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初入官場,用一首詩引起道光皇帝關注,用一張告示獲得升遷

2020-12-20 客多邦

閱讀提示:本專欄是一個系列,講述曾國藩如何運用馭人術,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全過程。沒有高深的理論,只有曾國藩曾經使用過的方法。建議從第一章看起,以全面了解曾國藩的馭人術。

#曾國藩#自己地位低微的時候,如何才能引起高層領導的關注?曾國藩提供了一個簡單、實用的方法。

曾國藩還是一名七品芝麻官的時候,就用一首詩和一張告示,引起道光皇帝關注,並駕馭道光皇帝按照自己的思路走,一步步迫使他提拔自己。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30歲的曾國藩終於得以進入官場,成為翰林院一名從七品檢討。清朝時期,七品檢討就是一個地位非常低微的基層公務員,尤其是在大員雲集的京城,誰也不會讓把一名七品芝麻官放在眼中。

本來,一心想做一名好官的曾國藩,進入官場後才發現,朝廷一直提倡的「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思想,就是一句冠冕堂皇的空話。官場上腐敗不堪,每個人都在費盡心機地爭權奪利,撈銀子,根本無人真正用心為朝廷辦事。曾國藩的理想,與上司和同僚們的想法格格不入,大家不僅不喜歡他,還處處壓制他。因此,曾國藩在翰林院檢討位置上工作三年時間,沒有任何建樹。

這也讓曾國藩清楚地看到,要想獲得升遷和朝廷重用,唯有皇上才能主宰他的命運。

道光皇帝日理萬機,不要說曾國藩一個小小的從七品芝麻員,就是四品以下的官員,他也不會從心裡牢牢記住其名字。曾國藩為了能讓道光皇帝知道自己,頗費心思。

01曾國藩用一首詩,引起道光皇帝的關注

盛世修史,道光皇帝中期,雖然內憂外患,但總體還算平靜,因此,負責編修國史、草擬各種典禮文件的翰林院就比較繁忙。可是,曾國藩由於受到上司和同僚壓制,每天除了讀書寫字,鑽營程朱理學外,根本沒有什麼實際的工作可做。

這讓曾國藩十分著急,他進入仕途,就是為了建功立業,為天才蒼生謀福,豈能整天無所事事?

可是,無人知道曾國藩的野心。縱觀整個朝廷,唯有一人無不時時刻刻殫精竭慮,為恢復大清王朝的康乾盛世而努力,此人就是道光皇帝。

可是,如何才能讓道光皇帝知道自己的苦心呢?曾國藩是一個文人,只能從文章上來做文章了,為此,他特意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為:飽食甘眠無用處。

曾國藩此詩,帶著頹廢,迎合了當時很多無心為朝廷辦事的官員,一時間,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道光皇帝雖然身在深宮,但耳目眾多,很快就知道此詩為翰林院的曾國藩所作,十分氣憤,覺得翰林院的工作很重要,怎能「飽食甘眠無用處」呢?如果大清的官員都像曾國藩一樣,那麼,天下豈不亂套了?

這就是曾國藩要的效果。要想駕馭一個高高在上的人,絕不能用阿諛奉承的方法,因為他們聽到的太多了,早已麻痺。而唯有觸及到其利益的事情,才能引起對方的重視。

道光皇帝決定來一個突然襲擊,抽查翰林院編撰國史的情況,如果都像曾國藩所說的一樣,大家只知道吃和睡,一無是處的話,他定要重重責罰。

一天早上,太陽剛剛升起,道光皇帝就帶著四名侍衛和一名隨侍太監,出現在翰林院的門口。整個翰林院的人見皇上突然造訪,慌忙放下手中的活,來到院子中跪迎。

道光皇帝象徵性地翻看了侍讀學生趙楫奉上的翰林們寫的各種文章後,漫不經心地問道:「曾國藩呢?有什麼新作沒有啊?怎麼能說『飽食甘眠無用處』呢?」

相關焦點

  • 曾國藩:阿諛奉承是最愚蠢的方式
    曾國藩為官絕學:升遷有道第十招——和有背景的人物打交道,要為我所用在官場和職場中,如何在自己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獲得最大升遷?晚清名臣曾國藩的一生雖然褒貶不一,但其親身經歷的升遷方法,確實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而且,他的這些方法,被很多身處官場上的人廣泛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從而在不顯山不露水中,獲得巨大成功。曾國藩早年在朝廷為官時,在還未得到道光皇帝信任的情況下,充分利用皇帝身邊的一些大紅人,為自己的升遷鋪設了一條條暢通無阻的大道。其中,肅順功不可沒。
  • 曾國藩心學:領導重用你前的三次考核,錯過一個,都和升遷無緣
    《曾國藩心學》不講晦澀艱深的道理,只分享曾國藩那些靠心學獲得升遷和朝廷重用的真實技能,看他如何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從而給我們帶來啟發,打開普通人逆襲的大門。為了能系統、快速掌握曾國藩心學,建議從第一章看起。
  • 曾國藩落魄時如何應對?善用權謀術,避免急功近利,一切水到渠成
    晚清名臣曾國藩提供了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這是一個弱者如何攀上強者的真實故事,也是一個落魄書生如何得到貴人幫助的真實故事。這不是普通的人際交往,而是影響曾國藩一生的權謀術。曾國藩通過權謀術,輕鬆找到軍機大臣穆彰阿的軟肋,並得到他的賞識,成為其座下首席大弟子。
  • 曾國藩33歲前受上司打壓後悟出:要想在官場上立足,得懂權謀術
    他靠著自己總結的方法,遊弋於帝王和權臣之間,在夾縫中獲得了巨大成功。曾國藩的權謀術,來源於自己的為官實踐,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實用價值,已經被廣泛運用到官場和商場上。一些研究者也認為,只要懂得運用曾國藩的權謀術,無論在亂世還是盛世,都能派上用場,即「亂世可成梟雄,盛世可為富商」。
  • 曾國藩人微言輕時,如何駕馭朝中一品大臣?方法簡單,手段高明
    閱讀提示:本專欄是一個系列,講述曾國藩如何運用馭人術,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全過程。沒有高深的理論,只有曾國藩曾經使用過的方法。建議從第一章看起,以全面了解曾國藩的馭人術。曾國藩則不一樣,他初入官場時,人微言輕,誰也沒把他放在眼中,但他非常清楚,要想出人頭地,就必須在別人駕馭自己的同時,尋找機會,反客為主,駕馭對方。下面,我們用曾國藩駕馭軍機首輔大臣穆彰阿的事例詳細講解。穆彰阿,滿洲鑲藍旗人。
  • 為何官場上有些人如魚得水,有些人舉步維艱?曾國藩:和做人有關
    為何有些人在官場上如魚得水,遊刃有餘,而有的人卻是舉步維艱,終身不得志?這和能力無關,和做人有關。晚清名臣曾國藩從實踐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方法。鹹豐四年(公元1854年)九月上旬,曾國藩奉鹹豐皇帝的命令,帶領湘軍攻打江西重鎮九江。
  • 曾國藩十年七遷,官至二品大員,多虧了這兩位「伯樂」!
    道光皇帝知道此事後,在朝堂上大加訓斥曾國藩,說他這樣做不對,曾國藩辯解說道:「有的官員一年過兩次生日,難道母親可以分兩次生孩子嗎?」   道光皇帝雖然覺得曾國藩說得有道理,但還是下不了臺,這個時候軍機大臣穆彰阿替曾國藩求情,道光皇帝於是坡下驢,不但沒有處罰曾國藩,還從打心眼裡開始慢慢喜歡這個一身正氣的曾國藩。
  • 曾國藩的最高職務,放現在是什麼官職?整個清朝,難有與其比肩者
    曾國藩是春秋儒家大賢曾子的七十世孫,到他這輩,雖難說是名門世家,卻也算的上是書香門第。父親曾麟書是教書的秀才,曾國藩也因此啟蒙較早,再加上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曾國藩的學識自然出眾。道光十八年中進士入翰林院,開始仕途,到同治十一年病逝,被追贈太傅,曾國藩的一生,經歷了無數次宦海沉浮。
  • 「不走夜路,不獨爬惡山」的祖訓,為何會影響曾國藩一生?
    晚清名臣曾國藩的祖先是春秋末年思想家曾子,留下的祖訓非常多,比如早起、打掃潔淨、誠修祭祀、善待親族鄰裡等等。這些祖訓,對曾國藩的影響非常大,其中,他家留下的「不走夜路,不獨爬惡山」的祖訓,更是影響了曾國藩一生。那麼,在曾國藩家的這條祖訓中,有何特別之處呢?我們先來看看曾國藩是如何遵守的。
  • 道光皇帝去世之前,他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
    道光皇帝駕崩之前,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在道光年間,道光皇帝臨去世前,一直在為未來家業選擇繼承人而惆悵。道光皇帝的兩個兒子奕詝和奕訢,成為了道光皇帝的主要候選人。恭親王奕訢在清朝歷史上是一位有非凡成就的人物,在鹹豐皇帝去世時,恭親王奕訢不僅幫助慈禧太后贏得了滿朝文武的敬重還順勢幫助同治帝徐圖自強。我們今天所要講述的主人翁就是這位恭親王,這麼有才幹的一位人物,道光皇帝為什麼卻選擇了鹹豐帝成為清朝的掌門人?道光皇帝為何會選擇鹹豐帝成為下一任家業繼承人。
  • 曾國藩進宮面聖失敗,花400兩請人抄下宮中字畫,從此仕途高升
    大到官場晉升,中到做生意談項目,小到孩子上學,沒有人脈關係就要波折許多。 自古如此,多大的官員、多能幹的商人都不能免俗。 曾國藩就是運營人際關係的高手,他深諳交際之道,對上司、對平級、對三教九流,都有一套交際法則,使得他無論在還是落難的關鍵時刻,都有貴人出手相助,一路化險為夷、平步青雲。
  • 他是專門揭露皇帝戴綠帽子的詩人,其中一首詩直接氣死皇帝
    張祜,唐代著名詩人,約(公元782年)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初寓姑蘇,後至長安,長慶中令狐楚表薦之,沒有成功。後支諸侯府當幕僚,又被另一著名詩人元稹排擠,最後流落到淮南,因為喜愛丹陽曲阿地,隱居以終,卒於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
  • 歷史上摳門的皇帝,道光用炸醬麵打發大臣,趙匡胤捨不得吃羊肉!
    道光皇帝——旻寧道光帝說起清朝最摳門的皇帝,非道光莫屬,跟爺爺輩的乾隆相比,可謂天上地下之別,講究排場的基因在道光這一代,消失了!貴為皇帝的道光,在繼位之初就昭告天下,表示:百姓足,君孰於不足?所有大臣一起進貢,這樣就算違抗命令,皇帝也不可能把所有人殺頭,這個對策相當不錯。誰知道固執的道光皇帝並沒有輕易收下貢品,採取了一個折中的方法:原本收1000匹絲絹,現在只收200匹。其他物品一樣,在數量上減少。為此,宮中人們議論紛紛:200匹絲絹夠誰用。道光就出面解釋了,多穿舊衣服不久解決了?
  • 他的一首詩被用了千年,李白、白居易、辛棄疾都曾用過他的典故
    李白在詩中提到過「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剡中」,白居易寫過「斜日早知驚鵩鳥, 秋風悔不憶鱸魚」,辛棄疾也曾寫過「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上面這幾位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大詩人,大詞人。為什麼他們都在詩裡提到了「鱸魚」一詞呢?這詞的典故又出自哪裡呢?
  • 曾國藩一生歷經3個朝代,他曾上奏罵鹹豐帝,鹹豐會如何應對?
    曾國藩一生歷經了三個朝代道光、鹹豐和同治,他的政治發端於道光年間。正是在道光皇帝的器重下,曾國藩只用了短短的10年時間,就從一個芝麻官一躍至二品的朝廷大員。正當曾國藩在官場上得意洋洋之際,皇帝道光離世。這一年,曾國藩39歲,已經是大學士,還兼任兵部和禮部的右侍郎。
  • 道光皇帝成為皇位繼承人,是其爺爺乾隆皇帝決定的嗎?
    我認為乾隆不可能公開作出這種表態的,因為自雍正皇帝開始,清朝就開始了「秘密立儲」的制度,即便道光的爺爺乾隆非常傾向於旻寧(道光)繼位,也不會直接說出非他繼承不可的話。不過,乾隆和嘉慶對旻寧(道光)的確都是寄予厚望,將他作為接班人培養倒確有其事。
  • 道光皇帝秘密遺詔揭秘
    清帝立儲檔案  展品名稱:道光秘密立儲檔案  所載內容:由紅色筆跡用滿、漢兩種文字在白紙上豎式寫著:「皇四子奕立為皇太子」,在其右邊又用漢字豎寫一行:「皇六子奕封為親王」。  千年歷史檔案  激起讀者強烈反響  4月13日,本報用整版的篇幅報導了《中國千年歷史檔案第一展》即將開展的消息,在西安廣大市民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本報新聞熱線82243110一大早就響個不停,近百名市民打進熱線表達自己對「國寶」檔案的關注和期待目睹的心情。
  • 皇后的去世演變成官場災難
    面對著24歲的女兒,皇帝不由得又想到了她的生母,心裡又是一陣酸楚:「同來侍宴承歡處,為憶前弦轉鼻辛。」乾隆三十年(1765年),皇帝第四次南巡,又一次經過山東。與前三次一樣,皇帝都沒有進濟南城。皇帝賦詩一首,說明不進濟南的原因:四度濟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 權色官場文:步入官場,和美麗女人相知,一起經歷官場風風雨雨!
    今天小編推薦的是權色官場文,第一本《紅粉升遷路》,初入官場,和美麗女人汪江玥一起閱盡塵間的悲歡離合。一起來看看吧!一開始,他告訴她自己離了婚,妻子離婚不離家,她心裡不踏實,總是用電話來搔憂汪江玥,希望能逼她離開。李小山說離婚了只是給自己與杏兒同居找的一種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