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的女兒元元三年級了,最近接觸到培養英語原版娃的信息,有些困惑。
元元就讀的是公立學校,公立學校一、二年級學的英語都是很簡單的口語,閨蜜也沒單獨給元元報英語課,就這樣跟著上了三年級。
到了三年級,閨蜜發現元元的很多同學讀、寫都已經很順暢了,而元元卻什麼也還不會。
她自己去網上查了一下,找到很多關於英語牛娃的信息,知道很多孩子從小就開始英語啟蒙,而自家的孩子卻很少接觸英語,自己更是從來沒買過英語相關的繪本和童書。
她很擔心地跟我說:元元這樣,英語學習會不會像我們那樣,為了考試而拼命背單詞,卻總是背了後面的又忘了前面的呢?「
剛好我最近也在尋找關於英語規劃的資料,其中有一本書叫做《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中國兒童英語習得全路線圖》,書中詳細說了英語該怎麼學,中國兒童的英語學習應該怎麼規劃,甚至還提供了各個階段適合的書單。
1
《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中國兒童英語習得全路線圖》的作者是蓋兆泉,她是一名碩士,也是一名資深編輯,曾主編、編輯、翻譯、覆審過一百多本英語教學圖書。
她同時也是一位媽媽,在兒子的英語學習的路上,她認真設計孩子的學習路線,學習方法,總結出了很多一手的經驗。
為什麼中國孩子英語學不好呢?書中是這樣解釋的。
首先,英語學習要遵循二語習得法。習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是進行薰陶,潛移默化地學會一種語言,就像我們學中文。相對習得而言,學得就是有意識地去學習一種語言,像我們傳統的」翻譯法「學英語。
而中國的孩子習得環境太少了,學校並不是一個習得的好環境。
其次,課內的教學收效率低。孩子一節課下來,可能就學了幾個單詞,學校除了教材,也沒有其他的讀物。
2
學語言需要環境,就像我們學中文,孩子從出生開始,就不斷在聽身邊的人說中文,大一點了,家裡人就開始教孩子說,一般孩子到了3歲左右,交流都很流利了。
但這畢竟是母語,但二語習得也得這樣進行,沒有母語環境,那就創建一個家庭的迷你環境,如果父母的英語口語能力不錯,那就跟孩子進行口語對話。如果家長英語不好,那也可以從說單詞開始,說到某些名詞,可以指著物件說英語,說動詞時,可以一邊用動作表示,一邊說英語。
另外在家可以看原版動畫片,從3歲開始,每天看20分鐘原版動畫片;孩子如果積累了一些聽力詞彙以後,可以讓孩子聽英文故事。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讀原版書,剛開始可以從薄薄的分級讀物開始,然後慢慢讀到橋梁書、章節書,堅持下去。
那具體的規劃是怎樣的呢?蓋老師做了一個從3歲到12歲的總體規劃,並詳細說了各個階段的學習要點。
3
這個總規劃的目標有4個:
程度目標:與米國同齡人保持同步應試目標:11歲(5年級)通過FCE考試應用目標:英語真正成為獲取知識的工具,而只只是知識本身情感目標:無痛、有趣、樂學、享受、娛樂蓋老師也說,這個目標雖然定得很高,但如果按照規划去走,是可以一步一步實現的。因為學英語並不只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能用起來,當孩子們走出國門時,能夠流暢地跟人交流,找到一篇原版論文時,能夠從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10年的規劃有4個階段:
1、啟蒙階段:3-5歲,先聽說。
無論是學哪一種語言,啟蒙階段都是先聽,聽多了再說。在這個階段,家長要給孩子創造聽的環境,跟孩子做遊戲、聽兒歌、看原版動畫片,也可以讓孩子看著原版書聽音頻。
當孩子的聽力詞彙超過1000了,可以給孩子報外教口語班,讓孩子與外教進行口語交流。
2、掃盲階段:6歲,自然拼讀。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積累後(蓋老師建議達到3000聽力詞彙後),開始學習自然拼讀,讓孩子學會拉讀規劃,家長需要找一些簡單的練習拼讀的英語讀物給孩子讀。
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輸入量要繼續保持。
3、全面發展階段:7-9歲,閱讀、拼寫、語法和寫作
在這個階段,孩子在加大學得的比例,要給孩子系統學習一套教材,慢慢學習英語的語法知識,培養閱讀寫作能力。這個階段的目標是聽、說、讀、寫全面發展。
4、提高階段:10-12歲,學科英語和學術英語
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學得「和」習得「要繼續兩手抓。孩子要學習更高級別的讀寫技能,家長提供各方面的英語資源,提高孩子的閱讀量和閱讀理解能力。
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側重點,家長在了解了這個學習規劃以後,針對自己的孩子,缺什麼補什麼,把缺失的部分補上去之後,自然就不會落下了。
對於孩子的英語學習,蓋老師說:」心中有目標,腦中有理論,手中有資源,腳下有路線。「家長可以不擅長英語,但要懂得該怎樣做。如果你對英語規劃有疑惑,這本書是你不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