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女王之一,她的統治時期長達45年,在此期間,英格蘭擺脫了在政治、經濟、外交、宗教等領域的困境,開啟了全新的「黃金時代」。在政治成就之外,這位傑出女性的私生活同樣為世人所關注,她一生未婚,被賦予了「童貞女王」的稱號。
在伊莉莎白一世的加冕儀式上,她戴上一枚結婚戒指,意味著她成為了英格蘭的新娘。這枚戒指一直戴在她的手上,直到生命的最後階段才摘了下來。
伊莉莎白一世似乎用一生的時間告訴世人:「英格蘭才是我的丈夫」。然而,她終生未嫁的背後,不僅是個人生活方式的選擇,還有著成長背景、外交形勢等複雜因素的影響。伊莉莎白一世也巧妙地以婚約作為外交籌碼,幫助英國贏得喘息和發展的寶貴時間。
01 女王為什麼不結婚?多種因素左右她的選擇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伊莉莎白一世是標準的「白富美」:
她容貌秀麗,一頭紅色的頭髮、奢華的配飾和服裝襯託出獨特的氣質;她從小學習拉丁文、西班牙語等多種語言,對文學和宗教典籍都有很深刻的見地;更重要的是,她是英格蘭的女王,與她聯姻,意味著可以得到「英格蘭國王」的名號,權力、名譽、財富都將垂手可得。
這樣一位容貌、智慧、權勢兼具的女子,為什麼選擇不婚呢?
我們試著從她的成長經歷、兩個瑪麗的不幸婚姻、英格蘭的外交形勢三個角度做簡單分析。
首先,從出身背景來看,伊莉莎白是亨利八世的小女兒。在她3歲時,母親安妮·博林被亨利八世以「通姦」等罪名送上了斷頭臺。
之後的十幾年時間裡,伊莉莎白看到父親接連娶了4任妻子,有的被取消婚約搬離宮廷,有的在生產之後病逝,也有的和她的母親一樣被處死。
對於年幼的伊莉莎白來說,父母的感情狀況無疑影響到了她對婚姻的看法:在那個年代,踏入婚姻意味著更多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在王室。移情別戀的丈夫甚至會用最冷酷的方式對待曾經摯愛的女子,醫療條件不佳也可能使一個女人因為生產而一命嗚呼。
其次,兩個瑪麗的的婚姻結局,是一個警醒。
伊莉莎白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都鐸(即「血腥瑪麗」),嫁給了西班牙的腓力王子,但腓力王子對妻子的愛意寥寥,在瑪麗生下子嗣無望之後,就回到了自己的國家。這樁婚姻不僅沒有給瑪麗帶來幸福,還因此受到了民眾和廷臣們的指責,認為英格蘭幾乎成為了西班牙的附庸國,最後在病榻上鬱鬱而終。
蘇格蘭瑪麗女王的前半生恣意飛揚,但後兩次婚姻的對象卻一而再地將她拖往墜落的泥潭,謀殺、背叛、囚禁、被迫下臺,她從所謂的愛情中得到的些許快樂,遠遠無法彌補她因此付出的慘痛代價。
再者,伊莉莎白所處的環境,讓她對自己的婚姻不得不保持謹慎的態度。
伊莉莎白一世是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但她所接手的英格蘭,是一個處處困境的國度。
從亨利八世開始的宗教改革,經歷了愛德華六世、血腥瑪麗的反覆更迭,不同宗教派系之間的矛盾有增無減。血腥瑪麗在位期間,和西班牙一起對法國宣戰,造成了財政上的不小損失。在外交領域,西班牙、英格蘭、蘇格蘭和法國之間的利益糾葛,更是斬不斷,理還亂。
當面對來自各個國家的求婚者時,伊莉莎白必須小心權衡其中的利弊,才不致讓自己重蹈兩個瑪麗的覆轍。因為她深知,婚姻不僅關乎自己的命運,也與英格蘭的未來息息相關。
除此之外,關於伊莉莎白一世的身體狀況也有不同的討論。有人提出,伊莉莎白一世因為生理缺陷,可能無法生孩子,因此保持未婚狀態是更有利的情形。但這種觀點更多是一種猜測,伊莉莎白一世本人曾經說過:「我憎惡結婚的念頭,理由是什麼,那是對孿生姐妹也不願洩露的。」
女王不結婚的真實原因,或許只有她本人才最為明晰。但來自童年時期的心理影響、對「算計式」政治聯姻的失望,以及所面臨的複雜局勢,都在左右她的選擇。
02 女王和她的追求者們:從西摩男爵到埃塞克斯伯爵
從甫一成為英格蘭女王開始,國民和議會「催婚」的聲音就在伊莉莎白一世的耳畔環繞。
在近20年的時間裡,女王都要應付無處不在的「婚姻」謎題。
來自歐洲各國的求婚者絡繹不絕。這些求婚者多為歐洲各國的王親貴胄,比如她的「前姐夫」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法國的安茹公爵和阿朗松公爵。
在英國國內,伊莉莎白也不乏追求者。在伊莉莎白還是公主的時候,西摩男爵先是娶了亨利八世的遺孀凱薩琳·帕爾,在妻子莫名暴斃之後,他就狂熱追求伊莉莎白公主。不過這位西摩男爵後來因為陰謀叛亂而被送上了倫敦塔的行刑臺。
萊斯特伯爵羅伯特·達德利是女王的同齡人,雖然伯爵已有家室,但兩個人的親密關係保持了許多年。
有個十分狗血的插曲是,在蘇格蘭瑪麗女王從法國返回西班牙時,伊莉莎白一世還把萊斯特伯爵推薦給瑪麗做丈夫候選人。只是瑪麗拒絕了表姑的「好意」,轉身嫁給了年輕英俊的達倫雷。
萊斯特伯爵曾經以為有望成為女王的夫婿,他的妻子艾米·羅布薩特也「剛好」暴卒,不過他卻猜錯了女王的心意。在失望之餘,他娶了第二任妻子,女王得知後十分生氣,但很快兩個人的關係就恢復如常了。
隨著年華逝去,人們不再孜孜以求女王必須結婚。不過,女王的感情生活卻沒有就此畫上休止符。
伊莉莎白一世53歲時,20歲的埃塞克斯伯爵進入女王的生活。
兩個人時常一起跳舞、聊天、打牌、騎馬,相處地十分愜意。據說女王送給過埃塞克斯伯爵一枚戒指,並且告訴他,如果未來某一天,他把戒指送還給了女王,就可以因此得到一次寬恕罪行的機會。
女王對這位年輕的伯爵很是看重,接二連三地授予他甜酒專賣權等特權,讓他擔任錫礦局局長、康沃爾郡郡長等職務。一個落魄貴族之後在短短幾年時間裡,成為一個擁有豐厚家產的人物。他的身邊聚集了一些優秀的人才,其中最有名的是以文學聞名於後世的弗朗西斯·培根和他的兄弟。
埃塞克斯伯爵和女王時有爭吵,但這小小吵小鬧並不會影響兩人的關係實質。直到一次大的爭吵爆發,女王甩了埃塞克斯伯爵一巴掌,並大吼「滾開」,他的尊嚴似乎在那一刻被刺傷了。他變得憤怒不已,甚至對身邊人吐槽「那個冷酷無情的老女人」。
這件事情只是一個小小的縮影,埃塞克斯伯爵在甜酒專賣權到期後,請求女王續期遭到了拒絕。在帶領艦隊迎戰西班牙時,由於一意孤行加上措置不當,與預期所能獲得的戰利品相去甚遠,令女王大為光火。
埃塞克斯不滿足於被當作「奴才」的角色,兩個人的關係逐漸疏遠,他最後決定孤注一擲,私下聯絡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試圖通過反叛女王,幫助詹姆士獲得英格蘭王位。在塞西爾等人建立起來的嚴密間諜網絡之下,埃塞克斯伯爵的最終結局難逃一死,那枚戒指也沒能送到女王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