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港口數位化如何成標杆?5G帶來「碼頭革命」

2020-12-17 海峰看科技

文/黃海峰

兩千一百多年前,漢武帝派遣的使者及商人從今天的廣東出發,順中南半島東岸南行,抵達湄公河三角洲的都元,開啟了海上絲綢之路,廣州古港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今天,廣州港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成為世界第五大港,並成為國家「一帶一路」、歐美、東南亞等的主要門戶樞紐。

歷史變遷,廣州港既有變化,也有不變:不變的是港口繁榮的景象,變的則是港口裝卸方式及設備的升級。過去港口的貨物需要靠人力裝卸,港口處於人力時代;幾十年前隨著港口裝卸機械的應用,港口進入機械時代;今天,通過引入5G、人工智慧等技術,廣州港開始步入智慧時代。

據了解,為了貫徹落實國家戰略,著力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廣州港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廣州港南沙四期工程,推動5G智慧港口應用系統建設部署在大灣區落地,樹立港口行業標杆。

今年初,廣州港要打造5G自動化港口的消息得到媒體頻頻報導,廣受稱讚。廣州港到底是如何打造智慧港口國家級標杆?11月26日-28日,在廣州計劃舉行的2020世界5G大會,將讓5G+智慧港口展現在世人面前。在此之前,我們可以通過廣州港的智慧升級故事,去探尋智慧港口神秘面紗背後的精彩。

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有何不同?

港口是交通運輸的重要樞紐之一。老百姓很少去港口,但常常可以在電視或網上看到,港口岸邊式貨櫃起重機把船上的貨櫃從船上卸下或裝上,一個個卡車把貨櫃運送到路側、海側。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國港口正在經歷數位化、智慧化轉型。去年11月,交通運輸部等九部門共同印發了《關於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我國世界一流港口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廣州作為廣東省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新技術應用探索方面一直處於全省前列。在港口領域,廣州同樣扮演著創新「排頭兵」角色,希望打造世界一流港口。

廣州港作為中國華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樞紐,攜手多個夥伴,響應廣東省關於廣州國際航運中心、粵港澳大灣區號召,建設港口示範工程,樹立港口行業標杆。這些年,廣州港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亦主動尋求突破,走在全國前列。

2018年6月,廣州港集團與華為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規劃諮詢、基礎業務、產業合作、科技創新發展及員工能力提升培訓等方面展開合作,攜手打造標杆性具備科技生態的國際大港。同年9月,雙方啟動了智慧港口頂層設計項目,以智慧港口為建設目標,定義未來港口建設全景藍圖。

2019年5月,廣州港集團等多方代表籤署大灣區5G港口創新中心戰略合作協議,推動5G與智慧港口建設的深度融合,加快廣州港及大灣區海域5G港口的發展。

總體看,面對業務快速發展及需求多元化給港口運營和服務保障帶來的新挑戰,廣州港集團不得不繼續加快推進數位化建設。

最值得一提的是,廣州港此前啟動南沙港區四期工程,總投資69.74億元,將基於5G、AI、雲等技術,引入單小車自動化岸橋、智能引導車IGV、堆場水平布置側面裝卸、港區全自動化等多項新方案。該工程的落地,將把廣州港建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

在南沙港區四期工程立項之初,廣州港集團就表示,到2021年南沙四期建成後,南沙港區每年的貨櫃吞吐量預計可超過2300萬標準箱,位居全球單一港區前列。

5G智慧港口能夠讓廣州港業務效率和交易收入提升,前景廣闊。比如,採取大數據、AI等技術5G全自動化碼頭,可解決碼頭作業人員工作環境差等問題,從人工到自動,提升運轉效率。港口效率的提升,也可以帶來港口各項業務交易額的增長。

據筆者了解,與此前港口數位化建設最大的不同,廣州南沙港區四期工程是大灣區首個基於5G智慧港口應用系統。

智慧化道阻且長,組網挑戰急需解決

也許有人疑惑,為何南沙港區四期工程要選擇5G網絡作為基礎網,而不是傳統的光纖和4G?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或許需要從智慧港口轉型中,網絡升級所遇到的挑戰說起。

總體看,目前廣州港在數位化轉型中面臨以下挑戰。

一方面,傳統網絡無法支撐數位化新業務。目前廣州港組網主要使用Wi-Fi、4G兩種方式。其中Wi-Fi網絡由於使用相同的信道或是無線電頻率傳輸和接收Wi-Fi信號,導致網絡易被幹擾,切換易掉線。

而4G網絡雖然在網速上雖有一定提升,但由於自身技術限制,無法滿足多業務場景下的切片服務需求。要知道,無切片,不toB。智慧港口的無人化操作、AI視頻監測等業務往往需要5G切片化服務。

另一方面,港口網絡升級難度大。比如,廣州港多數舊岸橋和舊場橋均不具備光纖聯接條件,在智慧化改造中只能依賴專網、Wi-Fi或4G網絡;港口的遠程橋吊控制及遠程龍門吊控制,目前主要依靠光纜+電纜的有線部署方式,或是通過Wi-Fi+4G的無線部署方式。

這樣的網絡升級方式,不僅滿足不了業務對帶寬的需求,更無法保障遠程操作對時延的需求。此外,Wi-Fi部署時間長、覆蓋範圍有限、覆蓋盲區大、信號不穩定、信號易被幹擾等問題,導致港口IGV車輛等連續移動的物體的遠程實時控制等體驗大打折扣。

更為重要的是,智慧化港口業務數據要求共享,需要網絡能夠實現互聯互通。但Wi-Fi+4G的組網方式無法實現數據互聯互通,無法實現內部數據共享。

此外,港口網絡部署如果周期太長,會導致港口運行減緩,甚至要停工。這些都將導致港口智慧化建設成本過高,讓港口數位化腳步減緩,甚至停滯。

攜手華為,打造智慧港口新標杆

既然專網、光纜、電纜等有線網絡,Wi-Fi+4G的無線網絡都無法勝任,那怎樣的智慧港口解決方案,才能讓智慧港口「從夢想照進現實」?

據悉,華為這家ICT領域領先企業,與廣州港集團深入合作,以廣州港數位化轉型合作為契機,在將廣州港打造成5G港口行業標杆。在這一過程中,華為拿出最大「秘密武器」——結合5G+MEC技術的智慧碼頭解決方案。

該方案目標是提供真正全聯接的無線網絡,幫助港口打通「任督二脈」,實現港口運輸要素全面感知,最終做到自動化安全監控、自動化調度。那麼,華為與廣州港、運營商到底是如何落地目標的?

首先,全局規劃。5G智慧港口解決方案總體架構本身,基於華為成熟的雲、邊緣智能、5G技術,為港口自動化提供了動力。

其次,升級網絡能力。通過積極部署5G+MEC,廣州港網絡具有了低時延、流量本地化、高性能計算、應用集成的特點,可以滿足港口遠程操控、自動駕駛等場景的需求。

最後,提供安全保障。5GMEC就近部署在港口園區內,數據不出園區,保證了企業數據私密性。

先進5G+MEC網絡,支撐起預期中的多個港口智慧業務。廣州港工作人員此前舉例表示,5G自動化碼頭比傳統碼頭在人員配置上更加的精簡,可減少貨櫃拖車司機、軌道吊司機、閘口工作人員,因採取大數據、AI能等技術又可減少後方管理人員,總人數相較傳統碼頭減少了約60%。

比如5G+貨櫃碼頭智能理貨平臺。廣州貨櫃碼頭於1983年投產使用,是中國第一代貨櫃碼頭。過去,理貨員需要在室外抄箱號、驗殘損,惡劣天氣下必須付出大量人力、物力才能保證理貨工作的正常進行。如今,碼頭前沿理貨作業已實現無人化,後臺的一名理貨員足不出戶即可全面了解碼頭岸邊作業動態,輕點滑鼠就可完成2-3臺岸橋的裝卸船理貨作業。

再比如廣州港實現IGV無人駕駛。也許很多人對IGV並不熟悉,IGV也就是智能導引車。其與目前智慧港口採用的全自動化碼頭磁釘導航方式不同,IGV採用基於5G+北鬥導航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技術,讓碼頭與堆場之間的貨櫃水平運輸進入無人駕駛時代。

據悉,在2021年建成的廣州港南沙四期,廣州港將全面實現IGV無人駕駛。堆場自動化貨櫃軌道吊自動裝卸,岸邊自動化裝卸岸橋海測遠程操控與陸側自動裝卸,都將採用IGV無人駕駛技術。

在港口作業過程中,由於生產設備幾乎都使用電力驅動,不會帶來大量尾氣排放,從而減少汙染。在廣州港南沙四期中,場地使用平行布置,水平運輸機械採用IGV,從而避免使用大功率軌道吊搬移貨櫃,減少了能源浪費。此外,由於IGV無人駕駛採用了充電鋰電池能源,可以實現零排放,助力我國實現港口綠色、智慧、安全發展戰略目標。

目前廣州港攜手華為、聯通等合作夥伴,在廣州港5G SA商用網絡建設上,已完成各項關鍵技術驗證,覆蓋面向2C的語音、數據以及面向2B邊緣計算等多業務場景。未來,廣州港緊密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戰略部署,繼續探索5G技術在港航領域的創新應用。

觀察:5G顯威,讓廣州港數位化成標杆

早在2017年,交通部就印發了《關於開展智慧港口示範工程的通知》,要求選取一批港口開展智慧港口示範工程;2019年,九部委印發的《關於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中,再次提出智慧港口建設目標。

我們看到,廈門遠海碼頭、湖北省花山港等十多家港口都開啟了智慧港口建設。但如文中所講,在智慧港口建設中,網絡如何升級,業務如何實現智慧升級,港口如何實現綠色發展等難題成為阻礙智慧港口發展的攔路虎。

從5G角度看,2020年是5G SA規模建設元年,全球已經建成80多萬個5G基站,發展約2億5G用戶。但業界都知道,5G網絡紅利要釋放,關鍵看5GtoB的進展。目前中國已經有5000多個5GtoB項目在推進中或已商用。港口自動化需求強烈,是5G最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正處於從1到N的階段。

華為智慧碼頭解決方案結合5G+MEC技術,實現5G技術與港區數位化建設進行深度融合,讓5G融入港口業務的各個環節,助力廣州港IGV無人駕駛、大型港機設備遠程精準控制、AI智能理貨等多項應用落地。廣州港的5G之路,似乎預示著屬於智慧港口的春天正在到來。

相關焦點

  • 老碼頭的新故事——天津港「碼頭革命」蹲點見聞—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天津1月9日電 題:老碼頭的新故事——天津港「碼頭革命」蹲點見聞 新華社記者白佳麗
  • 智慧港口:深圳媽灣港將成為傳統碼頭智能化升級的典範
    隨著提前完成4.5萬個5G基站的建設目標,深圳宣布進入5G時代,開始建設全球5G標杆城市邁進。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在深圳走訪時發現,各項5G應用項目正在深圳落地生根,市民已經能感受到5G正在讓城市更智能,讓生活更美好。
  • 安慶海事局持續推進綠色標杆碼頭建設運行
    為有效解決船舶和港口汙染突出問題,7月以來,安慶海事局以問題為導向,積極謀劃、主動作為,全力推動長江安慶段綠色標杆碼頭建設,打通船舶汙染物上岸通道。全力推行「長江幹線船舶水汙染物聯合監管與服務信息系統」在轄的應用,通過船舶報港系統,對所有報港到安慶港區的船舶實施簡訊提醒註冊全覆蓋,督促碼頭和船舶汙染物接收單位按要求開展系統使用。截止目前,全局52座碼頭已完成「長江幹線船舶水汙染物聯合監管與服務信息系統」註冊;篩選出綠色標杆碼頭6座,已完成船舶固定接收設施建設。推動國有企業落實帶頭作用。
  • 智能+ 東風無人駕駛集卡賦能5G智慧港口
    5月11日 ,在「5G+無人駕駛賦能智慧港口雲發布會」上,《港口無人駕駛貨櫃卡車標準》企業聯合標準、《5G智慧港口全業務場景落地白皮書》和《5G智慧港口實施方案和路線圖》率先在行業聯合發布。在主會場廈門港口,東風商用車無人駕駛港口貨櫃卡車進行了現場作業,並完成了5G智慧碼頭全業務場景的現場驗收。
  • 2021年港口碼頭市場競爭與發展趨勢 - 2021年版中國港口碼頭市場...
    需要按城市發展需要對港口功能、性質、布局規划進行重新定位思考,進行城市化改造。  **年**半年,中國規模以上港口發展總體呈現先減速後加速的趨勢,內貿總體好於外貿,內河港口吞吐量增長情況好於沿海,但內外貿和內河、沿海增速之間的差距有所間距小。吞吐量增速回落四成,港口**季度生產好轉。
  • 上海聯通賦能智慧航海:落地「5G+工業網際網路」
    全球貿易中的90%均由海運業承載,船舶、港口在國際貿易和地區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令不少國人將視線投向了浩海廣袤的海洋。然而,傳統的船舶製造、港口運轉亦存在著作業效率、成本效益等痛點,利用5G+工業網際網路促進海運業的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發展,已成必然之舉。
  • 2020年港口碼頭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 2020年版中國港口碼頭市場現狀...
    需要按城市發展需要對港口功能、性質、布局規划進行重新定位思考,進行城市化改造。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港口碼頭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年**半年,中國規模以上港口發展總體呈現先減速後加速的趨勢,內貿總體好於外貿,內河港口吞吐量增長情況好於沿海,但內外貿和內河、沿海增速之間的差距有所間距小。吞吐量增速回落四成,港口**季度生產好轉。
  • 香港貨櫃碼頭疫情暴發近70人感染,但碼頭不會關閉!丨港口圈
    對於是否需要關閉相關碼頭以求徹底防疫,張竹君稱,從防疫角度,最好關閉整個碼頭。但把整個碼頭關閉是「很大件事」,雖然可以停止暴發,但很多貨物經碼頭運抵香港,對香港運輸很重要,政府會與碼頭公司商討考慮如何減低員工間的接觸。香港貨櫃碼頭商會也同樣表示難以暫時關閉碼頭,因不少日常用品經海運到港,關閉影響會很大。
  • 安慶市港口碼頭陸續復工
    &nbsp&nbsp&nbsp&nbsp受疫情防控影響,2月1日零時起我市除保障民生需求的7家港口碼頭(水上加油、煤炭、油品、貨櫃)繼續運營,其餘15家港口碼頭停工停產。2月11日,在港口碼頭復工指導意見出臺後,我市長江幹線和石門湖水域部分碼頭相繼復工。
  • 訪香港葵青碼頭 探「一帶一路」港口發展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八號貨櫃央廣網7月20日廈門消息(記者梁曉蕾) 近日,記者跟隨「青年中國說——大中華青年論壇」參訪團走訪香港葵青碼頭,通過中遠國際貨櫃碼頭管理經驗介紹,初探「一帶一路」中香港及中國大陸其他港口的未來。
  • 新活廣州丨走!廣州這些碼頭帶你乘風破浪!
    在廣州這樣一座千年港口城市,各大碼頭勇立潮頭、直面江潮。素有「廣州第一碼頭」之稱的天字碼頭是目前廣州使用歷史最久的碼頭,位于越秀區沿江中路200號,建於明成化初年,曾被指定為官方碼頭,政府人員出入廣州都要從此渡江。在宋代年間,天字碼頭還被列入「羊城八景」之中。
  • 廣州這些碼頭帶你乘風破浪!
    在廣州這樣一座千年港口城市, 各大碼頭 勇立潮頭、直面江潮。 素有「廣州第一碼頭」之稱的天字碼頭是目前廣州使用歷史最久的碼頭,位于越秀區沿江中路200號,建於明成化初年,曾被指定為官方碼頭,政府人員出入廣州都要從此渡江
  • 廣州這個「珠江夜遊」的重要碼頭,為什麼被稱為「第一碼頭」呢?
    而天字碼頭就位於廣州最古老中軸線上,這條中軸線從越秀山鎮海樓,經西漢南越王宮博物館、省財廳、北京路,到珠江北岸的天字碼頭,是為承載廣州歷史的地方。 廣州天字碼頭被稱為「第一碼頭」,這個第一,並不是指面積最大,也不是指最漂亮,而是這是廣州第一座官方客運碼頭,它立於珠江邊有近三百年的歷史,看著廣州的變遷,見證著廣州的發展。
  • 不斷演變的碼頭「港口與影像II」展覽寧波開幕
    2019年10月16日,在位於寧波北侖區的中國港口博物館,迎來了第二期《港口與影像II 消失的碼頭:在時空與記憶之間》(以下簡稱:「港口與影像II」)展覽的開幕。>展覽開幕:2019年10月16日09:00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 09:00-17:00,周一閉館主辦方:中國港口博物館  「港口與影像II」選擇將消失的碼頭作為隱喻,試圖從藝術家的創作出發,在探索港口的現代性與歷史傳統在建築、空間、生態環境以及社會和文化方面的關係的同時
  • ...專訪廈門遠海貨櫃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毅鵬|中國…
    ,為港口自動化、數位化、信息化發展帶來全新的生命力,助推了港口智慧化的升級與變革。《中國投資》:如今已運行一年時間,5G應用為遠海碼頭運營帶來哪些收益?有哪些創新?在哪些環節還需要優化?陳毅鵬:相較於傳統貨櫃碼頭,5G智慧碼頭具備智能化、安全、節能環保等優勢,特別是在傳統碼頭的自動化升級時不需要進行基建投入和停工停產改造,降低成本、提升效能。
  • 2020-2026年中國國際港口碼頭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2020-2026年中國國際港口碼頭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在多年國際港口碼頭行業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國際港口碼頭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國際港口碼頭市場各類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國際港口碼頭行業進行了全面
  • 安慶港航:全力做好港口碼頭復工復產
    連日來,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安慶港作業碼頭陸續復工運營。為了讓港口企業儘快復工,安慶市港航管理部門出臺港口碼頭復工指導意見,研究部署港口碼頭復工運營期間新冠病毒防控工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生產,全力保障水路貨物運輸暢通。
  • 2020-2026年中國港口碼頭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年全國港口貨櫃吞吐量預計將突破2.15億TEU大關,增長速度約為6%,其中國際航線增長5%,內支線和內貿貨櫃則增長8%。碼頭企業走出去發展將取得進一步發展,招商國際碼頭貨櫃名義吞吐量可望躍居世界**。近年來,船舶大型化趨勢給港口建設和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不少挑戰。
  • 河鋼集團:淬鍊一副數位化「鋼筋鐵骨」
    然而,在大眾的觀念中,鋼鐵產業離數位化還很遠。但作為國內大型鋼鐵集團之一的河鋼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河鋼集團」)正藉助數位化之力,重新淬鍊一副「鋼筋鐵骨」,致力於打造鋼鐵企業數位化轉型樣板。  統籌規劃 成立數位化技術公司  河鋼集團,由唐鋼集團和邯鋼集團兩大鋼鐵集團聯合而成,是目前國內第二大鋼鐵企業。
  • 安慶港口碼頭實現全面復工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3月9日,隨著安徽中宜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獅子口碼頭吊機徐徐升起,安慶港口所有碼頭實現全面復工。自2月中旬開始,為加快推進碼頭復工,安慶市港航管理部門將碼頭復工申報審核制及時調整為承諾備案制,即港口企業提交申請備案即復工,企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落實好防疫防控、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等措施,不分時段,有序全面復工、應復盡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