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集中通報疫情防控期間第五批違法典型案例。
其中,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在監督檢查上海益豐廣泰大藥房時,現場有消費者向執法人員反映,其1月27日在該藥店處購買的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內的合格證生產日期為2020年2月16日。經查,涉案口罩系上海益豐廣泰大藥房私下從某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供應商處購得。當事人的上述違法行為,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同時,已進行行刑銜接工作,涉案人員已被公安部門抓獲並採取強制措施。
經查,上海益豐廣泰大藥房大股東為楊敏,為益豐大藥房加盟店。上海益豐廣泰大藥房曾用名上海雷允上廣泰藥房,為上海雷允上加盟藥店,2009年9月開張。
資料顯示,益豐大藥房是中國第一家滬市主板上市連鎖藥房,證券簡稱益豐藥房,是全國大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於2001年6月創立,公司實際控制人高毅。截止2019年10月,公司在湖南、湖北、上海、江蘇、江西、浙江、廣東、河北、北京等九省市擁有連鎖藥店4127家,員工20000多人。
益豐大藥房連續多年位列全國藥品零售行業綜合實力和綜合競爭力五強,榮膺「2015、 2016年度中國藥品零售企業年度營運力冠軍」和「2017年度中國藥品零售企業盈利力冠軍」稱號。
此前,2020年1月29日,荊門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支隊執法人員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專項檢查中發現,湖北益豐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荊門蘇畈橋分店在經營場所櫃檯上懸掛寫有「預防呼吸道冠狀病毒茶飲方:玄參10g、金銀花15g、連翹15g、板藍根20g、天麥冬10g、羅漢果15g、葛根15g、甘草5g, 備註:1.系每劑為單個成人一天量;2.糖尿病人去羅漢果」字樣的招貼,但其不能提供此茶飲具有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功效的證明。當事人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規定,涉嫌利用肺炎疫情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宣傳。1月29日,荊門市市場監管局對此立案查處。
2月3日,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接到舉報,消費者稱在某電商平臺購買的YATO口罩全部過期。經查,當事人易爾拓工具(上海)有限公司在電商平臺的店鋪名稱為「YATO工具旗艦店」,在網上銷售的YATO牌YT-7486,YT-7487,YT-7489型號的口罩存儲期結束日期為:2015/02,且無中文標籤。當事人的上述行為涉嫌違反《產品質量法》的相關規定,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
資料顯示,易爾拓工具(上海)有限公司是波蘭第一大工具商TOYA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
除此之外,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還公布了其他8個典型案例:
案例 俞某涉嫌生產銷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案
2月14日,松江區市場監管局接到線索,反映在新浜鎮某農民住宅中存在一處口罩制假窩點。經查,當事人俞某在上海市松江區新浜鎮南楊村*號內生產銷售印有霍尼韋爾Honeywell、吉可GIKO、港凱等註冊商標的KN95、N95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現場查獲侵權口罩10餘萬枚以及大量制假原材料和制假工具,涉案金額100餘萬元。當事人的行為涉嫌違反《商標法》的相關規定,松江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
案例 上海賀恆工業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侵害消費者權益案
青浦區市場監管局接消費者投訴,反映其在當事人的網店(凱壹特旗艦店)購買了K-9001V摺疊式防霧霾PM2.5口罩,2020年1月28日收到商品後發現,商品包裝上印製的生產日期為2020年2月15日。當事人的上述行為涉嫌偽造生產日期,青浦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
案例 潘某涉嫌經營過期醫療器械案
寶山區市場監管局接線索,反映其轄區內一企業銷售過期「華益」牌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是由上海某醫療用品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潘某提供的。經查,當事人潘某為某醫療用品設備有限公司負責銷售人員。1月21日,當事人未經公司批准,擅自從後勤倉庫取出尚未使用的過期涉案口罩6000隻,銷售給自然人張某,貨款進入當事人個人微信帳戶。對當事人銷售過期醫療器械的行為,寶山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
案例 上海伯鴿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涉嫌消費欺詐案
上海伯鴿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在某電商平臺發布了「海氏海諾口罩」產品詳情頁面,頁面中均是關於海氏海諾口罩產品的介紹。2020年1月18日起,該公司由於庫存不足無法繼續銷售海氏海諾口罩產品,隨即改為購入恩惠、南極人等品牌的口罩,在電商平臺對外銷售。在銷售過程中,該公司未對產品詳情頁面進行修改,而僅在消費者拍下付款時的縮略圖中顯示恩惠、南極人等品牌口罩的產品小圖。當事人的上述行為涉嫌消費欺詐,松江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
案例 上海治舒防護用品有限公司、時某涉嫌生產不合格口罩案
2月3日,青浦區市場監管局收到協查線索,稱白鶴鎮趙屯五裡村內可能存在生產不合格口罩的行為。接報後,青浦區市場監管局立即聯繫青浦公安分局,制定聯合查處方案。2月4日,執法人員在青浦區白鶴鎮趙屯五裡村找到涉嫌生產不合格口罩的當事人時某。據時某交代,其於1月26日將2013年生產的7.5萬隻口罩銷售給外省李某後,將生產設備全部轉賣。現場查獲少量口罩包裝盒。青浦區市場監管局已經啟動行刑銜接機制,將此案線索移送青浦公安分局。
案例 上海奕曦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涉嫌未註冊商標冒充註冊商標使用案
2月6日,松江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根據舉報內容至位於上海市松江區松勝路的上海奕曦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倉庫檢查,現場發現存放有進口商為上海奕曦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第三類醫療器械產品ACTO多酶清洗劑(基礎型),桶身上標註有ACTOR的註冊商標標識。經查,當事人並未對ACTO商標進行註冊,且在國內ACTO商標目前未在第三類商品分類中申請註冊。當事人涉嫌用未註冊商標冒充註冊商標使用,松江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
案例 上海市徐匯區聽漁文具店涉嫌銷售三無產品、侵犯消費者權益案
2月4日,徐匯區市場監管局接消費者投訴舉報,反映店招為「晨光文具店」的經營者哄抬口罩價格。經查,當事人上海市徐匯區聽漁文具店通過微信購買一次性口罩對外進行銷售,所售口罩無生產日期、商品名稱、生產廠名、廠址,且不能提供合法進貨來源。當事人的行為涉嫌違反《產品質量法》、《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等相關規定,徐匯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
案例 上海黎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涉嫌哄抬口罩價格案
1月22日起,金山區市場監管局陸續接舉報稱上海黎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某電商平臺的網店「黎創家居專營店」銷售3M口罩時哄抬價格。經查,自1月17日起,當事人在網店提高口罩售價,將日常售價60餘元的口罩以255-398元/盒的價格銷售。當事人的行為涉嫌違反《價格法》的相關規定,金山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