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媽
記得淘媽產後和一位剖腹產的媽媽在同一個病房,這位媽媽的孩子黃疸比較嚴重。剛開始醫生只是讓喝糖水,後來檢查說需要照藍光,母嬰要分離。媽媽不想要和孩子分開,問醫生還有其他的方法沒有,家人也找關係希望能有其他的方法治療。新生兒黃疸是大多數的新手父母遇到的第一個難題,面對眼前的「小黃人」,家人都是心急如焚。而在民間流傳著很多治療黃疸的方法,這些父母恨不得所有的方法都能試一遍。可是這些沒有科學依據的方法,不光治不好黃疸,還可能會耽誤病情,千萬不要盲目使用。常見的這四個治療黃疸的誤區,家長千萬別中招。
1. 曬太陽
多曬太陽就能治黃疸,聽著是多麼的簡單、方便、經濟啊,所以很多家長都會採取這樣的方法,甚至有些醫生也會建議曬太陽。曬太陽確實會有一定的去黃作用,因為治療黃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光療。而太陽光中含有藍光和綠光的成分,所以曬太陽可以降低膽紅素。但是我們依然不建議曬太陽去黃,這是為何呢?
一方面是曬太陽退黃的效率太低。如果用藍光治療的話,除了孩子的眼睛和紙尿褲之外,其他的皮膚都是完全沒有遮擋的。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也需要12-24小時才能使膽紅素降到安全的範圍。而我們自己在家曬太陽的話,照射的面積很難做到這樣,那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另一方面是考慮到曬太陽的安全問題。我們知道,太陽光中含有紫外線,對孩子的眼睛和皮膚都會有傷害。另外,太陽光中還有大量的紅外線,就有升溫作用。但是小嬰兒的自我調節體溫能力還比較差,時間長了很容易造成體溫過高。綜合來看,曬太陽是一種低效率且不安全的做法,因此不建議家長這樣做。
2. 喝葡萄糖水
喝糖水退黃又是一個廣泛流傳的誤區,像淘媽開頭提到的同病房的那個新生兒,也是喝糖水。事實上,葡萄糖水對去黃並沒有什麼作用反而會佔據新生兒本來就不是很大的胃容量。最終導致新生兒吃奶減少,排便也減少了,膽紅素排出的就更少了。如果膽紅素在腸道停留的時間太長的話,就會增加腸道重吸收的機會,這樣反而是不利於退黃。除此之外,給新生兒喝糖水的話,會導致血糖快速升高,影響糖代謝,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味覺。
3. 中成藥
其實大多數的家長採取的去黃措施還是給孩子服用中成藥,這些藥物基本上都含有致洩的成分,也就是通過腹瀉來加速膽紅素的排出,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起到去黃的作用。不過新生兒的胃腸道還沒有完全發育好,人為造成的腹瀉,在開始就不容易緩解。孩子反覆腹瀉的話,會導致體重不增加,以及嚴重的尿布皮炎。
4. 益生菌
益生菌在很多家人看來是萬能的,孩子一有問題就喝益生菌。他們主要是認為益生菌具有調理腸胃的功能,既然膽紅素需要通過大便來排出,那喝點益生菌,讓大便好一點,不是就更容易去黃嗎?聽著似乎是挺美好的,但是目前也沒有證據能證明口服益生菌對去黃有作用,家人不要再拿自己的孩子做實驗了。
淘媽說:新生兒黃疸是很多家長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情況的輕重不同。想要能快速給孩子去黃的話,家長要避開這些誤區,別讓孩子遭罪還起不到作用。最佳的做法就是聽從醫生的安排,進行科學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