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有背景的人物打交道?曾國藩:阿諛奉承是最愚蠢的方式

2020-12-17 客多邦

曾國藩為官絕學:升遷有道第十招——和有背景的人物打交道,要為我所用

在官場和職場中,如何在自己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獲得最大升遷?晚清名臣曾國藩的一生雖然褒貶不一,但其親身經歷的升遷方法,確實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而且,他的這些方法,被很多身處官場上的人廣泛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從而在不顯山不露水中,獲得巨大成功。

曾國藩早年在朝廷為官時,在還未得到道光皇帝信任的情況下,充分利用皇帝身邊的一些大紅人,為自己的升遷鋪設了一條條暢通無阻的大道。其中,肅順功不可沒。

熟悉大清歷史的人都知道,肅順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他是鄭親王端華的弟弟,真正的王公大臣,是清朝晚期的「顧命八大臣」之一,後被慈禧太后所殺。

可以說,即使曾國藩當時有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幫助,但如果沒有肅順為他從中斡旋,曾國藩的升遷之途不會如此順暢。

但是,讓人十分詫異的是,當時的曾國藩和肅順並不熟悉,而且沒有任何往來。他僅僅通過一個中間人,就為自己找到了一條直達皇宮的升遷道路。

曾國藩的經歷雖然富有傳奇色彩,但他善於利用有後臺有背景的人的方式,卻是非常有謀略。

曾國藩剛剛入朝為官的時候,肅順還在幕後,但已深得道光皇帝信任。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此時,33歲的曾國藩為翰林院一名從五品侍講,而27歲的肅順已經是一名從二品的散秩大臣,負責掌管皇宮裡的禁衛軍和城外的護衛軍了。

不過,肅順當時作為一名武官,平時並不參與文官們處理政務,因此,曾國藩只知其人,並不認識,也不熟悉。再說了,當時的曾國藩職位低微,也無法接觸到和道光皇帝朝夕相伴的肅順。

但一個機會還是從天而降。這一年,曾國藩奉命作為欽差大臣,前往四川主持鄉試。按照朝廷規定,欽差大臣需配備兩名侍衛。

而其中一名叫長順的侍衛為肅順的心腹。當時,曾國藩並不清楚長順的背景,也不知道他到底和肅順是何關係。不過,能見微知著的曾國藩卻從中發現了很多細節。長順雖然是一個二等御前侍衛,卻是四品頂戴,而且其腰上還繫著一塊皇宮裡價值連城的玉佩。

更讓曾國藩吃驚的是,他雖然是欽差大臣,但長順看他的眼神卻是似看非看,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

曾國藩當時就猜測長順一定是肅順最為信任之人,否則不會如此囂張。因此,曾國藩決定通過長順,攀上肅順。

那麼,曾國藩是如何做的呢?

相關焦點

  • 曾國藩:這九種人不可深交,越早遠離越好!
    人一生的成敗,都與朋友的好壞有很大的關係,晚清名臣曾國藩一生結交了很多良師益友,他還總結了一套「八交九不交」的理論。一起來看看曾國藩認為的九種不能交往的朋友,離他們越遠越好!因為一旦交友不慎,就會後患無窮,一起來看看吧!
  • 尊嚴至上,傲骨錚錚,最不喜歡阿諛奉承的3大星座
    我們每天生活在一個與人接觸的環境中,甚至很多人由於工作需求還需要與不同的人群打交道,而生活中,為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些人靠自己的真本事真心待人,能言善道,自然能交到很多朋友,獲得很多幫助,而有些人甚至出賣良心與尊嚴,刻意去討好巴結別人,從而獲得別人更多的幫助。
  • 曾國藩一生不會交的8種人,看看你遇到過沒有?
    清朝的時候,曾有句話在民間廣為流傳,那就是: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作為清朝重臣,曾國藩看人識人可謂一絕,他身居高位數十年,能一直屹立不倒,也和這方面有著莫大的關係,對於朋友,曾國藩總結了這樣一句話:「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可見朋友的重要性,他覺得這8
  • 「雞湯文」動輒擺出曾國藩!曾國藩:我家沒燉那麼多雞湯……
    01前言自媒體時代,如果我們要評出在標題上露面最頻繁的歷史名人,我想曾國藩絕對排第一,並且遙遙領先。幾乎每天,筆者都能夠從微信朋友圈或者微信群裡看到《曾國藩:XXX……》之類的文章,並且多數都是「雞湯類」,不痛不癢的。筆者算得上博覽群書,對曾國藩極其著作都還是比較熟悉,哪裡就見到他有那麼多「雞湯」呢?
  • 曾國藩落魄時如何應對?善用權謀術,避免急功近利,一切水到渠成
    晚清名臣曾國藩提供了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這是一個弱者如何攀上強者的真實故事,也是一個落魄書生如何得到貴人幫助的真實故事。這不是普通的人際交往,而是影響曾國藩一生的權謀術。曾國藩通過權謀術,輕鬆找到軍機大臣穆彰阿的軟肋,並得到他的賞識,成為其座下首席大弟子。
  • 如何拙能勝巧?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一個大人物!
    曾國藩教你如何拙能勝巧?這個智慧讓其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一個大人物!大家好,歡迎收看國學秘籍。曾國藩說天下之志拙能勝天下之至巧,就是說笨拙呀勝過技巧?那麼曾國藩考秀才考了七次,舉人和進士卻非常順利,相比之下呢,他的那些同學很多人早早就成了秀才,然後呢就站在邊上等著看曾國藩父子的這個笑話,結果後來這些人裡頭連個舉人都沒弄出來,所以曾國藩的人生哲學就是尚拙,既然笨那麼曾國藩就充分發揮這個笨的長處,做事呢,從來不走捷徑,總是按照最笨的方式去做,追求的是紮實徹底
  • 曾國藩擁兵百萬,為何不稱帝?左宗棠送來密信勸說,曾國藩改一字
    1864年8月,湘軍攻破太平天國首都南京,曾國藩的個人威望達到了最高峰。此時的曾國藩擁有兵員人數,已經達到了百萬之巨,這已經是全國最大的軍事力量。此時的曾國藩完全可以來個「黃袍加身」,這樣極有可能推翻滿清統治,漢族重新統治中國。
  • 曾國藩:傲慢和話多是兩大兇德
    榜樣不一定一出生就是榜樣,現在很多人都在學習曾國藩,我們聽過太多曾國藩的事跡,可曾思考曾國藩是如何從普通人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的呢?一個傲慢的人是不會有什麼人際關係、人脈的,不僅如此,他們可能連最起碼的父母、夫妻、兄弟之間的關係都處理不好。 《三國演義》中關羽的失敗,全在於他過於驕傲。關羽是猛將,有勇有謀,斬顏良誅文丑,溫酒斬華雄,千裡走單騎,單刀赴會等等,都足以證明他的能力非凡。 但過於高傲自戀卻讓關羽敗亡。關羽在樊城水淹七軍,就有些得意了。
  • 看看清朝曾國藩做的這4條,職場扶搖直上
    曾國藩組建湘軍的時候,就碰到過很多倚老賣老的將領,最開始是和那些腐朽墮落的官僚硬扛,後來兵變差點害死曾國藩,最後曾國藩開始變得圓滑,變得和光同塵起來,但是不代表曾國藩變得和那些同僚一樣,而是更加努力的編制湘軍。
  • 曾國藩人微言輕時,如何駕馭朝中一品大臣?方法簡單,手段高明
    閱讀提示:本專欄是一個系列,講述曾國藩如何運用馭人術,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全過程。沒有高深的理論,只有曾國藩曾經使用過的方法。建議從第一章看起,以全面了解曾國藩的馭人術。下面,我們用曾國藩駕馭軍機首輔大臣穆彰阿的事例詳細講解。穆彰阿,滿洲鑲藍旗人。他和很多不學無術的八旗子弟不同,是進士出身,是八旗子弟中的翹楚人物,因此,深得道光皇帝信任,一路升遷,做到宰輔的位置上,權傾天下。當時,大清王朝的大半總督、巡撫等封疆大吏,都出自穆彰阿的門下。
  • 你是怎麼看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人?
    對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界定比較難,哪些語言哪些行為?在什麼場合發生?是比較模糊的概念,只是一部分人感覺到的現象定性為溜須拍馬,阿諛奉承,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人們嗤之以鼻的,溜須拍馬,阿諛奉承行為,他和正常的工作關係、生活關係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就舉例來區別一下。
  • 火燒圓明園後,曾國藩為什麼大言不慚地說「英法有德於我」?
    京城都被人家攻佔了,行宮都被人家燒毀了,國寶都被人家搶劫一空了,曾國藩竟然還大言不慚高呼「英法有德於我」,這實在令人費解。(曾國藩)誠然,曾國藩說出此番話是有特定歷史背景的,時間是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
  • 不使阿諛奉承的小人得志
    某個國家的《軍人手冊》規定的禮節禁忌是:「當面直接讚頌長官或者上級是庸俗的,無論你對上級多麼欽佩,當面讚頌都有阿諛奉承嫌疑,容易引起誤解。」「如果你對上級非常佩服,非常尊重,請用以下三種方式表達:第一,對上司施以標準軍禮。第二,認真執行上級指示。
  • 曾國藩:人生,擇善而交
    【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 曾國藩所交朋友,均是奮發有為,努力向上的人,曾國藩時常告誡自己的朋友親人,交朋友要遠離那些不思進取、碌碌無為的人。 曾國藩的弟弟曾要去衡陽讀書,曾國藩大力反對,原因便是那裡的人許多都是碌碌無為、不思進取。
  • 曾國藩寫在家書中的8字箴言:該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教子持家?
    清室能將這一特權交給一個漢人,這足可見曾國藩地位之高。而說到歷史功績,曾國藩的一生其實是毀譽參半、褒貶不一的。但無論肯定還是否定,人們莫不對他的家書推崇備至。因為《曾國藩家書》不僅記錄了一些家務事,還蘊藏著許多為人處世、教子持家的深刻道理。
  • 曾國藩初入官場,用一首詩引起道光皇帝關注,用一張告示獲得升遷
    閱讀提示:本專欄是一個系列,講述曾國藩如何運用馭人術,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全過程。沒有高深的理論,只有曾國藩曾經使用過的方法。建議從第一章看起,以全面了解曾國藩的馭人術。#自己地位低微的時候,如何才能引起高層領導的關注?
  • 曾國藩:越是小人,身上越有這四點特徵,趁早遠離,才是明智之舉
    實際上,越發奸險小人,的身上就越有下列4點特點,大家應當要學好辯明奸險小人,儘早避開,才算是最明智的選擇!小人很難對付,要堤防小人就要避而遠之,少打交道,這樣就很難被小人鑽了空子,被小人欺負。其實,越是小人,身上就越有以下四點特徵,我們應該要學會明辨小人,趁早遠離,才是明智之舉!
  •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論貢獻,誰排第一位?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有兩種說法。一是曾,左,李,張,即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二是曾,左,胡,彭,即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我們以第一種說法為準。曾國藩功勞也大,而最大功勞是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把清廷打了個七零八落,八旗兵腐朽沒落,不堪一擊,外國列強幹預是杯水車薪,全靠曾國藩組建湘軍,才力挽狂瀾。如果不是曾國藩帶兵剿滅太平天國,清廷就垮臺了,曾國藩對清廷的重要,別人比不了。
  • 「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肺腑之言:為人不可太聰明,說話不能嘴太笨
    於是才有了"為官必學曾國藩,千古智謀一奇人"這句話。雖然曾國藩在官場上、為人處世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曾國藩卻告誡後人:為人不可過於"聰明",易招致禍患;說話不能嘴太笨,小心討人嫌。貶低別人抬高自己是愚蠢,貶低自己抬高別人是情商。但是,曾國藩也同時告訴我們:"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自柔出,柔能克剛"。
  • 曾國藩變臉記:從「惡人」到「楷模」的鹹魚翻身史
    如何講述晚清名臣曾國藩的生平,本身就是一個精彩的故事,因為不同的故事版本,既可以有激烈矛盾的基調,因時而變的立場,也可以有高度同質化的運用。作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湘軍統帥、洋務派代表人物,曾國藩自晚清民國至今的形象演變史,堪稱一部「變臉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