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不等於韓服,網友:不要以為讀音相同就可以,先學學漢語拼音

2020-12-21 教育百草園

漢服不等於韓服,網友:不要以為讀音相同就可以,先學學漢語拼音#如何看待韓網友稱漢服是韓服#

中國文化和韓國文化的爭奪一直都沒有停過,甚至很多原本屬於中國文化的東西,會被韓國網友厚顏"霸佔"成自己的,而最令人痛心的是,很多臉上寫滿無知的中國網友也會把中國文化的東西說成是韓國的。

近日,漫畫家old先因為一組漫畫遭受到了韓國網友的攻擊和謾罵。因為漫畫家old先在推特發了明朝服飾的漫畫,隨後居然被韓國人出警了。

韓國網友理直氣壯的表示漫畫家old先抄襲了他們韓國的服飾,說我們國家古代的服飾就只有清裝大辮子,沒有其他的,韓國網友說不要抄襲他們的服飾,言語之間也是不屑和嘲諷,似乎我國漫畫家真的動了他們國家的奶酪一樣。針對如此種種,我想說:漢服不等同於韓服,不要以為讀音相同,意思就一樣。小編在給學生上課時,特意寫了這樣一段話:

當我們看到日本人穿著和服走向世界,,印度的紗麗在世界上大放異彩,甚至遠在歐洲的蘇格蘭短裙也能進入我們的傳統春晚時,我們不得不問:有著5000年文明,擁有「衣冠王國」美譽的中國,我們的國服在哪裡?我們需不需要國服?

影視巨星成龍是這樣說的:在國外一些大場合,我從來都是穿唐裝、中山裝,我想告訴所有人,我很驕傲,我是中國人。可能因為這點,所以香港大使、申奧大使都找我來做……我很傳統,不希望忘記自己的文化。 ——成龍

個人認為,服飾是一種語言,彰顯著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服飾代表著民族性格和民族特色,民族感和時代感都呼喚著我們,確立代表國家厚重文化的服飾應該是一種需要。

漢服不等於韓服,韓國人難道不知道嗎?為什麼會喊得如此囂張?建議先學習一下大中華古國的漢語拼音和識文解字。你是怎麼看到國服的的?你認為我們需不需要「國服」,以什麼服裝為國服呢?請在留言區評論!

本文為作者原創,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漢服源於韓服?能別搞笑了嗎?
    近日,中韓網友因為「漢服抄襲韓服「事件,開啟網絡大戰 。 11月1日,中國畫手old先在推特上發布畫作,人物身穿穿明制漢服,十分養眼,沒想到卻被韓國網友狂噴「漢服抄襲韓服」。
  • 韓國網友作妖:稱漢服是抄襲韓服,看看明制漢服就知道誰是正統
    明代男子網巾藏而不露再來看看韓國的韓服,韓服借鑑和傳承了明制漢服這一點毋庸置疑。不論是官服還是 民間服飾,都存在著明制漢服的影子。不過韓服將網巾外露,加之韓國影視劇的強化輸出,讓韓國人自以為是的以為網巾是他們的專屬。先來看看李氏朝鮮的畫像和明代畫像的區別吧。
  • 韓網友稱九尾狐傳說源於韓國,按頭漢服是韓服形制,賊喊捉賊?
    ,每年各大展的漢服走秀也都在雲關注,就從我這麼一個半門外漢的角度來看,雖然圖中人物衣服穿得不太規整,但怎麼看都是根據我們的漢服繪製的。然而,推特上的韓國人炸了。(怎麼哪都有你們)他們對著圖中人物所戴的帽子瘋狂開炮,認為圖中展正希的帽子是韓服中才會出現的形制。
  • B站知名UP主用全英文視頻為漢服發聲,漢服不是韓服,請尊重歷史
    最近一段時間,網上關於漢服和韓服之間的風波是爭議不斷,事件起因是國產漫畫家old先在外網上放出了幾張她作品中角色的古風圖,而就是這幾張圖引起了部分韓國網友的不滿,因為他們覺得圖中角色身穿的是韓服,而不是漢服。
  • 韓國人又要變「漢服」為「韓服」?中韓網友大戰
    中國內地著名漫畫家old先老師在推特上發布了一組古風漫畫同人圖後,竟被韓國人質疑圖中的漢服實為韓服,這件事經持續發酵在中韓網友間掀起了滔天巨浪。本意是給讀者粉絲們發糖,但萬萬沒想到韓國網友們敲碎了這塊糖,把它變為了一堆扎心的碎玻璃。
  • 「房子塌了」,漢服是「韓服」?網友們紛紛坐不住了
    導語:漢服一直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種象徵,是承載著一些思想以及禮儀文化傳承下來,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一種服飾。不過近期因為一些居心叵測的棒子,開始引導一些不良方向,竟然說是他們自己的服裝,而且還說漢服就是抄襲的「漢服」。
  • 韓服是怎麼來的?與漢服有什麼關係?
    所謂「漢服」的衣冠服飾不是簡單的穿衣戴帽問題,是禮儀的載體,思想的體現。「韓服」也是一樣的道理。「華夏文化」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漢文化」的祖源。「漢文化」的基礎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並且「漢文化」有超越國界的輻射圈。僅從服飾來說,漢服的元素也對韓服、和服等都有過重要的影響。
  • 男星分享劇照遭網友質疑是韓服,製片人看不下去了:這是明制漢服
    近日,因為三件事,引發了韓國網友和中國網友的"漢服"之爭,這些事件被網友調侃為"萬物皆韓國"系列。接下來,讓我們從頭捋一下這三件事的始末。11月1日,漫畫家"old先"在境外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些自己的古風混搭作品。
  • 漢服跟韓國到底有啥關係?
    「漢服:一半是歷史,一半是後浪。中韓網友最近為了漢服的歸屬問題在網上打作一團。韓國網友指責漫畫家old先的作品,演員許凱的服裝造型,都在抄襲的韓服。編劇於正、微博大V「十音shiyin「,B站UP主灶下鍾也棠則紛紛發聲,科普韓服才是朝鮮王國借鑑明朝的服飾。漢服抄襲韓服,那不等於因為兒子長得像爸爸就說爸爸抄襲兒子嗎?為什麼韓國網友會對漢服提出這麼奇怪的質疑?
  • 《野畫集》作者聲援「韓服挑戰」,後續讓人發怒,粉絲:錢當餵狗
    在這組「古風混搭」的圖片中,韓國網友就著「帽子」的問題,罵著old先是借鑑韓服的創意,卻沒有在畫作和文案中,表明是參考韓服,評論區清一色要求old先公開道歉,甚至演變成「漢服源於韓服」的荒繆言論!old先發表了公開澄清的聲明,說這套「古風混搭」的創作來源,基本都是參照咱們明制漢服的,加上作者的自己的想法,才得出這樣「混搭」的款式,完全不關韓服的事。所以韓國網友不要看到「類似韓國元素」,就瘋狗一樣吠,國內一抓一大把的創作源泉,我們還不至於看上你們這點小眾文化呢!
  • 美食網紅髮烤肉視頻被韓網友集體罵「偷」韓國生菜包肉,搶漢服熊貓...
    韓國網友辱罵畫手事件愈演愈烈,中韓網友也就「漢服和韓服」一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本著用事實說話的原則,我國網友也為韓網友貼心科普了一下朝鮮歷史。不過對於各類史書記載,韓網友卻選擇視而不見,仍然叫囂稱「漢服抄襲韓服」。
  • 網紅髮烤肉視頻被韓網友罵「偷」韓國菜包肉,搶漢服熊貓還不夠?
    韓國網友的「自信」不僅體現在日常言談中,更體現在「一切都是我們的」這種高度自信的國民認知中。想必於正被韓國網友罵上外網熱搜這件事,大多數網友也有大致的了解。事情的起因是一位畫手曬了一組古風混搭的原創漫畫,然後被韓國網友集體圍攻,聲稱畫手抄襲了「韓服」。
  • 漲知識|韓服對明制漢服有哪些傳承與演化
    近日,一些韓國人在某境外社交平臺上發起「韓服挑戰漢服」的活動,眾多畫師紛紛加入。有些人還指責,中國人竊取韓服設計,稱「漢服起源於韓服」。甚至一位中國畫師在進行繪畫創造時,還被一些韓國人稱其創作的漢服「抄襲」了韓服。
  • 哈佛教授寫一「神文」,全文94字讀音相同,網友:能讀懂都是天才
    這便是由於百姓與白杏、黎庶與梨樹同音所鬧出來的笑話,單單是這麼兩個字同音,就已經讓一個官員成為了笑話,那麼你能夠想像一篇文章,全文的94個字全都是讀音相同的同音字嗎?歷史上確實存在這樣一篇「神文」,那就是由趙元任寫的《石室施氏食獅史》。全文為:「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
  • 韓國網友:漢服源於韓國,並稱「古代中國是韓國的地方政府」?
    近日,網上因為「漢服」和「韓服」,自春節、端午等之後,中國網友和韓國網友開始了新一輪的爭論。 甚至有韓國網友說「古代中國是韓國的地方政府」,中國歷史自古自來就受韓國的影響?
  • 有人說「漢服」來自「韓服」?看完你就不會再問這樣的問題了!
    從漫畫作者@old先 的幾張古風漫畫到換裝遊戲《閃耀暖暖》中的套裝,再到演員許凱在網上曬出的古裝自拍照,最近,有關古代服飾的話題屢屢成為網友們討論的話題。 不少網友都有這樣一個疑問:「這到底是『漢服』還是『韓服』?」
  • 從漫畫圈到遊戲圈,再到影視圈,漢服到底經歷了哪些折辱
    你說這沒文化多可怕,都不知道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嘛,中國有的時候,朝鮮國還不知道在哪呢,更何況是韓國。不過也怪咱,誰讓國產的宮廷劇清朝居多,而且火遍世界呢~就連old先都沒想到一張圖就引發了兩國網友的激烈討論,只好出來說明情況。
  • 於正懟韓國人搶漢服後,韓綜藝邀明星參加品酒會說紅麯酒是韓國的
    從中醫到各種習俗,再到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漢服風波,都是韓國網友偷我們傳統文化的最好證明。於正懟韓國網友搶漢服的事情,恐怕網友都有所耳聞。而在雙方罵戰進入到白熱化的時候,「自信心」爆棚的韓國網友還發起了一個「韓服挑戰」的話題,勢必要證明「漢服起源於韓服」。
  • 崔雪莉穿改良版韓服,在韓國被罵,中國網友卻力挺
    崔雪莉 近日身穿改良式韓服拍攝畫報,迷幻動人又韻味十足,評價頗高,但有不少韓國網友炮轟她形象太過性感火辣,認為被視為重要場合、正式的韓服因此被玷汙,甚至有人留言希望她能夠「改邪歸正」。崔雪莉本人就是可純可欲的長相,穿上這個改良版的韓服之後,更是把風格展現的一覽無遺,露出肩膀就是性感,加上披肩就是清純。韓服在韓國的定位是比較神聖的,這樣的一組照片流出後,許多網友就開始炮轟崔雪莉,認為她露肩、露鎖骨就是褻瀆韓服,並且還有更過分的說崔雪莉像是「妓生」。
  • 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
    原問題: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這麼問就應該多花點時間去了解一下漢語拼音的發展歷史,其實很早以前,漢字就有拼音了,只不過跟現在的漢語拼音不太一樣,複雜程度也更大,只有對漢字注音,人們根據注音也就能識字和發音的。在漢字的發展中,漢語拼音是後來的一個產物,是從西方的傳教士開始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