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壽命最短的動物是什麼?懂得多的人會說蜉蝣,百度上一搜,答案也是蜉遊,還說什麼朝生暮死,自古就有文記之,更有危言聳聽的說生命周期最短的僅為半小時。這當然是錯誤的!
蜉蝣成蟲
蜉蝣,體長通常為3—27mm,複眼發達,前翅發達,腹部末端有一對很長的尾須。它是怎麼來的呢?蜉蝣屬於昆蟲,而昆蟲都是變態發育,在中學生物書上介紹了兩種變態: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完全變態的昆蟲有蝴蝶、蜜蜂、蒼蠅等,一生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而不完全變態的昆蟲有蝗蟲、螳螂、蚱蜢等,一生經歷了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那麼蜉蝣是什麼變態?它們是原變態發育,一生經歷了卵、幼蟲、亞成蟲、成蟲四個時期。也就是說,平時所說的蜉蝣平均壽命僅為一天,其實是指它的成蟲,然而成蟲階段僅僅是它生命的末尾和性成熟階段,怎麼能用階段存活的天數去代替它一生的壽命呢?所以說最短壽命的動物是蜉蝣,根本上是一葉障目的說法。
蜉蝣的幼蟲
蜉蝣幼蟲水生,生活在各種各樣的淡水棲息地,濾食水中藻類及顆粒食物,或是捕食水生無脊椎動物。因種類約50種,所以幼蟲生活時長約數個星期至1年,個別還超過一年。它們經過多次蛻皮後才能進入亞成蟲階段。亞成蟲色暗活動能力弱,再經過一次蛻皮,變成性成熟的且活動能力強的成蟲。亞成蟲及成蟲口器退化,不能進食,成蟲完成交配後也就走向了生命的尾生。總之,蜉蝣一生的壽命,最短的種類約一個月,最長的種類約一年。它起源於石炭紀,距今至少已有2億年的歷史,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蟲。
那麼壽命最短的動物到底是誰,答案應該在單細胞動物中尋找,例如扭頭蟲、棘尾蟲等,它們整個身體只由一個細胞構成,平均壽命約一天左右。
棘尾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