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如果孩子在家長眼裡是「神獸」的話,那麼家長在孩子眼裡就是野獸。
四年級第二單元的習作,是把自己的家看作是一個「動物園」。想一想,你的家人和哪種動物比較像?什麼地方像?每天生活在這個「動物園」裡感覺怎麼樣?……回家讀給家人聽,請他們評一評寫得像不像。
說實話,每次看到這個作文,心裡都咯噔一下,尤其是寫完還要孩子給家長看看。不負責任地說,這真的有點挑撥家庭矛盾之嫌了。
因為,在孩子的認知裡,寫家人的話,百分之九十以上只能寫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在孩子的心目中,都是龐然大物。
既然都是高大威猛而又偉岸的光輝形象,總不至於都寫成小動物,小螞蟻、小蝴蝶、小白兔、甚至小貓小狗,一切和小沾邊的動物,都和這些大人不沾邊了,於是,寫著寫著,自己的家人就都成了野獸,哪怕孩子的本意不是如此。
看看就知道,大體上寫得最多的就是這幾類:
爸爸:
熊——因為強壯。
大猩猩——因為勇猛
豬——因為吃得多
大熊貓——因為長得胖
猴子——心靈手巧
老牛——任勞任怨
媽媽:
老虎——因為愛發火
獅子——頭髮凌亂的時候
綿羊——性格溫順
百靈鳥——聲音好聽
狐狸——大概來源於聰明
奶奶:
母雞——因為愛嘮叨
爺爺:
老馬——任勞任怨
大體上就是這麼幾類,或許有的同學寫自己的爸爸媽媽時,也結合了各自的屬相。但仔細分析來看,爸爸的形象真的是不討巧,有太多人把爸爸比作了好吃懶做的豬的角色,只有一小部分,雖然也說了爸爸的懶,好歹比的是樹獺。
而媽媽在這裡就有點兩極分化了。寫威嚴的,老虎和獅子居多,有的同學直接把媽媽寫成了母老虎,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拿回去讓自己的媽媽看這篇作文的。
還有的同學比較恭維討好媽媽,執著於漂亮這一特點來寫。比如說貓咪、小浣熊、小熊貓(好吧,漂亮的動物形容媽媽確實不好找)。這裡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是,寫媽媽的時候,慎用孔雀,尤其是不要寫孔雀開屏。因為,開屏的孔雀,它是公的!
好了,前面說了禁忌和避諱的地方,接下來咱們說說應該怎麼寫,才比較討巧,或者說至少寫出來拿回去,沒有挨揍的風險。
一、 借用屬相
不管你寫得是否到位,只要你寫屬相,你就有了天然的依據和支撐(理直氣壯),況且,每個動物,都是有其自身的優點和長處的。
鼠:開朗、樂觀,具有敏銳的判斷力,勤儉節約
牛:正直、純樸,勤勉踏實,富於同情心,做事仔細
虎:熱情、勇敢、獨立、開朗,富於冒險精神,有氣魄,有膽識,意志堅強
兔:優雅、謹慎、機智、靈活,文靜的外表下有堅強的心
龍:果敢、熱情、襟懷坦蕩,有強烈的進取心
蛇:機敏、智慧、冷靜,有周密的思考能力
馬:豪爽、活潑,愛憎分明
羊:溫和、穩重、善良、憂鬱而多愁善感
猴:機智、幽默、活潑、多才多藝,處事敏捷,善於模仿
雞:謹慎,組織力強,辦事認真果斷,有強烈的經濟觀念
狗:誠實、忠心、公允,守規矩,有責任心,工作認真
豬:寬厚大度,豁達灑脫,感情豐富,不輕易外露
二、 巧用經典
在平時的生活中,但凡把人比作是動物,都會讓人心裡有那麼意思不舒服,但是,你如果借用一下卡通角色裡的經典形象,直接就給人物形象提高了一個檔次了。
比如說,同樣是寫豬,如果你說自己的父親就像是《小豬佩奇》裡的豬爸爸,你的爸爸再笨,也知道那是誇他的。兔媽媽、馬媽媽,或者說熊出沒裡的糰子(熊)用在媽媽身上,肯定要比母老虎,要強上百倍的。
類似的還有:牛爺爺、羊村慢羊羊、紅太狼、獅子王、白鴿、龍貓等等。
三、 搞個專訪
如果以上都拿捏不定,可以化身成小記者,去採訪你的爸爸媽媽。
「如果把你自己比成一個動物,你會比作什麼?為什麼?」
很多時候,作文不是我們自己憑空想像的,結合大家的力量和思維,同樣也能完成一篇佳作,更不用說,讓爸爸媽媽幫你分析,以他們的經驗和閱歷來說,肯定比你自己寫要成熟得多。
以上方法,你學會了嗎,你打算把自己的爸爸媽媽寫成什麼動物呢?不妨來說說看,或許我還能給你一點不一樣的建議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