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漢唐時期便學習著中華文化,進而衍生出自身獨特的文化,而兜襠布不是其中之一。這最初為國人熟知還是因為侵華戰爭,日本軍人厚重的軍服下的「內褲」,對於日本軍人它的作用可不小。
這可是正宗從中國流出,不過國人早已不穿,日本將其作為傳統文化延續至現在。製作兜襠褲的布料是全日本最好的布料,而日本布料在世界上本就出名。布料的吸汗性極強,可以讓襠部保持乾爽,可以預防外痔等各種疾病,甚至還有按摩的作用。
兜襠布還被賦予著日本民族精神,繫緊兜襠布,有著下定決心的深遠意思。兜襠布除了做內褲用外,還有三個額外用處,作用不可謂不大。
第一:洗澡當毛巾
我們都知道日本人很喜歡泡澡,侵華戰爭時的日本軍人也沒改這個習慣。侵華日軍華北方面最高司令長官的岡村寧次,在日記和回憶錄中寫道:軍隊駐地必須準備洗澡場所給普通士兵。而這兜襠布在洗澡時可以解下,當毛巾搓後背汙垢。
第二:當白旗投降
舉白旗投降在東西方都有著悠久歷史,在近代戰爭更是頻繁出現。日本軍人的兜襠布都是白色的,可以解下充當白旗舉起投降。而在日本人眼中,解下兜襠布就相當於解除了武裝。而關於這還有著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美軍在衝繩登陸時,有個小女孩跟家人走散,躲進洞穴發現有一對老夫妻已經在裡面了。美軍在外喊道,戰爭結束了,出來吧。老奶奶將老爺爺的兜襠布撕成三角形,系在樹枝上,讓小女孩出去求生。這一幕碰巧被美軍的隨軍記者拍到,刊登出來作為歷史性照片,題作「白旗少女」。
第三:做手巾換麵包
在東北戰場上,日本幾乎最精銳的關東軍被蘇聯紅軍擊潰後,大量被俘虜到西西伯利亞做苦力。饑寒交迫,生活艱苦,日本俘虜就將兜襠布撕開幾片,系的帶子丟了,冒充手巾跟蘇聯人換麵包吃。那」手巾「無論從布料、還是手感,都是頂尖的,蘇聯人沒理由不換。
以為撿著便宜了,不虧。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手巾「由來,要是知道了恐怕殺人的心都有了。話說,他們做手巾用著,沒有聞到異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