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共有3個兒子,他們的近況如何?

2020-12-21 阿森說文化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明末清初朱柏廬《朱子家訓》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無論生活的怎麼富裕,都不應該奢侈浪費。古人的詩句也在警示我們,做一個勤儉節約的人。近年來,國家也在倡導節約之風,例如前不久很多網絡主播在大肆浪費食物,國家嚴厲的批評了這種行為,並且號召大家節糧,之後的「光碟行動」更是深入人心。

為何我們一直要倡導勤儉節約?其實這不僅涉及到一個人的品質,而且還與我們的生活狀況有關。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各種物資非常稀缺,甚至有很多人都吃不上飯,在袁隆平生產出雜交水稻之後,才緩解了我國糧食緊缺的問題,解決了中國百姓吃不上飯的問題。因此袁隆平也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據悉,袁隆平一共有三個孩子,他們近況又如何呢?

袁隆平是享譽中外的科學家,他發明了雜交水稻,有效的解決了中國人吃飯難的問題,而袁隆平對於孩子們也有著自己的教育心得。袁隆平一生都致力於我國的農業發展和科研工作,導致他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和管教孩子,而這三個孩子們卻深受父親的影響,個個都出類拔萃,在不同的領域為我國作出了貢獻。

袁隆平的大兒子名叫袁安定,他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在那個年代,很難考上大學,可袁安定沒有氣餒,最終考上了大學。袁安定就讀於管理學專業,在畢業之後,來到一家國企工作。在工作期間,袁安定有了大量地工作經驗,他還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放下人人羨慕的「鐵飯碗」,毅然下海經商。現如今,袁安定已經是一位知名的農業家,在湖南非常有名氣,為我國的農業作出了貢獻。

袁隆平的二兒子袁定江,則更幸福一些,袁定江他出生的年代,考大學已沒有那麼難,所以他在高中畢業之後,就順利地考到了湖南財經學院。畢業之後,袁定江選擇當公務員,但袁定江也沒有安於現狀,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將自己的職位越做越高。據悉,袁定江還曾經在珠海市財政局工作過,負責當地的農民貸款。

以後,他又來到了隆平高科技公司,成為了公司的副總裁。縱觀袁定江成長曆程,他一步一個腳印,用自己的努力換來的今天。儘管袁定江的專業和農業不相關,可是他在自己的領域中,也為農業作出了貢獻。

袁隆平的小兒子袁定陽,則將父親視為偶像,並且希望超越父親,因此在他畢業之後,就來到了袁隆平的研究所任職,有空的時候還會與父親一起切磋學術上的知識。

與此同時,袁定陽也悉心向父親學習,他深知父親一生經歷的事很不容易,他所學到的知識也遠遠不夠,需要跟父親一起為我國雜交水稻事業而努力。如今的袁定陽雖然年紀輕輕,但已經成為了研究所的首席創新專家,他的身上有袁隆平的身影,他更是希望能夠繼承父親的衣缽。

「憫農」教育著我們,每一餐米飯都是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珍惜。在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情況下,我國的糧食產量遠不能夠負擔起中國的糧食供應,因此很多人只能忍飢挨餓。時至今日,我們擁有了雜交水稻的技術,不用再忍受飢餓,但是在世界的某些角落中,依舊有不少人吃不飽穿不暖。與他們相比,我們非常幸福,同時也要珍惜這來之不易地安穩。

我們得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與袁隆平先生密切相關。袁隆平一生為我國雜交水稻做出了巨大貢獻,解決了中國人吃飯難的問題。如今,袁隆平先生的三個孩子也都以自己的父親為偶像,他們雖然有袁隆平這樣的靠山,卻不願意靠他的名聲去掙錢。在不懈的努力和成長中,他們也都在自己的領域中發光,用自己的方式為中國農業作出貢獻。

袁隆平屢獲國家褒獎,三個孩子也前途無量,真的是人生無憾。當然,我們也祝願袁隆平先生身體健康,他的三個兒子也能夠在各自的領域中,為我國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資料:

朱柏廬《朱子家訓》

相關焦點

  • 採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您吃過臺灣的米飯嗎
    袁隆平院士說這些水稻就像他最好的朋友一樣,從發芽、成長、結穗、成熟,每一個過程、每一個細節他都對它們了如指掌。  華夏經緯網7月16日訊:今天第七屆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的第一站是前往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參觀,採訪袁隆平院士。  有著「雜交水稻之父」之譽的袁隆平院士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而今已經80歲高齡。
  • 87歲袁隆平以流利英語演講,揭秘你所不知道的雜交水稻之父
    一提到袁隆平,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可你聽過這位聞名中外的科學家「飆英語」嗎?7月11日,在第十屆海外高層次人才座談會暨海外院士青島行「雁棲湖論壇」中,袁隆平以流利英語完成了一次長達20分鐘的演講。
  • 地闊幾許 心寬幾許——記「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一切緣於袁隆平不僅每天下試驗田觀察水稻,還因為他一年要過兩個夏天,在長沙過一次真正的夏天,到了冬季,搬到高溫的海南再過一次夏天:海南因它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有袁隆平他們的水稻試驗基地,三系雜交稻公關期間連續七個春節,袁隆平都是在海南過的。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四川富順題字:富順,再生稻之鄉!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10月23日,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委書記鄒登權一行前往湖南農科院拜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匯報富順再生稻情況。袁隆平院士現場親筆為富順題字:「富順,再生稻之鄉」。下一步,袁隆平科研團隊還將在富順建100畝雜交水稻試驗田,作為種業研發基地。全國區縣再生稻產量第一 袁隆平院士為富順題字:富順,再生稻之鄉!
  • 雜交水稻養活數億人,享譽全球,世界欠袁隆平一個諾獎
    作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很多人心中的英雄,他解決了許多人的溫飽問題,而正是基於他的努力,我國雜交水稻的產量才能夠實現不斷的突破。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科學家,卻始終沒能拿到諾貝爾獎,在很多人看來,這也是十分不公平的事情。那麼,在袁隆平的一生中,他都做出過怎樣的成就?而為什麼他始終都沒能拿到諾貝爾獎呢?
  •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那麼有名,為何我們卻很少吃到?這也許是件好事
    長大以後,隨著對水稻知識有了一些了解,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作為一個東北人,從小吃的大米和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關係並不大。袁隆平培育的雜家水稻雖然很有名,但時至今日,在全國範圍來說所佔的比例並不多,這是為什麼呢?
  • 雜交水稻到底能不能吃?袁隆平是這樣說的
    每經記者 吳澤鵬10月13日上午,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超級稻試驗田內,剛下車的袁隆平拋下眾人,徑直走到試驗田裡仔細打量起水稻來。示範田內,袁隆平招呼著記者觀察豐收的水稻,袁隆平介紹,目前我國一共設有39個超級稻百畝示範片,現在有些示範片已經豐收,「我們今年布置了39個點,目前為止,其中一半收割了,還有一半沒有收割,其中有6個點過了1000公斤(每畝),一個點過了16噸(每公頃)。」
  • 中國力量 | 雜交水稻:用種子改變世界的「東方魔稻」
    如今,雜交水稻在中國的種植面積達到了1700萬公頃,平均產量達到了8噸每公頃;全球有近40個國家開展了雜交水稻的研究和試種示範,推廣面積約700萬公頃。無怪乎,國際水稻界稱中國的雜交水稻為「東方魔稻」。「東方魔稻」更迭換代步履不停「袁老師的第一篇論文是在1964年寫的。」
  • 江西有個縣,擁有19個少數民族,是雜交水稻之父的故鄉
    德安縣風光說起「雜交水稻之父」,應該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但是問起他的故鄉,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小方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的故鄉。雜交水稻之父地處江西省北部,隸屬江西省九江市的德安縣,便是袁隆平老人的故鄉。即便百度百科上寫得那麼清楚,但估計很少人注意並且能記住。
  • 袁隆平爺爺發現了水稻的新大陸
    是講袁隆平為了使地球上的人們不在飢餓,決定研製雜交水稻,在研製中雖然遇到很多困難,但是他毫不放棄.最終,雜交水稻被研製成功了.袁隆平的成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更不是坐在電腦前面,按一下滑鼠的.現在想發明東西的人,還有多少人擁有袁隆平這種勤勞的精神呢?
  • 參試雜交水稻900餘種!袁隆平院士團隊水稻試驗田今日收割
    10月4日上午,在麗水碧湖虹菊糧食產銷專業合作社的水稻種植基地裡,長江中下遊水稻秈稻的42個試驗品種迎來收割。   這些試驗田裡的水稻   可來頭不小   ↓↓↓   袁隆平院士團隊水稻試驗田   2020年9月7日,蓮都區人民政府與華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湖南長沙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這標誌著「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團隊正式牽手蓮都發展。
  • 不管你有沒有吃過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都是一件幸事
    吃與不吃,都撼動不了它的地位 袁隆平,無愧「國士」之稱。提起他來,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許多人眼中,「袁隆平」這三個字,就代表著糧食。 那麼,為何我們在超市買米,都沒有見到過這些大米?又或者說,你有見過哪個品牌的大米是用的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種子麼?沒有吧?
  • 袁隆平院士點讚!莒南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力爭突破畝產1200...
    這是來自袁隆平院士的點讚。2020年11月26日,莒南縣超高產雜交水稻項目攻關工作組赴湖南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向袁隆平院士匯報了莒南雜交水稻高產攻關試驗典型經驗做法,袁隆平院士給予了高度評價。
  • 袁隆平國際雜交水稻種業矽谷項目在郫都區德源街道開建
    四川新聞網成都3月23日訊(記者陳淋)3月23日上午,備受關注的袁隆平國際雜交水稻種業矽谷項目(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新址)正式啟動建設,項目緊鄰成都市最大大蒜基地——郫都區德源街道萬畝高標準大蒜基地,計劃投資5000餘萬元,預計今年8月底前完工。
  • 袁隆平不僅培育出雜交水稻,還領養「美短虎斑貓」,這隻貓幸福了
    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很多人都對他的成就感到佩服,卻忘記了袁隆平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在生活中也有養「寵物」的需要。所以袁隆平在培養出雜交水稻後,還領養了一隻「美短虎斑貓」。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 袁隆平「在線教學」,雜交水稻英文怎麼說?
    雖然為人低調但是受人景仰的袁隆平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網友關注這不袁隆平又上熱搜了!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視頻截圖,來源:紅星新聞戳視頻,聽在線教學
  • 秈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 袁隆平獲世界糧食獎(組圖)
    1972年,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和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牽頭,有13個省區市參加的水稻雄性不育和雜種優勢利用研究被列為全國農林重大科研協作項目,並先後育成了一批矮稈水稻的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並從國外引進品種中篩選到恢復系配成了強優組合。1973年,我國秈型雜交水稻實現了「三系」配套成功。1976年秈型雜交稻在全國進行大面積推廣應用。
  • 說說雜交水稻和他爸那些事兒
    最近的袁隆平院士好像又火起來了,可能起因是因為有個家長狀告袁隆平,他家孩子吃飽了撐的自殺了,然後就有了好多抹黑袁隆平的人站出來,各種說……那麼問題來了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到底在我國的現狀是什麼樣的
  • 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從呂宋引入番薯,功勳堪比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針對國際上少數人提出「誰來養活中國人」的言論,「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多次重申,中國的糧食生產完全能夠養活自己。人人都能吃飽飯,在古代乃至近代的中國,這是個多少人的夢,可有個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從呂宋引入番薯,功勳堪比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郭沫若頌其功績「當得比神農」。
  • 雜交水稻發源地——懷化安江農校
    2008年3月經袁隆平院士同意將原安江農校正式定名為「雜交水稻發源地—安江農校紀念園」,並親自題寫園名。2009年,安江農校紀念園被國務院特批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為安江農校大門。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被分配來到安江農校,從事教學及雜交水稻研究長達37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