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南潯古鎮,本以為還會像遊周莊、同裡、烏鎮、西塘這些江南古鎮一樣,欣賞的是清麗婉約的水鄉古鎮風貌;誰知南潯古鎮雖也是枕河人家,傳統民居典雅、別致、內蘊;但古鎮的豪宅、園林在中國傳統建築形式中,大膽而巧妙地滲透和融合西方建築風格,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中西合璧的江南宅第建築藝術。在驚愕這些建築風格「大氣、洋氣、財氣」之餘,不禁要問,數百年前的南潯富商們的思想就已是如此的開放、包容、務實?
南潯,因絲而興的古鎮。在明朝萬曆年間至清朝中葉,由於蠶絲業的興起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南潯經濟空前繁榮鼎盛,一躍成為江浙雄鎮。想要了解南潯,讀懂古鎮,就必須從「輯裡湖絲」、「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黃狗」說起。
何為輯裡湖絲?輯裡絲是世界聞名的蠶絲,系絲中極品,因產於南潯鎮七裡村而得名。自明朝起即為帝家繅織的貢絲。1851年,南潯「輯裡絲」在英國倫敦首屆世博會上一舉奪得金銀大獎,從而享譽世界,被稱為國絲。
南潯古鎮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之說。所謂「四象、八牛、七十二狗」者,即為南潯運營蠶絲的富商巨賈,皆資本雄厚。財產達千萬兩白銀以上者稱之為「象」;五百萬兩以上不過千萬者,稱之為「牛」;其在一百萬兩白銀以上不達五百萬者則稱之為「狗」。 「四象」分別為劉鏞、張頌賢、龐雲曾、顧福昌。
南潯古鎮憑藉獨特的歷史地位和人文景觀,榮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世博金獎故裡」、國家AAAA級旅遊區等諸多美譽。到南潯古鎮旅遊要弄清楚一點,進古鎮是不要門票的,千萬不要被南潯古鎮景點門口的那些拉客的黃牛忽悠。南潯古鎮範圍很大,可看的地方很多。值得一提的是,這裡商業味不濃,沒有熙熙攘攘的遊客,在江南很難尋到這樣的僻靜之地了。最讓人讚嘆的還是古鎮的名勝古蹟與自然風光和諧統一,既充滿著濃鬱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靈氣,又洋溢著江南水鄉詩畫一般的神韻,讓人會莫名的愛上南潯。南潯古鎮的小吃品種繁多,潯蹄、雙交面、桔紅糕、定勝糕、燻豆茶、臭豆腐、雙林姑嫂餅都是舌尖上不容錯過的南潯美味。
江南私家園林巨構——小蓮莊
「四象」之首劉鏞(非劉羅鍋)的私家花園,始建於1885年,後經40年的經營,由其孫劉承幹於1924年建成。小蓮莊佔地27畝,建築、園林兼勝,堪稱「江南園林巨構」。由家廟、義莊和園林組成。園林分外園、內園,環繞著長廊曲橋、樓亭閣榭,可與蘇州園林媲美。外園的主體是佔地十畝的荷花池,池畔有「東升閣」,精美絕倫。內園有一座用太湖石疊成的假山,仿唐朝詩人杜牧《山行》的詩意構築。園內有名木異花,處處充滿著濃鬱的文化氣息。
江南明清沿河民居群遺韻——百間樓
系明代禮部尚書董份為其女眷和僕人而建,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始建時約有樓房百間,故稱「百間樓」,是江南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時期沿河民居建築群之一。聽導遊講,董份欲娶茅坤之女為兒媳,茅坤開了句玩笑:「我女兒嬌生慣養,在家裡有侍婦百名,若嫁到董家怕無法居住。」哪知董份果真建造了一百間樓屋迎娶茅坤之女。一句玩笑建百間樓的故事,讓人們不禁感慨:果真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
江南第一宅——張石銘舊宅
南潯「四象」之一張頌賢之孫張石銘所建,整個大宅由典型的江南傳統建築和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歐式建築群組成,處處呈現中西合璧的特點。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玻璃雕堪稱「四絕」, 罕見的鷹石系石中珍品,地磚、油畫、彩花玻璃等均從法國進口。張石銘舊宅其建築規模,裝修豪華和精典在江南一帶實屬罕見,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建築和文化價值,故被史學家稱之為「江南第一名宅」。張石銘還是杭州西泠印社的發起人。
西風東漸之經典——劉氏梯號
俗稱「紅房子」。為劉鏞第三子劉梯青所建,是中西合璧建築風格的又一經典之作。以傳統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為主體,大宅高敞恢弘,融入西歐羅馬式風格。有趣的是主人在紅樓的兩側都建了很高的馬頭牆,為何主人把如此美的景色圈在裡面呢?是因為在封建社會怕被老百姓說三道四,罵他崇洋媚外,也是為了財不外露,所以這馬頭牆起掩飾的作用。劉氏梯號還是多部影視作品的取景地。
見證名甲天下輯裡絲的興衰榮辱——南潯輯裡湖絲館
南潯輯裡湖絲館是座中西合璧式建築,佔地950平方米。歷史上為南潯商會,由南潯商會會長梅屐中等人於1926年發起建造,現已改為輯裡湖絲展館。整個展館通過大量歷史圖片、資料、實物,以及輯裡湖絲在歷屆世博會上所獲得的榮譽,介紹了輯裡湖絲的淵源,輯裡湖絲興盛、改良和衰落的歷史。
中國近代私家藏書樓絕唱——嘉業堂藏書樓
江南四大藏書樓之一,由劉鏞之孫,清末著名藏書家劉承幹所建,因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題贈「欽若嘉業」九龍金匾而得名。最盛時有藏書60萬卷,共約16萬冊,其中不少為海內外秘籍和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