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刑偵劇《法醫秦明》的橫空出世,讓這部由演員張若昀、焦俊豔等主演的網劇收穫了全網17億播放量,成為當年的收視大熱,而原著《第十一根手指》的作者秦明也由此被更多讀者熟知。4月24日晚,秦明在自家書房開始了西西弗書店的世界讀書日主題直播活動,開播15分鐘,就有2000餘人湧進直播間。幾分憨厚的外表和幽默的談吐,讓讀者們喜歡稱他為「老秦」,而他冷峻的雙眼和筆端下,卻帶著一種對人性、法律和死亡的理性思考。
爸爸是警察,媽媽是護士,從小到大有「警察夢」的秦明就這樣誤打誤撞選擇了冷門的法醫專業。入學後他發現,全班40個人,只有他一個人第一志願填了法醫。
第一次動刀屍檢,秦明解剖的是自己的小學同學,他咬著牙還是堅持了下來。後來他發現,那個案子看似很簡單,但法醫鑑定在其中發揮了關鍵性的重要作用。這段經歷給了他極大的震撼,從那時起,他就立志要做個好法醫。後來,這個故事也被記錄在他的小說《屍語者》裡。
談及開始寫作的動機,秦明直言是出於「委屈」。「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這個職業是遭受很多歧視的。有人不願意跟你握手、不願意跟你在一起吃飯,還有人認為法醫代表著死亡,法醫去給傷者驗傷的時候,傷者就會很牴觸,說我不就受傷嘛,你法醫來幹嗎呀!」
想要改變大眾對於法醫的誤解,是秦明開始寫故事的動力源泉。2012年的除夕夜,秦明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急診科醫生寫自己的故事,頗受震動「安徽公安在線」的官方微博在他微博下面留了言:你為什麼不能寫呢?自此,秦明開始在博客上寫作,正式走上了創作之路。
剛開始,秦明的閱讀量只有1000,每天有10條留言。秦明說,這10個人就像是一針強心劑,支持他一直寫下去。寫了四五萬字後,他的故事偶然被天涯版主搬到了「天涯聚焦」上,第二天閱讀量就飆升到了10萬,作家秦明的故事開始火了。
但比起作家,秦明更喜歡稱自己為「中國真實法醫故事的講述者」。秦明書中所有故事都是從真實案件中取材,除了寫自己的經歷,每到一個地方出差,秦明都和當地的法醫聊一聊,聽他們講自己過往幾十年,甚至是自己還沒有入行時候遇到的案子,還有許多同行會打電話給他,向他講述印象深刻的案件。法醫們一線的辦案經歷,就是他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庫。因此,持續的輸出並沒有讓秦明生出素材枯竭的擔憂。「現實是個巨大的素材庫,並且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說。
但真實不代表完全還原現實,秦明有自己講故事的「紀律」:公安涉密手段不能寫,也要注意保護當事人的利益,不能完全還原某個案件的全過程,以免對被害人家屬產生二次傷害。
於是,寫作時就必然要改編。一開始改編得比較簡單,把案件換一個背景、換個人數、換個作案的方法就成了一個新故事。越往後寫,秦明的改編功力也越來越老到。平時在偵案的過程中,他會把一個案件中某個細節的推理過程一條條羅列在本子上,時間一長,就會記錄下幾十條、幾百條這樣的推理細節。在寫作的時候,在這裡面選取一部分,把幾個細節穿插使用,組合成文。
在創作中,秦明說自己不需要太豐富的想像力,也無需刻意去平衡真實性與藝術性,因為「真實就是小說最好的作料」。他說:「我不害怕故事的平淡,我覺得我遇見的每起案件都會發人深省,每名受害人的故事都令人唏噓。我相信,真實的故事,比任何稀奇古怪的故事,都有代入感。需要真實故事的讀者,自然就會成為我的讀者。」
在講故事的同時,秦明也將法醫艱辛而高危的工作環境展示在大家面前,並有意識地穿插各種法醫知識,比如屍斑是怎麼形成的,鈍挫傷的刀口是什麼樣的,如何利用屍塊找到死者的身份信息等等,儘量用讀者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各種晦澀生僻的法醫知識。有讀者說,秦明的書讀來像「有故事的科普讀物」,也有前輩評價說,如果把這一系列的書都看完,就可以做個實習法醫了。
在秦明看來,普及法醫知識,改變大眾對法醫職業的刻板印象始終是他創作的初衷。「讓大家關注和理解真實的法醫工作,讓更多的人提高警惕,讓想要犯罪的人放下屠刀」是他開始寫作時的願望。隨著「法醫秦明」走紅,秦明的願望正在一步步實現。「現在,遇見歧視我們職業的人極少了,大多是帶有仰慕的眼神。」通過自己的作品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法醫這個行業,讓秦明感到自豪,「一些同事的孩子會說,一部好看的劇讓他們對父母的工作產生自豪感,我覺得特別欣慰。」
生命和死亡也是秦明在小說中關注的一個主題。在秦明看來,中國人對於死亡的忌諱和迴避,勢必造成死亡教育的匱乏。「去年兩會,顧晉教授提倡全民重視死亡教育,這讓我醍醐灌頂。讓一個孩子從小就認識生命、珍惜生命,不僅珍惜自己的生命,還會珍惜別人的生命,確保每個孩子有自救和求生的手段,對生命旅程澆灌更多有意義的養料,這是一項很大的工程。我覺得,既然我做法醫工作,也有必要為這項偉大工程添塊磚、加塊瓦。」秦明透露,接下來他將出版一本關於死亡教育的科普類書籍《逝者之書》。
儘管已創作了包括《屍語者》《第十一根手指》《守夜者》等系列小說,作品也被多次改編成影視劇,但秦明在介紹自己時,總要加兩個字,「法醫秦明」。在秦明看來,他的身份一直是法醫,對於寫作,自己依舊是個業餘愛好者。「法醫是我這一生的職業,現在我是一名法醫,往後我會一直都是。」秦明說,下一個階段他仍會繼續圍繞法醫、警察職業來講故事,讓讀者更多了解到法醫、警察職業的歷史。「『法醫秦明』沒了法醫就什麼都不是。」秦明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