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咱們聊聊北平人三大主食——餃子 麵條 烙餅裡的那些門道

2021-01-11 皇城根兒胡同串子

         自從元朝在北平建都,經過明清兩朝一直到民國初年,六百多年的皇皇帝都,人文萃集,在飲饌方面,真是稱得上膳饈酒醴,盛食珍味,集全國之大成。可是如果有位外省人初履斯土,跟北平人打聽哪一家是地道北平飯館,就是北平老古典兒也沒法指明,說不出來呢!

  北平人大都有儉樸的習慣,在飲食方面但求適口充腸,每天能有白米白面吃著,也就心滿意足啦。真要想換換口味解解饞,山南海北哪一省的飯館都有,也就不計較哪家是真正北平口味的飯館了。
  以中國各省同胞口味來區分,南甜、北鹹、東辣、西酸,大致是不差的。南方人以大米為主食,如果三餐沒吃米飯,上頓下頓都吃麵食,就會覺得胃納不充實,好像沒吃飽似的。北方人一直是拿麵食雜糧當主食的,要是頓頓都是白米飯,那就整天有氣無力,恨不得來張烙餅,啃個饅頭,才像正餐,把肚子填飽啦。

  北平人既然把麵食當主食,自然在麵食方面就要不斷地變變花樣了。雖然北平麵食種類趕不上山西巧手能做出六七十種之多,可是除了麵食做的點心之外,平常能充主食的也有十來樣之多。先說餃子吧,北方人有句俗話是:「舒服不過躺著,好吃不過餃子。」吃犒勞是餃子,逢年過節也吃餃子(北平在旗的管餃子又叫煮餑餑),要說誰臉上沒笑容,就說他見煮餑餑都不樂。由此可知,餃子在男女老少心目中是什麼分量。
  

      北平人吃餃子講究自己和面,自己擀皮或壓皮,好手壓皮五個劑兒能一塊兒壓,壓出來的餃子皮,不但滴溜滾圓,而且厚薄非常勻稱。現在機器壓皮外軟內硬,滑而不潤,煮出來膨脹了三分之一,吃到嘴裡怪不得勁的,簡直有上下床之別。餃子餡有生熟之分,葷素之別。餃子好吃不好吃,餃子皮的厚薄軟硬固然居於首要,可是餃子的滋味怎樣,那就要看拌餡炒餡的手段高低了。
  一般人多一半喜歡吃生餡,現拌現包,喜歡吃熟餡兒並不太多。大致說來熟餡只有三鮮、蝦仁、冬筍、肉末三數種而已(現在超級市場所賣冰凍魚餃是山東水餃,當年北平很少見)。拿生餡來說吧,肉類以豬、牛、羊為主,至於菜蔬除荑瓜以外,幾乎差不多的菜蔬,都可以做餡兒,甚至於蘿蔔纓、掐菜須都有人拿來做餃子餡,這是外地人想不到的事。雖然說餃子餡是包羅萬有,可是北平人講究凡事有格、有譜,不能隨便亂來的。譬如說吃牛肉餡一定要配大蔥,羊肉餡喜歡配冬瓜、葫蘆,蝦仁配韭菜,如果亂了套,不但失了格,而且準定不好吃。餃子包的方法也有兩種:一種是捏,一種是擠,捏的慢擠的快,所以家庭吃餃子講究點的多半是捏,既好看又好吃。餃子館因為應付眾多顧客,來不及捏,只好擠了。匆匆忙忙擠出來的餃子當然不太受看,而且厚薄不勻,可是擠出來的餃子大鍋寬湯一下百八十個都沒關係,不會破爛。捏的餃子可就不同啦,要注意一鍋不能下得太多,而且要看情形點上一兩次水才能起鍋呢!

  吃餃子一定要蘸醋才夠味,在大陸吃餃子以山西米醋、鎮江香醋為上選,若是不避蔥蒜的人,用獨流醋加蒜瓣泡臘八醋蘸餃子吃,醪香浩露,那就更美了。自從來到臺灣,有些餃子館,好像是一個師傅傳授的,蘸餃子都是用化學白醋加涼水,碰巧了醋多水少真能把人酸得頭上冒汗珠。百不一見,發現桌上放著一瓶黑醋,等吃到嘴裡才發現是工研香醋,異香異氣近乎辣醬油,比化學醋摻涼水,更讓人沒法受用。可能是醋的味道不太對勁兒,於是有些餃子館為了討好顧客,不管餡兒鹹淡,另外堂敬高醬油一碟澆上些小磨香油?別的省份同胞覺得怎樣我不敢說,可是北平人就覺得那是糖葫蘆蘸滷蝦——胡吃二百八啦。

  說到吃麵條,北平人最初不太喜歡吃機器切面,愛吃抻條面(又叫把兒條)。有人說機器切的面煮出來沒有什麼面香味兒,所以愛吃抻條。抻把兒條耍先把面沾鹼水溜開了再抻,那非有把子蠻力才能甩得起來。家庭婦女所做抻條,多半是先擀成面片,然後切條再甩起來抻,據說非這樣連甩帶抻面香才能出得來,否則跟機器切面就沒什麼差別了。北平人對麵條最普通的家常吃法是熱湯麵,也就是山東所謂熗鍋面,把所有的材料作料寬湯大滾,然後下入麵條大煮,這跟蘇北的清湯雞火面,澆頭、湯水、麵條,各不相侔,就大不相同了。熱湯麵的好處是醐湯,所有湯裡的鮮味就全都摻入麵條裡去了,所以北平人吃熱湯麵並不需要三盤五碗的,只要有一碟大頭菜,拍一盤小黃瓜來就著熱湯麵條吃,已然其味醉醇怡然自適了。 

 炸醬麵也是北平人日常的一種吃法,分「過水」「不過水」兩種。過水麵是面煮熟挑在水盆裡,用冷或熱水衝一下再盛在碗裡拌炸醬,麵條溼潤滑溜,比較容易拌得勻。不過水是從鍋裡直接往碗裡挑,加上醬雖然不好拌,可是醇厚腴香,才能領會到炸醬麵的真味。抗戰勝利之後,各處北方小館差不多所賣炸醬麵,肉丁或肉末之外,愣加上若干豆腐乾切丁,不但奪去原味,而且滯澀礙口,甚至還加辣椒,這種炸醬麵吃到嘴裡甭提有多彆扭啦。

  北平人每逢家裡有點喜慶事,面菜席就要醬滷兩吃了。滷分「川子滷…『混滷」兩種。做川滷比較簡單,先用雞湯或豬牛羊肉熬出湯,再講究點,也有用口蘑吊湯的,然後把雞蛋切小丁加海米、肉丁、黃花、木耳、庇角菜、冬菇、口蘑就是所謂「川子滷」了。「川子滷」除了以上材料之外,雞蛋不炒不切丁,等勾芡的時候,把雞蛋甩在滷上,另外用小鐵勺放上油,把花椒在火上炸黑趁熱往滷上一澆,那就是}昆滷,臺灣所謂的「大魯面」啦。如果加上茄子就叫茄子滷,加上雞片、海參、火腿就是三鮮滷。

  說起烙餅,花樣也不少,以用具說分支爐烙、鐺烙兩種。提起支爐也是北平一種特產,出在京西齋堂。北平人熬粥用砂鍋(京劇裡有一出玩笑戲叫「打砂鍋」,俏皮人話說起來沒完賣砂鍋的兒子論套),煎藥用薄砂吊兒,烙餅用支爐,都是小販在齋堂躉到北平來賣的。支爐像一隻圓鍋,圓徑大約一尺三四,翻過來正好扣在煤球爐子上,底面全是窟窿眼,火苗子就剛剛躥進洞眼,所以烙出來的餅有一個一個小焦點。這種餅香脆松焦,因為用油極少,爽而不膩。北方人雖然愛吃支爐烙餅,可是南方朋友多半嫌它幹硬滯喉。此外家常餅、薄餅、蔥油餅、一窩絲髮麵餅,在臺灣現在只要是北方飯館,大概都會做,而且做得都不錯。

      另外有兩種餅叫蔥花餅、芝麻醬糖餅,在大陸差不多的人家都會做,可是總也比不上蒸鍋鋪烙得好吃。蒸鍋鋪又叫切面鋪,除了賣各種粗細寬窄麵條之外,同時賣花卷大小饅頭。這種鋪子早年以賣蒸食為主,北平住家辦喪事放焰口,和尚用的護食也由蒸鍋鋪承應,所以又叫蒸鍋鋪,後來加上賣切面,才叫切面鋪。他們烙的蔥花餅跟現在飯館烙的蔥油餅不同之處,是松而不焦,潤而不膩,有菜吃也好,沒菜吃也妙。另一種芝麻醬糖餅松美柔釃,蜜漬香甜,我想凡是現在臺灣北平老鄉回想蒸鍋鋪蔥花餅、芝麻醬糖餅是什麼滋味,大概都不禁有點蓴菜鱸魚之思吧!
  北平人經常吃的主食以上列三種最普通。至於其他麵食做法花樣還有很多.有的兼代主食,有的是純粹點心,等有機會再一一介紹吧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老北京旗人談北京三大主食——餃子 麵條 烙餅裡的那些門道
    老北京旗人談北京三大主食——餃子 麵條 烙餅裡的那些門道蔥花餅
  • 好吃不過餃子、麵條及烙餅
    ,不可一日無米飯,北方人則逢年過節總愛吃餃子、烙餅等麵食。今天,與你分享一篇唐魯孫的文章《北平人三大主食:餃子、麵條和烙餅》。唐魯孫自稱「饞人」,外人給他的評價是「中華談吃第一人」、「俠有金庸,史有高陽,吃有魯孫」,他的書中總也離不開吃,放在一起,就是一套「舌尖上的民國史」。
  • 北平人的「老三點兒」
    北平人有「老三點兒」,吃一點兒、喝一點兒、樂一點兒。今兒,咱先來聊聊「吃一點兒」。要說那會兒的小吃才是真的「好吃不貴」,五毛一盤的煎灌腸,還有艾窩窩、羊雜湯......好想穿越回過去,每樣來上兩份啊!
  • 今兒咱們聊聊老北京的「炸豆腐」與「炸丸子
    因為過去有專門賣「炸豆腐」的,也有專門賣「炸丸子」的,更多的小吃店和那些攤車、固定攤位,都是把「炸豆腐」、「炸丸子」一鍋煮。現在,那些賣這種小吃的攤車和攤位已消逝多年了,穿街走巷的攤車和在胡同裡、街頭巷尾的攤位,隨著北京城裡胡同的大量消逝,恐怕永遠不會再現了。
  • 今兒咱們聊聊香甜誘人的芝麻醬糖餅怎麼樣?
    截至上世紀60年代前的那些年月,平民百姓的孩子要是能夠吃上一張「芝麻醬糖餅」,就好像吃了一斤美味兒糕點。但是糕點鋪的1斤糕點的價錢,相當普通百姓家庭幾天的口糧錢,所以一般平民百姓的孩子要想痛痛快快吃一頓糕點不容易。但是芝麻醬糖餅,幾乎每家都會做,那酥軟甜蜜的糖餅也算給孩子們解饞了。
  • 餃子、烙餅、麵條……末伏要吃麵食犒勞自己
    餃子、烙餅、麵條……末伏要吃麵食犒勞自己 原標題: 團隊一行人來到揚州百年老店共和春,現場觀摩並學習了翡翠燒賣、三丁包子及千層油糕等著名點心的做法,詢問了白案老師傅「維揚細點」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王師傅介紹,揚州麵食文化源遠流長,與所處的歷史地理地位密不可分,發展至今,只有很少一部分得以傳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製作工藝難度較高,不易於傳承;另一方面,是口味不善於創新,不能滿足消費者。
  • 牢記這點,麵條又香又有嚼勁,太好吃了!
    今兒是大年初一,暖粉們都吃餃子了沒?俗話說「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今天吃餃明天吃麵,大年初二嗦一碗麵條下肚,麵條順滑且長,吃麵條寓意新的一年順順噹噹、長長久久,也飽含著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前煮麵條講究一些的,會在家自個兒手擀麵來吃,現在超市裡各種麵條都隨處可見,怎麼買也有講究。「麵條不易斷,是加了一種膠?太白的麵條加了增白劑?」這些傳言不知道暖粉們聽沒聽說?為了求證讓暖粉們吃得放心,暖暖特意去查詢了有關資料,一起來看看。1、不易煮斷的麵條不能買?
  • 餃子麵條烙餅雞蛋:悶熱三伏天,哪些傳統美食能讓你輕鬆一夏?
    又溼又熱的30天裡,人體的消耗比較多,所以在飲食方面,需要多加注意,才能安然度過「三伏」。有關三伏天吃什麼的問題,勤勞智慧的先人們積累下很多經驗,總結出很多「三伏」傳統食譜,咱們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對於北京人來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兩句話簡直太熟悉了。在中國北方的很多地方都有頭伏吃餃子,二伏吃麵條,三伏的時候烙個大餅把攤雞蛋夾上中間吃的風俗。
  • 米飯、饅頭、麵條,三大主食哪種最胖人?
    尤其是米飯、饅頭、麵條這類主食,都是公認的熱量大戶。不過,對於像主頁君這樣的人,完全拒絕主食是不可能的。三大主食各有所愛,那其中哪個熱量高?熱量對比米飯、饅頭、麵條三類主食生重、熟重的熱量不同。生重指的是食物沒有烹飪前的重量,而熟重是指米、面等煮熟吸水後的重量。
  • 吃麵條會發胖?聊聊麵條那些事,教你健康吃麵條
    不過近些年隨著人們對營養健康意識的逐漸提升,很多人開始擔心吃麵條會發胖。這麼好吃的美食,傳承了千百年,就不能吃了麼?當然不是了,雖然麵條裡的澱粉含量比較高,但是只要吃對了,麵條並沒有想像的那麼誇張。下面咱們就來聊聊吃麵條。
  • 假魚翅裡的真門道
    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假魚翅居然連行家們都給騙過去了,到底是造假技術登峰造極?還是行家半推半就弄假成真?假魚翅橫行於世的「門道」到底是什麼?該拿假魚翅、假燕窩怎麼辦?今天的民生二人轉,咱們就來聊聊,假魚翅裡的真門道。  小彭:唉,上個星期有人請我去自助餐廳吃飯,我抱著把本兒吃回來的想法,吃了七八碗魚翅羹呢。  老胡:這回傻了吧。
  • 麵條餃子熱量高?別再被誤導了,搭配好了還能幫你減肥
    正在減肥的小夥伴,或多或少都知道主食很容易讓人發胖,尤其是麵食比米飯更甚之,但當你看到別人大口吃麵的時候,是不是饞得都快流口水了呢?(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麵食是否比米飯的熱量更高?減肥的時候吃麵食要如何搭配?最後再給大家做一盤低脂美味的西葫蘆蒸餃,咱們減肥美食兩手抓。
  • 做烙餅和面很關鍵,麵點師傅教你一招,做出的烙餅香酥好吃
    歡迎關注「 萌蒂美食說 」,我們每日為您分享食材、美食做法、烹飪技巧、店面經營等關於美食的那些事。上千個美食菜譜,極具競爭力的餐飲創業方案,等你私信給我們哦!烙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主食之一,但由於其製作相較於饅頭和蒸米飯、麵條等主食來說複雜一些,所以不如其他主食做的多。但油餅特別的好吃,還富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等,很多家庭還是會經常製作烙餅來食用。
  • 電餅鐺烙餅總發硬?教你1招,酥脆可口,層次分明,放3天也不會硬
    小簡從小生活在北方,這平時的主食就是麵食,饅頭,包子,餃子,餡餅都是我們常吃的幾種,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蔥油餅,酥脆可口,層次分明,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來!蔥油餅的做法不下數十種,其中最關鍵就兩步,一是和面,二是烙制!
  • 電餅鐺烙餅總發硬?大廚:牢記這2個技巧,烙餅又香又軟,層次多
    在南方小夥伴的印象裡,我們北方人除了饅頭就是包子,餃子,麵條!其實不然,我們這兒的主食也比較豐富,水煎包,煎餃,鍋貼,烙餅,以麵粉做成的各式各樣的主食,是應有盡有!作為地道的北方人,小簡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烙餅的做法!烙餅其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牢記這2個技巧,任何人都能做好。1;和面時按照比例,2;烙制時控制時間。就算是廚房小白,也能將做的烙餅又香又軟,還不發硬!
  • 麵條培訓 學做大眾主食麵食
    麵條等群眾麵食,現已成為就餐時挑選的重點,特別是在北方,麵食的發展十分迅速,在大多數城市。麵食現已成為平時的主食,吃麵現已成為習慣。在現在冰冷的冬季,能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面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大眾主食會麵食技能,也是一條謀取生活的出路,憑仗自己的手工開一家小店,讓川流不息的顧客戀戀不捨。
  • 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啥意思?看完明白
    如今進入二伏,常聽到村裡打招呼說起:「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句俗語的形成,明顯來自於人們的生活習慣。首先這句俗語包含的這三種食物,主要成分和麵粉有關。那麼不用想這句俗語來自於小麥主產區,只有在以麵食為主的條件下,才有條件形成這樣的俗語老話,區別在於這三種食物,在民間「食譜」中所代表的意義有很大不同——餃子是過節美食,麵條最普通,烙餅攤雞蛋屬於乾糧營養餐。那麼,為何這句俗語,所表達的三伏天飲食風俗還有區分呢?這肯定與當時人們的實際生活條件和經驗有關。
  • 末伏到,「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也過時了,三伏吃啥
    北方,是小麥的主產區,因此,老輩子講究:「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烙餅攤雞蛋屬於北方飲食特色,小麥麵烙大餅,裹上雞蛋和大蔥,再沾點大醬吃,味道絕了!在以前生活條件比較差的時代,烙餅攤雞蛋屬於「硬夥食」,耐餓且又有營養,算得上是民間美食。
  • 你認為餃子是菜還是主食,為什麼?
    這個不合理指的是,餃子本身就有麵皮,麵皮算是主食,再加飯,就是主食+主食……容易吃撐。,拌麵,你們會毫不猶豫的說:麵條是主食,因為面看起來很多,菜是點綴。而餃子,很容易給人一種餡多面少的錯覺,所以很多人會有到底是不是主食的錯覺。其實,吃餃子,同樣的飯量,麵粉的使用量和麵條是一樣的,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