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籃球聯賽是進步還是退步 個人認為得有個標準:1大部分球迷是否喜歡 2球運動員是否提高 3拉到國外比賽是否進步了。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部分球迷是否喜歡 這是金標準。
比賽是打給球迷看的,球迷要是願意買票進場捧,其他人說再多都是P話,球迷要是不願意買票進場 不用別人說,當聯賽主席的也該下課了。至於球員和國際排名 只要方向對了 規距定了 管理訓練都到位了 其他的就只能等了。
我覺得現在的比賽好看,以前的都是球傳給外援單打,實在沒意思!現在至少有本土球員表現的機會,尤其是第四節單外援,一個外援改變不了比賽走勢,本土球員反而能起到很大作用,這樣競爭更激烈,比賽懸念更大,對他們能力提高也很有利!
其實有大問題,姚的限制外援的舉措,目的是讓本土球員成長,大部分球迷喜歡的也是能挑大梁我們自己本土的球員及球隊,弄一堆外援,何來提高,沒有提高,聯賽比賽那有進步。
楊毅等有什麼資格在籃球事業上噴姚明?他只不過是一個經紀人而已,說白了姚明如果不是改革將中國男籃做得更好,做到CBA更好,那麼像他們這些人又如何做經紀人!
前幾年的聯賽是比較好看,但是多數都是外援唱主角,這幾個賽季精彩程度不如之前,但是本土球員不斷冒尖,有什麼不好?
你可以說CBA一年不如一年,但是一棒子打死把責任推到姚明身上就有點牽強了,姚明作為中國男籃近年來的標杆人物,退役之後依然從事籃球相關的工作,出任籃協主席,這也是組織上考量後做出的安排,不是某一個人就決定的事。
再者說姚明最起碼懂籃球吧,一個懂籃球的人管籃球怎麼了?曾幾何時都能讓一個不懂足球的桌球手去管足球,作為一個目前為止在NBA發展最成功的人來管自己國家的籃球事業發展有什麼問題麼?
凡事都得有個過程吧,真正制約中國籃球發展的不是某一個人的某些策略和方式方法,是大環境,是體制。
姚明的改革肯定是短期內不會有效果的,並且會伴隨著陣痛,但是過了這個陣痛期以後,相信會變得更好,靠外援是改變不了本質的,從制度和文化上去培育和發掘本土的人才,這才是正道。
楊毅需要的是好看的CBA,他越是掙錢!而姚主席是想要通過CBA來提高國人籃球水平,現在需要國人更多時間來打,而不是外國人在表演。出發點不同,理念不同,一點人是為了自己,而姚主席是為了中國男籃國家隊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