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這道崇明家常菜 就想到親婆的溫暖

2021-01-11 網易

2019-12-12 17:50:14 來源: 東方網

舉報

  在我們的童年印象裡,都有這樣一個畫面,親婆站在老灶邊,熟練地做著一道道美味的家常菜;在我們的人生印象裡,都有這樣一個親婆,她溫暖、慈祥,總是要把「好老么子」藏給家裡的孩子們;時光匆匆,當年的孩子長大了,當年的親婆有些都已走進了相框,每當念起家裡的親婆,我們總能說出她們最拿手的一道菜,也時常感嘆,真的好羨慕那些還能吃到親婆菜的孩子們。

  紅燒肉、蛋餃子、面拖蟹、炒肉瓜,你還記得你家親婆最拿手的是哪道菜嗎?一道鮮到眉毛掉下來的菜

  說到面拖蟹,大家第一反應就是鮮,真心佩服勞動人民的智慧,能想到這個「神仙吃法」。

  

  面拖蟹用的蟹不必很大,但一定要壯,對於甄選肥碩的崇明蟹,這次的拍攝主角施阿婆有她自己的說道——蟹殼上有點黑秋秋的蟹叫「烏秋蟹」,這種蟹最壯。

  

  切好壯蟹、蘸好麵糊,待到油熱,煎至金黃,下好作料、撒上蔥花,盛起噴香。

  

  聽施阿婆介紹起這一道道工序好像甚是簡單,似乎誰都可以上手,但手法的拿捏很是講究。

  

  麵糊怎樣才算是調得到位、火候該如何掌握、幾許醬油幾許砂糖才是恰到好處,摸清裡面的門道才能燒出一碗鮮香的面拖蟹。

  一位淳樸的崇明親婆

  「現在孩子們都出去了,以前在家都是吃我燒的菜,孫子最愛吃我燒的菜。」和崇明的很多老人一樣,施阿婆善良淳樸見到外人並不健談,但說起自家孩子、聊起孩子們最愛吃的菜,老人的話匣子一下子就被打開了。

  

  施阿婆早前在崇明師範學校的食堂做了18年廚師,所以紅燒肉、炒蝦仁、走油蹄髈、白切羊肉這些崇明酒席上的硬菜她個個拿手,她家的孩子們自然也特別有口福。

  

  施阿婆說,現在孩子們都在市區上班,回來的機會不多,只有過年過節一家子才能團圓。上鎮採買、下廚燒菜、收拾整理,孩子們一回來她就格外忙,雖然忙,但自己卻從不覺得累,看到孩子們吃得碗底朝天,一家人其樂融融,自己就覺得很開心。

  

  家鄉味,崇明菜。這一次掀開鑊蓋,是一碗鮮香的面拖蟹,是一份我們關於親婆的想念與記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一想到這道崇明家常菜,就想到親婆的溫暖
    ; 在我們的人生印象裡,都有這樣一個親婆,她溫暖、慈祥,總是要把「好老么子」藏給家裡的孩子們; 時光匆匆,當年的孩子長大了,當年的親婆有些都已走進了相框,每當念起家裡的親婆,我們總能說出她們最拿手的一道菜,也時常感嘆,真的好羨慕那些還能吃到親婆菜的孩子們。
  • 一吃到這道崇明家常菜,就想到自家屋裡|家鄉菜|姆媽|家常菜|崇明|...
    ,這道菜是島內人餐桌上的日常,是島外遊子思念著的家鄉!8歲離家,35年了炒瓜肉裡都是鄉愁這回燒這道家鄉菜的是一位叫施建明的崇明大叔。他18歲離家當兵,跑了30多年的海運,在這位大叔心裡,炒瓜肉是他喜愛的一道家鄉小菜,也寄託著他這個漂泊遊子的無限鄉愁。
  • 一吃到這道崇明家常菜,就想到自家屋裡
    :炒瓜肉、炒肉瓜、醬瓜肉絲,顛來倒去說的都是一道極具崇明特色的家鄉菜,這道菜是島內人餐桌上的日常,是島外遊子思念著的家鄉!按照老一輩的規矩在這「十碗頭」裡魚不吃、醬燴蛋不吃,所以對於酒桌上其餘的菜大家都是「筷頭像射箭」。「刮辣鬆脆」「打巴掌弗放」「好吃來拗去話伊」,在很多人的記憶裡,「十碗頭」裡最先「通倉」掉的總是那道炒瓜肉。
  • 親婆 - 江海晚報-親婆
    可以想見,處於敵佔區的一個家庭走出了兩個革命者,留守在家的親婆需要有何等的堅毅和勇氣才能度過這漫漫的恐怖歲月。  親婆雖然沒文化、不認字,但她明事理辨是非,知道自己的丈夫和兒子走的是一條讓窮苦百姓翻身解放的路,因而勇敢地承擔風險,獨自支撐起了一個貧苦家庭的生活。  抗日戰爭時期,我祖父和父親是當地黨組織和遊擊隊的負責人,他們的畫像被掛在日偽軍的據點裡,是敵人抓捕的對象。
  • 你的童年記憶裡,有親婆一針一線做的鞋嗎?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這樣的兒時記憶:深冬的寒夜,一個小方桌,一盞昏暗的燈,一個放滿各種針線活用具的笸籮,親婆坐在桌子旁納鞋底,而我坐在親婆身旁,看著針線在她的手上如變魔術般在碎布上穿梭
  • 這個崇明人做的菜,連香港「四大天王」都讚不絕口
    在崇明明珠湖生態服務中心、新崇大酒店等地工作的六年時間裡,張晶晶找到了新的方向。他開始沉下心學習、製作、研究家鄉的崇明菜。「崇明菜也可以做出很多花樣,它的未來有無限可能。」 去年10月,張晶晶來到花廂沈家院子擔任主廚。沈家院子由一座老宅改建而成,如今被打造成一家精品酒店。它的定位是利用崇明綠色、新鮮的食材,打造精緻的崇明菜。而這正與張晶晶的想法不謀而合。
  • 小小的崇明沒想到還有這樣一家精緻的小店
    服務不錯小小的崇明沒想到還有這樣一家精緻的小店裝修的頗為精緻菜品水準也很一流新鮮的蔬菜,食材一個套餐300多夠四個人吃美女老闆娘很會經營大廚師傅也很棒呢!下次去的時候會再光顧下次去要定魚頭吃吃看這次因為匆忙沒有定
  • 再看親婆腰間的藍圄腰,憶起崇明童年時光
    千萬別小看這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圄腰,它可是早年崇明鄉間農家婦女須臾不離身的好夥伴。 一朵朵開得白白的棉花被靈巧的手指從棉殼內捉入圄腰兜裡,待裝得滿鼓鼓時,再倒入田埂上更大的花袋或籮筐內。舊時候哪一個農民不惜糧如金?秋收時分的田頭,常可見到有綻裂的黃豆赤豆爆落在田頭的泥塊縫裡,有稻穗遺散在稻根旁邊。儉家的農婦會在忙碌的間隙裡,不時俯下身來,揀拾起一顆顆的豆粒,一穗穗的稻穀,裝入圄腰袋內,帶回家中。
  • 冷颼颼的天氣裡 這道崇明菜特暖心
    沒有什麼菜比紅燒肉醬煨蛋更適合作為崇明菜的符號了。  那種純厚的香氣是發自童年記憶裡幽深曲折的鄉間小道,白天你曾經和同伴們跳過橡皮筋,黃昏時分,炊煙嫋嫋,紅燒肉的香氣,從晃晃蕩蕩黃色電燈泡下崇明土灶間飄出來,對於一個在外鄉闖蕩多年的遊子來說
  • 冬季給你的身體「送溫暖」的幾道菜,沒想到做法居然這麼簡單!
    冬季給你的身體「送溫暖」的幾道菜,沒想到做法居然這麼簡單!大多數的小夥伴應該都已經感受到寒冬的侵襲了吧,要說這冬天啊,還真是個挺折磨人的季節,有時候就感覺穿再多衣服都還是很冷一樣,其實這時候大家就需要一些暖身體的美食來給大家「送溫暖」了哦。不知道小夥伴們對「麻辣美食」有什麼看法呢?
  • 1分鐘學會做這菜,簡單快手,滋補溫暖,全家都愛!
    1分鐘學會做這菜,簡單快手,滋補溫暖,全家都愛!最近,我們這兒連續降溫,好幾天沒見到太陽了,不光冷還乾燥,連出門買菜都不大願意了。老公趁著出門辦事的時候,順道去了菜市場,買了幾棵大白菜,還買來一些羊雜,我一看,還挺全,有羊肝、羊心還有羊肺,都是熟的,價格還不貴,這麼一兜,老公說只要21元。這些東西我以前都沒大吃過,自小在農村長大的老公卻常吃,他說這些東西讓他來處理,那最好了,我也樂得清閒,可以吃現成的飯了,誰不高興呢?
  • 寧願不吃肉也要吃這道菜,酸甜爽口,超下飯,一想到它我就流口水
    寧願不吃肉也要吃這道菜,酸甜爽口,超下飯,一想到它我就流口水!一說起酸菜,我的口水就流出來了!它是我國一些地區的泡菜,也是德國的一種泡菜,是由我們的祖先用白菜作為原料醃製而成。酸菜是由很多道工序製作而成,除去死葉子,然後將趕緊葉子用清水衝洗後,再泡開水放入罈子中發酵,大約一個星期後就可以食用了。平時我們去下館子時,有些飯店會端出一小碟酸菜擺在桌上,這樣做的原因就是讓我們大開胃口,可以讓我們多吃一點。飯店的飯菜一般都比較油膩,有些人看到那些油都不敢去碰,只能吃些清淡食物,特別是一些女性,又想減肥,又想吃,又不敢吃。
  • 誰說崇明菜儘是農家樂?如此高端的料理驚豔了味覺!
    生活在上海,若說什麼菜最講究食材,吃什麼最鮮,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崇明菜。崇明,這個距離上海市中心只有一個多小時車程的島嶼,空氣清新、土地肥沃,有著豐富的食材。於是,崇明菜自然是以新鮮真味打動人的了。八大菜系,各有千秋,崇明菜雖然只是分支的小菜系,而在上海,卻深受人們喜歡。
  • 在飯店吃飯發現鹹蛋黃蒸肉餅,回家復刻了這道菜,沒想到很好吃
    前兩天到飯店吃飯,看到一道很不錯的菜——鹹蛋黃蒸肉餅!回家就立馬復刻了這道菜,沒想到真的很好吃。這個肉餅裡面加了一種特殊食材——梨,讓蒸出來的肉餅肉香四溢,吃起來帶著絲絲清甜,很解膩。  今天我就把這個做法分享給大家,喜歡這道菜的朋友不要錯過哦!
  • 天熱了,多吃豆腐少吃肉,家常做法多加一樣菜,沒想到這麼好吃
    本期導讀:天熱了,多吃豆腐少吃肉,家常做法多加一樣菜,沒想到這麼好吃豆腐是我們老百姓餐桌上最為普通的食材了,可是它的營養價值卻一點都不普通。豆腐富含多種礦物質,尤其是鈣和蛋白質含量豐富,因此也被稱為「植物肉」。對於素食者,豆腐更是不可缺少的補充蛋白質,提高免疫的完美食材。
  • 一想到過年,就是各種的飯局美食,而滁州的這些宴客菜,就很不錯
    而現在,過年的日子也愈發的近了,一想到過年,就是各種的飯局美食,而滁州的這些宴客菜,就很不錯。紅燒獅子頭:這是中國逢年過節常吃的一道菜,有肥有瘦的肉紅潤油亮,配上翠綠青菜掩映,醇香味濃,也稱四喜丸子,取其吉祥之意。
  • 這道菜宮廷佳餚,民間傳說真是妙趣橫生,沒想到是道尋常百姓菜
    &34;這道菜名聽起來就非常的高端,作為平常百姓家的孩子,聽到這個名字,常常會想—這是一道什麼菜呢?要是能吃到人生也是知足了!!今天,就和小H一起探索一下有關這道菜的來源吧。&34;珍珠翡翠白玉湯&34;珍珠翡翠白玉湯&34;這湯怎麼沒有之前好喝了?&34;珍珠翡翠白玉湯&34;翡翠珍珠白玉湯&34;翡翠珍珠白玉湯&34;大家來給我祝壽,我請大家喝翡翠珍珠白玉湯&34;好—喝—,謝萬歲&34;每人再來一盆!!&34;珍珠翡翠白玉湯&34;珍珠翡翠白玉湯"犒賞三軍。於是這種稀飯就在民間廣為流傳。
  • 午餐三菜一湯一主食,家常做法清淡暖胃,兒子:愛吃媽媽做的菜!
    最近這幾天,好像每天都有肉類,很少吃清淡些的,想想也應該給腸胃放放假了。正好有農村阿姨送來的野生豆苗和紫薯,就用紫薯泥和面蒸了一鍋紫薯饅頭,除了豆苗又炒了醬香白菜和綠豆芽。吃飯時本以為無肉不歡的兒子會不高興,沒想到這些菜兒子還特別愛吃,說這些菜家常的做法就是清淡又暖胃,媽媽做的菜他最愛吃了。看來兒子也是越來越懂事,知道說好聽的哄媽媽開心了。準備的這三菜一湯一主食,雖沒有大魚大肉,卻吃得舒服也溫暖。來看看它們具體的做法吧,親如果喜歡也可以照著做哦。
  • 家常版東坡肘子,不愛吃薑的朋友可以和這道菜說拜拜了
    一想到肘子,許多人一定滿嘴流哈喇子,想到那鮮嫩大塊兒的瘦肉,想到那肥而不膩的肘子皮,別提多香了,提到肘子,小夥伴們最先想到的做法便是最出名的東坡肘子了,今天嘮叨去超市花35塊錢買了一個肘子,我們就用這個肘子來做一個家常版「東坡肘子」。
  • 沒想到荷葉也可以做調料,這道糯米雞,美味不可想像!
    到現在總共流傳下來了八大菜系,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粵菜當中的一道名菜,叫做糯米雞。這道菜黏滑無比,配上那種淡淡的清香,非常棒的一道菜,雖然不用做正菜,可是在很多的小吃街上面都可以看到糯米雞,而且買的人都會排上非常長的隊伍,品嘗者也是絡繹不絕。糯米雞不僅好吃,而且還有非常悠久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