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五行」、「一目七行」、「一目十行」成語都出自哪些名人?

2020-12-21 海棠左舍

一目五行、一目七行和一目十行,都是形容人閱讀能力驚人,這是口語裡的說法。在文字表達時,是這樣表述的:「五行俱下」、「七行俱下」和「十行俱下」。

其實,具有這樣能力的人並不止正典裡記載的那幾位,比如歐陽修就是其中之一,而且還是一個真實有趣的故事。

一目五行的歐陽修

「一目五行」的歐陽修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聰敏過人,23歲時國子監考試獲得第一,國子監是當時的國家最高學府,類似於現在的清華北大。秋天,他參加國學解試又考了第一。

後人多贊他文才飛揚,其實歐陽修在多方面都堪稱大家。蘇東坡曾這樣評價他:「若論大道頗似韓愈,評點世事不讓陸贄,史事記述嚴謹如司馬遷,詩賦洋洋當比李白。」

更有一點為當時的人們津津樂道,那就是他讀書能「五行俱下」。

要說歐陽修能「一目五行」,先要從蘇東坡的弟弟蘇轍說起。歐陽修與蘇家交往很好,彼此經常來往,自然而言,孩子們也都很不「見外」了。

這蘇轍有個孫兒叫蘇籀,聽說歐陽修讀書能「五行俱下」,出於年輕人的好奇,就去拜訪,沒想到一試果然如此,但他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歐陽修看書的時候離眼睛很近,拿遠了就不行了。蘇籀見歐陽修一定是歐陽修的晚年了,老年人都有老花眼,應該把書拿遠了看才是,這讓蘇籀很是不解,但又解釋不了。於是,蘇籀便把他看到的歐陽修讀書這件事記載到了他的一本書《欒城遺言》裡了。

這應當是一件真事,後來紀曉嵐在編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時,也對蘇籀的《欒城遺言》有過介紹。

現在知道了,歐陽修之所以老年時看書離眼睛很近,是因為他患有糖尿病的緣故,史書上也沒有歐陽修是近視眼的記載。因為血糖升高時,會出現一過性的近視;反過來,血糖低了也會出現一過性的遠視。所以眼科醫生常說,假如老年人眼睛出現「返老還童」現象,比如老花眼突然好了,一定要去醫院看看,是不是得了糖尿病或是白內障的早期。

一目七行的宋孝武帝

「一目七行」的文武全才宋孝武帝

這個成語說的是宋孝武帝的故事。宋孝武帝叫劉駿,是宋文帝的第三個兒子,文武全才,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在《南史·宋孝武帝紀》裡曾這樣說他:「少機穎,神明爽發,讀書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劉駿的詩文造詣相當高,陸時雍曾說他的詩文「菁華璀璨,開靈運之先」,王夫之在評價他的《登作樂山》也說:「得之於悲壯而不疏不野,大有英雄之氣。」 著名的《文心雕龍·時序》稱「孝武多才,英採雲構」。還有人說,他開創了帝王寫民歌的先河。

一目十行的簡文帝

「一目十行」的簡文帝

「一目十行」這個成語說的是晉太宗簡文皇帝司馬昱的故事。

《梁書·簡文帝紀》中說:「太宗幼而敏睿,識悟過人,六歲便屬文,高祖驚其早就,弗之信,乃於御前面試,辭採甚美。高祖嘆曰:「此子,吾家之東阿。」既長,器宇寬宏,未嘗見慍喜。方頰豐下,鬚髮如畫,眄睞則目光灼人。讀書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經目必記。篇章辭賦,操筆立成。」

簡文帝這個人很有意思。有一次,他出行巡視,看見田裡的水稻,就問隨行的人說是什麼草,隨行的人告訴他這是水稻。結果他回去後,三天沒有出門,鬱悶地說:「哪有依靠它的末梢活命,而不識其根本的呢!」

歷史上,對簡文帝評價極高,有人說他是生平所未見的君主,史上也稱他」琅琊王「。

其實,歷史上博學強記的人是數不勝數的,只因不是名人,因而沒有被人知道而已。

相關焦點

  • 蘭昊昌:多練多讀,一目五行
    學任何一門技術不能光靠天賦,如果不堅持、不勤奮、不努力,也是學不好的。記得有一段時間我不在狀態,不是偷懶就是走神。為了讓我好好學習,媽特意請了一位老師來教我管理時間和集中注意力。在訓練期間,我要是有走神的情況,媽媽就會打一下我的手心。因為知道媽媽是為了我好,所以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  快速閱讀需要多看、多練,我就一次次練習。
  • 說文解字:帶「目」字的成語有哪些?
    「目」字成語飛花令琳琅滿目[ lín láng mǎn mù ]琳琅:精美的玉石。滿眼都是珍貴的東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瞠目結舌[ chēng mù jié shé ]瞠:瞪著眼;結舌:說不出話來。一目了然[ yī mù liǎo rán ]目:看;瞭然:清楚,明白。 一眼就看得很清楚。目瞪口呆[ mù dèng kǒu dāi ]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發愣的樣子。
  • 目成心許、耕雲種月,這些「治癒系」成語讓人沉醉
    何時一樽酒,相與細論文。」 當你看到暮色下的雲彩,聞到樹芽生發氣息,那一定是我在想你。出自《換追風》:「掌上香羅六寸弓,雍容胡旋一盤中,目成心許兩匆匆。」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
  • 空鉤調一目和調五目,調目、釣目和釣餌觸底形態
    調漂的方法五花八門,比如空鉤調漂、無鉤調漂、掛雙餌調漂、調四釣二等,各有優缺點和適應的魚情水情,那麼垂釣中我們空鉤調一目和空鉤調五目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下面我們來簡單的分析一下。空鉤調一目:1:單鉤掛餌,一隻鉤子不掛餌,掛餌鉤直接觸底 2:雙鉤掛餌,雙餌都到底,長鉤躺底,短鉤觸底3:雙鉤掛餌,釣1目 長鉤躺底,短鉤觸底。
  • 成語起名:怎麼用成語結合五行給男寶寶起個吉利的名字
    每一位父母都想給孩子起個吉祥的名字,因此很在意孩子命理中五行的缺失,一般都會通過名字進行補充,以增強孩子的運勢。因此,我們用成語給男孩起名時,可以參考孩子的八字喜用神,起個吉利的好名字。(學源)取自成語「家學淵源」,指家世學問的傳授是有根源的。
  • 這些都是七字成語
    這些都是七字成語成語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組成。簡單的說,成語就是,說出來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經據典,有明確出處和典故,並且使用程度相當高的用語。下面讓我們盤點下這些七字成語吧。
  • 出自《莊子》的八個成語,安身立命,自在逍遙!
    每個成語都有一段故事,或動人,或傳奇……它們不聲不語,靜靜的躺在古籍中,等著我們去發掘,去辨認。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那些隱藏在《莊子》中的成語吧!一、兼愛無私出自《莊子·天道》:「中心物愷, 兼愛無私,此仁義之情也。」意思是:泛愛大眾,對人沒有私心。二、不主故常出自《莊子·天運》:「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 故常:舊的常規、習慣。不拘於老的一套。
  • 千奇百怪的成語:「博士買驢」是出自隋代的成語?還有更奇葩的!
    千奇百怪的成語:「博士買驢」是出自隋代的成語?還有更奇葩的!我國歷史悠久,文化自然博大精深,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文化,而成語也是其中的一種,它言語簡練,但是背後卻蘊藏著一個非常深刻的故事或者典故,這種具有濃厚歷史內涵的詞語,值得我們驕傲。成語有很多,也有一些比較奇葩的成語,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些成語,一個比一個奇葩,看完讓人感慨,成語真是千奇百怪啊。
  • 水母目蝦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水母目蝦,《文選 郭璞〈江賦〉》:「璅蛣腹蟹,水母目蝦。」李善注引《南越志》:「扞水母呴無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蝦依隨之。蝦見人則驚,此物亦隨之而沒。」後因以「水母目蝦」喻人沒有主見,人云亦云。出自:《文選·郭璞〈江賦〉》:「璅蛣腹蟹,水母目蝦。」
  • 四字成語歸類大全
    大材小用 先人後己 有口無心  由此及彼 天經地義 弄假成真 舉足輕重 南腔北調 聲東擊西 轉危為安 東倒西歪  反敗為勝 以少勝多  七、多字格成語  九牛二虎之力 手無縛雞之力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人不可貌相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天時地利人和 習慣成自然 一年之計在於春 久旱逢幹雨 解鈴還須繫鈴人
  • 成語「撲朔迷離」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
    成語「撲朔迷離」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時間:2015-04-07 15:35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成語「撲朔迷離」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 - 請問成語「撲朔迷離」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有哪些使用誤區?
  • 成語取名 出自成語又時尚的女孩名字推薦
    出自成語又時尚的女孩名字推薦女孩寶寶取名大全成語慧修取自成語:福慧雙修,表示品行,德行以及智慧都能達到完美的境地,指有福氣又聰明。出自成語又時尚的女孩名字推薦知禮取自成語:知書達禮,指人有教養,懂禮貌,待人處事皆有度,富有文化涵養。
  • 成語「文質彬彬」出自何處?
    在社會交往中,我們常聽到主人或賓客評價別人氣質和舉止時,用到「文質彬彬」一詞,來形容某人溫文爾雅和行為端莊。那麼這個褒揚或恭敬的詞語又是出自何處呢?成語「文質彬彬」出自孔子《論語.雍也》。這一段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如果人但依其質樸的本性而行,雖然也很好,但若不通過文化教養的提高,終究不免會流於粗野;相反一個人的文化雕琢掩蓋了他的質樸本性,那又流於浮華書生氣。所以,真正的君子要在文化教養與質樸的天性之間配合得恰到好處。通過上面這段話,我們可以知道,"文質彬彬"這個成語的原意是對「君子」而言的。
  • 經典成語取名字,出自成語有內涵的寶寶名字,好聽好記!
    中國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國的成語基本都有歷史典故,所以用作人名時不僅很有文化底蘊,還富有內涵。從古至今,家長給寶寶取名時就喜歡借鑑成語和國學經典。就算在當今社會,用成語取名也絲毫不落伍,反而顯得大氣雅致。當然用成語取名不是機械的照搬,更多的是靈活的運用,也不要拘泥於成語的意思,要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考。
  • 不假思索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宋·黃榦《黃勉齋文集》卷四:「戒懼謹獨,不待勉強,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間,此意便在。」近義詞有:一揮而就、脫口而出、一目十行,反義詞有:慢條斯理、深思熟慮、搜索枯腸,不假思索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懶於思考,不負責任的辦事。
  • 8個常被誤用的成語,你有沒有「尷尬中槍」?
    仔細一查詞典差點噴出來。兄弟,咱這是閃婚吶?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納悶「咋了,這哪寫錯了?」這不,我們今天整理了8個經常用錯的成語,可不要再露怯了哦。出自《世說新語·德行》:「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近義詞有家徒四壁、別無長物、空空如也 。形容一個幹啥啥不行的人「身無長物」這是錯誤用法。如果他因為找不到工作,窮到了這個份兒上,或許就可以用「身無長物」了。
  • 炙手可熱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唐 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近義詞有:烜赫一時、望而生畏、敬而遠之,反義詞有: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炙手可熱是中性成語,兼語式;可作謂語、定語;含貶義。炙手可熱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炙手可熱(zhì shǒu kě rè)成語釋義:炙:烤。熱得燙手。比喻氣焰盛;權勢大。成語出處:唐 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 成語「朝三暮四」出自哪裡?2000年前的古人給我們講個有趣的故事
    我國的古人是很會講故事的,而且講得好的,到最後還能演化成一個個成語。據統計我國共有5萬多條成語,有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等。其中最短的成語是:莫須有,出自《宋史·嶽飛傳》,指的是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加害嶽飛。
  • 梁姓的來源_姓梁的名人有哪些-梁姓寶寶取名大全
    姓梁的名人有哪些?梁氏後人都在哪些崗位上發光發熱了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梁姓的來源  一:出自嬴姓,以國為氏。 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周平王時。秦仲討伐西戎有功,其少子康,受封於夏陽梁山(在今陝西省韓城縣南)。春秋時, 梁國亡於秦國,其後有梁氏。  二:以邑為氏。
  • 施姓的來源_姓施的名人有哪些
    從下文我們一起系統來了解一下施姓的來源,姓施的名人有哪些,姓施的家長們也可以提前做好功課,以後可以給你的小寶寶多講解喲。  從歷史的發展軌跡中我們可以發現,施(Shī)姓有五處來源,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施姓的來源  1、出自姬姓,為春秋時魯惠公子尾生之後,以祖字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