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闊幾許 心寬幾許——記「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20-12-21 中國政府網

從科學家到農民 在兩極之間馳騁

    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 記者朱玉、丁文杰

    袁隆平並不怕別人把自己當農民。

    若論外形,他實在是像得不能再像,甚至,站在一群每日下田耕作的農民中,其中那個最像農民的就是袁隆平——他比真正的農民還黑、皮膚還粗糙、裝束還簡單,渾然沒有人們印象中大科學家的外在風度。

    一切緣於袁隆平不僅每天下試驗田觀察水稻,還因為他一年要過兩個夏天,在長沙過一次真正的夏天,到了冬季,搬到高溫的海南再過一次夏天:海南因它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有袁隆平他們的水稻試驗基地,三系雜交稻公關期間連續七個春節,袁隆平都是在海南過的。

    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所在的湖南省農科院內,人們經常看到袁隆平行色匆匆,一個褲腿挽著,另一個褲腿放著;或者,第三個衣服扣子扣著第四個扣眼,就那麼別彆扭扭地走在路上。

    熟悉他的人,這時沒有一個人敢打擾他。他們都知道,這時的袁隆平,腦子裡正是翻騰著國家大事的時候。

    他們會悄悄地說,袁院士現在在外表上還好多了呢,穿套頭的T恤衫穿得多,不用他每天扣扣子。

    確實可以幹一手好農活的袁隆平絕不允許對農民的任何不尊重,在袁隆平看來,農民是最淳樸的,他們絕大多數雖然不富裕,但會把家裡所有的好東西都拿出來招待客人;有的城裡人雖然有錢,卻不一定熱情好客。

    袁隆平也解釋過他為何有樸素得過頭的著裝:「我天天和農民在一起,如果穿得像個城裡人,就會讓他們覺得生分,他們就不會和你交心了,再說,穿得挺挺括括的,怎麼下地?」

    這個大名鼎鼎的科學家,最貴的衣服800元,是去北京領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時被夫人逼著買的。

    我是來傳授技術的

    袁隆平從來不會為自己外形上像個農民,而且別人把他認成農民而生氣。於是,有些媒體就把袁隆平稱為農民科學家或者是平民科學家,也有人把他叫做中國最高級的「農民」。曾經出過這樣的笑話,媒體把袁隆平在田間的照片配上說明:這位老農看著豐收在望的稻穀,幸福地笑了。

    但是,袁隆平身邊的人往往為這樣的稱呼憤憤不平:他哪像個農民?他是真正科學家的氣質,袁隆平是世界級的科學家!

    有的人甚至舉例:愛因斯坦也不修邊幅,但是,誰能不承認他是光耀歷史的大科學家?袁隆平也一樣。

    農民可不管袁隆平是不是穿值錢衣服,他們對心中的取捨簡單明了。袁隆平自己對在湖南郴州的一件事印象深刻。赴當地驗收超級稻,迎面來了個農民,說,袁老師,我看到你好高興啊!我種了一輩子的水稻,從來沒有這麼高的產量!我很感謝你,你真的給我們做好事,我們崇拜科學家!

    自從雜交水稻問世,農民就給予了讓他們富裕的袁隆平以最高禮遇。2004年,袁隆平回老家德安,當地群眾聽到消息後,自髮夾道歡迎,路兩邊全是歡迎的群眾,袁隆平下車和群眾一邊寒暄一邊握手,一路走到了賓館,袁隆平的隨行人員感動得熱淚盈眶。

    袁隆平的司機則講述了另外的故事:袁隆平被邀請去湖北黃岡指導水稻生產,車隊在一個小鎮上吃早餐,就那一會兒功夫,農民聽說是袁隆平來了,上萬農民聚集起來歡迎他們心中的恩人。參觀結束已經下午5點,農民又自發組織起來歡送。

    農民說,袁隆平是一個大科學家,他和我們是一家人,我們見他不緊張。

    絕大部分議論似乎都與被爭論的對象——袁隆平無關,他真的像個真正依靠土地吃飯的農民一樣,腦子裡旋轉的都是那些顆粒飽滿的雜交水稻。一個農民可能只是惦記著自己家的收成,袁隆平想的是,如何用科學技術提高全世界雜交水稻的收成,如何讓全世界都認識到雜交水稻的好處,讓更多的國家推廣雜交水稻。

    1981年,以袁隆平為首席專家的中國雜交水稻專家組來到美國,一些美國專家到機場迎接,因為他們與袁隆平未曾謀面,領頭的美國專家只與走在前面的袁隆平禮節性地握了握手,卻與走在後面的人握手擁抱:「歡迎,歡迎,尊敬的袁先生,能得到您這位偉大科學家的指導,是我們的榮幸」。

    美國專家把黑黝黝的袁隆平當成了隨員。

    更有甚者,一些不知內情的美國人問袁隆平:「你來美國學習什麼技術?」

    袁隆平淡淡地回答:「我是來傳授技術的。」

    氣定神閒、溫文儒雅,但世界級科學家和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氣質相結合產生的光芒在那一瞬間,衝破了所有外表上的平凡無奇!

    袁隆平出身於書香門第,小時候出生在北京,又在武漢、重慶、南京等大城市讀書,從小就由母親給他打下了良好的英語基礎。

    袁隆平與農業結緣,與小時候的一次出遊有關。小學一年級,老師帶他們到郊區園藝場參觀,看到花開得好多好漂亮,草地像地毯一樣,樹上桃子紅紅的,美麗的花朵給袁隆平留下了極為美好的印象,以至於在他中學畢業考大學時,驅動他選擇了學農。

    現在,美國專家再不會因為外貌錯認袁隆平。由袁隆平推廣到美國的雜交稻在當地增產25%—35%。世界上最大的種子公司總裁聽說袁隆平到了美國,乘坐專機來見袁隆平,請他吃頓飯,然後與他談合作。

    中國稠密的人口和相對稀缺的耕地,迫使中國農民自古以來,就採取比國外農民精細得多的耕作方法,幾代農業科技人員在發展中國農業上也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力量,但,沒有人能夠否認,中國的雜交水稻技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中國人靠佔全球8%的耕地面積養活了佔全球22%的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中國有了個袁隆平。

    1980年,雜交水稻作為我國出口的第一項農業專利技術轉讓給美國。上個世紀90年代初,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推廣雜交水稻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首選戰略,袁隆平被聘為國際首席顧問,十幾次赴印度、緬甸、越南等國指導發展雜交水稻,截至2006年,雜交水稻已在全球20多個國家開始研究和引種,種植面積已達3000多萬畝。

    看上去並不起眼,但實際上胸懷祖國、放眼世界,這才是真正的袁隆平。在他的倡導和建議下,「雜交水稻外交」正成為中國「走出去」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

    後繼之人

    有人說,如果把中國雜交水稻事業比作一部電影大片的話,袁隆平就是總導演。

    但顯而易見,無論一個人能力多強,一部電影大片的所有工序是不可能由這一個人完成的,它肯定是集體勞動的成果。

    作為一個領域世界級的領軍人物,馳騁的霸氣和兼收並蓄的包容之心似乎根本無法並存,但袁隆平卻是兩者兼容的最好例子。

    袁隆平的學生鄧華鳳根據老師的思路,在安江農校找到一株奇異的光敏核不育水稻。歷經兩年三代異地自交繁殖,育成光敏核不育系,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的設想變成現實。報獎時,鄧華鳳想把袁隆平在獲獎名單上排第一,袁隆平發話,不排第一、不排名,他本人不參與評獎。

    於是,年輕的鄧華鳳成為國家發明三等獎獲得者,在行業中一下子冒出來。

    一個人是否具有大家胸懷,須大家評說。20世紀70年代,袁隆平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天然雄性敗育野生稻「野敗」,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各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雜交水稻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實現。他帶領「863」項目組開展攻關,從不以單位不同而保守秘密,因而協作組內團結協作,很快出了成果;他沒有把兩任總理撥給的2000萬元作為自己的研究專款,而是組織起全國東、西、南、北、中的協作單位共同研究和分享。

    雖說雜交水稻的研究經費相對充裕,但因為參與人數眾多,具體到各個項目上,還顯得不夠寬裕。同事們埋怨他沒有向總理多要點研究經費,袁隆平過人的開闊和大氣,就在這樣的時候陡然而出:「國家困難,不能太貪!」

    袁隆平說,雜交水稻是偉大的事業,要一代一代傳下去。40多年來,他育雜交水稻之種、育人才之苗,為中國雜交水稻學科的育種、栽培等各個方面都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才,中國雜交水稻界的高質量人才梯隊已經形成。

    袁隆平從不跟學生和同事們擺架子,因此,學生和同事跟他也親熱。

    很多長期與袁隆平工作的人都知道,他喜歡逛街,喜歡在出差時逛超市,但往往乘興而去、敗興而返——一會兒功夫,袁隆平就會被人認出,「這不是水稻王嗎?」

    逛街就要買東西,袁隆平在地攤上站下了,他拎出一件十幾元的衣服:「這件你穿著合適!」又拿過一件給另外一人,「你穿穿看!」大家試過了,這時袁隆平會給所有在場的學生和同事買單,「送給你們!」

    每個人都苦著臉,誰都沒看上袁隆平送的衣服,又不好說出口。

    與袁隆平最熟悉的學生拐彎抹角地告訴他,年輕人不喜歡這些過時老氣的衣服。袁隆平假裝生氣:「我穿得,你們就穿不得?」

    他的弟子們都說,別看他看著像個農民,吸引人的,那就是老師的人格魅力。

    童心未泯

    袁隆平坐在主席臺上接受獻花,接過花束後,沒有像一般人一樣橫放在檯面上,反而順手一立,像立一捆大蔥一樣,將它立在自己的腳邊——這個動作引起了臺下人的輕笑,這老爺子真是童心未泯。

    也有人點頭讚嘆:現在的袁隆平,七十而從心所欲,活得越來越明白了。

    袁隆平身邊的工作人員提供了細節:袁隆平學方言的能力特別強,經常用方言學說話,四川、武漢、南京等地的話都會說一些。高興起來,會像小孩子一樣一本正經地背廣告詞:「關鍵時刻不能感冒!」

    在家中逗小孫女,袁隆平點著兩歲的小孫女:「你個小淘氣!」

    小孫女像鸚鵡學舌一樣:「你也是個小淘氣!」

    袁隆平哈哈大笑,自己吐出煙圈,小孫女在一旁蹦著抓——袁隆平的兩個小孫女,名字分別叫「有晴」和「有清」,按袁隆平的解釋,有晴就是有太陽,有清是雨水,陽光雨露才能促進萬物生長。

    其實,沒有陽光雨露時,袁隆平他們都當過促進水稻生長的暖箱——他們把水稻種子綁在腰上促芽。

    學生們與他出差,袁隆平非得拉他們找到一個川菜小飯館,然後坐在那兒,心滿意足地用四川話點菜:「水煮肉片!」

    吃完了,袁隆平阻止學生們付款:「你們掙錢少!」然後掏出自己的錢包,指點著裡面的錢:「戰備糧很多!」

    學生們與他爭著付款,服務員認出了袁隆平,收下了學生的錢。

    看到自己手中舉著的錢服務員不收,袁隆平氣得大叫:「出名不好!錢都花不出去!」然後,袁隆平盯著學生是否開發票,只要學生準備開發票報銷,他立刻站出來了:「想腐敗?」

    工作人員知道,下午5點半以後,天大的事也不要找袁隆平,他一溜煙兒地跑去打氣排球——一種打起來很輕又不會傷到胳膊的排球,袁隆平率領的老頭隊對抗老太太隊。

    論起運動,袁隆平是高手,年過七旬,袁隆平在單位裡遊泳速度和姿勢依然均無敵手,永遠拿第一。夏天的時候,袁隆平最喜歡的事,是在傍晚時的露天遊泳池裡教小孩子遊泳。

    袁隆平希望農民能夠致富,但也知道依靠種糧很難致富。他能做的,只能從研究水稻產量來幫助農民。為此,他提出了「曲線致富」的理論,其核心是種三畝地、產四畝糧,可以讓農民騰出一畝田種植效益好的經濟作物,被簡稱為「種三產四」。

    農民不能忘記袁隆平,他們自費為袁隆平塑像,將塑像放在高速公路旁邊的小山坡上,讓被稱為「米菩薩」的袁隆平「喜看稻菽千重浪」。

    袁隆平則不能忘記他的雜交稻。他每天兩次下田,從騎自行車下田到開汽車下田,幾十年風雨無阻。

    袁隆平所在的水稻中心在長沙近郊有150畝稻田,每畝稻田可以栽種萬把株水稻秧苗。如大將軍似的袁隆平就站在田間,看著齊刷刷、綠油油的秧苗,如將百萬兵。

    背景新聞:

    與「雜交水稻」有關的名詞解釋

    新華社長沙5月22日電題

    一、雜交水稻:雜種優勢是生物界普遍現象,利用雜種優勢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是現代農業科學的主要成就之一。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用於生產,這就是雜交水稻。

    二、雄性不育系:是一種雄性退化(主要是花粉退化)但雌蕊正常的母水稻,由於花粉無力生活,不能自花授粉結實,只有依靠外來花粉才能受精結實。因此,藉助這種母水稻作為遺傳工具,通過人工輔助授粉的辦法,就能大量生產雜交種子。

    三、保持系:是一種正常的水稻品種,它的特殊功能是用它的花粉授給不育系後,所產生後代,仍然是雄性不育的。因此,藉助保持系,不育系就能一代一代地繁殖下去。

    四、恢復系:是一種正常的水稻品種,它的特殊功能是用它的花粉授給不育系所產生的雜交種雄性恢復正常,能自交結實,如果該雜交種有優勢的話,就可用於生產。

    五、三系雜交水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三系配套育種,不育係為生產大量雜交種子提供了可能性,藉助保持系來繁殖不育系,用恢復系給不育系授粉來生產雄性恢復且有優勢的雜交稻。

    六、兩系雜交稻:一種命名為光溫敏不育系的水稻,其育性轉換與日照長短和溫度高低有密切關係,在長日高溫條件下,它表現雄性不育;在短日平溫條件下,恢復雄性可育。利用光溫敏不育系發展雜交水稻,在夏季長日照下可用來與恢復系制種,在秋季或在海南春季可以繁殖自身,不再需要藉助保持系來繁殖不育系,因此用光溫敏不育系配製的雜交稻叫做兩系雜交稻。

    七、超級雜交稻:水稻超高產育種,是近20多年來不少國家和研究單位的重點項目。日本率先於1981年開展了水稻超高產育種,計劃在15年內把水稻的產量提高50%。國際水稻研究所1989年啟動了「超級稻」育種計劃,要求2000年育成產量比當時最高品種高20%-25%的超級稻。但他們的計劃至今未實現。我國農業部於1996年立項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其中一季雜交稻的產量指標為,第一期(1996-2000年)畝產700公斤,第二期(2001-2005年)畝產800公斤。

相關焦點

  • 採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您吃過臺灣的米飯嗎
    袁隆平院士說這些水稻就像他最好的朋友一樣,從發芽、成長、結穗、成熟,每一個過程、每一個細節他都對它們了如指掌。  華夏經緯網7月16日訊:今天第七屆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的第一站是前往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參觀,採訪袁隆平院士。  有著「雜交水稻之父」之譽的袁隆平院士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而今已經80歲高齡。
  • 87歲袁隆平以流利英語演講,揭秘你所不知道的雜交水稻之父
    一提到袁隆平,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可你聽過這位聞名中外的科學家「飆英語」嗎?7月11日,在第十屆海外高層次人才座談會暨海外院士青島行「雁棲湖論壇」中,袁隆平以流利英語完成了一次長達20分鐘的演講。
  •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共有3個兒子,他們的近況如何?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各種物資非常稀缺,甚至有很多人都吃不上飯,在袁隆平生產出雜交水稻之後,才緩解了我國糧食緊缺的問題,解決了中國百姓吃不上飯的問題。因此袁隆平也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據悉,袁隆平一共有三個孩子,他們近況又如何呢?袁隆平是享譽中外的科學家,他發明了雜交水稻,有效的解決了中國人吃飯難的問題,而袁隆平對於孩子們也有著自己的教育心得。
  • 雜交水稻發源地——懷化安江農校
    紅網時刻通訊員 田文國 攝影報導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發源地——安江農校紀念園,坐落在名剎勝覺寺舊址——湖南省懷化安江鎮。圖為袁隆平親自題寫的園名。2008年3月經袁隆平院士同意將原安江農校正式定名為「雜交水稻發源地—安江農校紀念園」,並親自題寫園名。2009年,安江農校紀念園被國務院特批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為安江農校大門。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被分配來到安江農校,從事教學及雜交水稻研究長達37年之久。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四川富順題字:富順,再生稻之鄉!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10月23日,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委書記鄒登權一行前往湖南農科院拜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匯報富順再生稻情況。袁隆平院士現場親筆為富順題字:「富順,再生稻之鄉」。下一步,袁隆平科研團隊還將在富順建100畝雜交水稻試驗田,作為種業研發基地。全國區縣再生稻產量第一 袁隆平院士為富順題字:富順,再生稻之鄉!
  • 袁隆平爺爺發現了水稻的新大陸
    是講袁隆平為了使地球上的人們不在飢餓,決定研製雜交水稻,在研製中雖然遇到很多困難,但是他毫不放棄.最終,雜交水稻被研製成功了.袁隆平的成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更不是坐在電腦前面,按一下滑鼠的.現在想發明東西的人,還有多少人擁有袁隆平這種勤勞的精神呢?
  • 雜交水稻養活數億人,享譽全球,世界欠袁隆平一個諾獎
    作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很多人心中的英雄,他解決了許多人的溫飽問題,而正是基於他的努力,我國雜交水稻的產量才能夠實現不斷的突破。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科學家,卻始終沒能拿到諾貝爾獎,在很多人看來,這也是十分不公平的事情。那麼,在袁隆平的一生中,他都做出過怎樣的成就?而為什麼他始終都沒能拿到諾貝爾獎呢?
  •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那麼有名,為何我們卻很少吃到?這也許是件好事
    長大以後,隨著對水稻知識有了一些了解,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作為一個東北人,從小吃的大米和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關係並不大。袁隆平培育的雜家水稻雖然很有名,但時至今日,在全國範圍來說所佔的比例並不多,這是為什麼呢?
  • 袁隆平院士點讚!莒南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力爭突破畝產1200...
    這是來自袁隆平院士的點讚。2020年11月26日,莒南縣超高產雜交水稻項目攻關工作組赴湖南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向袁隆平院士匯報了莒南雜交水稻高產攻關試驗典型經驗做法,袁隆平院士給予了高度評價。
  • 參試雜交水稻900餘種!袁隆平院士團隊水稻試驗田今日收割
    機械化作業   種植過程詳細記錄   蓮都袁隆平院士團隊水稻試驗田   開始收割啦   ↓↓↓   △試驗田開始收割啦,點擊視頻了解下   這些試驗田裡的水稻   可來頭不小   ↓↓↓   袁隆平院士團隊水稻試驗田
  • 袁隆平不僅培育出雜交水稻,還領養「美短虎斑貓」,這隻貓幸福了
    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很多人都對他的成就感到佩服,卻忘記了袁隆平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在生活中也有養「寵物」的需要。所以袁隆平在培養出雜交水稻後,還領養了一隻「美短虎斑貓」。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 袁隆平國際雜交水稻種業矽谷項目在郫都區德源街道開建
    這裡將建設矽谷研發中心、院士工作坊、國際會議中心、雜交水稻展覽館、矽谷雙創中心等功能區,同時建設水稻育苗中心以及日處理量30噸的水稻烘乾加工中心。依託袁隆平國際雜交水稻種業矽谷,郫都區德源街道將分期打造數千畝的「農業產業園區+農業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為郫都區建設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增添又一個現代農業典範項目。
  • 袁隆平「在線教學」,雜交水稻英文怎麼說?
    雖然為人低調但是受人景仰的袁隆平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網友關注這不袁隆平又上熱搜了!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視頻截圖,來源:紅星新聞戳視頻,聽在線教學
  • 雜交水稻到底能不能吃?袁隆平是這樣說的
    每經記者 吳澤鵬10月13日上午,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超級稻試驗田內,剛下車的袁隆平拋下眾人,徑直走到試驗田裡仔細打量起水稻來。一路高歌猛進,連續刷新水稻超高產世界紀錄的超級稻,還是以袁隆平團隊領銜的雜交稻。2008年,農業部頒布實施《超級稻品種確認辦法》,其中並未限定超級稻品種是否為雜交。質疑便出現在雜交稻上。2014年10月,隆平高科(000998.SZ)冠以「超級稻」名義的「兩優0293」品種在安徽蚌埠地區萬畝減產絕收,引發輿論的持續關注。
  • 中國力量 | 雜交水稻:用種子改變世界的「東方魔稻」
    袁隆平帶出的博士生、現任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後勤處處長的吳朝暉說,「1964年他提出理論,到1973年三系雜交水稻就配套成功了,之後全國開始大面積推廣種植雜交水稻。」吳朝暉說的論文就是《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袁隆平自己曾評價:「那是雜交水稻開先河的一篇文章,可以說為雜交水稻發展奠定了第一步基礎。」
  • 不管你有沒有吃過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都是一件幸事
    因為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只專注於一件事情,那就是產量。一年三季甚至是一年四季,這樣高產量的大米,口感方面肯定是跟不上的。 我們平時買大米,都是選擇東北大米、泰國香米等,雖然價格會高一些,但口感卻是極好的。 既然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普遍不受我們普通人的歡迎,為何還要堅持做科研?為何還要堅持試種?
  • 江西有個縣,擁有19個少數民族,是雜交水稻之父的故鄉
    德安縣風光說起「雜交水稻之父」,應該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但是問起他的故鄉,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小方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的故鄉。雜交水稻之父地處江西省北部,隸屬江西省九江市的德安縣,便是袁隆平老人的故鄉。即便百度百科上寫得那麼清楚,但估計很少人注意並且能記住。
  • 說說雜交水稻和他爸那些事兒
    我們打小一直崇拜的雜交水稻之父怎麼就成了別人口中的對我國的水稻沒啥貢獻了?對此我查了一部分的資料,讓大家更好的去了解雜交水稻,了解袁隆平院士對我國水稻的貢獻。 袁隆平先生培育的雜交水稻每年佔雜交水稻種植面積的5%不到,水稻總種植面積的2%左右。全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超2億畝,水稻種植面積4億多畝,雜交水稻平均畝產約460公斤,普通水稻平均畝產430公斤左右。雜交水稻產量排名前列的品種基本都不是袁隆平院士的成果,即使你能吃到的雜交稻也不一定是袁隆平團隊的。(不要拿實驗田的雜交稻產量來比,正常種植條件下根本達不到的。)
  • 秈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 袁隆平獲世界糧食獎(組圖)
    袁隆平獲世界糧食獎  中廣網 2009-09-21 12:17  [字號 大 中 小] [關閉]  中廣網北京9月21日消息1964年,袁隆平在水稻中發現天然雄性不育株,並在國內首次發表了《水稻的雄性不育性》的論文,開創了我國秈型雜交稻的研究。
  • 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從呂宋引入番薯,功勳堪比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針對國際上少數人提出「誰來養活中國人」的言論,「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多次重申,中國的糧食生產完全能夠養活自己。人人都能吃飽飯,在古代乃至近代的中國,這是個多少人的夢,可有個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從呂宋引入番薯,功勳堪比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郭沫若頌其功績「當得比神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