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人專訪│土豆數據霍向琦:⽤「數字⼤腦」賦能產業數位化轉型

2020-11-30 澎湃新聞

可快速關注我們

霍向琦

土豆數據董事長&CEO,從事通信及大數據行業近20年,曾創立通信大數據公司成功上市,並擔任上市公司董事、執行總裁 ,中歐國際商學院EMBA。

霍向琦認為,「地理空間可以是一個過萬億的產業,如何挖掘和激發潛在的增量市場,解放數據,使其在多場景中使用是至關重要的。不管是存量市場還是增量市場,整個產業的數位化轉型都已經迫在眉睫。」

曾在通信和IT領域有過多年積累的霍向琦,對產業和科技結合有著自己的理解。幾年前,他辭去上市公司管理及董事職位,二次創業,成立土豆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以全新視角深耕地理空間行業,土豆數據要打造「物理世界數位化」,讓地理信息數據要素資源發揮更大價值,給行業帶來改變。

土豆數據成立3年多來,已在地理空間領域有所收穫:擁有百餘項專利及著作權、50多項榮譽及資質,在獲得數千萬元政府補貼的同時,還獲得了國家科技部創新基金的支持。

土豆數據通過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打造了「在線數據採集更新、在線建模處理、在線共享協同、在線多場景應用」的「在線化」地理信息產業的全新模式,通過數據協同與共享,帶來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

據介紹,土豆數據基於雲原生引擎打造的自然資源「數字大腦」,使原有生產效率和在線空間分析計算能力雙雙提高了近百倍,從而提升整個產業的人效,極大降低了人力成本,進而助力地理信息和遙感產業數位化、智慧化變革。

今年國慶節前夕,在一間小小的茶室裡,霍向琦給記者講起了他的跨界創業創新故事。坐在記者面前的霍向琦,頭髮修剪得很短,顯得頗為精明幹練,說起話來語速很快,帶著陝北人特有的鼻音腔。霍向琦很健談,從他的話語裡可以感覺到自信和執著,篤定的事誰也拉不回來,他帶領團隊在地理空間產業裡毅然前行。

土豆數據創始人霍向琦

跨界而來

瞄準數位化轉型升級商機

數位化轉型升級是國家重點戰略,數字經濟則是全球經濟創新發展的新動力。霍向琦認為,地理空間數據就是數字經濟的數據底座,是地理空間產業的核心價值所在。但這個規模過萬億的產業,數據量大的產業,卻沒有讓數據成為行業發展的主要生產要素,數據帶來的巨大產業價值並未得到釋放,增量市場也未被激活。

數字經濟是伴隨信息技術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經濟形態。在數字經濟時代,數位化業務部門具有巨大的創造經濟價值的潛能。業界專家這樣評價:傳統產業實現數位化轉型,近乎於「六十歲的人有了三十歲心臟」的「換心」式改造。數位化已是實體企業突破增長困境的重要武器。

在世界範圍內,數字經濟早已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內容,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主線,並且在逐步推動產業和全社會的數位化轉型。在這一趨勢引領下,一些發達國家紛紛將數位化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如英國政府預計,到2025年數位化部門為英國提供的價值將達到2000億英鎊;美國和德國提出了「先進位造」「工業4.0」等概念;我國也提出「中國智造2025」「工業網際網路」。

從信息數位化、業務數位化,到數位化轉型,這是 「數位化」發展的三個階段。我國已進行了多年信息數位化建設,地理空間領域一馬當先,本世紀初就完成了從模擬向數字轉化階段。

眼下,進入數位化轉型期,對於整個行業而言,急需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數據採集、傳輸、存儲、處理和服務的閉環,打通不同層級和不同行業間的數據壁壘,提高行業整體運行效率,構建全新的數字經濟體系。

霍向琦認為,傳統經濟的數位化轉型升級會帶來附加值和效率提升,產生額外價值。從經濟學上來講,發展經濟光靠投資是不行的,光靠勞動力也不行,最後一定是靠科技研發打通原來產業裡割裂的環節,去掉原來供應鏈裡那些無效環節,讓產業鏈條上的每一步都可被數位化,可被流轉,靠數據驅動決策,不斷優化迭代,提高整個產業效能。

「我雖然在通信行業打拼了20多年,但是我看到了地理空間數據資源的價值,以及未來5G時代,人工智慧(AI)賦能,各個業態裡蘊藏的巨大市場機會。創新創業本就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所以我們有興趣,也有信心跨界到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為這個產業做大做強貢獻一份力量。」

霍向琦表示,地理空間數據是國民經濟中數字經濟裡的數據基礎,是數字裡面的石油,地理空間數據只有流動起來,支撐應用,產生價值,才能讓數據驅動決策。尤其是這些數據可以支撐鐵路、環保、水利、農業、物業等社會經濟方方面面,例如今年疫情期間,「數位化治理」因在科技防疫中的突出表現而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很好的例證。

讓物理世界通過數位化被感知,這一「數字孿生」的概念被引入到土豆數據的願景中。霍向琦希望讓人們眼睛裡看到的所有地理空間物質世界都變成數據,可被計算,可被統計,可通過物聯網被感知,最終通過數位化管理這個物質世界,提高效率。

「土豆數據作為測繪地理信息產業『新生代』,從成立之初就致力於推動這個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使命必達。」霍向琦直言,不管外界有多少質疑和不看好,我們都將堅定不移、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事,真正成為社會數位化變革的踐行者。

產業瓶頸

處理效率低採集成本高

地理空間產業發展主要受兩方面技術影響,一是遙感測繪技術的進步,二是新型計算技術的發展。遙感測繪技術關係到數據採集的質量和效率;計算技術則決定了數據加工生產、存儲、提取、處理以及應用的能力。

我國地理信息行業起步落後於發達國家,進入本世紀,隨著北鬥衛星發射,行業逐漸進入快速發展期,加之近幾年國內遙感產業核心軟硬體自主研發加速,以及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發展,2019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產值接近6500億元。

然而,這些年來,地理空間服務模式卻沒有大的改變,依然存在線下割裂問題,從底層數據獲取到數據處理,到上層應用,客戶往往需要對接不同的服務商,使用不同工具,採用不同業務軟體才能完成完整的業務鏈條。

霍向琦坦言,這個行業獨特的業務屬性和專業複雜度都相對封閉,幾乎所有業界企業都專注在業務上,其實這本身無可厚非,但如何更高效、低成本、更便捷地賦能業務,實現數據驅動決策的服務能力,值得深思。

隨著現代IT技術的成熟,地理空間行業在大數據缺失、效率低下、數據割裂、數據服務不足、勞動密集型作業等方面的痛點日益凸顯。特別是衛星遙感快速發展,影像採集的數據量越來越多,但數據加工生產的效率卻很低,甚至成為產業發展的瓶頸。而數據處理軟體大多以國外軟體為主,比如Smart3D、Pix4D、像素工廠等,即使採用國內軟體,也基本都是單機版軟體小集群在做計算。

霍向琦舉例說,一個中等規模城市釐米級傾斜攝影實景三維建模需要近百臺具有GPU的高性能伺服器花幾個月才能完成,不僅硬體成本昂貴,數據生產效率低,而且三維模型在應用場景中由於不能被高效展示、計算,並沒有發揮三維模型數據在城市「數字孿生」中的巨大價值。傳統模式下的測繪地理信息生產服務效率,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此外,地理空間數據採集的痛點是採集成本高、周期長、使用的設備昂貴,同時還要求有一支專業資質隊伍,有時候飛行審批航線流程周期也很長。到了行業應用層,受GIS+資料庫傳統IT架構影響,處理效率成為更大的瓶頸,且擴展能力受限,很多時候需要依賴「人+工具」做數據分析計算,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生產作業模式,導致整體業務運轉周期長,項目周期不可控。

霍向琦進一步分析說,雖然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很龐大,但行業頭部企業規模卻不大,已上市的頭部企業收入加起來可能不超過五十億元。更多的還是以勞動密集型的工程企業居多,小到幾十人,大到幾百人,整體產業呈現碎片化、利潤低、平均效率低下的特點。因此,這個產業迫切需要加速數位化轉型升級,並且到了非轉不可的時刻。

打造雲原生

實現「在線化」價值鏈再造

「我們成立土豆數據,就是希望能夠解決這些問題。」霍向琦信心滿滿。土豆數據員工劉菲認為,這一底氣來自於霍向琦之前在通信領域20多年的積累,來自於他對這個產業的深入洞察,也來自於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

地理信息邊界已經打開,5G和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始與地理信息產業加速融合,趨勢非常明顯。「所有的軟體技術平臺未來會基於雲架構體系重構,並提供數據驅動的在線服務。」這是土豆數據致勝的根基,也是霍向琦對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的判斷。畢竟,大規模實景三維建模、大規模遙感影像在線實時處理、數字中臺,是土豆數據的核心技術。

據介紹,土豆數據成立後,便專注於打造地理空間雲,而做這樣的研發其實是有非常大風險的,投入很大,不見得有產出,也看不到未來。不可否認,土豆數據也躲不過去這樣的坎。

「以前沒有人幹過,要不斷摸索著往前走,好多研發做完了發現不對,又推倒重來,研發的開放平臺版本還要不斷迭代。」霍向琦表示,我們走過很多彎路,踩過很多坑,浪費了很多錢,但是結果還是好的。如今,土豆數據實現了基於雲原生遙感影像採集,大規模實景三維在線加工。

「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國內其他企業能這樣做。」霍向琦介紹說,業界使用進口的像素工廠進行遙感影像加工,一套處理軟體就要上千萬元,這還是單機版軟體或者小集群處理。

相比之下,土豆數據創新性地構建了全自主化的雲原生地理空間數字中臺與地理空間數位化開放平臺弗雷雲,效率實現近百倍提升。在開放平臺上,土豆數據將算法拆分,變成了一個一個「小積木」模塊,再基於雲原生重構重組計算體系,通過智能調度引擎和流程編排,把這些算法組裝成新的生產系統,相當於把自身的能力變成一個個算法(業務引擎)放到平臺上,就可以根據任務動態組合、動態組裝生產線,實現柔性化、自動化生產。

其實,雲原生在IT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但在地理信息行業,雲原生還是新鮮事物。霍向琦告訴《中國測繪》記者,雲原生可以理解為所有的軟體,算法都是按照雲的特性設計的,就是「為雲而生」的。軟體和算法就像小朋友玩的樂高玩具,每一個小部件相當於雲上原生的小模塊,可以和其他任意部件組合,搭成各種模型,如房子、汽車、人型等,其中每一個部件接口都不是隨意設計,而是與整體相互關聯,與雲強相關。

霍向琦介紹說,土豆數據基於雲原生打造了「在線化」產業全新模式,打通了從地理信息空間數據採集獲取、建模處理、共享協同、多場景大範圍數據應用端到端的閉環,實現價值鏈再造。

土豆數據在地理信息智能感知更新、海量遙感影像在線處理與超大規模在線實景三維建模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通過地理空間數字中臺,構建了完整的地理空間數據治理應用體系,以數據驅動決策。更重要的是,基於雲原生的這套系統提高了生產作業效率,現在生產效率比原來提高了近100倍,如果節點足夠大,甚至可以提高到1000倍,人力成本降低了40%。

「這就是雲的好處,可以分布式彈性計算,當需要100個計算的時候,就自動分配100個,不需要的時候,就釋放,像橡皮筋一樣,需要的時候就拉大,不需要就縮回來,節約資源。」霍向琦表示,原來業界採用單機版軟體,都是獨享的伺服器,硬體資源不能被共享,數據資源也不能被拉通,頗有種「負重前行」的感覺。

土豆數據構建的大數據存儲和計算體系,解決了海量地理空間數據的分析和處理效率,解決了深度數據挖掘。同時,構建了雲上在線服務SaaS(軟體即服務)平臺,一個可以「像滴滴一樣搶單」的眾包模式,實現了動態數據採集、場景化應用,實時在線服務。

面向需求

協同共享服務自然資源

目前,土豆數據已經基於全新的IT架構實現核心技術突破,解決了生產力問題,通過業務鏈優化,實現了業務精簡與閉環。2019年4月起,土豆數據率先為自然資源行業打造了自然資源數字大腦,實現自然資源數據全生命周期治理與分析挖掘,基於知識圖譜構建智能化知識服務,充分服務於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國土空間規劃、監管決策、政務服務,推動自然資源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同時,土豆數據創新研製了基於「雲+AI」的數字空間監測監管體系,能夠提供創新的在線智能三維監測監管模式,突破傳統的業務環節眾多、線上線下銜接複雜、勞動密集、效率低下的弊端,實現監測監管「在線化」和智能化分析處理與「在線化」業務閉環。

通過真實樣板實踐測試,相較傳統模式,時間效率成本降低了數十倍。自然資源數字大腦,在自然資源第三次國土調查核查舉證、國家級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建庫共享、自然資源監測監管、地理空間生產、應急消防救援等工作中得到了良好的實踐檢驗。

土豆數據通過一個個樣板,一個個真實應用來印證「數字孿生」的數字底座能力,用事實說明自己的創新模式優勢所在。「原則上,我們的交付時間基本上不會超過兩個月,甚至未來我們要做到3個星期到6個星期之內,這是因為我們把軟體打造得非常靈活,使交付成本越來越低,今後服務效率也會越來越高,比如我們的實景三維數據已經實現了秒級發布。」

霍向琦表示,推動產業數位化轉型,就是要用最新的科技創新,在頭部客戶那兒做成樣板,用權威事實說話,真正解決這個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在給行業帶來變化、帶來價值的同時,我們也創造了價值。

土豆數據希望成為一家平臺型大數據公司,要做一家有價值的賦能公司,要做一個對社會和行業有貢獻的創新公司。

「土豆數據能活下來的唯一理由,就是能夠創造價值,真正給行業帶來變化,帶來價值。」霍向琦希望他們的雲平臺(弗雷雲),能給業界幾十萬家企業賦能,讓他們以更低的成本觸達到更好的技術,更高效率地完成業務。

他還希望未來成為地理空間產業面向企業和商業的產業網際網路生態平臺。「未來我們每年還會以上億元的研發資金投入到產品迭代和升級中,把土豆數據技術優勢拉大,力爭保持在這個行業的領先性。」霍向琦說。

「土豆數據是國內目前少有的完整地理空間雲設施能力提供商。」霍向琦坦言,雖然突破了很多技術點,但目前仍然沒有達到理想狀態,採用人工智慧自動解譯也只達到百分之八九十的效能,沒有實現100%。下一步,要在交付成本更低,數據質量更好,服務效率更高上下功夫,讓第三方用起來靈活便捷,傻瓜式操作。目前土豆數據正在和自然資源部、多位院士專家一起,在環境、應急領域開展多項合作,同時土豆數據也是多個省市國家試點項目的重要參與者。

不管是跨出去還是跨進來,勝利者必將是那些敢於創新、勇於開拓的先行者。以行踐言的霍向琦正在帶領土豆數據一步步前行,「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將不忘初心,一直在路上……」

來源:《中國測繪》 ;作者:徐紅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創始人專訪│土豆數據霍向琦:⽤「數字⼤腦」賦能產業數位化轉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數字賦能生活服務業,值得買科技承辦「數位化轉型供需交流會」
    作為「豐臺區數位化賦能中小企業行活動」的重要一環,此次交流會,在以新發地市場、大紅門服裝商貿城、北京花鄉花木集團、集美集團為代表的來自生活服務業的數位化轉型需求方,和以有桐科技為代表的數位化服務供給方之間,搭建了一座交流與合作的橋梁。
  • 武漢漢陽區加快轉型數位化 推進全域賦能
    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企業正在加快轉型數位化。黃金口產業園企業利用5G遠程監控生產線。 ■ 實施「123」行動計劃推進數字應用全域覆蓋《方案》提出,漢陽將深入實施「123」數字經濟發展行動計劃,即依託數字「新基建」,推進數字產業培育和數字產業集聚,重點實現數字新治理、數字新製造、數字新服務三類數位化賦能。
  • 銀盛支付以科技賦能,為企業數位化轉型提速
    第四,數位化轉型沒有終點只有起點。當前數位化轉型很火,但可能十年後還在說數位化轉型。當前整個行業的發展,硬體的發展,IT、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都在變化,數位化轉型是效率的提升,整個社會越來越高效。但並不是為了數位化而數位化,應圍繞以客戶為中心解決刻苦的痛點。
  • 火石創造創始人金霞:數位化賦能大健康「乘風破浪」
    中新網杭州9月14日電 「數位化轉型,在過去被認為是企業錦上添花的事情,但在疫情時期成為一種警醒:這是企業生死攸關的事情。」火石創造創始人金霞說。  變化,是2020年的關鍵詞。疫情暴發後,全球產業面臨重新洗牌之挑戰,數字浪潮襲來,更為生命健康領域帶來反思:如何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去解決生命健康產業發展中的難題?
  • 「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賦能高級研修班」在宜興遠東控股集團開班
    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賦能高級研修班正是為了響應這一行動計劃,賦能傳統製造業企業數位化轉型,培育更多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高端技術人才。宜興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何曉進致辭宜興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何曉進在致辭中說,未來,在製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當中非常重要的是數字競爭力,這就需要企業通過數位化轉型提升數位化能力。
  • 河北汽車製造業數位化轉型:4專項行動賦能產業升級
    四個專項行動賦能汽車產業升級——《河北省汽車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行動計劃(2020-2022)》解讀製圖/孫濤「到2022年,全省汽車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成效明顯。以數位化改造為重點,提升數據賦能水平徐科華表示,針對河北汽車製造業中小企業數量佔比高、數位化水平低的現實,行動計劃圍繞制約行業數位化提升和全流程智能化改造的痛點難點,開展「數位化改造」專項行動,以汽車製造裝備、業務流程等數位化改造為重點,提升數據賦能水平。
  • 數字賦能白酒 助力千億產業
    ◎ 川江都市報記者 劉明霞本報訊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今日開幕,位於酒博會展館D館的數字白酒館也將開館迎客此次數字白酒館的參展主題為「數字賦能白酒 助力千億產業」,展示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國久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在白酒數位化方面的成果。
  • 數位化賦能 東風集團轉型按下「加速鍵」
    會議期間,東風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受邀出席,並在「5G+智能網聯汽車專題」論壇上作《數位化賦能汽車產業發展》主旨演講,分享了數位化驅動下汽車產業發生的變化,及東風集團搶抓重大機遇,推動數位化轉型的變革與實踐。
  • 數字賦能 政務「瘦身」 政府數位化轉型跑出「加速度」
    大數據、健康碼等一系列數位化手段,為及時公布疫情動態、疫情形勢研判提供了有力支持,也讓更多人看到了政府數位化轉型對提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能力的價值。日前,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明確,要不斷提升數位化治理水平。
  • 數位化重塑,新技術如何賦能製造業轉型?
    在製造產業轉型升級日漸深入推進的當下,數位技術加速發展,使得作為企業數位化轉型戰略重要落地管道的IT價值,由支持向賦能轉型。那麼,IT轉型是如何實現的?又是如何賦能於企業業務及管理?5G、AI等數位化新基建,又在其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產生了哪些成果和場景?
  • 小滿科技創始人&CEO文博亮:數位化賦能企業管理
    一眨眼,2020年已經過去了11個月,有人在這11個月裡,看到趨勢、抓住機遇、果斷轉型、迎風而上,成功轉型。無數外貿人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在今天,所有巨大的不確定當中,數位化是確定的,也一定會全面改造所有的行業。
  • 金融科技賦能另一面:數據安全成金融數位化轉型關鍵
    金融領域需嚴防數據洩露與濫用。 日前,2020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會召開。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在峰會上指出,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金融業是深圳的重要支柱產業,深圳金融科技也具有良好發展基礎。
  • 數字賦能「大象起舞」,康師傅引領快消行業數位化轉型
    正如康師傅控股執行長韋俊賢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上所說,作為民族品牌企業,康師傅積極落實國家建設「數字中國」的戰略部署,通過數位化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以「三個革新」實現「三個帶動」,通過技術賦能實現紅海突圍、運用規則創新打造新的商業模式、以生態重構的方式優化產業鏈與價值鏈,通過數據驅動、組織變革與技術創新實現業績增長。
  • 藍凌&農業釘,賦能中國畜牧業數位化轉型
    藍凌&農業釘,賦能中國畜牧業數位化轉型 藍凌&農業釘,賦能中國畜牧業數位化轉型 2020-12-14 16:20:25  來源:網際網路藍凌軟體總裁-徐霞,應邀出席論壇,與業內人士共探畜牧企業深度數位化轉型。1、藍凌、麥匯達成戰略合作共同賦能畜牧業數位化轉型畜牧業全面、高效地數位化轉型,有賴於專業的數位化服務商共同賦能。藍凌與麥匯,各擅專長,但夢想一致。
  • 漳州:花卉產業尋求數位化「賦能」
    還有一些企業走數位化轉型路線。例如京東(漳州)花卉數字經濟總部基地項目今年初落地漳州,建設集花卉展示、交易、物流、研發、培訓等於一體的花卉產業總部園區。10月29日,漳州金盞花鄉發展有限公司揭牌,它是國有企業漳州圓山水仙花發展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將依託京東電商的數位化能力開展運營。 數位化轉型,具體怎麼做?
  • 大咖駕到|立白鄭遠鴻:產業賦能 數位化重構渠道
    作為國內日化產業的龍頭企業,今天,「立白」這個名字幾乎家喻戶曉。 但在20多年前,立白還是廣東地區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 從最初做洗衣粉銷售起家,到如今在洗滌用品、口腔護理、化妝品、洗髮水、家居清潔等大日化產品線上處處開花,再到未來布局大健康產業。 這麼多年立白集團成功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面對風起雲湧的市場競爭和層出不窮的技術顛覆,立白集團與時俱進,踏上數位化轉型之旅,期間經歷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
  •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參與2020首屆數位化產業峰會並籤約「成渝數位化...
    2020首屆數位化產業峰會在成都隆重舉行,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參與成渝數字人才培訓基地籤約儀式,引領數位化轉型與解決方案。  2020年10月24日,首屆成渝數位化產業峰會,在成都市青白江區文體中心、成都市青白江區66號房車度假營地隆重舉行,本次由mensahood主辦,四川大學錦城學院、66錦官匯和上海市電子商務行業協會等協辦。
  • 白牛電商小鎮走訪|數字賦能鄉村產業振興
    基於白牛村的電商產業優勢,聞遠科技打造了白牛電商小鎮村落景區,著力推動產業從電商化向數位化轉型升級。餘總在分享中表示,白牛電商小鎮將圍繞數字旅遊、數字村民、數字資產、鄉村治理幾個維度的數位化建設,助力白牛數字鄉村發展,實現白牛村「產業在山上、生活在村莊、致富在網上、治理在雲上」的未來村莊示範樣板。農村電商發展到一定階段,競爭加劇和同質化是必然現象。
  • 以數位化賦能汽車產業 大搜車姚軍紅榮膺「2020浙商年度創新人物」
    姚軍紅是浙江東陽人,2012年創立大搜車,通過構建高效的產業協作網絡和汽車流通數字生態,為汽車產業數位化變革提供了強大助力。「疫情給我們展現了一個未來的極端情況,汽車供求數位化、線上化的市場極端情況可能是未來的常態。」作為國內領先的汽車產業網際網路平臺,大搜車一方面利用自身優勢賦能產業鏈各方,幫助從業者共渡難關;另一方面,在推動汽車產業數字文明的使命引領下,持續推進整個汽車產業的數位化、協作化與智能化發展。
  • 「未來科技賦能產業升級」主題論壇召開
    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倪元錦)《財經》年會2021-清華經管EMBA「未來科技·賦能產業升級」主題論壇27日在北京舉辦,聚焦數位化轉型與全球經濟走勢,以及數字經濟產業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