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每個人都有一顆熱愛公益的心;也許,每個人都渴望參與一次公益活動;但其實,公益一直都在每個人身邊,善意之舉無處不在。近日,山西運城一麵館的「暖心通知」走紅網絡視頻平臺。通知內容稱:「遇困難者,本店免費提供午餐和晚餐,不求回報,希望你以後可以幫助他人。」
六張桌子,十二把板凳,明亮的櫥窗……不大的「暖心麵館」裡處處洋溢著河東小城淳樸憨厚的溫馨之情。麵館掌柜——張彥峰,是地地道道的黃河岸邊平陸人。三十而立的張彥峰與妻子帶著年輕時受助於人的感激之心,今年7月份開始了他的「一碗麵溫暖一座城」的愛心小善舉。
一元錢的善舉讓他惦念了近20年。
少年時的張彥峰生性頑皮,15歲時的他與朋友一起結伴到西安打工,白天求職找工作,晚上無處安頓的他們就靠在餅子攤的火爐邊湊合一宿。到飯點時,三個人就用兜裡僅剩的三毛五毛湊夠了一元錢,買了5個饅頭吃。
張彥峰討水喝時,饅頭店的老闆知曉了他們受難的情況,就多拿了幾個饅頭給幾個大小夥子吃。張彥峰稱,人在最難的時候,被感動的瞬間是最難以忘懷的。饅頭店老闆多給的饅頭,讓他牢牢記了近20年。
父親啟蒙,開始廚師之路。
張彥峰的父親先前在鎮上從事肉製品營生,「做生意,講究的是心善,善心散播了,人氣就來了。」張彥峰父親做的熟食味美價廉,特別是滷的牛肉入口即化、鮮香無比。逢年過節時,張彥峰還和老父親一起幫襯村民宰牛殺豬,收穫了頂呱呱的口碑。在老父親的教育和指導下,張彥峰決心學習和從事廚師行業。開始創業後,在運城先後開了三次飯店,將自家牛肉融入到了平陸名吃油潑麵中。
創業艱辛路難走 善舉之心受羈絆
「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張彥峰和妻子經常勉勵自己的話。其實早在創業初期,張彥峰和妻子就有了「一碗麵」善舉的想法,但無奈在2016年前後,麵館營生開始走下坡路,難以維持生計,這想法也就被一再擱置。但這個黃河岸邊的樸實漢子懷揣著少年時代的感動,在生計最艱難的時候還堅持著「給苦難人一杯水、歇歇腳」的細微愛心。
朋友相助麵館再開張,「老家味道」善心計劃真實施。
今年的6月份,在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下,張彥峰和妻子重新張羅起了麵館生意。張彥峰給自己的麵館取名「老家味」,他稱,家是中國人的根,面是黃河岸邊的魂。「一碗油潑麵,嘗盡老家味。」希望能盡一己之力,讓苦難者在小麵館都能有家的感覺。麵館重新張羅起來後,他給自己定了一個「三不掙」的規矩,一是不掙落難人的錢,二是不掙下苦人的錢,三是不掙孤寡老人的錢。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意也日漸好轉,他和妻子也漸漸走出低谷期。張彥峰一直相信這是個有人情味的年代,兩次受助於人的經歷,也讓他和妻子更加堅定了「一碗麵」的愛心小計劃。
勤勞致富靠雙手 期盼愛心能傳遞
「暖心通知」張貼後,被顧客拍下來發在了短視頻平臺上,問及走紅後有何變化和感觸。憨厚的張彥峰答道「從準備張貼時的猶豫忐忑到現如今的平常心,愈發讓自己覺得這件事做對了,並且打算一直做下去。也不擔心之後的坎坎坷坷,相信這個社會的溫度,如果可以的話這份愛心能傳遞下去更好。」
樸實憨厚的小夫妻,一碗地道爽口的家鄉面,溫暖了黃河岸邊的大運城。(圖文/範嘉更)
註: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