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消費者對嬰幼兒配方奶粉日益關注,而進口產品更是受到消費者「青睞」,根據中國奶業協會官網數據,2017年我國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為29.6萬噸,同比增長33.37%。不過在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快速增長的同時,南都記者了解到,國產產品近一兩年來亦接連發力,那麼在價格、信任度(關注度)等方面,國產產品與進口產品目前情況如何?對此,南都記者選取了部分進口和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進行相關數據調研。
PART1 線上
國貨價格堅挺
與進口貨正面PK
對於消費者而言,嬰幼兒配方奶粉的質量與價格是最敏感的兩大部分,其中價格是消費者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在消費者過往印象中,大多是進口產品「價格高」,國產產品「價格低」。
對此,南都記者選取了雅培、惠氏、諾優能、安滿(恆天然)、美贊臣、伊利、飛鶴、合生元、多美滋、雀巢及貝因美等國內外配方奶粉品牌的一個子品牌,並以1段(0至6個月)產品,綜合天貓、京東、網易考拉及貝貝網的數據進行價格梳理。(具體見圖)。
就價位區間方面,南都記者梳理統計發現,200元以下的產品為兩個,300元以上的產品為四個,其餘均為200至300元價位,其中南都記者還發現,國產品牌貝因美的菁愛價位處於200元至300元區間,而伊利的金領冠珍護、飛鶴的星飛帆價格,部分電商售價更在300元以上,換言之,國產品牌與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在價格上採取正面PK。
據記者了解,對於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來說,電商平臺正在品牌銷售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中國商業聯合會下屬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發布的《2018上半年快消品B 2C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18上半年,嬰幼兒配方奶粉銷售前三名中,僅京東超市嬰幼兒配方奶粉所佔市場份額就已達60%。
PART2 線下
部分本土品牌價格
高于洋品牌
近日,南都記者走訪廣州市內大型超市和母嬰用品店發現,無論品牌還是種類,其貨架上的進口奶粉均多於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以海珠區一家大型華潤萬家超市為例,美贊臣、多美滋、雅培、愛他美和金領冠均被擺到了最顯眼的位置;而在海珠區一家沃爾瑪好又多,以1段嬰幼兒配方奶粉為例,南都記者看到,惠氏、美贊臣、合生元、雀巢、雅培和金領冠都在銷售的顯眼位置中。
價格方面明顯高於線上渠道,特別是相對跨境進口的同品牌洋奶粉而言,這種差異更為顯著。本土品牌方面,合生元和伊利、聖元等佔據了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主要位置,其中,合生元主打原罐進口,伊利金領冠的部分產品奶源也強調進口。
總體而言,國產品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在線下價格上,與國外品牌差距並不大,主力產品價格均在200元到300元/罐,其中有部分本土品牌的價格甚至比一些洋品牌高。
PART3信任度
洋貨依然受信任,國貨逐步「發力」
除價格外,產品質量也是消費者關注的重要部分,也是與消費者建立信任的橋梁,而銷售量則是反映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度,南都記者根據上述抽樣品牌梳理發現,雖然進口品牌配方奶粉目前依然深受消費者信任,但國產品牌的奶粉在信任度方面也逐步「發力」。
以天貓中相關品牌旗艦店具體品類數據為例,抽樣品牌中的1段奶粉中,累計銷量超過1萬筆的品牌為合生元、貝因美、諾優能、美贊臣、伊利和飛鶴,其中合生元的貝塔星1段累計銷售量為23597筆居首,而第二位為貝因美的菁愛(23098筆),另外伊利和飛鶴的1段配方奶粉累計銷售量也突破11000筆以上。
又以京東為例,20 18年第三季度,賣得最好的前19個嬰幼兒奶粉品牌中,美素佳兒、諾優能、愛他美、惠氏、美贊臣、雅培、雀巢、貝因美、惠氏、伊利均有產品入圍,其中,美素佳兒、惠氏和美贊臣各有4個sku(品類)入圍,愛他美2個sku入圍,其餘品牌各一個sku入圍。
具體到銷量方面,美素佳兒3段排名第一,其次是諾優能3段,愛他美3段緊隨其後,排名第三;國產奶粉方面,貝因美菁愛系列和伊利金領冠3段分別排名第10和第20位。
當然,除銷量之外,消費者對產品的反饋亦是對產品信任度的一個反映。南都記者根據iTrust與12315客戶滿意度測評中心2018年度《嬰幼兒奶粉消費者滿意度十大品牌》顯示資料,排名第一為雅士利,其次分別為伊利、飛鶴、多美滋、合生元及貝因美,但值得注意的是惠氏、諾優能、美贊臣、安滿和雅培等南都記者抽樣的品牌,並未在該榜單中。
紅黑榜
國產奶粉質量抽檢合格率達99%
與銷售形成對比的是,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質量已顯著增強。在2018中國奶業20強(D20)峰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有關人士表示,當前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質量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近三年抽檢合格率達到99%以上。
另外,近期由中國奶業協會和農業農村部奶及奶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共同發布的《中國奶業質量報告(2018)》也顯示,去年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合格率為99.5%,三聚氰胺等重點監控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已經連續9年保持在100%。
不過在合格率高達99%之際,亦有「漏網之魚」。
今年6月1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根據《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以下簡稱《細則》)等規則檢查後,連發5條奶粉企業的檢查情況通報,其中貝因美、伊利、聖元、多美滋和三元出現不合規情況。以伊利為例,其違規項目為一臺生化培養箱未按照設備測試證書的偏差數值進行溫度糾偏;貝因美是採購的DHA藻油粉種類不一致;而多美滋則是部分設備未具有生產許可以及食品安全管理不到位。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