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勞動節,
愛爾眼科(
300015,
股吧)(300015)高管都在「勞動」些什麼?
下面是愛爾眼科董秘吳士君五一前夕發的朋友圈,大家感受一下。
那麼,愛爾眼科取得了什麼成績,已經到了「知足不知足」的份上。
公告顯示,2017年愛爾眼科實現營業收入59.63億元,同比增長49.06%;歸母淨利潤7.43億元,同比增長33.31%;扣非後歸母淨利潤7.76億元,同比增長41.87%,經營性淨現金流達13.30億元,同比增長71.67%。公司的營業收入從2009年上市之初的6.06億到 2017年的59.63億元,增長了近9倍。愛爾眼科去年的門診量達507.6萬人次,手術量51萬7千多例。
分業務來看,公司去年視光業務增長34%,白內障業務增長44%,屈光業務增長69%,盈利能力貨真價實。
2018年季報也亮眼,公司2018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47億元,同比增長45.86%;實現歸母淨利潤2.17億元,同比增長39.16%;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2.96億,同比增長38.34%。
2009年10月30日,愛爾眼科登陸A股市場,9年高增長讓愛爾眼科的市值從上市初期的69億元到目前的近700億元,增長了9倍左右,並躋身創業板市值前三強。
不過,公司董事長陳邦認為,愛爾眼科現在才18歲,成長剛剛開始。
董秘吳士君也認為公司剛剛「成年」,他說,「從2006年到2017年,我們的營業收入,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5%,歸母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45%,應該說進入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平臺和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形成對比的是,進入2018年,A股民營醫院概念股走勢出現分化,整個民營醫院指數基本持平,愛爾眼科則上漲54.50%。
通過公司股價長牛走勢可以發現,公司屬於「白馬股」的眼神其實已經確認。但需要關注的是,隨著公司模式、網絡的逐步完善,其業績進入加速度狀態,公司股價走勢也進入加速上漲狀態,2017年以來股價漲了1倍多。
二級市場股價一般視為公司未來價值的反應,按照股市「樹不會長到天上去」的圭臬,很多投資者此時思考的問題就是,公司的增長天花板在哪裡,此時是公司價值的山腳,山腰,還是山頂?
不過,有投資者跟小e說,誰說「樹不能長到天上去」,貴州茅臺(600519,股吧)股價不是一直高居不下,相比A股大批長期幾塊錢的股票,難道不是在天上。
話說回來,茅臺(600519,股吧)是中國新消費格局下形成的現象級企業,二級市場的表現當然也是現象級的。今天,我們也可以簡單梳理下愛爾眼科的成長土壤和空間,看她有沒有成長為A股下一棵參天巨樹的基因。
十年沒有天花板的市場空間
隨著眼科醫療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和格局演變,陳邦認為行業發展十年內沒有瓶頸,他說,「中國地、縣級基層人口基數巨大,但醫療條件較差,公司現在重點戰略是壯大人才隊伍,迅速重心下沉,完成網絡布局,掌握眼病醫療入口,符合國家分級診療的發展導向。」
陳邦說,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和患者就醫意識增強,讓眼科醫療的自身增量很大。比如白內障手術,中國內地去年白內障手術量是每百萬人2200臺,而在美國和歐洲都達到了12000臺,中國臺灣地區達到8000臺,印度達到6000臺。
數據顯示,現在國內眼科病市場700億左右,但這並未算上更為廣闊的眼病前端市場和視光業務。
陳邦介紹,中國14億人口,大量的人不一定非要做手術,比如老花、配鏡、乾眼等等。為了能給中國14億人打造眼健康管理。愛爾已經探索了三年,如線上諮詢問診,線下(如社區、鄉鎮)建立眼睛健康小屋,負責一個社區幾萬人的眼健康管理,普通眼病,與醫院的業務發展相輔相成。「所以未來如何擴展到14億人的眼健康管理將是實現業績爆發式的增長點。」
以武漢愛爾為例,根據人口體量和潛在需求測算,武漢愛爾營收應能達到7億至8億元,武漢愛爾2017年營收約為4億。
吳士君表示,向武漢、長沙、瀋陽此類省會一級城市布點,每個城市的營收以後都需達到8億元以上,從這個規劃來看,公司布點的醫院仍處於成長期。
吳士君說,中國眼科服務在愛爾眼科為代表的新興力量的推動下,縱向比有很大進步,橫向比還差距很遠,滲透率、服務品質等方面遠遠沒有滿足老百姓(603883,股吧)的潛在需求。
此外,一個很少被投資者關注到的行業特點是,部分眼科手術比如白內障、屈光手術是可以標準化、批量化進行的,比如一個眼科醫生一天能做白內障手術100多例,同樣資本關注的牙科、整形、婦產等專科每天一位醫生只能進行手術不到20臺。所以從成本效率角度來說,眼科天生優於其它專科。
越跑越快的醫療品牌加速度
小e了解到,愛爾目前的競爭層面更大程度是和公立醫院的競爭,由於開放社會辦醫較晚,國內眼科醫療的公立醫院仍佔了較大比重,公立、非公市場比例大概是7:3。陳邦此前一直將自己定位成對公立眼科醫療的「追趕者」角色。
不過,陳邦表示非公醫院對患者需求更為敏感、主動,決策機制更為靈活,眼科醫療的市場格局將逐步易勢。
董秘吳士君向小e提到一個醫療品牌加速度的概念。他說,如果愛爾品牌經過多年培育提升,到達「南湘雅,北協和」的品牌量級,那將意味著公司營銷成本將顯著降低,門診量出現跨越式發展。
據介紹,去年上市公司及併購基金旗下所有愛爾眼科門診總量700多萬,今年預計會到1000萬,未來愛爾眼科的門診量能達到幾千萬。
吳士君說,「隨著這個患者口碑的日益形成,那麼我們的這個門診量手術量營業收入等數據,應該會保持一個長期的高速增長狀態。」得益於口碑和運營能力的提升,目前愛爾眼科新增醫院的培育周期從原先的三年左右逐步縮短。
事實上,從小e了解的一些數據來看,眼科醫療市場格局轉換節點已經到來。長沙愛爾黃土嶺店2017年營收2.8億,已經超越湖南排名靠前的兩家三甲醫院眼科營收總和;武漢愛爾去年營收已是當地最好公立眼科營收的3-4倍。
吳士君表示,當越來越多愛爾醫院布點處於當地品牌龍頭,帶來的門診量催化將是幾何級增長的。
基於分級醫療的深廣網絡根系
在市場增量擴大的機遇期,愛爾眼科布局藍圖宏大。按照規劃,公司將在3~4年擁有1000家縣區級醫院。陳邦預計通過上市公司和併購基金兩個平臺完全可以實現目標。併購基金培育的網點,將在達到一定盈利指標後陸續導入上市公司。
陳邦說,在未來的5年、10年,公司都在打造眼健康生態圈,而眼健康生態圈,首先最基礎的是眼科醫院,未來要布局到絕大部分地級市、縣,覆蓋到絕大多數人群,「總言之做到全覆蓋,未來愛爾眼科在中國設立的醫院會過千家。」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愛爾眼科開始通過併購基金加快擴張,尋求連鎖戰略的加速升級。愛爾併購基金成立四年已擁有150多家醫院。2017年,愛爾眼科首次將併購基金旗下的9家醫院併入上市公司,創造了上市公司發展的新模式。
目前,愛爾眼科集團已經有230家連鎖醫院,並表進入上市公司體內的只有80家。
吳士君表示,遍布全國的分級醫院體系是構建眼健康生態圈的子生態之一和基礎設施。實際上,其他幾個子生態已經近年來在總體布局、分布落子。「換言之,醫院只是航道之一。」
與此同時,公司全球化戰略穩定實施。陳邦介紹,先是完成了香港項目的收購,然後是美國項目,最後是歐洲項目,目前每個項目在合作方面都非常好,尤其歐洲項目對接超過預期,老花手術在歐洲非常成熟,未來可以引入中國。
陳邦介紹,未來5年,是公司共享全球眼科智慧,以全球資源支持國內眼科事業的黃金期。5年後,愛爾的科研技術、培訓體系將逐步與全球實現對接,全球化布局也將進一步加強。
支撐眼科帝國的龐大人才體系
許多連鎖業態最先遇到的往往是人才瓶頸,而人才也是制約連鎖企業快速擴張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愛爾眼科在人才儲備方面是早有布局。
吳士君介紹,打造連鎖醫院的網絡,眼科醫生是重點,現在愛爾眼科的全職眼科醫生共3000多人,中國3萬多眼科醫生,愛爾眼科佔10%。
據業內人士稱,愛爾眼科培養醫生的時間短,能力強,未來中國有可能30%的眼科醫生都會在愛爾眼科。
據介紹,公司的眼科醫生一方面是引進,一方面是培養,目前越來越注重培養,公司的培養體系有幾塊,一塊是教學,有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愛爾視光學院,目前愛爾眼科學院在讀碩士博士140多人。
與此同時,公司持續對醫療人才和管理人才進行全方位的培養,2017年培訓數量達20萬人次。吳士君說,行業中鮮有像愛爾眼科這樣注重員工培訓的公司,未來公司也會更加注重人才的培養,以保證學習型公司在堅實的人才基礎之上高速發展。
同時,公司在體系內製定了醫聯體,大大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目前醫院培養體系的建設已日趨成熟,預計未來5-10年能保持30%的增長。
陳邦希望能在未來超越北上廣著名的眼科醫院,如同仁、復旦、中山,同時打造尖端的國際化眼科中心,在科研水平上也完成超越。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e公司官微。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