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這是《莊子·逍遙遊》裡的名句,雖然本意是比喻別人見識短淺,
但也不經意間揭示了一個自然真理:
有的動物壽命很短,
有的動物壽命很長。
秀麗隱杆線蟲的生命非常短暫,
它只能活幾周的時間;
與壽命超過100年的烏龜相比,
老鼠在4年內就會死去。
而對於弓頭鯨——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哺乳動物來說,
死亡在200年後才會到來。
多數生物在發育成熟後會逐漸退化,
這就是我們熟知的「老化」。
老化究竟是什麼?
老化背後有著許多複雜因素,但總的來說,是因為細胞的死亡和功能喪失。
在我們年輕時,身體裡的細胞會不斷再生,以替換衰老或死亡的細胞;
但隨著年齡增長,細胞的再生會變慢,衰老的細胞無法正常發揮功能,使我們身體變差,最後生病或死亡。
可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動物們的壽命會相差這麼遠呢?
玻璃海綿
大西洋和北冰洋海域極度寒冷,格陵蘭鯊魚的壽命超過400年,北極蛤蜊的壽命甚至長達500年。
在動物的遠古海洋祖先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南極玻璃海綿,它能在極寒的水域存活超過一萬年!
在這種寒冷環境中,動物的心率和新陳代謝變慢,這也會使老化的速度變慢,所以,環境會影響壽命。
另一方面,通常體型大的動物比體型小的動物壽命更長。
小型動物更容易遭到肉食動物的襲擊,比如老鼠,它在很難野外存活超過一年,所以它必須迅速長大並繁衍,以此來對抗這種短命。
而大型動物更擅長抵禦捕食者,有足夠的時間長到很大,並在一生中多次繁殖。
頑強的人類
如今人類的壽命平均為71歲,遠不及地球那些最長壽的動物。
但我們很擅長為自己延年益壽。
冷了?多穿些衣服。
餓了?做出更營養的食物。
生病?研發新的藥品。
......
從秦始皇開始,人類就想製造「長生不老藥」,雖然失敗了,但通過控制各種導致死亡的因素,人類成功的使自己的壽命得到延長。要知道在20世紀初,人的平均壽命還只有50歲呢!
與體型龐大又耐寒的格陵蘭鯊魚相比,
人類渺小又脆弱。
與能夠「返老還童」的燈塔水母相比,我們逃不過衰老的來臨。
不過,相信在科學家的不斷努力下
我們終將成為地球上唯一一種
能夠主宰自己命運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