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山鎮
位於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東北部
地處渝東南,與黔江區接壤
因為獨特的地質優勢
鬱山鎮的紅薯個大、味甜
該鎮將紅薯產業作為扶貧特色產業打造
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
帶動當地貧困戶
「趟」出一條致富路
育種
栽植
收穫
在產業幫扶帶動下,當地貧困戶楊倫發靠著自己的雙手,在2016年順利脫貧。
嘗到勤勞致富的甜頭,楊倫發不斷擴大產業規模,今年種植紅薯達150畝,成為脫貧致富帶頭人。
小紅薯做成大產業
變成村民增收的「金疙瘩」
紅薯經過清洗、粉碎、過濾,每道工序毫不馬虎。
傳統加工工藝
全手工精緻提煉
光亮透明,口感綿軟,富有彈性
鬱山晶絲苕粉成為叫得響的品牌
目前,鬱山鎮年加工苕粉約600噸,生產有澱粉、粉絲、苕塊、方便粉絲等產品,除銷往全國各地外,還遠銷到英國、韓國、加拿大、阿聯等國,帶動貧困戶329戶1200餘人脫貧致富。
都卷子
酸辣粉
鬱山三香
以紅薯澱粉為主要原料的彭水縣特色小吃「都卷子」、酸辣粉,還有鬱山三香等,色香味俱佳。
除了紅薯,辣椒、糯玉米、羊肚菌等也在鬱山鎮漸成產業。
清潔村發展辣椒產業
2019年,鬱山鎮清潔村發展辣椒2000多畝,參與種植辣椒的農戶200多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6戶。
白池村糯玉米示範基地
鬱山鎮白池村500畝早期糯玉米示範基地,有23戶貧困戶86人參與。
大壩村羊肚菌基地
「我們在羊肚菌基地打工,搭棚、整地、施肥、採摘,一天80元錢,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大壩村1組村民田石清說。
對口幫扶彭水的兩江新區舉辦消費扶貧愛心購活動,為脫貧攻堅助力。
活動現場,農特產品銷售火爆
今年2月彭水脫貧摘帽,對摘帽後「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情況的監督檢查不鬆勁。
紀檢監察幹部在種薯檢疫復檢現場開展檢查
肯幹肯吃苦
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
作者:何 浩 龍劍鋒
責編:喬子軒
編輯:鄧勝男
校對:徐 楊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