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隆化二小引導學生讀好人生「三本書」

2020-12-21 上遊新聞

記者 劉曉娟/文 喻梵/圖

12月14日,記者走進隆化二小,濃鬱的書香氣息撲面而來。樓道裡、牆宇間、各個角落,國學經典、古色古香的文化韻味四處瀰漫。多年來,隆化二小秉持「書香育人」的辦學思想,深耕「壘書成峰,悅納世界」的辦學理念,以「蒙學致知、力行致用、立己致遠」為育人路徑,打造「三味教育」,引領學生讀好「三本書」。

該校校長雷祥華介紹,「三本書」一本是「有字之書」,收穫人生知識;一本是「無字之書」,充盈人生智慧;一本是「心靈之書」,提升人生自我修養。這「三本書」讓學生不斷收穫知識、學會創造、追逐理想,奠定終身發展的全面素養。

讀「有字之書」 收穫人生知識

「有字之書,即要學好書本知識,不僅有聖賢經典、詩詞佳句和後人吟詠傳習的國家課程,也有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等內容。」雷祥華說,學校始終堅持貫徹落實區域課改大方向,深入推進「優化課程載體、聚焦課堂核心、深化課題引領」的「三課」聯動工作,並結合「三味教育」特色,讓課程改革飽含「知」之味。

「好的課堂是課程建設的『最後一公裡』,是支撐並落實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雷祥華說。

在隆化二小的美術室裡,一排排繪有梅花、蝴蝶、人物等精美圖畫的鈴鼓、腰鼓、非洲鼓整齊排列在教室的兩邊,通過這些鼓開設的課程就是該校將美術、體育和舞蹈課程融合打造的《鼓之舞》特色課程。課程設置了鼓畫、鼓操、鼓舞,分低段、中段、高段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美術、舞蹈、體操的同時,傳承鼓文化積極向上的團隊精神。

在課程實施方面,除了常規國家課程,該校還結合本校實際,探索教材的校本化處理,將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課程輔助活動、興趣小組相結合構建班級課堂、年級課堂和社會實踐大課堂,並讓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主選擇。

該校還積極探索「學導結合,當堂達標」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構建「前測激趣」「定標導學」「自主學習」「討論交流」「順學善導」「達標嘗試」「當堂訓練」七環節課堂教學流程,打造高效、卓越課堂,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除了常規的課程建設,學校教師還廣泛開展課題研究,解決實際教學問題。例如,在全校抓好市區校「三級」課題研究工作,現有26個校級小課題,部級課題《鼓之舞》順利立項,市級課題《群文閱讀中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結合策略研究》《新媒體時代提高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實踐研究》順利結題,做到教育科研與教學實際緊密結合。

近年來,該校被評為區級課程改革先進集體、教學質量先進單位,湧現出了重慶市最美教師團隊,教師優質課、論文獲國家級、市級、區級一二等獎達80餘人次;學生參加市、區級競賽,獲一等獎達100餘人次。

讀「無字之書」 充盈人生智慧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自然和社會這本生活中的『無字之書』同樣值得一讀。」雷祥華說,將「力行致用」的理念文化貫穿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校內外實踐課程及活動,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手腦並用的應用能力。

這樣的育人觀在學校的科技教育中得到了十足的體現。作為南川區「科技特色學校」,隆化二小格外重視科技教育,在三至六年級每周開設2課時,一、二年級每周1課時的科學課,並配備了專、兼職科學老師進行教學。同時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開展科技節、科普競賽、社團活動等各類校內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各級科技創新大賽、機器人大賽、科技模型大賽,讓學生在實戰中提升科技創新應用能力。

近年來,該校師生參加市級科技模型比賽、科學小論文大賽、編程大賽獲一、二等獎60餘人次;參加區級模型大賽、科技創新大賽、智力運動會獲一、二等獎150餘人次;學校多次獲優秀組織獎;5名教師被評為市、區級優秀科技輔導員。

今年,隆化二小成為南川區垃圾分類示範學校,除了在學校利用學校廣播、校園網、校園LED屏、班級牆報和黑板報等宣傳手段,結合全校集會和主題班會等活動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外,該校還結合校園文化節、科技節和重大紀念活動等時機,組織有關垃圾分類的演講、徵文、知識競賽和環保創意大賽,開展垃圾分類社會調查等主題實踐活動。並通過「小手拉大手」、志願者活動,組織學校師生到社區、住宅小區、公共機構和企事業單位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和服務,讓學生在實踐中踐行垃圾分類。

讀「心靈之書」 提升自我修養

獨立做事、聽要求時要安靜無聲為0級音量,兩人交流像說秘密一樣要輕柔低語為1級音量……在該校的每個樓道都有一個5級音量分級表,提醒著學生在室內室外做什麼事應該用哪個級別的音量。

「環境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雷祥華說,學校注重環境育人,專門為學生打造了充滿詩情畫意的書香園,在每一層樓、每個樓梯間布置不同主題樓道文化牆,名言警句、詩詞歌賦、科學知識隨處可見,讓學生無時無刻不沉浸在書香校園文化中,影響著每一個學生。

雷祥華說,無論是「有字之書」,還是「無字之書」,最終都要歸結於一本重要的書,那就是認識自己,提升自我修養的「心靈之書」。而德育是幫助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養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重要途徑。

隆化二小在「四有八為」區域德育課程基礎上,根據學校多年「書香校園」的校情和學生學情,將閱讀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開發了「經典詠流傳」——「四有八為」德育品牌課程,通過經典誦讀,滋養學生心靈。

早讀誦讀經典,閱讀課品味經典,課前3分鐘背誦經典,隊會賽讀經典,多學科融合傳播經典,無論是剛步入校園的新生,還是即將離開學校的學子,「日有所誦」早已成為該校學生都有的好習慣。

此外,該校還結合藝術節、班級文化建設等活動,通過校園廣播、宣傳板、手抄報等形式,營造經典誦讀環境文化;開設書吧等讀書平臺,倡導師生共讀;開展「讀書節」活動,營造校園書香氛圍。

近年來,該校先後被評為教育部關工委「主題教育讀書活動先進集體」;市級「十佳書香校園」「校園閱讀示範基地」「思想道德先進集體」「德育先進單位」;湧現出了重慶市級十大孝順兒女劉宛利和市、區級十佳少先隊員、三好學生、文明學生、優秀少先隊員、優秀學生幹部、美德青少年等50餘人。

知識是行動的出發點,而行動是知識的歸宿。隆化二小引導學生讀好「三本書」,在實學中求知,以知促行,「知行合一」走出一條只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同讀一本書」讓教育幫扶更深更實丨貴陽市第二...
    「同讀一本書」活動現場在我的鏡頭中,我記錄下我校優秀教師龔節強、何維立、朱美欣三位老師為印江一小的師生及家長帶去的三節精彩「空中黔課」現場課堂教學,並加班加點選材、剪輯、配字幕、加現場錄音,使之成為可用的教學片。
  • 安忠和何慶奎《知我隆化》一書寫了什麼?寫了歷史人物之遺蹤
    《知我隆化》一書,由承德人安忠和、何慶奎編著。書中把這個充滿生機的隆化描繪得千姿百態、饞人慾滴,都想去看看,去探尋探歷史尋遺蹤與痕跡。從隆化一帶什麼時候有人煙寫起,寫到隆化一帶何時劃入燕國版圖,從安州的設立時間寫到遼宋之間的「澶淵之盟「;從明朝常遇春的戰鬥寫到明成祖放棄興州五衛;從皇姑屯的來歷寫到西廟宮的建立……隆化地處塞北要衝,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 西陵區:讀好一本書 重啟你人生
    近日,西陵區葛洲壩司法所組織轄區社區矯正對象開展了「讀好一本書,重啟你人生」讀書分享活動。活動中,葛洲壩司法所長汪小玲根據社區矯正對象的犯罪性質、心理特點、文化程度和矯正需求等情況,精心挑選了一批書籍,要求每名社區矯正對象至少精讀一本,併集中開展讀書心得體會分享,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鼓勵他們勵志圖強,重塑人生。
  • 麻城市實驗二小:筍芽兒書社閱讀公益課開播了
    市實驗二小:筍芽兒書社閱讀公益課開播了近日,市實驗二小筍芽兒書社公益閱讀直播課開播了,主講人為黃岡名師趙小妹和大別山書生閱讀培訓教師胡敏,她們分別講授了整本書閱讀指導課和繪本讀寫聯結課,贏得家長和學生好評。
  • 如何品讀人生三本大書?聽聽台州紀檢幹部怎麼說
    在書中,感懷志存高遠、厚德載物的人生追求,感悟海納百川、胸懷天下的胸襟氣魄,感受夙夜在公、一心為民的人本情懷,感觸剛正不阿、廉潔自律的一身正氣。黃巖區上垟鄉紀委書記張杭軍:作為基層紀檢幹部,在讀好「有字」之書的同時,也要下功夫讀好「無字」之書,避免「死讀書」、「讀死書」。
  • 蓬萊二小、明珠小學兩位校長傳授獨門秘籍
    蓬萊二小有個「魔法小書店」  學生自己出書、開發布會作籤售  作為國家級的語言示範校,蓬萊路第二小學的校園中充滿書香氣。據校長餘禎介紹,學校注重引導孩子的閱讀和寫作,借鑑了國際名校的做法,開發了一套網上閱讀評價系統。
  • 隆化職中開學複課校園生活井然有序
    開學在隆化職中,學校一直實施軍事化管理,在校園疫情防控期間,校園安保隊更是將超強的軍事素養落實到了防控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校門口、寢室門口、食堂門口,到處可見安保人員訓練有素的身影,引導、監督同學們檢測體溫、有序排隊,「硬核」把控,保障師生安全。
  • 燕山二小門口不堵了!
    今天一早,燕山第二小學(後統稱燕山二小)的師生驚喜發現:一道全新的車行、人行隔離護欄豎立在了燕山二小的正門口,「交通痼疾」不再存在。燕山二小坐落在芙蓉苑小區內,從學校門口到馬路有一段「無名路」,道路未劃線、未設標,人車混雜,安全隱患大,亂停亂放現象很常見。短短不到70米的道路,成了師生、家長、周邊居民共同的心病。
  • 「全家共讀一本書」獲獎書評欣賞(一)
    一本書中看世界,一本書中讀人生。
  • 一本書,讀著讀著就厚了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起初對這句話的體會不是很深,僅僅停留在字面意思,直到遇到這本書。這是對我人生產生影響的第一本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從頭到尾、真正讀完的第一本書。在看到這本書之前,除了課本,閱讀量為零,沒有完完整整地讀完過一本書。
  • 一年讀100本書的秘訣
    有不少人曾問過我同一個問題:你讀書怎麼能讀得這麼快?我翻書翻得很多,但認真讀書有時很難。我一年認真讀的書大概二三十本。算上不認真讀的書,一年有100多本書。我讀書的方法主要有三類:悟讀、精讀和泛讀。只不過對於那個時候的大部分人來說,背和悟是兩張皮,很多人在還沒有領悟能力的小時候先死記硬背啃下來,等長大後有了人生閱歷,再像牛一樣,把背過的東西慢慢反芻和領會。今天我們已經不一定非要把四書五經都背出來,但像《論語》《中庸》《孟子》這樣的書依然值得深度理解,並把好的部分背下來。這一類著作還有很多,像《老子》《莊子》《孫子兵法》等。
  • 誠意推薦:人生迷茫的時候必讀的4本書
    我自己曾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也抑鬱過,迷茫過,所以嘗試讀了一些書去尋找答案。現在給你介紹三本我讀了之後覺得比較有啟發的書,希望你迷茫的時候可以讀一下,重新找回自我。這本書描述少年辛克萊追尋自我、堅定地成為自己、探索自我命運的心路歷程。人的內心世界有光明也有黑暗,就像這個世界到處充滿辯證法,每件事都有乾坤陰陽。那麼除了認可光明的一面,也要正面黑暗的一面。要相信內心的想像和感受,並且不忽視他們,接受它的引導。
  • 終身成長者的三板斧及我推薦的三本書
    閱 讀 力閱讀的好處,相信不太需要我多費口舌。但閱讀中產生的困擾卻橫在了很多人心中。比如,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或者,書買回來以後看不進、看不懂;又或者好不容易看完書,自己好像也沒有發生什麼改變。這些都跟我們的閱讀力相關,推薦你讀一讀《實用型閱讀指南》。
  • 推薦一本書《人生由我》
    今天想給大家推薦一本書《人生由我》,作者是梅耶馬斯克——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女性,現年72歲,獨自培養了三個億萬富翁,其中一個便是埃隆馬斯克。而她自己是營養學專家、超模,可以說在事業上也熠熠生輝。這本書我幾乎是今天一天內讀完的,由於我現在也是一位母親,所以與其它同類的書比起來,這本書更能讓我充滿能量,且鬥志昂揚!
  • 人生是本書,讀的是激情,墨染的是平凡
    人生是本書,讀的是激情,墨染的是平凡。早安!世界上最容易的得償所願,就是自尋煩惱。你不用去擁有最好的,只用去追逐最適合自己的。風有風的自由,雲有雲的溫柔。永遠一往無前,未來的日子沒有你想的那麼糟,活在當下,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值得的人和事上。你要珍惜自己的美麗,並不斷充實自己的內涵。
  • 兩年讀了100本書,推薦10本
    100本書,收穫頗多。如果每個寫作民國的作家都能如此篤實,不要以訛傳訛,那該有多好。3、夏目漱石,《草枕》整本書的氛圍如同一朵山茶花,有著端莊又詭異的美。雖是小說,卻全可當做散文,大段大段對藝術、人生及美學的思考。
  • 怎樣讀好一本書,這套方法推薦給你,親身實踐
    有的書是講安身立命之道,需熟讀精思,讀夠百遍,然後切己體察,身體力行,直至爛熟於心,才算大功告成;有的書是講實用之學,讀這類書譬如醫生治病,講究對症下藥,療效要快,拿來即用最妙。書有多種,解讀規律大抵相同。掌握規律,讀書就如庖丁解牛。
  • 武漢一高校向學生推薦159本書 通過測評還能獲學分
    4月22日,武昌理工學院開展「博覽群書」素質測評,吸引了1700餘名學生報名。該校從2014年初以來,面向學生每月組織一次「博覽群書」素質測評,截止目前已經有近20萬人次參加測評,其中14800餘名學生獲得0.1個及以上素質學分。
  • 兒童整本書閱讀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教師只有自己熟讀文本,才能成為與學生地位平等的對話者,與學生聊到一起,達成共識,形成共鳴,營造出富有磁場的閱讀氛圍。教師只有自己深入研讀文本,才能及時針對學生的疑問進行正確引導,在對作者評價、情節分析、主題感悟等關鍵處給予總結和提升,給學生切實有效的引導和點撥,這樣更能有效燃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激活學生持續閱讀的動力。
  • 知行合一是師道尊嚴之本
    部分老師平日照課本教授學生禮義廉恥,卻背地裡趁節日之機斂財;部分老師將公平教育放在嘴邊,卻不願意一視同仁地傾聽每一個孩子的心聲。「知」其理,卻不「行」其道,「知行不一」的行為極大地破壞教育的公信力,讓師道尊嚴受到損害。從這個意義上說,「知行合一」應當成為教師立德樹人,行為世範的根本,才能在新形勢下讓「師道尊嚴」得到傳承。   師道尊嚴需要教師自尊自愛,明德惟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