾燥失重指標的變化一般是由產品配料和貯存環境決定,一般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但能反映生產廠家對產品質量的把控情況。
造成該類指標不合格的原因應該是企業對產品原料與生產過程把控不嚴,對產品質量不夠重視所致;此外生產者未做好產品貯存環境條件的控制也會造成相關指標的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