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則孕婦深夜沒在十分鐘內回工作微信被開除的消息刷爆了我們的微博圈。據媒體報導: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要求單位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雙倍工資等。最終,在律師的幫助下,王小姐拿到了18000元的賠償金。
我此刻才恍然大悟,之前被各種理由開除的背後是不是我有無數次沒有給領導及時回復工作微信呢?
我不由得感慨,微信何時已經能夠決定我工作的去留呢?更何況人家還是一個孕婦呢?
此刻我們應該責備領導的無情,還是應該討論一次微信的重要性呢?
在這個充滿欲望和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的父輩們都漸漸地適應了有了微信社交的生活圈。大清早你可能會收到一條你家人的問候:寶,吃早飯了沒有?/孩子,最近工作忙不忙?......
如果沒有微信,我們的爸媽或許因為一條簡訊還需要花錢,就此會停止那個慣性的問候。如果沒有微信,我們和父母親人最多的莫過於電話和簡訊的溝通了。
「微信」造就了「微信社交生活圈」
微信提供公眾平臺、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搖一搖」、「搜索號碼」、「附近的人」、掃二維碼方式添加好友和關注公眾平臺,同時微信將內容分享給好友以及將用戶看到的精彩內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截止2016年12月微信的月活躍用戶數已達8.89億。
可以說微信在今天已經和我們的生活不可分離,如果你不會使用微信都感覺自己不能融入這個社交生活圈。
當然科技的進步也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煩惱,微信拉近了人與人之間距離,也給部分人的生活造成了困擾。陌生人的騷擾,朋友圈的無營養廣告,還有上面那位孕婦沒能及時回復工作微信被開除的悲劇!
用人單位的無情和決絕是人性的冷淡嗎?答案當然是:不!我們的領導可以關懷您是一位孕婦,我們的用人單位可以諒解您短時間沒有回覆消息的理由。但是,誰又給用人單位和領導一個不能及時解決問題的辦法呢?
當然,這家用人單位事後拒絕支付這位員工薪酬的做法我是不贊同得!
想當初,我穿梭在城市的六環外,為了上班不遲到,不管風吹日曬都會提前15分鐘到達公司。但凡有一次遲到就會被罰款,甚至面臨被開除的情況存在。這是一個大城市的生活現狀,您不能因為身份的特殊打破這樣的一個規矩。
微信打破了我們的常規社交圈,讓我們的聯繫變得方便。讓我們回報工作不再依賴電腦、電話等等的高昂付費媒介。但是,今天它竟然能夠關乎到您工作的去留?或許這樣的問題會蔓延更多,這種現象會更加普遍。
我們難道可以因為身份特殊就去打破這樣的一種常規現狀嗎?我個人覺得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