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童年印象裡,都有這樣一個畫面,親婆站在老灶邊,熟練地做著一道道美味的家常菜;在我們的人生印象裡,都有這樣一個親婆,她溫暖、慈祥,總是要把「好老么子」藏給家裡的孩子們;時光匆匆,當年的孩子長大了,當年的親婆有些都已走進了相框,每當念起家裡的親婆,我們總能說出她們最拿手的一道菜,也時常感嘆,真的好羨慕那些還能吃到親婆菜的孩子們。
紅燒肉、蛋餃子、面拖蟹、炒肉瓜,你還記得你家親婆最拿手的是哪道菜嗎?一道鮮到眉毛掉下來的菜
說到面拖蟹,大家第一反應就是鮮,真心佩服勞動人民的智慧,能想到這個「神仙吃法」。
面拖蟹用的蟹不必很大,但一定要壯,對於甄選肥碩的崇明蟹,這次的拍攝主角施阿婆有她自己的說道——蟹殼上有點黑秋秋的蟹叫「烏秋蟹」,這種蟹最壯。
切好壯蟹、蘸好麵糊,待到油熱,煎至金黃,下好作料、撒上蔥花,盛起噴香。
聽施阿婆介紹起這一道道工序好像甚是簡單,似乎誰都可以上手,但手法的拿捏很是講究。
麵糊怎樣才算是調得到位、火候該如何掌握、幾許醬油幾許砂糖才是恰到好處,摸清裡面的門道才能燒出一碗鮮香的面拖蟹。
一位淳樸的崇明親婆
「現在孩子們都出去了,以前在家都是吃我燒的菜,孫子最愛吃我燒的菜。」和崇明的很多老人一樣,施阿婆善良淳樸見到外人並不健談,但說起自家孩子、聊起孩子們最愛吃的菜,老人的話匣子一下子就被打開了。
施阿婆早前在崇明師範學校的食堂做了18年廚師,所以紅燒肉、炒蝦仁、走油蹄髈、白切羊肉這些崇明酒席上的硬菜她個個拿手,她家的孩子們自然也特別有口福。
施阿婆說,現在孩子們都在市區上班,回來的機會不多,只有過年過節一家子才能團圓。上鎮採買、下廚燒菜、收拾整理,孩子們一回來她就格外忙,雖然忙,但自己卻從不覺得累,看到孩子們吃得碗底朝天,一家人其樂融融,自己就覺得很開心。
家鄉味,崇明菜。這一次掀開鑊蓋,是一碗鮮香的面拖蟹,是一份我們關於親婆的想念與記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