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楊靜 通訊員 蔣升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人是萬物的鏡像。徜徉過高山大海,最終還要到人山人海裡尋找答案。小時人物,給你奉上與眾不同的人物故事。在這裡,讀懂世相。
就算再來一次《芳華》,媽媽也沒有多一個青春去追隨了。
在錢江路太和廣場7樓的一個拐角處,貼著這樣一張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紅色標語,那是一個並不算大的舞蹈房,名為「綺蘊舞蹈藝術」。
推開玻璃門,身著長裙的馬奕正繃著腳背坐在老式掛壁電風扇下熟絡地和一名家長交談著:「還有一個多禮拜就放暑假了,下午到我這裡學芭蕾舞,晚上六七點來接就可以了。」
三年前,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馮小剛執導的電影《芳華》上映,喚起了一代人深埋心底多年的女兵情結,那段在文工團裡充滿理想與激情的日子,仍蕩漾在無數人腦海中。
作為電影《芳華》的原型之一,1978年加入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文工團的馬奕是歌舞團裡年齡最小的女兵,十年青春花季都綻放在舞臺上。
從部隊轉業後,馬奕曾登過事業高峰,也曾跌落人生低谷。
年輕時信誓旦旦說著「再也不想跳舞」的她,沒想到在多年後食了言——遠離家鄉,紮根杭州當了一名舞蹈老師,帶著許多小女孩和中年媽媽們共舞。
夢一樣的幸福青春
生於1968年的馬奕老家蘇州,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十歲那年,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文工團在全國招生,總名額30個。出於各種原因,校宣傳隊高年級姐姐們無一入選。就在招生辦工作人員失落離開之時,不知哪位老師提了句:「我這還有個小姑娘,底子挺好的,要不要看看?」.
就這樣,當時還在為作業犯愁的好動小鬼馬奕坐著綠皮火車去了北京,成了蘇州唯一一個入選者。
「在那個年代,當文藝兵是件特別幸福的事。」說起那段往事,馬奕滿臉驕傲。
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文工團是我軍最早創立的文藝團體之一,當年可謂藏龍臥虎。 歌舞團、曲藝團、交響樂團、京劇團……加起來有幾百號人。那時很多戰友都還未顯山露水:牛群正在進行相聲創作,馮小剛還在畫布景。
十年歌舞團的日子簡單而快樂。大家統一主修芭蕾,輔修古典舞、民族舞等其他舞種。上午像電影裡那樣歡快地跳著《草原女民兵》,練練下腰、轉身;下午去上文化課,也經常去各地表演,演繹《金山戰鼓》、《中國革命之歌》等經典曲目。
空閒時,年輕人喜歡關上門、躲在宿舍裡,用磁帶聽著鄧麗君、蘇芮的歌曲,「靡靡之音」的歌詞逐字逐句往心裡鑽,好像都是唱給自己聽的。
嘴巴上喊著注意身材的女兵們偶爾也會省下好幾張飯票換錢,買巧克力和魚皮花生過過癮。若是一不留神長胖了,就穿上一層雨衣,在舞蹈房「摸爬滾打」,減肥塑形。
避無可避的中年危機
青春終將散場。二十歲離開文工團,馬奕曾一度不想跳舞,想去少年宮當老師或是在新華書店謀個文職。但還是拗不過各種安排,回蘇州幹老本行。
年輕氣盛的她當然不願就此罷手,沒過多久就去廣州獨闖,在舞場裡趕著時髦跳流行舞,踩著迪斯科節拍肆意搖曳。「當時一個月掙三百多塊,生活質量也算不錯了。」
姑娘們對於愛情的憧憬總是美好的,馬奕在當地嫁人生女,但幾年後婚姻卻亮了紅燈,單身的她又回歸了四處奔波演出的生活,也因此開啟了與杭州這座江南水鄉的情緣。
馬奕是2000年前後來的杭州,在柳營巷小區買了套一室一廳居安了家。工作卻不太安穩,換了一個又一個:在黃龍附近和人合夥開過酒吧,也做過保險。兜兜轉轉一圈之後卻發現:似乎沒什麼比舞蹈更純粹,不如發揮餘熱,當老師教別人跳芭蕾
照理講,像馬奕這樣的部隊文藝兵想當舞蹈老師並不難。可年輕時只想著演出,而立之年忙著拼事業,哪有心思考個舞蹈教師證,等到年過四十有奮鬥目標了,卻發現又要從頭開始,和身材姣好的小年輕競爭。
「荒廢近十年,彎得下腰嗎?」
「我還能重新找回當年在舞臺上的自信嗎?」
就在馬奕猶豫時,好不容易聯繫上的昔日戰友給她下了劑「強心劑」:有位1970年進入文工團的姐妹已考出了國內較為權威的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註冊教師證。
這種酷似「別人家孩子」的教育方式瞬間讓馬奕來了鬥志:就連壓腿也沒剛開始恢復時那麼疼了。
2012年報名參加芭蕾舞等級考試時,44歲的馬奕是全班最年長學員。身邊那些女兒輩的同班同學並沒有像她預想的那樣「指手畫腳」,而是連聲稱讚。
「回來了,回來了,那種在文工團演出時的感覺真的回來了!」
嘗到甜頭的馬奕花了7年時間,考出了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註冊教師1~8級證書,「這已是最高級別的了,接下來我打算考英國皇家舞蹈學院的註冊教師證。」
兜兜轉轉,重新啟航
馬奕的芭蕾舞教學是從2013年開始的,最初兼職當老師,2017年成立了自己的芭蕾舞蹈工作室,取名「綺蘊」——「綺」是曾經的藝名,「蘊」是女兒的名字。
同年,馮小剛執導的電影《芳華》正式上映。在影片解密會上,同為故事原型的楊慧、宋瑋等戰友都藉此小火了一把,不善言辭的她雖然上了臺,卻沒有搭上順風車,依然過著平凡日子。
「其他戰友不是自己開公司,就是功成身退在家帶娃,只有我一個到現在仍在當舞蹈老師。」
這幾年,工作室勉強收支平衡,不過教的孩子們很長臉:去年1月赴京參加全國少兒春晚的錄製,又在2019亞洲青少年國際藝術大獎賽(舞蹈專場)中獲得最佳組織獎。
大約半年前,馬奕又推出了成人形體芭蕾課,並在對她們那代人來說是新鮮玩意的「美團」、「大眾點評」APP上做起了自我宣傳。8節課的學費不到四位數,價格還沒有年輕人的一雙名牌鞋貴。
「只希望能幫那些從小喜歡芭蕾、卻又沒機會接觸的愛好者圓夢。」馬奕解釋道,主要是通過芭蕾調節體態,緩解圓肩駝背,訓練核心力量,消除腹部和臀部贅肉,「都是雙休日上課,報名的基本是30至50歲的媽媽們。」
因此,每到周末也是她最忙的時候,有時連一條微信都沒法回,不過平時時間還是十分寬裕。
周二到周五每天下午兩三點騎著小電驢到工作室,自己熱身一小時開始教課,晚上七八點回家,禮拜一則專門用來補覺養顏。
自稱「一生都在減肥」的馬奕自我要求很高,身高1米63的她體重維持在105斤左右,不吃主食,不吃晚飯,中午只吃水煮餐;晚上十點半前一定要睡覺。
生活中馬奕是個佛系不愛操勞的人,平日裡最好的夥伴是一條法國鬥牛犬,因為憨憨的樣子看起來很可愛。她目前的想法很簡單,只想讓更多人愛上芭蕾。
「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雖然她們談笑如故,可還是不難看出歲月給每個人帶來的改變。」這是影片《芳華》的落幕語,但對於馬奕來說,現在也許是新的開始。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