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伊莉莎白一世是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在她近半個世紀的統治之下,對內文化經濟得到很大發展,對外殖民擴張也在不斷進行,英國的國力日益強盛。後世則將其統治時期稱為「黃金時代」。
而這位英國女王又是如何將一個國家領向發展鼎盛時期,需要從她的幼年生活逐步開始了解。
幼年時期的伊莉莎白
坎坷的幼年經歷1533年,伊莉莎白一世出生,她是亨利八世和其王妃安妮·博林所生。當時天主教依舊盛行,而國王和王妃則是以新教教規方式成婚,所以伊莉莎白也被認為是私生女。但她出生時依舊享有王位的繼承權。但在1536年,其母因叛逆罪被處以死刑,伊莉莎白的王位繼承權也被剝奪。
命運的轉折點1543年,亨利八世娶了他的第六任妻子凱薩琳·帕爾。王后的出現給自小備受父親漠視的伊莉莎白以希望。她讓伊莉莎白進行教育的薰陶,涉及古典、歷史等方面的知識,也是在王后的影響下,伊莉莎白再次獲得父親亨利八世的王位繼承資格。同時在王后和其教師的潛移默化影響之下,伊莉莎白成為了一個新教徒。
1547年,亨利八世之子愛德華六世繼承了他的王位。但由於愛德華尚且年幼,政權基本上都落在新教徒手中。伊莉莎白信奉新教,所以新教徒希望鞏固伊莉莎白的繼承地位。但1553年,愛德華卻將簡·格雷,也就是他的表親指定為王位的繼承人。
而此後,愛德華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一世免去了簡·格雷,自己成為了英格蘭的女王。由於瑪麗婚後一直未生子,所以英國國會重新將伊莉莎白認定為王位的合法繼承人。
成為英格蘭女王
1559年,伊莉莎白繼承王位,加冕為女王也就是伊莉莎白一世。
即位初期:混亂分裂的英格蘭在伊莉莎白即位初期,當時英格蘭內部是混亂不堪的局面。由於天主教和新教的紛爭,因而內部而分裂,矛盾不斷。為了維護統治,伊莉莎白採取兩教兼容的方式,緩解了兩者的衝突。這也是她即位開始的第一步,為了促進國內的長期繁榮穩定,伊莉莎白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統治中期:英國史上的「黃金時代」
政治上:鞏固專制王權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被其打敗,天主教的勢力受到重創,鞏固了改革的成果。同時還推行了的政策,促進國家原始資本的積累。伊莉莎白統治時期是君主專制逐漸向議會制轉化的時期,為了鞏固統治,更加強化王權。
經濟上:實行重商業主義伊莉莎白的重商政策之下,國內新興手工業興起。並且鼓勵海外貿易,與北非等國家進行商業往來。這一時期也出現了很多航海家,對外積極的貿易擴張使得英國積累了豐富的原始資本。
文化上:大力發展文學藝術在其統治時期,由於寬容開明的環境之下,也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代表人物,如劇作家莎士比亞。詩歌、話劇等文學藝術繁榮發展,人文主義也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
也就是在這些舉措的實行之下,英國的君主專制統治得到鞏固,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資本,英國的國力也愈發強盛。因此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也被稱為英國的「黃金時代」,她本人也因此被尊為「榮光女王」。
統治末期:弊端漸露
伊莉莎白給英國史上留下了一個榮耀的時代。但是其統治後期,相關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比如她對於宗教改革的不徹底,清教運動興起,與國會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大,爭論和衝突不斷。同時長期的對外擴張,耗費巨大的財力,英國背負巨大負債危機。國內衝突鬥爭頻發,國內矛盾日益顯露。
結語
伊莉莎白一生也是歷經坎坷,經歷過王位繼承資格的幾次變更以及被監禁,然而也是這些早期的經歷塑造了她。伊莉莎白一世在政治、經濟、文化等眾多方面進行改革都極大地促進了英國的強盛。雖然後期弊端顯露,但也不能抹掉她的過往功績。
當然,一個國家的繁榮興盛不僅僅是因為一人的作用,往往是與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的眾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樣對於一個人的評判也非功過可以涵蓋。
參考文獻
《伊莉莎白一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