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的結髮妻子——孝賢純皇后崩逝;皇后崩逝、中宮虛懸,乾隆皇帝便將時為「貴妃」的那拉氏立為「皇貴妃」並命其「攝六宮事」,進入皇后的「試用期」。乾隆十五年,那拉氏被正式冊封為后,乾隆後宮正式走進繼皇后那拉氏的時期。
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開始第四次南巡,包括繼皇后那拉氏、令貴妃魏佳氏在內的諸多后妃隨駕。此次南巡期間,乾隆皇帝和繼皇后那拉氏之間爆發了清朝歷史上著名的「帝後矛盾」,乾隆皇帝雖未下旨廢后,但卻下令收回繼皇后「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等於將其降為了「嬪」。
乾隆三十一年,繼皇后那拉氏黯然離世,乾隆皇帝下令銷毀和其有關的畫像和文字記載,這個曾經執掌乾隆後宮長達17年的皇后,從此走進了歷史角落裡。
隨著電視劇《如懿傳》和《延禧攻略》的熱播,這個曾經被乾隆皇帝可以隱藏的繼皇后再次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只不過《如懿傳》中的烏拉那拉·如懿和《延禧攻略》中的輝發那拉·淑慎,無論在家庭出身、人生軌跡還是脾氣秉性、斷髮原因上都有著巨大差別,讓人傻傻分不清歷史上的繼皇后那拉氏到底如何存在!
那麼,《如懿傳》和《延禧攻略》對「繼皇后」的演繹,哪個才更貼近歷史事實呢?
繼皇后的出身
《如懿傳》中的如懿,乃係雍正皇帝原配嫡後——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的侄女,而且同皇四子弘曆青梅竹馬、暗生情愫。而《延禧攻略》中的淑慎,為輝發那拉氏,外戚背景非但不強,甚至還處於八旗家族的中下遊水平。
根據《清史稿·后妃列傳》的記載,「皇后烏拉那拉氏,佐領那爾布之女。後事高宗潛邸,為側室福晉」;但根據《欽定八旗通志》和《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的記載,繼皇后的姓氏卻為「輝發那拉氏」。但在更多的清朝官方文獻中,繼皇后卻被記載為「那拉氏」。所以,後世一般稱繼皇后為「那拉氏」,至於到底是「輝發」還是「烏拉」並不確定。所以,《如懿傳》和《延禧攻略》對「繼皇后」的姓氏設定並不能說有錯。
歷史上的孝敬憲皇后,姓氏明確記載為「烏拉那拉氏」,而且出身「滿洲正黃旗」;歷史上的「繼皇后」卻是自「滿洲鑲藍旗」抬旗為「滿洲正黃旗」。如果兩人為姑侄關係,那麼她們必定同屬一旗才對,所以孝敬憲皇后和繼皇后並非姑侄關係,甚至並沒有親屬關係。也就是說,《如懿傳》對繼皇后出身的設定是錯誤的。
繼皇后的生父那爾布,生前曾任八旗佐領,品秩為正四品,雖為世職但地位並不高。乾隆十五年,那爾布因繼皇后推恩被追封為「一等承恩公」。所以,《延禧攻略》中那爾布死於那拉氏被封為皇后以後的時間設定明顯錯誤。另外,兩部電視劇對其「治水官員」的身份設定,也是錯誤的。
綜合來看,《如懿傳》和《延禧攻略》對繼皇后出身的演繹都是錯誤的!
繼皇后的後宮晉升過程
根據《清史稿·后妃列傳》的記載,我們能大致歸納出繼皇后那拉氏的後宮晉升過程:
雍正十二年,經雍正皇帝指婚,那拉氏嫁給了當時的寶親王弘曆,成為側福晉;
乾隆元年,寶親王弘曆登基成為乾隆皇帝,那拉氏被冊封為「嫻妃」;
乾隆十年,那拉氏晉升為「嫻貴妃」;
乾隆十三年,那拉氏晉升為「皇貴妃」,攝六宮事,成為「準皇后」;
乾隆十五年,那拉氏被正式冊封為后;
乾隆三十年,「帝後矛盾」爆發,繼皇后被「不廢而廢」,打入冷宮,身邊只剩下兩個近侍宮女;
乾隆三十一年,繼皇后崩逝,乾隆皇帝下令將其葬於妃園陵寢。
就此來看,《如懿傳》和《延禧攻略》對繼皇后後宮位分晉升過程的演繹,還是比較準確的。只不過,生長於深宮之中,就連成婚以後也並未離宮分府的皇四子弘曆,根本不可能和出身並不高的那拉氏成為青梅竹馬。就此方面而言,《延禧攻略》更貼近於歷史事實。
繼皇后的「斷髮」原因
根據《清實錄·高宗實錄》的記載,乾隆三十年二月十八日,繼皇后還陪同乾隆皇帝用了早膳,甚至還被賞賜了很多膳食;但在晚膳時,繼皇后已經不見蹤影,已經被乾隆皇帝下令送回了京城。也就是說,繼皇后「斷髮」導致「帝後矛盾」的爆發應該發生於白天,並非《如懿傳》演繹的夜晚。
而自乾隆二十八年開始,乾隆皇帝的弟弟——和親王弘晝便開始管理正黃旗覺羅學事務,也就是正黃旗覺羅子弟學校的校長。而且,根據《清實錄》、《起居註冊》等官方文獻的記載,乾隆三十年的南巡中,和親王弘晝根本沒有隨駕。而且,《延禧攻略》對和親王弘晝密謀政變的情節演繹,基本等於胡扯。
根據南京博物館所展出「十五阿哥請安折」的記載,繼皇后斷髮之時,乾隆皇帝並不在當場。兩部電視劇對這一細節的處理,並不準確,我們不予糾結。我們僅關注於繼皇后的「斷髮」的真正原因。
《如懿傳》中的繼皇后「斷髮」:勸阻乾隆皇帝沉迷江南女色不成,物是人非、真情不再是主因。
《延禧攻略》中的繼皇后「斷髮」:乾隆皇帝對自己的忽視,對令貴妃的恩寵是主因。
根據《清實錄·高宗實錄》的記載,乾隆皇帝曾對繼皇后「斷髮」的原因給出過明確說明:
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歡洽慶之時,皇后性忽改常,於皇太后前不能恪盡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乃至自行翦發,則國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顧。
當然,乾隆皇帝將繼皇后「斷髮」的原因歸結到「她瘋了」,根本不能令人信服。畢竟,他也親口承認「皇后自冊立以來尚無失德」。就算是突然瘋了也必定有著巨大的刺激,而這種能讓皇后發瘋的刺激,也只有乾隆皇帝才能給。
繼皇后「斷髮」發生於白天,即使乾隆皇帝真的沉迷江南美色,恐怕也不會在白天光明正大的胡來。而令貴妃在回宮之後便立即被晉封為「皇貴妃」,成為實際上的後宮之主,想必早在南巡期間,乾隆皇帝就已經做好了晉封打算。也就是說,乾隆皇帝於早膳或者午膳時,很可能當眾提及欲將令貴妃晉封為皇貴妃的決定,這無疑是對繼皇后的挑戰和侮辱,所以才有了繼皇后「斷髮明志、以死抗爭」的具體表現。
就此來看,《延禧攻略》中繼皇后的「斷髮」原因,似乎更靠近歷史一些。
綜合來看,雖然《如懿傳》和《延禧攻略》對於「繼皇后」的演繹均有不同程度的錯誤,但輝發那拉·淑慎似乎更靠近真實的繼皇后。但不管如何,這個被乾隆皇帝生生逼到「斷髮明志」的可憐女人,還被乾隆皇帝給予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不公待遇,著實令人心寒、令人感嘆「最是無情帝王家」。
參考資料:《清實錄·高宗實錄》、《清史稿·后妃列傳》、影視劇——《如懿傳》、影視劇——《延禧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