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我上班的單位附近,新開了一個家樂福超市,收銀臺旁邊有各種快餐和品牌小店,客流量很大,不管是買東西結帳,還是吃快餐,基本上都得排隊,可沒幾年的功夫,這裡的人越來越少了。
突然有一天,家樂福宣布關門了,收銀臺附近的那些快餐店,大部分都追隨這位老大哥,選擇關店撤退了。
但是,距家樂福大門口不到30米,有一家小超市,生意卻異常火爆,聽同事說,它每個月能進帳10萬的利潤。
這零售的「江湖大哥「都卷著鋪蓋捲走了,剩下這麼一個蝦米,為什麼能如此厲害?我利用空閒時間,對它的經營情況偷偷地摸排一下,最終,發現了它的經營秘密。
首先從定位來說,家樂福的定位是附近幾公裡之內的居民,提供品種豐富、價格實惠的日常消費品,排除「網購」和「代跑腿」,平均每個顧客單次購物所花費的時間,在半小時以上。
這個小超市雖然就在家樂福的門口,但它也臨近寫字樓,定位自己的客群是:附近寫字樓的白領、加班人群,主要經營一些小而精、利潤率高或周轉率高、受關注度高的商品,一般到這裡來買東西的人,從進店到完成消費,單次不會超過5分鐘,一般平均時長在1分鐘左右。
這家小店很勤快,每天早上和早點攤一樣的時間開業。
從七點開始,就有在附近上班的人,陸陸續續進去買早點,有熱雞蛋、各種粥、關中煮、各種麵食等等,都是當天上貨,賣完就清倉,這些應該是為了招攬顧客走量的。
在它提供的麵食中,混進了一種小店獨有的一個品牌熱狗,外包裝看上去既環保,又有檔次,提示為「當天現烤」專供的,但價格也比較高,一個拳頭大的熱狗賣9元,這是此店中獲利較高的商品,銷量一直不錯,一般是被看上去像屌絲,或者背著名包的美女買走了。
飲品有咖啡、果汁、蜂蜜檸檬水,針對不同季節,還會推出不同的招牌商品,或季節性的主打商品,像當日供應的小品牌蜂蜜檸檬水,小店為此還做了一個配套的海報宣傳「讓自己變得更美,每天早上一杯蜂蜜檸檬水」,外包裝是配了一個讓大多數女生看了就會心動的杯子,有一些感性的女生會以「買櫝還珠」的心理,買上一杯。
忙過早高峰,在上午10點左右,附近寫字樓裡的上班族,可以通過小程序、微信群,預定小果盤、現磨咖啡、果汁糖,小甜點、麥片酸奶等等,商家承諾18分鐘之內送貨上門,而且商家的外送包裝,就像裝著一個工作文件的袋子,明明是一堆「專供吃貨」的食品,從外表卻根本看不出來。
這一策略,很好地抓住了「社畜」們在工作的時候想開小差、又不希望被領導發現,所以,它每天的外送業務,遠遠高於實際到店的購物銷量。
上午11點左右,開始賣一些快餐,但不會像7-11那樣的現場自選、現場打包,估計是考慮到成本和冷鏈的配套,對於一個小超市來說,成本有點高。但他們設置成了已經包裝好了的不同套餐,從純素的健康輕食,到能吃飽的經濟套餐,並且在店裡有兩個可供加熱食物的微波爐。
到了下午2、3點鐘,基本是下午茶的時間,店裡的購物微信群開始視頻種草了,會有各種網紅食品通過小視頻發出,像千層黃桃蛋糕、千層榴槤蛋糕、堅果族、貓王榴槤餅......並和大家互動,收集一些大眾想吃並且投票數高的東西,作為後續上貨參考。其中千層榴槤蛋糕的包裝很有質感,但售價很嚇人,我買過一次,吃完了雖然心疼,因為貴!但還想再吃,因為好吃。
在晚上5點左右,微信群裡會發送一些居家炒菜的半成品,還有加工完成品之後的賣相照片或者小視頻,又種了一拔草……
到了晚上7、8點鐘,類似的種草甜點、奶茶的小視頻在微信群裡會再來一波(與之前發的有所差異),像我這樣經常餓著肚子加班的,有時候會抵不住誘惑。都說「胖是一種工傷」,的確,總加班,還毗鄰這樣瘋狂種草的小超市,不變胖才怪。
還好,買得越多,返得越多,因為這家小店還設置了電子積分回饋活動,贈送文創風的馬克杯、帆布包、網紅食品等。另外,還在選址、店內陳設(將貨品擺放乾淨、隨時保持整潔)、送貨員的專業話術培訓、與顧客接觸點的規範要求、上貨及選品等一系列的細節上,做到了極致的策劃和管理。
一家小超市月入10萬不是夢,但要找準了對手的劣勢(到家樂福買東西不夠便利,耗時長),以及自己的優勢,通過提供差異化、便利化的人性服務,才能夠有效收割客戶。
我是「講故事,說營銷」的@格調熊貓,你身邊的職場營銷專家。關注我,將更多分享『職場人成長』、『B2B銷售技巧』、『品牌故事』。#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