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不過餃子、麵條及烙餅

2021-01-11 看理想


前面的話


身為南方人,在北京能深刻感受到南北方在飲食上的差異,南方人以大米為主食,不可一日無米飯,北方人則逢年過節總愛吃餃子、烙餅等麵食。


今天,與你分享一篇唐魯孫的文章《北平人三大主食:餃子、麵條和烙餅》。


唐魯孫自稱「饞人」,外人給他的評價是「中華談吃第一人」、「俠有金庸,史有高陽,吃有魯孫」,他的書中總也離不開吃,放在一起,就是一套「舌尖上的民國史」。



北平人三大主食:餃子、麵條和烙餅

文 | 唐魯孫



唐魯孫(1908-1985),滿族,鑲紅旗人,珍妃、瑾妃的堂侄孫。自幼出入宮廷,對老北京傳統、風俗、掌故及宮廷秘聞了如指掌;年輕時隻身出外謀職,遊遍全國各地,見多識廣,又熟諳各地民俗風情;晚年提筆憶舊,信手拈來,成書十多本,本本妙趣橫生。


自從元朝在北平建都,經過明清兩朝一直到民國初年,六百多年的皇皇帝都,人文萃集,在飲饌方面,真是稱得上膳饈酒醴,盛食珍味,集全國之大成。

 

可是如果有位外省人初履斯土,跟北平人打聽哪一家是地道北平飯館,就是北平老古典兒也沒法指明,說不出來呢!

 

北平人大都有儉樸的習慣,在飲食方面但求適口充腸,每天能有白米白面吃著,也就心滿意足啦


真要想換換口味解解饞,山南海北哪一省的飯館都有,也就不計較哪家是真正北平口味的飯館了。

 

以中國各省同胞口味來區分,南甜北鹹、東辣西酸,大致是不差的。


南方人以大米為主食,如果三餐沒吃米飯,上頓下頓都吃麵食,就會覺得胃納不充實,好像沒吃飽似的


北方人一直是拿麵食雜糧當主食的,要是頓頓都是白米飯,那就整天有氣無力,恨不得來張烙餅,啃個饅頭,才像正餐,把肚子填飽啦

 

北平人既然把麵食當主食,自然在麵食方面就要不斷地變變花樣了。


雖然北平麵食種類趕不上山西巧手能做出六七十種之多,可是除了麵食做的點心之外,平常能充主食的也有十來樣之多。



1.

餃子


先說餃子吧,北方人有句俗話是:「舒服不過躺著,好吃不過餃子。」


吃犒勞是餃子,逢年過節也吃餃子(北平在旗的管餃子又叫煮餑餑),要說誰臉上沒笑容,就說他見煮餑餑都不樂。由此可知,餃子在男女老少心目中是什麼分量。



北平人吃餃子講究自己和面,自己擀皮或壓皮,好手壓皮五個劑兒能一塊兒壓,壓出來的餃子皮,不但滴溜滾圓,而且厚薄非常勻稱。


現在機器壓皮外軟內硬,滑而不潤,煮出來膨脹了三分之一,吃到嘴裡怪不得勁的,簡直有上下床之別。


餃子餡有生熟之分,葷素之別。餃子好吃不好吃,餃子皮的厚薄軟硬固然居於首要,可是餃子的滋味怎樣,那就要看拌餡炒餡的手段高低了。

 

一般人多一半喜歡吃生餡,現拌現包,喜歡吃熟餡兒的並不太多。


大致說來熟餡只有三鮮、蝦仁、冬筍、肉末三數種而(現在超級市場所賣冰凍魚餃是山東水餃,當年北平很少見)。


拿生餡來說吧,肉類以豬、牛、羊為主,至於菜蔬除黃瓜以外,幾乎差不多的菜蔬,都可以做餡兒,甚至於蘿蔔纓、掐菜須都有人拿來做餃子餡,這是外地人想不到的事。



雖然說餃子餡是包羅萬有,可是北平人講究凡事有格、有譜,不能隨便亂來的


譬如說吃牛肉餡一定要配大蔥,羊肉餡喜歡配冬瓜、葫蘆,蝦仁配韭菜,如果亂了套,不但失了格,而且準定不好吃


餃子包的方法也有兩種:一種是捏,一種是擠,捏的慢擠的快,所以家庭吃餃子講究點的多半是捏,既好看又好吃。


餃子館因為應付眾多顧客,來不及捏,只好擠了。匆匆忙忙擠出來的餃子當然不太受看,而且厚薄不勻,可是擠出來的餃子大鍋寬湯一下百八十個都沒關係,不會破爛。


捏的餃子可就不同啦,要注意一鍋不能下得太多,而且要看情形點上一兩次水才能起鍋呢!



吃餃子一定要蘸醋才夠味,在內地吃餃子以山西米醋、鎮江香醋為上選,若是不避蔥蒜的人,用獨流醋加蒜瓣泡臘八醋蘸餃子吃,醪香浩露,那就更美了。


自從來到臺灣,有些餃子館,好像是一個師傅傳授的,蘸餃子都是用化學白醋加涼水,碰巧了醋多水少真能把人酸得頭上冒汗珠。


百不一見,發現桌上放著一瓶黑醋,等吃到嘴裡才發現是工研香醋,異香異氣近乎辣醬油,比化學醋摻涼水,更讓人沒法受用。


可能是醋的味道不太對勁兒,於是有些餃子館為了討好顧客,不管餡兒鹹淡,另外堂敬高醬油一碟澆上些小磨香油。



別的省份同胞覺得怎樣我不敢說,可是北平人就覺得那是糖葫蘆蘸滷蝦——胡吃二百八啦。


 

2.

麵條


說到吃麵條北平人最初不太喜歡吃機器切面,愛吃抻條面(又叫把兒條)。


有人說機器切的面煮出來沒有什麼面香味兒,所以愛吃抻條。


抻把兒條要先把面沾鹼水溜開了再抻,那非有把子蠻力才能甩得起來


家庭婦女所做抻條,多半是先擀成面片,然後切條再甩起來抻,據說非這樣連甩帶抻面香才能出得來,否則跟機器切面就沒什麼差別了。



北平人對麵條最普通的家常吃法是熱湯麵,也就是山東所謂熗鍋面,把所有的材料作料寬湯大滾,然後下入麵條大煮,這跟蘇北的清湯雞火面,澆頭、湯水、麵條,各不相侔,就大不相同了。


熱湯麵的好處是醐湯,所有湯裡的鮮味就全都摻入麵條裡去了,所以北平人吃熱湯麵並不需要三盤五碗的,只要有一碟大頭菜,拍一盤小黃瓜來就著熱湯麵條吃,已然其味怡然自適了。

 

炸醬麵也是北平人日常的一種吃法,分「過水」、「不過水」兩種


過水麵是把面煮熟挑在水盆裡,用冷或熱水衝一下再盛在碗裡拌炸醬,麵條溼潤滑溜,比較容易拌得勻


不過水是從鍋裡直接往碗裡挑,加上醬雖然不好拌,可是醇厚腴香,才能領會到炸醬麵的真味



抗戰勝利之後,各處北方小館差不多所賣炸醬麵,肉丁或肉末之外,愣加上若干豆腐乾切丁,不但奪去原味,而且滯澀礙口,甚至還加辣椒,這種炸醬麵吃到嘴裡甭提有多彆扭啦。

 

北平人每逢家裡有點喜慶事,面菜席就要醬滷兩吃了滷分「汆兒滷」、「混滷」兩種


汆兒滷比較簡單,先用雞湯或豬牛羊肉熬出湯,再講究點,也有用口蘑吊湯的,然後把雞蛋切小丁加海米、肉丁、黃花、木耳、鹿角菜、冬菇、口蘑就是所謂汆兒滷了。


混滷除了以上材料之外,雞蛋不炒不切丁,等勾芡的時候,把雞蛋甩在滷上,另外用小鐵勺放上油,把花椒在火上炸黑趁熱往滷上一澆,那就是混滷,臺灣所謂的「大魯面」啦。如果加上茄子就叫茄子滷,加上雞片、海參、火腿就叫三鮮滷。

 


3.

烙餅


說起烙餅,花樣也不少,以用具說分支爐烙鐺烙兩種。


提起支爐也是北平一種特產,出在京西齋堂。北平人熬粥用砂鍋(京劇裡有一出玩笑戲叫「打砂鍋」,俏皮人話說起來沒完賣砂鍋的兒子論套),煎藥用薄砂吊兒,烙餅用支爐,都是小販在齋堂躉到北平來賣的。


支爐像一隻圓鍋,圓徑大約一尺三四,翻過來正好扣在煤球爐子上,上面全是窟窿眼,火苗子就剛剛躥進洞眼,所以烙出來的餅有一個一個小焦點。


這種餅香脆松焦,因為用油極少,爽而不膩



北方人雖然愛吃支爐烙餅,可是南方朋友多半嫌它幹硬滯喉。此外家常餅、薄餅、蔥油餅、一窩絲髮麵餅,在臺灣現在只要是北方飯館,大概都會做,而且做得都不錯。

 

另外有兩種餅叫蔥花餅、芝麻醬糖餅,在內地差不多的人家都會做,可是總也比不上蒸鍋鋪烙得好吃。


蒸鍋鋪又叫切面鋪,除了賣各種粗細寬窄麵條之外,同時賣花卷大小饅頭。


這種鋪子早年以賣蒸食為主,北平住家辦喪事放焰口,和尚用的護食也由蒸鍋鋪承應,所以又叫蒸鍋鋪,後來加上賣切面,才叫切面鋪。


他們烙的蔥花餅跟現在飯館烙的蔥油餅不同之處,是松而不焦,潤而不膩,有菜吃也好,沒菜吃也妙。



另一種芝麻醬糖餅松美柔醹,蜜漬香甜,我想凡是現在臺灣北平老鄉回想蒸鍋鋪蔥花餅、芝麻醬糖餅是什麼滋味,大概都不禁有點蓴菜鱸魚之思吧!

 

北平人經常吃的主食以上列三種最普通。至於其他麵食做法花樣還有很多,有的兼代主食,有的是純粹點心,等有機會再一一介紹吧!



本文選自《唐魯孫作品集:故園情》



你出來,咱嘮嘮


你是哪兒人,聊聊你最愛吃的主食吧



商業合作或投稿

請發郵件至:lwx@imaginist.com.cn

轉載:微信後臺回復「轉載」

相關焦點

  • 老北京旗人談北京三大主食——餃子 麵條 烙餅裡的那些門道
    老北京旗人談北京三大主食——餃子 麵條 烙餅裡的那些門道蔥花餅
  • 今兒咱們聊聊北平人三大主食——餃子 麵條 烙餅裡的那些門道
    北方人一直是拿麵食雜糧當主食的,要是頓頓都是白米飯,那就整天有氣無力,恨不得來張烙餅,啃個饅頭,才像正餐,把肚子填飽啦。  北平人既然把麵食當主食,自然在麵食方面就要不斷地變變花樣了。雖然北平麵食種類趕不上山西巧手能做出六七十種之多,可是除了麵食做的點心之外,平常能充主食的也有十來樣之多。先說餃子吧,北方人有句俗話是:「舒服不過躺著,好吃不過餃子。」
  • 餃子、烙餅、麵條……末伏要吃麵食犒勞自己
    餃子、烙餅、麵條……末伏要吃麵食犒勞自己 原標題:   民俗專家介紹,末伏天吃餃子、烙餅、麵條等習俗,早在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除了夏收小麥之後糧食充足外,還提醒人們,夏天飲食不可太湊合,要經常犒勞一下自己。  「準大廚」告訴記者,借「末伏」這一習俗,他們結合所學烹飪專業知識,體驗各地特有的飲食文化,在學習麵食製作技藝的同時,也給予營養搭配方面的建議,以更好地滿足現代人的味蕾和健康飲食需求。
  • 餃子麵條烙餅雞蛋:悶熱三伏天,哪些傳統美食能讓你輕鬆一夏?
    對於北京人來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兩句話簡直太熟悉了。在中國北方的很多地方都有頭伏吃餃子,二伏吃麵條,三伏的時候烙個大餅把攤雞蛋夾上中間吃的風俗。我的媽媽就是忠實的踐行者,一到頭伏,薄皮大餡的餃子一準在家裡上桌。
  • 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啥意思?看完明白
    如今進入二伏,常聽到村裡打招呼說起:「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句俗語的形成,明顯來自於人們的生活習慣。首先這句俗語包含的這三種食物,主要成分和麵粉有關。那麼不用想這句俗語來自於小麥主產區,只有在以麵食為主的條件下,才有條件形成這樣的俗語老話,區別在於這三種食物,在民間「食譜」中所代表的意義有很大不同——餃子是過節美食,麵條最普通,烙餅攤雞蛋屬於乾糧營養餐。那麼,為何這句俗語,所表達的三伏天飲食風俗還有區分呢?這肯定與當時人們的實際生活條件和經驗有關。
  • 餃子好吃還是麵條好吃?你怎麼看?
    餃子好吃還是麵條好吃,你怎麼看對於以上問題,我有以下回答關於餃子好吃還是麵條好吃,俗話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有的人偏愛餃子,有的人篤愛麵條,我個人的話,偏愛麵條一些,有時候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個北方人,吃麵都不會吃膩,炸醬麵、燃面、熱乾麵、涼麵、酸辣麵、豌豆面、涼拌麵、牛肉麵等等,
  • 「夏至三庚數頭伏」「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炒雞蛋」
    北方民間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炒(攤)雞蛋」之說。頭伏餃子餃子又名伏貼、貼伏。「伏」、「福」諧音。吃餃子有納福之意。餃子形似元寶,有財寶之寓,夏日天熱難耐,胃口不佳,相對而言麵食易於消化,餃子又能採用多種食材,依個人口味而作,乃食中美味,餃子自古就有「好吃莫過餃子」的美譽,吃頓鮮香味美的餃子,會令人胃口大開,大快朵頤。
  • 好吃不過媽媽做的餃子
    餃子估計每個中國人都喜歡吃餃子。餃子象徵著合家團圓,餃子象徵著萬事如意。餃子是中國家庭不可缺少的美食。現在社會吃餃子是經常的事情。做玻璃餃子的時候,首先要把土豆燜熟,然後剝掉土豆皮,接著需要將土豆壓成土豆泥和那個山藥粉和在一起和成面擀成皮。這樣皮做好了,接著拌。根據自己的口味,可以調成各種餡兒,有葷有素。各大飯店的也有賣這種玻璃的餃子。價錢要比普通的白麵餃子要貴一些。可是我覺得他們做的餃子總不比不上自己媽媽做的餃子那麼香,因為媽媽的餃子裡邊更包著對孩子的愛。透明的。從透明的餃子皮你都可以看到裡面的餡。
  • 男人愛上了廚房,好吃不過餃子,今天吃餃子
    我爹我和娘我吵架半輩子了,我娘年輕的時候也說過離婚,離婚不過了,過不下去。後來我們還是一家人。而且,我學成了做飯洗衣,收拾家的手藝,慢慢的我爹也改了,也不再做甩手掌柜的了。也在包餃子的時候,我爹不會調餡,那就剁肉,不會和面,那就剁菜,不會包餃子不會擀皮,那就燒水煮。煮不好,那就刷盤子,倒醋和醬油總可以了吧。反正大家的事情,人人都有份。
  • 俗語:「好吃不過餃子」下一句很「舒服」,卻鮮為人知
    俗語:「好吃不過餃子」下一句很「舒服」,卻鮮為人知俗語通俗易懂,不僅簡練而且形象化,也經常被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俗語也叫俗話,在人們交談中能能增加趣味性,且能生動形象準確的表達出自己想說的意思。而這句俗語:「好吃不過餃子」下一句卻讓人感覺很「舒服」,但卻鮮為人知,下邊就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 好吃不過餃子,香菇洋蔥陷兒,您吃過嗎
    北方人多以麵食為主,麵食的花樣種類繁多,而我對餃子則情有獨鍾。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餃子是北方人最普通的麵食了。 三國時期,餃子已經成為一種食品,被稱為「月牙餛飩」。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
  • 烙餅有妙招,和面時記得加點食鹽,做好的烙餅更筋道美味
    大家都知道北方人是非常喜歡吃麵食的,在北方也有很多美味可口的麵食,比如麵條、餃子、包子、饅頭、花卷之類的,實在是多到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其實,在北方除了包子、饅頭、麵條這些美食之外還有一種美食是家家都非常喜歡吃、非常喜歡做的,那就是美味的烙餅了,無論是配著湯吃還是配著菜來吃都非常美味。雖然說烙餅好吃,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烙餅怎麼做才好吃,這導致他們做出來的烙餅有的時候好吃有時候不好吃;有的時候完全不起層,有的時候放涼了非常硬。
  •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谷滿倉,食果腹(民以食為天)
    關注活著就要遠行,帶你領略生活的哲學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個習俗流行了幾千年,歷史記載起源三國時期。但是按照中國古人「冬練三九, 夏練三伏」的養生之道。而再看看餃子、麵條、大餅雞蛋這四種食物的共同特點。前三種是麵食,加上雞蛋,同是主熱之物,又都是養護脾胃的食品。古人最講順應自然之氣,越是生產力不發達,人類越是對天地敬畏。自古以來,中原地區也以出產小麥為主。而5、6月也恰好是中原各省陸續收麥子的時候。
  •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今日入伏,記得吃餃子
    頭伏水餃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今日入伏,記得吃水餃。如今我國有入伏吃餃子的習俗,伏天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初伏、中伏、末伏,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今日為頭伏之日,記得吃以下幾道美食。第一,餃子在這一天,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寓意很好,在這個季節裡,時令蔬菜的餃子最好吃,常見的有韭菜餃子、茴香餃子、茄子等,尤其適合包餃子吃。碰巧我昨天包了餃子來吃,今天又多包了一些凍在冰箱裡,今天拿出直接煮的凍水餃,味道也不錯,如果怕現吃現包麻煩,不妨有時間再包一些凍起來,想吃的時候就隨時隨地去吃。
  • 好吃不過餃子!好玩不過…冰花餃子!大開眼界了吧!
    俗話說得好好吃不過餃子餃子味道鮮美、餡料豐富一直是人們的心中的美味佳餚尤其是逢年過節餃子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角之一全家人團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包餃子、吃餃子一種中國人獨有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幸福,就是回家吃飯而餃子製作方法多種多樣蒸煮煎炸有帶湯汁的有乾脆爽口的而這款冰花煎餃則是兼具顏值與口感深得我心的一款敲好吃的水餃
  • 今日入伏了 入伏吃什麼頭伏餃子了解下
    餃子在北方傳統習俗裡,在這段時間,吃它是最開胃解膩的,而且,在初伏吃餃子,也是祈求可以順利度過苦夏,有祈福之意!     餃子在夏季的時候也不需要吃大魚大肉的餃子餡,用上現在最當季的黃瓜餡,不僅僅可以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而且黃瓜含有的維生素C也豐富,熱量也非常低,減肥的人士黃瓜也是少不了,用來做餃子餡,更是好吃不過了!
  • 居家隔離吃什麼,家常烙餅最省事,烙餅這麼做既柔軟又可口
    家常烙餅最實惠,家常烙餅怎麼做既柔軟又可口呢?做家常烙餅可有講究,不是隨便就可以做的,如果做不好,烙出的餅很硬,咬不動,這個我們都有同感。今天我們就做一頓家常烙餅吃,也算一種花式吃法。做這個家常烙餅,主要還是和面,和面的方法正確,那麼這餅就比較柔軟可口。小編給和面總結為「涼水和面」和「溫水和面」以及「燙麵」三種情況。
  • 「好吃不過餃子」
    好吃不過餃子,好玩不過包餃子。 餃子既可作配菜,又能當主食。 去到國外,它又能化身西式大餐,簡直玲瓏百變。 俄羅斯用事先熬好的牛骨湯來煮餃子,有的地區在吃餃子之前會先喝餃子湯,吃餃子的時候蘸酸奶油或特調的沙拉醬。
  • 頭伏餃子,二伏面,為何在大熱天吃麵條,有什麼講究呢
    從今天開始就進入中伏了,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偏偏餃子和面都不是我太喜歡的食物,不過若是做的好吃,我也能接受。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何在大熱天要吃麵條呢,有什麼講究呢?在我家雖然我不喜歡吃麵,但是家裡其他人比較喜歡吃麵,平時我們也會做一些麵條吃,常吃的有炸醬麵、西紅柿雞蛋面、大盤雞面等,可能是不經常做,所以覺得好吃,我家做這面,每次都不夠吃,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下炸醬麵和西紅柿雞蛋面的做法,喜歡吃這2種面的朋友們可以參考下做法。
  • 好吃不過餃子下一句是什麼? 好吃不過餃子這什麼梗你造嗎?
    好吃不過餃子下一句是什麼? 好吃不過餃子這什麼梗你造嗎?時間:2018-11-08 15:22   來源:海峽網綜合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好吃不過餃子下一句是什麼? 好吃不過餃子這什麼梗你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