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新區「五大行動」打造深圳特色發展典範區

2020-12-21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大鵬新區「五大行動」打造深圳特色發展典範區

新區將實施「全域旅遊」戰略,加快海上運動基地建設,發展遊艇、帆船等產業。

整治一新的較場尾,將成為大鵬新區旅遊產業發展的一張新名片。

大鵬新區將突出生態特色,打造深圳特色發展典範區。

5月7日,《深圳市實施東進戰略行動方案(2016-2020)》及相關配套方案公布。按照《行動方案》制定的施工圖,市委市政府將全面加大對東部地區的政策傾斜和資源投入,推進交通建設、產業提升、公共服務、城市發展等四大領域共13項重點任務、347個項目建設。這其中56項與大鵬新區發展有直接關係,264項與大鵬新區有間接關係。

按照市委市政府實施「東進戰略」、市「十三五」規劃綱要的各項部署要求,大鵬新區突出生態文明、灣區經濟、全域旅遊等特色功能,確定「保護優先、綠色發展;交通先行、區域聯動;民生為本、普惠共享;厚植優勢、創新發展;突出重點、梯次推進」五大原則,制定實施《大鵬新區落實東進戰略行動方案(2016-2020)》。方案明確提出「努力將大鵬半島打造成為深圳的特色發展典範區」的建設目標,未來五年大力實施交通提升、民生提質、築產興業、「旅遊+」、「生態+」五大行動。

大鵬新區黨工委書記王京東表示,「東進戰略」的實施,將為新區在交通建設、產業提升、公共服務、城市發展等領域注入新的發展動力,推動新區實現跨越式、可持續發展。作為「東進戰略」的受益區、承載區和特色區,大鵬新區將牢牢把握「生態立區、旅遊發力、交通先行、產業支撐、民生為本」的基本策略,突出生態特色,積極培植優勢,奮力後發趕超,努力做到生態紅利、資源紅利、政策紅利和改革紅利疊加釋放,在「東進戰略」的推進中體現大鵬擔當,爭創大鵬業績。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搭建交通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產業互融互通、旅遊率先發力、生態環境共保共治的大發展格局。

行動1 交通提升

打造內暢外達「陸海空」立體化交通體系 半島旅遊實現「進得來、出得去、遊得暢」

總體目標:全面加快轄區陸海空鐵交通路網建設,實現對外通達效率及島內交通循環質量「雙提升」。到2020年,力爭地鐵8號線二期(鹽田至大鵬)開通運營。全區道路總裡程達到400公裡,道路網絡密度提高至12.5公裡每平方公裡。公共運輸達到機動車出行分擔率50%,500米公交站點覆蓋率達到96%。

軌道交通:

規劃建設三大集散中心

力爭8號線延伸至南澳月亮灣

加快實施8號線二期(鹽田至大鵬)前期工作,啟動葵湧交通集散中心等軌道交通配套設施規劃,力爭2020年前建成運營。積極爭取16號線南延至新區,與軌道8號線相銜接,形成東部軌道交通環線。

積極推進8號線二期延伸至南澳月亮灣、新大集散中心,為南澳旅遊專用口岸建設及新大片區世界級主題旅遊項目引進提供軌道交通配套。加快推進與8號線二期相銜接的葵湧、大鵬、新大等三大集散中心及其配套設施規劃建設,推動軌道交通與地面公交線網、幹線道路及慢行系統的「零距離接駁」。

陸路交通:

外部通達東部各區

島內實現景區聯通

著力構建「三橫兩縱一循環」的幹線型道路網、「一縱一橫」高速路網及環島濱海綠道系統。

島外交通,重點推動外環高速(深汕高速—鹽壩高速段)、鹽壩高速節點改造、坪西路快速化改造等項目,加強大鵬與東部三區的聯繫力度。爭取外環高速繼續延伸至鹽壩高速以南,利用新規劃的大鵬第二通道與坪西快速路對接,形成一條新的貫通大鵬新區南北的對外快速通道。

島內交通,推動區內各功能片區互聯互通,加快鵬壩通道、南澳環島通道、環城西路、環城東路一期、環城東路二期(南延段)、環大鵬灣海岸公路、坪葵路擴建、新大至西湧旅遊疏解通道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次幹道、支路建設和改造,打通斷頭路。力爭實現半島主要旅遊景點的交通循環。

同時,新增一批綠色公交線網及站點,著力解決各旅遊景區交通銜接問題,強化公共運輸運力保障,著力推動公交服務均等化、公交覆蓋通達化、高峰期公交服務特殊化。研究新增開往惠州、東莞、汕頭、贛州、廈門等地的城際旅遊客運班線,強化跨區域交通聯繫。

海路交通:

建設南澳旅遊專用口岸

新建3個應急配套碼頭

打通「海上東進」戰略通道。重點加快南澳旅遊專用口岸規劃建設,爭取建成集水上遊艇保稅倉和口岸功能於一體的國家一類口岸,打通大鵬半島聯接香港、惠州,輻射粵東的海上戰略通道。規劃建設公共遊艇帆船碼頭,為粵港澳試點遊艇海上自由行創造條件。加快建設東湧、西湧、楊梅坑等3個應急配套碼頭,爭取開通大鵬至鹽田和惠州海上捷運巴士等交通航線及「大鵬灣-大亞灣-巽寮灣」旅遊專線,研究規劃大鵬至汕頭汕尾、福建等地航運旅遊觀光專線,推動實現「海上東進」。

空中交通:

加快一批直升機停機坪建設

啟動直升機、水陸兩用機機場研究

前瞻謀劃布局,重點加快葵湧、大鵬、南澳、壩光、西湧等一批直升機停機坪規劃建設,爭取開通大鵬至深圳、廣州、香港、澳門、廈門等機場「點對點」通用航空線路。著手開展在西湧或下沙等片區規劃建設水陸兩用東部水上通用機場的前期研究工作。積極推動深圳機場在大鵬半島規劃設立城市候機樓(點),開通直達機場的交通快線。

行動 2 民生提質

補齊教育、醫療等發展短板 完善民生保障體系

總體目標:努力使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變成現實。到2020年,市十一高、市大鵬醫院建成使用,新增義務教育優質學位1500個以上,新增病床2000個以上;提供養老病床900個以上,籌建保障性住房1萬套,人均公共文體設施面積2平方米;燃氣管道覆蓋率達到7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4萬元。

打造葵湧現代特色新城和大鵬綜合性旅遊服務中心

建設南澳濱海旅遊特色小鎮

按照城市副中心標準規劃建設葵湧中心區,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結合軌道開發建設商業綜合體地標,把葵湧中心區打造成為現代特色新城。穩步推進龍岐灣土地整備及圍填海,積極拓寬發展空間,努力將大鵬打造成兼顧生活、旅遊雙重功能的綜合性旅遊服務中心。大力推進南澳墟鎮綜合整治工程,提升環境質量和旅遊配套能力,延續原有街區小尺度和漁鎮風貌,努力將南澳塑造成濱海旅遊特色小鎮。

謀劃文化體育設施布局

加快高級中學、人民醫院建設

爭取更多具有區域輻射力、帶動功能強的重大公共服務項目落戶大鵬。規劃建設區級文化中心、區級體育中心、深圳書城大鵬城、鹹頭嶺遺址公園及博物館等重大項目,爭取市裡在項目規劃建設的土地政策、項目布局、資金扶持等方面形成系統性的傾斜政策。

加快市十一高中、市大鵬醫院等重點項目建設,啟動豐樹學校二期規劃建設,推動與人大附中全面合作辦學。積極實施「三名工程」,探索與知名醫學院校、科研機構、企業集團合作辦醫,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加大特色學院引進力度,規劃建設濱海大學園區,推進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與國內名校合作辦學落戶大鵬。

完善民生保障體系

推進社區集體經濟發展

建立健全社會福利體系,深入實施陽光救助、優撫安置、春風就業、老弱病殘孕關愛等民生工程,加快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敬老院優化整合等項目建設。完善「一核多元共治」社區治理格局,提高社區治理水平。建立「分層次、多渠道、廣覆蓋」的住房保障體系,充分滿足低收入困難群體的住房保障需求,逐步擴大人才安居政策覆蓋範圍。加快推進水庫水廠及給水管網、電網等能源基礎設施、燃氣輸配管網建設。加快建設醫療、教育、政務等領域信息化平臺及配套設施,提升城區服務質量及管理水平。推動建立東部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機制。

引導非農建設用地以整村統籌等創新方式,參與重大旅遊、商貿項目的配套建設。加快推進「一區一策」項目實施,促進集體經濟發展。以參與城市更新、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等方式,推動集體經濟從「單一物業租賃」向「投資、服務、管理」等多元化模式轉變。鼓勵股份合作公司之間聯合、與大企業協作發展,完善股份合作公司治理結構,著力提高集體收入。

行動3 築產興業

打造生物、生命健康產業集聚基地 構築海洋產業發展熱土

總體目標:創新型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到2020年,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硬體設施基本建成,園區產業增加值力爭達到8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62%,累計引進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30家以上,建立市以上生物實驗室或工程中心8家;海洋科技研發及產業集群加快形成,引進市級以上重大海洋項目3個。

將生物谷建成全球知名的生物產業園區

推動深圳國際生物谷產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力爭在核心啟動區內設立國家級生命健康創新試驗區,賦予「國家大科學戰略示範基地」使命。推動制定類似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配套政策的生命健康創新試驗區激勵政策,重點包括開展生命健康「大科學計劃」、創新藥物和醫療器械快速審批、LDTs(實驗室自建)等先行先試政策,推動設立國家藥品評審深港分中心。瞄準國際一流的建設標準,重點加快生物家園等產業園區和道路、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引進國家高端科研實驗室,逐步建設成為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產業園區。加快推進生命科學產業園、中國農科院深圳生物育種創新研究院等載體建設。探索LNG冷能利用,推動深圳國家基因庫一期建成使用,加快國家基因庫二期建設。加大與東部其他三個區共建生物谷支撐功能圈層力度,力促生物產業規模化、集聚化和國際化發展。

健康產業形成大鵬特色服務體系

以生命科學前沿探索為引領,著力在個體化治療、數位化健康管理等領域取得突破,形成大鵬半島特有的大健康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健康檢測評估、健康理療、醫藥研發、醫療器械設計、營養與保健食品開發等生命健康產業,打造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高端醫療服務中心。鼓勵企業投資開發養老保健、健康諮詢、護理康復等項目,建成區域輻射力強的養生休閒服務中心。

構築高端海洋產業聚集地

加快引進知名海洋科研機構、海洋高科技企業,積極推動海洋工程技術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落戶大鵬。加強與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及院校的交流合作,重點推進中科院大學深圳學院、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南科大東部校區(生物與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院、海洋學院)落戶及建設工作,加大對海洋產業、海洋經濟的研究及成果轉化力度。繼續推動深圳國際生物谷海洋生物產業園建設,完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打造集海洋生物研發、中試與生產、成果評價鑑定、企業孵化於一體的海洋生物產業園區。

行動4 「旅遊+」

「全域旅遊」新模式率先發力 規劃建設世界級主題公園

總體目標:逐步實現大鵬半島旅遊業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發展。到2020年,初步形成旅遊業與海洋、文化、體育、現代農業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建成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試驗區和國際戶外運動天堂;新建五星級標準的酒店3-5家,引進駐區旅行社10-15家;旅遊人數達到1500萬人次,旅遊收入超過75億元。

探索「全域旅遊」發展新模式

全域發揮「旅遊+」功能,凸顯旅遊業的拉動、融合、催化、集成作用,促進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產業鏈條全域化,形成新的生產力和競爭力。

——「旅遊+城市更新」。高標準規劃建設葵湧中心區,推進城市更新項目,發揮旅遊對新型城鎮化的引領作用;

——「旅遊+新型工業」。發展工業科技旅遊,鼓勵轄區能源企業開展核電科普、電廠遊覽、LNG參觀、瓷愛谷體驗等工業觀光項目;

——「旅遊+現代農業」。規劃建設大鵬生態創意農業園,完善旅遊休閒功能,培育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等現代農業新業態;

——「旅遊+生態」。圍繞七娘山國家地質公園、排牙山、筆架山區域打造山地戶外運動體驗帶;

——「旅遊+人文」。推進大鵬所城、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鹹頭嶺新石器遺址、有價值村落的保護開發,努力建設大鵬歷史文化名片。

引進世界級旅遊項目,創建5A級景區

加快世界級主題旅遊項目落戶新區,建設多功能、綜合性旅遊消費平臺。啟動A級景區創建工作,按照5A級景區標準加快環龍岐灣濱海旅遊景區建設。加快推動下沙、西湧等重點旅遊片區開發建設,完善高端酒店、旅遊綜合體、海上運動基地、濱海慢行系統等設施,加快建設旅遊觀光輕軌等體驗旅遊項目。打造較場尾等海上戶外運動旅遊體驗帶及七娘山等山地戶外運動旅遊體驗帶。引進舉辦國際級衝浪、摩託艇等海上賽事。

構建多層次旅遊發展空間

探索「軌道建設+旅遊開發」模式,規劃建設一批軌道交通旅遊綜合體。高起點規劃建設大鵬灣、大亞灣等東部灣區臨海走廊,大鵬灣突出濱海旅遊、文化創意等產業聚集,大亞灣突出國際生態旅遊等產業集聚,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補、特色鮮明的灣區臨海產業布局。在遵循新區「三山兩灣」生態格局,形成「三城四區五小鎮」的城區空間結構。

行動5 「生態+」

建設三個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區 打造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先鋒區

總體目標:爭當全市乃至全國綠色發展的典範。到2020 年,三個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區基本建成;PM2.5年均值低於25微克/立方米,單位GDP能耗降低到0.4噸標準煤/萬元以內;海洋自然岸線保有率70%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9平方米,綠道總長達到250公裡;升級宜居社區創建率達到100%,城鎮汙水處理率達到98%,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建設東部灣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強化對水環境、大氣環境治理,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推進跨區域的河道整治、生態修復、海洋資源保育等,建設東部生態廊道。加強鹽田至大鵬海岸線景觀優化、濱海棧道互聯,共同打造世界級濱海休閒景觀帶。構建東部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和汙染防治協作機制,合力提升東部生態價值。

——建設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

積極推動海岸帶綜合治理、紅樹林保護與培育、珊瑚礁修復與珊瑚保育等工程,重點加快國家級海洋公園、新區海洋珊瑚博物館、較場尾濱海公園、楊梅坑濱海公園、沙魚湧濱海公園、壩光銀葉樹溼地公園、東湧紅樹林溼地園等項目規劃建設。

建立海域水質汙染、赤潮、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的預測預警系統,實現實時監測,完善海上突發事件應急反應體系,提高海洋災害預警能力和應急響應能力。

——打造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先鋒區

開展自然資源權屬調查,完善產權和資產監管體系,健全大鵬半島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探索建立市場化自然資源開發使用成本評估機制和有償使用制度,進一步推動水體、森林、海域、溼地等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和使用權轉讓。創新生態補償模式,建立生態保護成效與資金分配掛鈎的激勵約束機制。依託大鵬半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探索建立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機制。探索建立領導幹部離任生態審計制度。推進生態保護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加快完善生態聯合執法體系,為全國破解生態環保多頭監管難題提供示範。

(連城 劉增輝 文/圖)

相關焦點

  • 深圳大鵬新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產業高地
    當前,大鵬新區已初步構建了以量化評估為基礎,生態產業化為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五大制度體系:包括以宣揚生態價值觀念為核心的生態文化體系,以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為核心的生態經濟體系,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以「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為核心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以及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五大體系的構建,讓大鵬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有了強大的後盾。」
  • ...精彩大鵬!大鵬新區打造全區域、全季度、全業態的國際化旅遊勝地
    佳兆業金沙灣國際樂園效果圖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8月4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凌安兒)8月3日,大鵬新區召開黨工委(擴大)會議,傳達落實深圳市市長陳如桂調研大鵬新區的指示要求新區黨工委書記楊軍主持會議並講話。會議強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大鵬新區建設發展,新區上下要認真學習傳達指示要求,落實落細各項工作部署,振奮精神、趁勢進取,加快推動新區改革發展取得更大實效。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力守護好新區的生態環境資源,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堅持「生態立區,經濟強區」,認真謀劃,系統推進,緊盯重大項目和重點片區建設,加快城市更新,改變城市面貌。
  • 「三灣一區」奏響大鵬新區高質量發展新樂章
    作為深圳市目前唯一的功能區,大鵬新區不辱使命,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始終堅持民生至上,始終堅持發展經濟,始終堅持規劃先行、高端引領
  • 特區40年之「大鵬答卷」:大鵬新區做好「三色文章」,譜寫特色產業...
    大鵬新區的設立代表了深圳的遠見。不考核GDP並非不要經濟發展,大鵬新區走的正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踐行之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鵬新區堅持「新區走新路」,以推進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等重點片區建設為抓手,搭建了「一庫一院兩園區多平臺」的產業格局,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增強創新發展動能、優化營商環境,實現了經濟穩中有進、平穩向好。
  • 大鵬新區如何打造灣區生態遊?
    目前大鵬新區已經開始積極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機遇,大鵬新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新區已經和鹽田區、惠州市籤訂了相關的合作協議。同時筆者注意到,近年來深圳市也開始重視深圳東部灣區的旅遊業發展,深圳東進戰略提出了打造東部黃金海岸旅遊帶的設想,隨著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進程的推進,關於濱海旅遊的全市規劃也有望出臺。
  • 大鵬新區片區規劃建設按下「快進鍵」
    高標準建設的人大附中深圳學校高中部就坐落在半山腰,坐擁無敵海景、山海風光,是新區教育強區建設的招牌。「深圳去年底召開的全球招商大會上,其中一個41萬平方米的地塊就位於溪湧社區。」劉建中表示,該地塊以建設山海小鎮為目標,致力打造濱海特色濃鬱的休閒度假旅遊區。目前,該片區正在實施的所有城市更新項目都是圍繞這一目標進行的。
  • 深圳大鵬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
    大鵬新區搶抓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以及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改革開放再出發重大歷史機遇,開啟了「生態強區產業立區」的徵程,努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圳樣本。
  • 深圳鹽田大鵬兩區獲評「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讓「綠水青山」招來「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把「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經濟特區建設10條寶貴經驗之一。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探索之路上,兩區堅持生態規劃引領發展,做到生態立區、產業興區、經濟強區。
  • 東部四區(新區)謀篇「東進」施工圖
    今年以來,龍崗區、鹽田區、坪山新區與大鵬新區等東部四區(新區)通過召開聯席會議等方式,協同推動形成落實「東進」戰略的一致行動方案,既要有「路線圖」更要有「施工圖」,全力共建深圳東部中心。 龍崗區委書記馮現學表示,東部四區攜手推進落實東進戰略,在現有發展基礎上可成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的引領區、示範區;東部四區可攜手推進形成一致行動方案,提升「東進戰略」層級,共同爭取政策資源、出臺規劃、制定目標、形成計劃、逐步落實。
  • 攜手打造深圳發展「第三極」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邸繼勇 通訊員 付康康)儘管昨天是周末,深圳東部的四個城區仍緊鑼密鼓地在龍崗區召開了落實「東進」戰略工作聯席會議。記者從會上了解到,龍崗區、鹽田區、坪山新區與大鵬新區短期內將形成落實「東進」戰略的一致行動方案,並將根據市委市政府部署,形成具體的「施工圖」。未來,東部四區(新區)要攜手打造深圳發展「第三極」。
  • 深圳大鵬新區民宿協會建議佛山從集群突破 打造精品民宿
    原標題丨深圳市大鵬新區民宿協會到佛山考察,並建議——從集群突破 打造精品民宿佛山日報訊 記者王紫君報導:應市旅遊局邀請,1月30日~31日,深圳市大鵬新區民宿協會先後到西樵山賢魯島、梁園蓮升片區以及逢簡水鄉進行考察,並與佛山市旅遊局以及旅遊業界代表進行民宿發展座談
  • 「美麗海灣,大鵬先行」 ,4隊出徵打造灣美島綠的大鵬海灣
    ,大鵬先行」2020全國淨灘公益活動暨第十六屆深圳國際海洋清潔日活動在大鵬新區西湧沙灘啟動。深圳市副市長張勇、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潘新春、大鵬新區黨工委書記楊軍共同鳴響汽笛(賴思為 攝)作為深圳海洋資源最豐富的區域,大鵬新區正加快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和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度假區。
  • 深圳大鵬新區精雕細刻美麗海灣
    作為深圳經濟特區中的生態特區,大鵬新區近年來高標準建設美麗海灣,努力打造我國海洋生態文明的重要窗口。  破解「五龍治水」困境,開展聯合執法  不久前,在「美麗海灣·大鵬先行」全國淨灘公益活動暨第十六屆深圳國際海洋清潔日上,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聯合海事、海洋綜合執法、交通運輸、海警等五部門,打響了近岸海域汙染防治聯合執法行動第一槍。
  • 大鵬新區成立五周年主題人文展在深圳舉行
    (原標題:大鵬新區成立五周年主題人文展在深圳舉行)
  • 大鵬新區規劃建設遊艇小鎮
    原標題:大鵬新區規劃建設遊艇小鎮粵港澳遊艇旅遊產業合作發展策會昨舉行深圳特區報2019年10月18日訊 17日下午,粵港澳遊艇旅遊產業合作發展策會在大鵬新區舉行。
  • 廣東深圳首屆大鵬新區「新地杯」海鮮烹飪大賽舉行
    廣東深圳首屆大鵬新區「新地杯」海鮮烹飪大賽舉行2016-10-28 11:4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大鵬新區旅遊協會主辦的首屆大鵬新區「新地杯」海鮮烹飪大賽在新地假日海灣酒店隆重舉行。深圳經濟的高度發展,世界各地的美食在深圳落地生根,百花齊放。然而,大鵬新區作為深圳的「文化之根」,是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大鵬新區文體旅遊局的劉峰局長表示,本次海鮮烹飪大賽的開展,不僅展現了深圳的本土飲食文化,同時更有利於建立大鵬新區的海鮮飲食文化品牌,促進新區建成具有大鵬特色的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型先進海濱城區的目標,突出新區旅遊特色,釋放新的活力,創造旅遊空間,促進大鵬新區旅遊業的發展。
  • 美麗海灣 大鵬先行——全國淨灘公益活動暨第十六屆深圳國際海洋...
    深圳新聞網·見圳客戶端2020年09月19日訊(記者 王營波)「美麗海灣大鵬先行」全國淨灘公益活動暨第十六屆深圳國際海洋清潔日活動於9月19日在深圳市大鵬新區啟動。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張勇,深圳市大鵬新區及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等領導和專家出席啟動儀式。
  • 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
    日前,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黨工委書記楊軍表示,該區將積極打造海洋科研平臺,加快建設綜合性海洋大學,促進國家深海科考中心在大鵬落地,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海洋產業,引進和舉辦高端海洋科技論壇和展會,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大鵬新區是一個海洋大區,深圳一半的海岸線都在大鵬。
  • 深圳大鵬辦事處以「城·灣」視角描繪城市發展藍圖
    此前,深圳大鵬新區大鵬辦事處在片區城市建設規劃上均為單一規劃,城市更新項目星羅棋布,各自規劃建設缺少章法,暴露出城市綜合性整體規劃的不足。為牢固樹立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區域良性發展,加快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集中承載區、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度假區,推動全域精緻高質量發展,實現國土空間高水平治理,大鵬辦事處乘著發展東風,藉助「外腦」,對大鵬中心區南部——布新、水頭片區著手開展規劃編制和研究工作,進行系統性整體性分工布局,通過系統規劃展現未來大鵬中心南發展方向。
  • 「民宿裡的書香」開講,大鵬新區打造文旅融合創意項目
    5月30日下午,「民宿裡的書香」首場主題活動「書伴—親子聽濤」在深圳大鵬新區藝象國際藝術園區舉辦,知名海洋公益人沈曉鳴帶來了「深圳海洋裡的鯨魚」主題分享,為45名孩子及其家庭獻上一份特別的」六一「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