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本專欄是一個系列,講述曾國藩如何運用馭人術,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全過程。沒有高深的理論,只有曾國藩曾經使用過的方法。建議從第一章看起,以全面了解曾國藩的馭人術。
#曾國藩#自己地位低微的時候,如何才能引起高層領導的關注?曾國藩提供了一個簡單、實用的方法。
曾國藩還是一名七品芝麻官的時候,就用一首詩和一張告示,引起道光皇帝關注,並駕馭道光皇帝按照自己的思路走,一步步迫使他提拔自己。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30歲的曾國藩終於得以進入官場,成為翰林院一名從七品檢討。清朝時期,七品檢討就是一個地位非常低微的基層公務員,尤其是在大員雲集的京城,誰也不會讓把一名七品芝麻官放在眼中。
本來,一心想做一名好官的曾國藩,進入官場後才發現,朝廷一直提倡的「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思想,就是一句冠冕堂皇的空話。官場上腐敗不堪,每個人都在費盡心機地爭權奪利,撈銀子,根本無人真正用心為朝廷辦事。曾國藩的理想,與上司和同僚們的想法格格不入,大家不僅不喜歡他,還處處壓制他。因此,曾國藩在翰林院檢討位置上工作三年時間,沒有任何建樹。
這也讓曾國藩清楚地看到,要想獲得升遷和朝廷重用,唯有皇上才能主宰他的命運。
道光皇帝日理萬機,不要說曾國藩一個小小的從七品芝麻員,就是四品以下的官員,他也不會從心裡牢牢記住其名字。曾國藩為了能讓道光皇帝知道自己,頗費心思。
01曾國藩用一首詩,引起道光皇帝的關注
盛世修史,道光皇帝中期,雖然內憂外患,但總體還算平靜,因此,負責編修國史、草擬各種典禮文件的翰林院就比較繁忙。可是,曾國藩由於受到上司和同僚壓制,每天除了讀書寫字,鑽營程朱理學外,根本沒有什麼實際的工作可做。
這讓曾國藩十分著急,他進入仕途,就是為了建功立業,為天才蒼生謀福,豈能整天無所事事?
可是,無人知道曾國藩的野心。縱觀整個朝廷,唯有一人無不時時刻刻殫精竭慮,為恢復大清王朝的康乾盛世而努力,此人就是道光皇帝。
可是,如何才能讓道光皇帝知道自己的苦心呢?曾國藩是一個文人,只能從文章上來做文章了,為此,他特意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為:飽食甘眠無用處。
曾國藩此詩,帶著頹廢,迎合了當時很多無心為朝廷辦事的官員,一時間,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道光皇帝雖然身在深宮,但耳目眾多,很快就知道此詩為翰林院的曾國藩所作,十分氣憤,覺得翰林院的工作很重要,怎能「飽食甘眠無用處」呢?如果大清的官員都像曾國藩一樣,那麼,天下豈不亂套了?
這就是曾國藩要的效果。要想駕馭一個高高在上的人,絕不能用阿諛奉承的方法,因為他們聽到的太多了,早已麻痺。而唯有觸及到其利益的事情,才能引起對方的重視。
道光皇帝決定來一個突然襲擊,抽查翰林院編撰國史的情況,如果都像曾國藩所說的一樣,大家只知道吃和睡,一無是處的話,他定要重重責罰。
一天早上,太陽剛剛升起,道光皇帝就帶著四名侍衛和一名隨侍太監,出現在翰林院的門口。整個翰林院的人見皇上突然造訪,慌忙放下手中的活,來到院子中跪迎。
道光皇帝象徵性地翻看了侍讀學生趙楫奉上的翰林們寫的各種文章後,漫不經心地問道:「曾國藩呢?有什麼新作沒有啊?怎麼能說『飽食甘眠無用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