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生活在鄉下,在70年代生活條件不是特別好,不僅物資匱乏,而且也沒有多少購買力能夠去負擔零食。那時候的我們通常都去山上採摘許多野果來解饞,野果幾乎每個季節都有,根據時令不同去採摘,甚至哪個坡哪個樹上的野果什麼時候成熟我們的牢記在心中。
其中有一種水果是我最喜歡吃的,從它開花開始,便每天上山看看,雖然是野生的,但是對它們的關愛就像自己栽種的一樣。這種野果開粉色或者白色的花,非常美麗,等到七八月的時候果實成熟了,我們就下手了。
這種野果便是刺梨,全國各地應該都稀疏生長,但是就四川、貴州和雲南比較多。估計是地形和氣候的關係,這種野果子在雲貴高原的土地上生長得分外茂盛,也成了兒時的一種回憶。
野果雖好,但是有刺
這種刺梨不僅果實上長滿了刺,就連它的枝幹和葉子上也是刺,所以採摘十分小心,估計也是因為植物在進化時候保護自己的一種選擇,這些野果子大多是自然生長,沒有打過農藥,要說不衛生,大概就是被蟲蟻咬過吧。
這種刺梨最開始是青綠色,成熟時候逐漸變黃,身帶刺,果肉裡包裹著很多籽,又苦又甜又酸,味道十分複雜,卻是農村人最愛的果子之一,最主要的是吃完一個後,滿嘴回甘,感覺就像人生一樣。
營養豐富,維生素C是柑橘50倍
其實這種野果一直以來都是我們農村的一種土果子,農村孩子採摘來解饞,大人採摘來泡酒,我們對於它們的了解僅僅限於味道,泡酒是因為能給酒增加不一樣的味道。只是隨著後來科學的普及才知道刺梨是一種難得的野果。
根據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刺梨營養非常豐富含有20多種胺基酸,1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還有非常豐富的過氧化物歧化酶(SOD),意思是抗氧化物十分豐富,有增加體抗力和抗衰老的作用。
最讓人吃驚的是它的維生素C十分豐富,每100克鮮果中含量841.58~3541.13毫克,是柑橘的50倍,獼猴桃的10倍,所以有「維生素C之王」的稱呼,由此可見,不少野果的營養價值在以前真的被人們所忽略掉了。
改名成高端果,現貴州大面積人工培植
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和人們對健康的越來越重視,加之旅遊的人群越來越多,所以對於我們這種土特產的了解也增多後,刺梨迎來了自己的春天,以前僅僅是一種野果,現在變成了極具經濟價值的高端水果。
為了能打開市場,據說有商家對這種野果進行包裝,改名是第一步,有改成「金黃果」、「黃金果」的,另外還有改成「炎黃聖果」的等等,然後刺梨被廣泛運用到果酒、果醬、果脯、果汁等領域,甚至直接用來泡茶等。當然價格翻了幾番。
而且現在在貴州等地已經出現了大面積的人工培植,也算是為當地老百姓多指出了一條增收致富的路徑吧。你有吃過這種刺梨嗎?感覺味道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