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禽擇木而息,關羽已經投靠曹操,為何又走,我們都被演義騙了?

2020-12-19 小郭子說歷史

良禽擇木而息,關羽已經投靠曹操,為何又走,我們都被演義騙了?

說到關羽,就不得不提曹操,因為三國演義這部名著的原因,關羽和曹操的故事,現代人也是大為熟知的。

大概意思就是曹操攻打徐州,最終劉備戰敗,帶著張飛逃走了,然後關羽一看,劉備張飛逃走了。我不能逃走啊,還有劉備的妻子需要他照顧呢?然後一身傲骨的關二哥,歷史上頭一次被俘虜了。

不過這次的俘虜,對關羽更多的是佩服,並不是看不起,俘虜也是有多樣的。像于禁因為被關羽俘虜了,直接就投降了。關羽則是因為兩位嫂嫂,不能扔下嫂嫂不管,這才被俘虜,大義上不失,小節上也說得過去。

而看到關羽居然如此忠心的曹操,對關羽就非常的欣賞,一心一意的想要把關羽拉攏到自己這邊來。

可是關羽是死活不同意,就是認準了劉備,一心回到劉備的身邊啊,也不知道跟著劉備顛倒流離的有什麼好呢?

眾所周知,古代的時候,雖說古人都非常忠義,不過也有良禽擇木而棲這個說法。

就關羽當時的情況來看,哪怕他投降了曹操,拜了曹操做主公也沒有什麼,甚至兩人傳出一段佳話也未可知。

不過最終關羽雖然決定幫曹操的忙,卻還是用漢獻帝的名字做了一個幌子,說是投靠的是朝廷,不是他曹操。

當時的朝廷完全就是曹操的,甚至曹操一句話就可以把皇帝踢下去,自己上位,關羽幾乎說可以變相投降了。

想一想,像關羽這麼高傲的人,如果不是想要投靠了,他會接受曹操給他的寶馬,美人,金銀珠寶嗎?

那些說她沒收的,看看赤兔馬就知道了,關羽是收了的,赤兔馬都收了,還差別的嗎?

至於最後兩人為何分道揚鑣,也是另有原因的,並不是關羽真的對劉備忠心不二,來說說關羽最終還是走了的原因吧。

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正史。一個是野史,不過這兩個版本都是因為同一種人,女人。

在野史裡面,關羽徹底投靠曹操了,幫助曹操斬顏良誅文丑的,立下非常大的功勞,然後一天見到貂蟬的時候,關羽就想把貂蟬收入囊中,可是想一想曹操那個愛好,喜歡人妻。

他怎麼可能同意呢,關羽三番兩次跑過來要貂蟬,最終曹操都沒有答應,最終關羽一生氣,你不給我我走了。

然後關羽離開了曹操,又投奔劉備去了。

在正史上,也有一個版本,話說關羽投靠朝廷了,也算是為曹操效力了,和演義野史沒什麼太大的區別,只不過他看上的女人,不是歷史上沒有的那個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而是換了一個叫做杜夫人。

這位杜夫人在歷史上有著和貂蟬一樣的美貌,並且他也是呂布的妻子。

關羽曾經三次找曹操討厭杜夫人,想要迎娶杜夫人,可是喜愛人妻的曹豹,本來就對美人沒什麼抵抗力,看到杜夫人的樣貌,怎麼可能割愛呢,最終關羽和曹操分道揚鑣了。

三國演義雖然是按照歷史改編。不過演義終究是演義,和歷史還是不同的,關羽遠沒有想像的那麼忠義。

有什麼想和小編討論的歡迎評論!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關羽無人能敵,曹操為何還要放虎歸山?
    三國時期,關羽無人能敵,曹操為何還要放虎歸山?東漢末年,土地之間兼併現象愈演愈烈,天下分裂許多個小國家,中央政府不作為使得各個地方豪強勢力得以壯大。曹操以漢朝天子名義來進行對內對外的戰爭,內部消滅了袁紹、呂布、劉表等勢力,外部把匈奴等少數民族降服。
  • 三國演義中關羽一刀斬顏良,正史是咋記載的?比演義可怕
    關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關羽在《三國演義》小說中被增加了很多故事,比如溫酒斬華雄等,都是小說中杜撰出來的情節。然而有一件事卻是真實存在的,那就是斬顏良。三國演義中關羽一刀斬顏良,正史是咋記載的?比演義可怕。 關羽
  • 從史書和演義分析,關羽兵敗後,馬良廖化王甫是如何逃出生天的
    收集《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最準確的證據,為您揭示馬良、廖化、王甫三人在關羽兵敗後是如何逃出生天的。先說說這三人在演義中的情況。馬良——關羽聽說荊州被東吳偷襲後,馬上派馬良和伊籍到成都求救。二人離開的時候,關羽的部隊還是完整建制,他倆脫困是很容易的。
  • 蜀漢兩員猛將,一個可戰徐晃一個生擒龐德,為何卻不受關羽重用
    後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主力先後進入益州,同劉璋爭奪益州,將留守荊州的重任交給了關羽,荊州成為了關羽的一言堂。關羽手下人才濟濟,如趙累、王甫、神筆馬良、周倉、廖化、關平、南郡太守麋芳、公安守將傅士仁、治中潘浚等等。 其中,一人生擒龐德,另一人不輸徐晃,然而都沒有受到關羽的重視,導致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他們兩位分別為周倉和關平。
  • 曹操真正欣賞的大將,並不是關羽,而是這3人,他們無人能替代
    不過即便如此,曹操也沒有對關羽多加阻攔,反而是讚嘆關羽的忠義。從演義中的描述來看,曹操確實是非常欣賞關羽的。不過如果我們從正史來看,曹操對關羽卻並非真正的有多欣賞,頂多就是當作一個還不錯的將領看待。如果說是因為此時關羽還是劉備的手下,那為何之後關羽投降曹操,曹操也沒有把秦宜祿之妻送給關羽?這不就說明曹操對關羽根本沒有那麼看重嗎?而且關羽投降曹操時,曹操只是任命他為偏將軍,沒有封侯封爵,關羽的漢壽亭侯爵位,是因為後面陣斬顏良,立下大功得來的。
  • 龐德可以向曹操投降,為何面對關羽卻寧死不屈呢?
    本來龐德等人已經逃脫,打算乘船返回城中,卻因洪水太過兇猛,翻了船,就此龐德被關羽生擒。龐德被關羽擒住後,因為關羽欣賞龐德的武力,又知道龐德的兄長在漢中效力,便想著招攬龐德,可龐德寧死不屈,無奈之下,關羽只好將龐德處死。
  • 正史中的關羽,真的是忠勇與仁義嗎?
    在陳濤的《三國志》中被評為「萬人之敵」,演義中溫酒斬華雄及五關斬六將雖非正史,但也是羅貫中為了描繪關羽的勇猛而書,可見關羽確實是個勇將。但縱觀中國四千年歷史,關羽的勇就顯得不特別出色了。即便是在三國時代,典韋、張飛、馬超等的勇猛事跡,都比關羽還要厲害,加上關羽一生被生擒兩次,要以他的勇來定義其武聖的位置,就略為勉強了。
  • 曹操為何派遣于禁前往抵擋關羽,救援曹仁?曹操堅信于禁不會反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對於曹魏來說必將是一個猶如坐過山車的年份,當時曹操親徵劉備,但還是丟了漢中,轉眼關羽發動北伐,中原震動,曹操被打的有遷都之意,結果轉眼間關羽被孫權突襲敗亡,曹魏立國後最動蕩的局勢得以緩解,並逐步走向平穩,早已年邁的曹操,經歷了這些事情後,也是在次年離世了。
  • 曹操攻打徐州,關羽降了,趙雲在哪裡?
    這期間趙雲已經在公孫瓚手下做事了。公孫瓚派劉備協助青州刺史田楷抵禦冀州牧袁紹的同時,也派了趙雲跟隨劉備前去。這就給了劉備機會。劉備一直跟趙雲眉來眼去的,想把趙雲弄到手。後來趙雲的哥死了,趙雲以此為藉口向公孫瓚請假回家。劉備知道趙雲走了就不會回來了,握著趙雲的手向他告別,把趙雲感動得稀裡譁啦的。
  • 龐德的舊主馬超是五虎上將,兄長也是蜀漢名將,為何他不投降關羽
    三國演義中,關羽進攻襄樊地區,曹軍不能抵擋,曹操派出名將于禁增援,卻被關羽水淹七軍。最終,于禁投降,而龐德誓死不降,連曹操都感到詫異。估計很多網友也會和曹操一樣奇怪,為何龐德不投降關羽呢?要說龐德此時已經是走入絕境了,如果投降關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三國演義中,很多將領在走入無路之時,都會投降,且只要不出格,都不會遭人詬病。而且此時龐德的舊主馬超在蜀漢已經是五虎上將之一,他的堂兄也是蜀漢的名將了,此時投降,肯定會被善待,那麼為何直到最後,他仍死不投降,要為曹魏死節呢?
  • 龐德英勇就義,曹操都為之落淚,既然如此忠義為何當初棄了馬超?
    在三國時代,通常都是關羽罵別人,卻很少有人敢罵關羽。可就是有這麼一位,敢當面罵關羽是「豎子」、「庸才」,而且被俘後,寧死不降,最後被關羽所殺,他就是龐德龐令明。龐德的武勇,不亞於關羽,不管是在演義,還是正史中,龐德都是可以力戰關羽的猛將。
  • 歷史上曹操為何會放過關羽,讓他去找劉備呢?
    二,關羽在下邳被打得走投無路,他是投降漢朝,不投降曹操關羽的特別之處,也是使人心懷敬意的地方就是忠義。漢朝已經失去了人心,追隨漢獻帝的人已經沒有幾個了。追隨權勢者的人如過江之鯽。稍微有點忠義之心的人,在當時都面臨兩難的選擇。關羽選擇了忠君。所以,即使曹操這樣的不把君主當一回事情的"奸雄"來說,關羽都是一股清流。
  • 曹操舉薦關羽為漢壽亭侯,為何離開曹營後,關羽仍自稱漢壽亭侯
    近日有網友提問:經過曹操的舉薦,關羽獲封「漢壽亭侯」。按說曹劉兩家本是對手,關羽為什麼千裡走單騎離開曹操後,仍以漢壽亭侯自居?這似乎有點不合常理。1、劉備的五虎上將都是什麼爵位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劉備的五虎上將都是什麼爵位。關羽,漢壽亭侯,死後追封「壯繆侯」;張飛,先封新亭侯,後封西鄉侯;馬超,先封都亭侯,後封阨鄉侯;黃忠,封關內侯,死後追封「剛侯」;趙雲,封永昌亭侯;死後追封「順平侯」。
  • 關羽掛印封金,正史是否存在?一半確有其事,一半純屬虛構
    可是這依然沒有能把關羽留住,在得知劉備的消息之後關羽辭別曹操離去。 演義中的記載是曹操避而不見,關羽無奈之下只能是:「一面將累次所受金銀,一一封置庫中,懸漢壽亭侯印於堂上。」這就是掛印封金的由來,那麼這在正史中是否存在?一半確有其事,一半純屬虛構,我們一一來說一下。
  • 《三國演義》中,蔡陽為何如此敵視關羽,又哪來的底氣追殺關羽?
    這是因為他對出走的關羽不滿,從許都一直追殺關羽到古城。在古城一戰,他用自己的死解除了張飛的疑惑。並且以他的死為標誌,結束了關羽的出走歷程,從此劉備兄弟的事業揭開了新的篇章。那麼,蔡陽究竟武功有多高,竟然連關羽都看不到眼裡呢?一、蔡陽之死。由於曹操愛惜關羽的人品、才能,所以在徐州之戰中,曹操設計將關羽困在了土山之上。
  • 未出名的關羽為何讓梟雄曹操看重?只因遊俠夢使得兩人心心相依
    >,在曹操的一生,接觸過眾多的武將,能讓他看重的也並沒有幾個,但唯獨關羽被他看上了,一直以來都希望能將他收為己用,那麼當時還未出名的關羽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讓曹操如此看重呢?正史上記載關羽投降曹操,只有半年多時間,根本就不像民間傳說的十多年那樣,對於這一段故事,也的確算得上是一段佳話,所以民間傳唱也是非常正常,而且在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時候都是直接照搬了這一段歷史情節,當時的歷史記載大致就是這樣的,曹操知道很難留住關羽,只能派和關羽是同鄉的張遼前去打探一下,關羽的回答是:「我知道曹公待我很好,但是我早已經受了劉將軍的厚恩
  • 同事不同命都是投降為何關羽 張遼留下美名 于禁卻受羞辱致死?
    在三國時期,天下大亂、諸侯軍閥連年交戰,就連關羽這種當世猛將也免不了被逼入絕境而面臨投降的抉擇,然而同樣是投降為何關羽就能留下忠義的美名,而于禁卻在回到魏國後被羞辱致死呢?今天就讓月半叔與大家一同看看這背後的真實原因吧。
  • 袁紹實力雄厚,對劉備傾心敬重,為何劉備還是要跑?
    袁紹與袁術不同,袁術是從骨子裡看不起劉備這種出身的人,所以論劉備最恨的人,袁術肯定排第一,而袁紹沒有袁術偏激,劉備投靠他時,他更多的是看重劉備的名聲,但在涉及到自己利益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他對劉備並沒有多少敬重,當初劉備的徐州被曹操攻擊時,劉備派使者求援,袁紹卻因自己的兒子病了而不願意出兵,後來劉備投靠他,他表面上敬重劉備,但當得知關羽投靠曹操時,他卻第一時間想要斬了劉備
  • 在演義裡華容道,假如曹操被捉住,結局什麼樣?漢獻帝:快換回朕
    文||小狠解讀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個經典的名段,就是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義放曹操。當然,史書裡是沒有的,這段只出現在演義中。為的也是突出關羽的重情重義。關羽是三國演義中的義絕,這麼寫既襯託出關羽的義,又描寫了曹操的奸詐狡猾,真真的深刻。
  • 《三國演義》說關羽是「義絕」和「武聖」,歷史果真如此嗎?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桃園三結義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既然已經結義,張飛當然該兄事關羽,為何在崇尚簡略的陳壽筆下還多此一筆?但是劉關張的情義確實很深:「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這裡「恩若兄弟」足以證明三人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