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湖田案的利益衝突,看曾國藩如何化解

2020-12-15 澎湃新聞

湖田濱於微山、昭陽兩湖西岸,南迄銅山,北跨魚臺,綿延二百餘裡,寬三四十裡或二三十裡不等,多為銅山、沛縣屬境。清朝末年發生的湖田案,亦稱「湖團案」,是銅山、沛縣土著與山東曹州流民逃荒組建的湖團,因湖田糾紛而起的衝突事件,這本是一件主要涉及經濟利益的民事糾紛,卻因持續數年,影響較大,又加上捻軍的介入,而具有了濃厚的政治色彩,以至驚動了清廷。

同治四年(1865)五月,被朝廷倚為「勳國柱石」的曾國藩在南京接到聖諭,令他帶兵奔赴山東剿滅捻軍,並七天連收六道聖旨,曾國藩不得不接受重任。就在他調集兵馬,帶領幕僚沿河北上的途中,又接到處理「銅沛湖田案」的聖旨,為兼顧二者,曾國藩駐紮於徐州。

曾國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黃河泛濫與湖田墾種

徐州地處黃河下遊,黃河為彭城大地帶來了「興」「榮」,也帶來了「流離」「貧弱」。歷史上,黃河以「善淤、善決、善徙」著稱,多次決口,遷徙不定,每到一處就帶來大量泥沙。《尚書·堯典》記述: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黃河改道,田舍損毀,沃野被覆,位於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的微山湖恰好處於黃河下遊,每逢河水泛濫,微山湖西岸的山東曹州一帶和江蘇徐州地區都首當其衝,飽受黃患之苦。

清鹹豐元年(1851)秋,大雨連綿,黃河在蟠龍集(今安徽碭山縣與江蘇豐縣交界處)決口,其後三年,黃河複數次潰決,大水洶湧,所到之處,人畜被淹,房屋莊田夷為平地,其中又以沛豐一帶受災最重,「居民流離轉徙,以為故鄉永成澤國,不復顧戀矣」。據光緒《沛縣誌》記載,除死於水災者,人口至少減少一半以上。大水過後,高阜夷為平地,泥沙溢滿坑窪,少了村落,多了荒灘。

四年後的盛夏(1855年6月),連日暴雨,黃河下遊的水位不斷上漲而再次決堤,這是黃河的最後一次自然改道,從此黃河不再經過徐州。洪水衝毀了山東曹州府各縣,百姓流離,逃荒隊伍成百上千。

逃難的災民

曹州士紳唐守忠帶領一支逃荒隊伍來到微山湖西岸,發現了沿微山湖西近200裡湖岸縣新涸出的土地。後又有大批山東災民扶老攜幼,遷徙來此,開墾出兩千多頃(20多萬畝)的湖田。他們寄居於此,墾荒為田,結棚成屋,比鄰而居,修築圩寨,組建湖團,史載沛縣境內有唐團、北王團、北趙團三個團以及南王團的一部分,銅山縣境內有南王團部分、於團、南趙團、侯團、睢團五個團。這些湖團持械自衛,逐漸安居樂業。

災民返鄉與湖田爭端

幾年以後,黃河固道,生息出拔。鹹豐元年外出逃亡的沛縣、銅山災民陸續返回家鄉,看到良田被外人墾種,交涉不成後引發爭鬥。衝突主要發生在團民最多,湖田最廣的沛縣,發生了一連串命案。

當時的南河總督庚長對此爭端做了如下處理:

一是設立湖田局,具體負責湖田事宜;

二是重新勘察丈量土地,劃分等次,團民以土地等次交納田租;

三是所交租金充當軍餉;

四是修築大堤作為土民與團民墾種土地分界線。

然而有形的邊堤並未隔絕無形的怨憤,尤其在沛民劉際昌死後矛盾被徹底激化。沛民接連進京告狀,並將矛頭直指團首唐守忠,指其糾眾霸田地、戕害縣令、冒充官兵,這一京控案引起慈禧關注,下令漕運總督吳棠密速查辦。

吳棠查證後上稟指控並無實據,其目的是為奪取團民開墾的湖田。沛縣人對這一調查結果並不滿意,繼續告御狀,偏又出現了銅山縣境內兩個湖團與捻軍有來往之事,土民認定湖團均與捻匪勾結,訴訟再起波瀾。就在事情一籌莫展之際,「湖田案」這一燙手山芋落到了曾國藩之手。

民國《沛縣誌》關於湖田案的記載

揚「良」抑「莠」斷難案

同治四年(1865)八月,曾國藩抵達徐州,沛縣生員王獻華發動多人聯名上告,指控團民是「賊黨」,「呈詞累數十紙」,加之徐州道也前來稟請剿滅湖團,曾國藩深知此事關係重大,處理不當會激起民變。

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使他的思路清晰起來。時年九月,捻軍攻入唐團寨內,殺人放火,唐守忠與其族叔、兒子奮力拼殺,終因寡不敵眾,被捻軍抓獲。捻軍以利誘之並用繩索綁著他去迫使其它寨子投降,唐守忠堅決不從,大叫「固守勿降」後被殺害。

捻軍(1853~1868年)是一個活躍在長江以北皖、蘇、魯、豫四省部分地區的反清農民武裝勢力

此事顛覆了曾國藩對唐守忠及湖團的看法,經過查證,他發現8個湖團中有兩個——王團、刁團確曾與捻軍合作,其餘6個團均沒有勾結捻軍的證據。此時曾國藩發現領頭告狀的人並未失去田產,這些人多方煽動,以求從訴訟中獲利,但如何處理,他依然沒有找到突破口,畢竟一旦處理不當,逼迫團民鋌而走險、加入捻軍,這個罪名誰都擔當不起。

最後他將目光鎖定在「捻」字上,既然朝廷最關心是「捻軍」,而土民在控告中也強調湖團通捻,那就將這一經濟問題政治化,拋開土客民的恩怨糾葛,以良莠為標準確立處理此案的原則:客民良莠標準在於是否與「捻」有關,土民良莠標準在於是否參與「斂錢構訟」。

第一,通捻者驅逐,抗捻者嘉獎。追捕在逃的王團團首王長振,驅逐王、刁二團,準許其餘六團在當地合法居住,繳納賦稅,使湖田成為他們的永久家業,對抗捻而死的唐守忠等三人,則厚加撫恤,表彰他們效忠朝廷。

第二,構訟者懲戒,失田者歸還。對於參與訴訟的文生王獻華革除功名,對於被侵佔的田產,憑有效地契等官方文書,核實後從被逐王、刁二團退還的土地中如數撥還。而對於無法核准的土地則充作學田,用於興辦教育。

第三,恩威並施,緩和矛盾。通捻的僅是二團首領,而非全體團員,所以其餘團民全部赦免逐回山東本籍,並在山東鄆城縣設專門機構處理遣返團民的安置。同時合理安排對遣返團民的撫恤,對二團已種麥田派兵屯守,收穫後一半退給團民,一半作為屯兵的開支。二團果然「全數徙去,安靜回籍」。

  曾國藩雷霆手段,事件處理之後,又加警告:

湖團如再有窩匪通捻重情,經官府查明,小則拿犯誅懲,大則派兵剿辦;沛民也應將團民視同土著,永不再言驅逐之說。

經過曾國藩的調解,雙方盡消爭訟之嫌,同敦睦姻之誼。「湖團糾紛」實質上是在重大自然災害面前,廣大災民自發的大型移民潮,是一次十分無奈的自救。在移民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土、客之間的諸多矛盾衝突,核心問題在於雙方都在爭奪生存空間、爭奪土地權。曾國藩的處理雖然是為了維護大清王朝的利益,有其歷史局限性,但在某種程度上緩和了矛盾,基本穩定了局勢,避免更大規模的爭鬥發生。後來,山東團民為了表達對曾國藩的感激之情,先後在龍固和五段等地為他建了功德碑,讚揚他給予了大部分移民居住合法權的做法。

 

相關焦點

  • 與同事發生衝突怎麼辦?這五個技巧,讓你受用無窮,值得學習!
    身處職場,同事無疑是我們打交道最多的人,能與同事友好相處,精誠合作,自然是最好的,但這一點很難做到,甚至相安無事,有時都是很難的,因為職場中的利益關係、工作問題實在太容易引發衝突了。那麼,與同事發生衝突怎麼辦?
  • 看曾國藩,如何孝敬長輩關愛後輩讓家庭幸福
    如何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怎麼能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讓自己自律,讓家庭幸福,讓工作順利,讓父母安心,已經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俗話說「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必須要有責任,對自己,對家人更是如此。先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曾氏家訓,就足以震撼,看到《曾國藩家書》,更是佩服。從家書中更能體現曾國藩在為人處世修身齊家治國的的高瞻遠矚。
  • 李鴻章曾在背後諷刺曾國藩,曾得知後只回應14字,李聽後羞愧不已
    李鴻章曾在背後諷刺曾國藩,曾得知後只回應14字,李聽後羞愧不已李鴻章我們應該是比較熟悉的,他是清末洋務運動的帶頭人,也是晚清時期清政府的外交代表,抨擊他的聲音也主要來自於許多不平等的賣國條約基本都是李鴻章籤訂的,雖然很多條約在籤訂的時候都是因為我們國家實力弱小
  • 跟大清名臣曾國藩學習普通人如何成就偉大事業!
    其實不然,大清著名政治家曾國藩就是個普通人,但他的人生卻非常成功。有一個笑話,說曾國藩小時候在書房背書,背了半天背不下來,結果頭頂有個人說:唉,你咋這麼笨呢?我都背下來了!曾國藩抬頭一看,發現是個小偷,關鍵人家還真的背下來了!你想啊,曾國藩的智商連小偷都不如,為啥他成功了,小偷卻籍籍無名?
  • 曾國藩人生六戒五勤: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利益,往往是眾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誰獨佔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麼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劉邦攻破鹹陽,卻不敢佔據其地;曹操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卻終其一生不敢篡漢自立,他們都是怕成為眾矢之的。
  • 曾國藩的"狗骨頭"理論
    湘軍克復安徽後,水師將領彭玉麟曾給曾國藩上書"東南半壁無主,我師豈有意乎",曾國藩連呼"不成話,不成話"回絕了。其後更有以精通帝王學的王闓運以縱橫之術說服曾國藩起兵,曾國藩只是用手沾水寫了"荒謬"二字回敬,那麼,曾國藩真的沒有對造反動過心思嗎?
  • 利益衝突與臨床指南等文件中的偏好推薦有關
    利益衝突與臨床指南等文件中的偏好推薦有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03:27 丹麥歐登塞大學醫院Camilla H Nejstgaard團隊研究了利益衝突與臨床指南等文件中偏好推薦之間的相關性。
  • 各地整治公職人員利益衝突問題
    朱紅斌的查處源於金華市針對違規借貸、違規持股、低價購房和「一家兩制」利益衝突問題,集中開展清理規範專項行動。自行動開展以來,金華市共有6.5萬餘名黨員幹部進行自查,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對違規違紀的黨員幹部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10人。 義烏市因商而興,防止黨員幹部、公職人員利益衝突是該市預防腐敗、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的重要舉措。
  • 十二生肖屬性相衝,如何化解最好?
    婚後易經常發生衝突,彼此的婚姻由好到壞,難以長長久久。但是事在人為,所以屬相相剋也會有錯誤的時候,並不可全信。那麼生肖屬相相剋需要如何化解呢?,那麼可以利用自己孩子的生肖來化解。2、牛和羊相衝:可以選擇在馬年或鼠年生孩子來化解,同樣的原來,可以從十二生肖本身相合的屬相下手,還可以通過五行生剋化解。3、虎和猴相衝:可以選擇在豬年生孩子來化解。4、兔和雞相衝:可以選擇在狗年或龍年生孩子來化解。
  • 圓明園被燒後,曾國藩與左宗棠有截然不同的反應,誰愛國一目了然
    清末四大名臣中,曾國藩和左宗棠聲望最高,都達到了古代文人所謂「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但遺憾的是,清朝衰亡之時就「閉關」了,甚至連他們自己也無法再回到人間。有時候,做了多少功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真誠的愛國之心。誰是曾國藩與左宗棠的愛國?
  • 社評:中美不是價值觀衝突,而是利益之爭
    一些西方領導人喜歡使用「價值觀」這個概念,把他們與中國的摩擦定義成「價值觀衝突」,強調他們極力構建的反華統一戰線是「價值觀同盟」。中國人要小心不落入這當中的話語陷阱,好像中國的價值體系真的與西方社會格格不入一樣。北京反覆強調「人類共同價值」,這與一些西方人所說的普世價值的含義是很接近的。
  • 如何與有背景的人物打交道?曾國藩:阿諛奉承是最愚蠢的方式
    曾國藩為官絕學:升遷有道第十招——和有背景的人物打交道,要為我所用在官場和職場中,如何在自己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獲得最大升遷?可以說,即使曾國藩當時有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幫助,但如果沒有肅順為他從中斡旋,曾國藩的升遷之途不會如此順暢。但是,讓人十分詫異的是,當時的曾國藩和肅順並不熟悉,而且沒有任何往來。他僅僅通過一個中間人,就為自己找到了一條直達皇宮的升遷道路。
  • 三國演義——關東聯軍與董卓之間的利益衝突
    關東聯軍與董卓之間的利益衝突,漢朝的天下,有13個州。除司隸(中央)外,還有12個州(地方),各州下面的那(小國)多者有12個,少者也有5、6,大約有105那。因此,郡以上的地方盲員至少有17處。袁紹、曹操號召大家都來打董卓,傳單發遍全國。在這117處的地方官員中,一共只來了17處。還有至少100處的沒來。(若按正史,沒有18路的說法,打董卓的隊伍只會更少。)
  • 曾國藩大智慧:工作中難升職?學會這個,讓你步步高升!
    曾國藩大智慧:工作中難升職?學會這個,讓你步步高升!曾國藩的一部家書讓後世的子子孫孫都受益無窮。許多人推崇曾國藩的為人處世之道,將曾國藩家書奉為自己的人生指南,指導著自己的為人處世。曾國藩家書裡的一部分內容也被應用於當今的職場,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曾國藩是怎麼說的吧。當今社會是一個利益紛爭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盤根錯節,一個不小心,你就有可能損害了別人的利益。而在分蛋糕的時候,也有可能因為蛋糕分配不均而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曾國藩十分有先見之明地說了一句指導方針,叫利可共而不可獨。
  • 「品悟曾國藩智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正心修身為萬物之本,齊家,家為社會的最小整體單位,如何管理好一個家族、成為宗族的楷模,同樣是一門大學問。孝悌和家是曾國藩對於齊家的準則,在他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愛子敬親,不忘家庭,先後寫了近1500封家書,更是體現出他對自我修身和家庭的重視程度。
  • 美司法部反壟斷主管退出谷歌調查 迴避私人利益衝突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4日晚間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司法部反壟斷事務負責人馬坎·德拉希姆(Makan Delrahim)日前退出了對谷歌的反壟斷調查,旨在迴避私人利益衝突。報導稱,這種利益衝突源於德拉希姆之前的律師工作。早在2007年,他曾代表搜索巨頭谷歌收購廣告技術公司DoubleClick進行遊說。對此,美國司法部在一份聲明中給予了證實,稱「隨著對科技公司審查不斷取得進展,助理司法部長馬坎·德拉希姆(Makan Delrahim)重新審視了與司法部道德辦公室之前工作的潛在衝突。」
  • 二次出山的曾國藩,如何走出困境,成就了不世功勳
    序言:曾國藩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以及外交家,今天在這裡小編想以另外一種角度來解析曾國藩是如何走上成功之路的,也就是著重的分析一下,曾國藩在第二次帶領湘軍與太平天國決戰時,他都用了一些什麼辦法和在成功剿滅太平天國之後,他是如何讓自己安全落地的。
  • 曾國藩——孤獨的嘆息者
    ——《楚辭.漁父》正如詞懸日月的曲平一樣,曾國藩的世界裡裝滿了黎民百姓,江山社稷。最開始,他們都年輕氣盛,滿腔抱負,一腔熱血,試圖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一個屈原救不了楚國,同樣,一個曾國藩也救不了大清。
  • 兄弟曾國荃惹怒高官,曾國藩簡單一招,輕鬆化解危局
    曾國藩和曾國荃上陣「兄弟兵」,曾一同攻陷太平天國都城天京,因此立下汗馬功勞。在此次奪城戰役之前,當時的君主曾發過口諭稱:誰最先攻下天京誰就能被封為王。然而,最後曾國藩封了一等侯爵,曾國荃官位更小,只被封了個一等威毅伯,而且就是這個官位,還捎帶著一個異常嚴厲的責問。
  •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四人,誰的官職最高,諡號最尊?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這四位漢族大臣都是清末「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股肱之臣。可以這麼說,若沒有他們的存在,清朝定然會提前亡國。論爵位,以生前爵位而定,曾國藩當為第一。若要以死後追封而定,曾國藩、李鴻章同為第一。清代,賜給異姓功臣最高爵位就是公爵,其次是侯爵,再次是伯爵,而後公侯伯爵又分三等,一等最高,二等次之,三等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