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益創業調查折射發展中問題

2020-12-16 人民網

六位公益創業青年分享創業故事與感悟。

創業,是時下大學生中的熱詞。

2006年,孟加拉國鄉村銀行創始人尤努斯獲得諾貝爾獎,在全球範圍掀起一場公益創業的熱潮。迄今,公益創業實踐在中國已近10年,國內不少大學生、社會青年已經在公益創業的項目上「小試牛刀」。

然而,公益創業在國內創業項目中開展得如何?是否普遍適用於當代中國大學生?它的下一步發展面臨著哪些問題?……一直以來,不少人心中都有類似的疑問。

近日,「青年恆好」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由KAB(Know About Business,國際勞工組織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教育項目)全國推廣辦公室發布的《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成為國內首份有關中國青年公益創業發展的報告。

用數據說話,是釋疑的最好方式之一。

首次公布評價指標

「商業的腦、公益的心。」什麼是公益創業,人們通常會用這樣一句話通俗地概括。

在發布會現場,《報告》主筆、湖南大學中國公益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忠進一步解釋了課題組定義的「公益創業」,將其界定為創辦社會企業,即以解決社會問題為首要目標,以經營活動為手段的創新創業組織。

上海應用技術學院本科生楊屹婷開班培養身體有殘缺卻具有藝術特長的青年人才,華北電力大學本科生王方圓用現代化技術打造鄉村圖書館,北京服裝學院本科生宋江彬創辦編織吧教孤寡老人編織技術……這些都是調研中浮現出的典型案例。

據介紹,課題組自2014年3月開始調研,成員包括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5所大學及研究機構的專家教授,對象為全國各高校KAB體系及中國公益創業組織機構推薦的優秀公益創業青年,共回收有效問卷144份。

《中國科學報》記者留意到,此次的調查問卷包括「創業青年個人與企業基本情況」「公益創業歷程」「公益創業現狀」「對青年進行公益創業的看法與建議」四部分內容。這些調查為總結中國青年公益創業情況,有針對性地找出現存的問題並加以解決,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依據。

KAB全國推廣辦公室總幹事張坤表示,報告首次提出了中國青年公益創業標準及評價基礎指標,包括:創業的目的和價值取向、創業的主題和表現形式、創業的規模和有效性、運作模式與可推廣性、創新性與可持續性。「相信這些指標並不完善,但"提出"就是向"完善"邁近了一步,對於公益創業的理論探討、實踐研究都有重要的意義。」

最缺資金支持

以青年人為主角的公益創業,自然少不了年輕人的登場。

如今的智慧型手機是觸屏操作,盲人沒辦法進行屏幕定位,視障患者曹軍多年前作出了一個決定—研製出一套「能讓手機說話」的軟體。他不顧家人反對,賣掉房子,註冊了北京保益互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截至去年9月,他開發的軟體已經擁有了9萬多名用戶。

在發布會現場,曹軍分享了他的創業故事,最令他高興的是來自不少盲人朋友的反饋,這個軟體真正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創業不是為了賺錢,創業是為了改變。」曹軍激動地說。

「公益創業具有雙重屬性。它把商業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應用在創業過程中,追求一定的經濟利益,但盈利的目的是為了保證企業更好地發展,以推動公益活動的可持續運行。」汪忠說。

儘管像曹軍這樣的公益創業獲得了成功,但課題組成員之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就業與創業教研室主任鄧漢慧還是毫不留情地指出了當下公益創業的不足—公益創業組織小微化、創業主體弱勢化、創業行業層次低、公益創業組織市場化運作效率低、可持續發展性不強。

在接受調查的公益創業組織中,43%的項目雖然已經啟動,但尚未註冊法人。公益創業組織普遍規模較小,啟動資金規模大部分都在10萬元以下,受訪的144個項目中,有113個的人員規模都在30人以下。

《報告》顯示,64.6%的公益創業者要求對公益創業制定單獨的政策措施,因為政府的支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其他社會主體的支持度;65.3%的公益創業者希望政府能簡化辦事程序、提高效率,並視之為促進青年積極投身公益創業事業的有效途徑。

鄧漢慧建議,對於公益創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可以通過規範創業政策,提高政策對大學生公益創業的扶持針對性;推進公益創業的社會企業模式發展,提高公益創業組織的市場運行效率;創新政府購買社會公益組織服務模式,推進政府與公益創業組織的合作夥伴關係來加以改善。

公益創業教育獲認可

發布會現場,大學生與創業專家們也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南通大學杏林學院本科生周點銘在考慮創業地點時,選擇就近在「家門口」創業,並一步步建立起關愛留守兒童的平臺,他的創業思路得到了課題組成員之一、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校長、KAB創業教育中國研究所所長李家華的肯定。

李家華提醒在座大學生,公益創業光有激情不夠,還需要有理性。「大學生初創時,可以先從事自律型創業,當掌握了一定的創業技能後,應逐漸向精益創業轉變」。

調查顯示,相比醫療衛生、扶貧開發、環境保護等領域,教育文化領域(佔總調查數的58%)和老人殘障領域(佔總調查數的47%)成為最需要公益創業關注的兩大領域。而在校大學生已是我國開展公益創業活動最為活躍的群體。公益創業組織領導人或者創始人中青年公益創業者的年齡結構主要集中在18~30歲(佔總調查數的88%),而18~25歲是創業的主要年齡段(佔總調查數的74%)。

鄧漢慧表示,高校教育對公益創業的影響,在於大部分公益創業者都出自於高校。學校是否開設公益創業的相關課程,是否對學生傳授有關公益創業的知識,都會直接影響公益創業者能力的大小和水平的高低。

調查顯示,近96%的公益創業組織都認為應該進行公益創業教育,其中,65.37%的受訪者認為這是一個良好的發展道路,還有61.36%認為公益創業教育對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有所助益。未來,公益創業教育或將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來源 《中國科學報》 記者 溫才妃)

相關焦點

  • 圖解首部《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
    《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下稱《報告》)由中國青年報社與KAB全國推廣辦公室聯合發布,是國內首份有關中國青年公益創業發展的報告。    該《報告》是中國首次發布的公益創業調查報告,旨在總結中國青年公益創業的現狀,有針對性地找出公益創業的問題,並研究相關解決方案。
  • 大學生是中國最活躍的公益創業群體-青年參考
    《報告》將公益創業界定為創辦社會企業(以解決社會問題為首要目標,以經營活動為手段的創新創業組織),旨在總結中國青年公益創業的現狀,找出問題,研究解決方案。這一報告是中國首部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由湖南大學中國公益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忠執筆。
  • 「青年恆好」大學生公益創業方案開始徵集
    本報北京3月26日電(記者陶濤)今天,由KAB全國推廣辦公室、恆源祥(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第三屆「青年恆好」大學生公益創業方案徵集活動在北京啟動。中國政法大學等10多所高校的大學生代表、相關部門領導和部分專家學者參加了啟動儀式。    本屆「青年恆好」活動的主題是「中國夢」。
  • 「華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火熱評選中 引領當地公益創業熱潮
    近期,由黑龍江省學聯、黑龍江省創業服務中心主辦,黑龍江華泰商品交易中心冠名協辦的「華泰杯」大學生公益創新創意大賽在黑龍江省持續推進中。本次賽事面向黑龍江省全省高校及青年公益創業者,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旨在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 引導青年用商業方法解決社會問題
    她說:「我希望能夠開創營利與非營利結合的模式,實現自我的社會價值,在即將到來的公益創業大潮中成為弄潮兒。」    因為所取得的優秀成績,「花時間」被評選為2015青年恆好公益創業項目十強。此外,「花時間」還榮獲2015江蘇省公益創業大賽一等獎,並成為徐州市全民閱讀「十佳閱讀社團」、團徐州市委十佳志願服務項目等。
  • 公益改變社會對青年看法 青年推動引領公益
    新時代的年輕人是幸運的,他們趕上了公益事業大發展的好時候,可以盡情投入其中,求索價值,並從中直接受益;公益事業也是幸運的,青年,特別是大學生群體,正在成為最為重要的公益人才儲備資源,為未來的公益事業源源輸送新生力量。對此,王振耀評價說:「社會應該積極鼓勵青年人參與公益活動,青年人熱衷公益慈善代表了時代的潮流。」
  • 「青年恆好」項目助力大學生公益創業-光明日報-光明網
    日前,由KAB全國推廣辦公室、恆源祥(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三屆「青年恆好」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本屆活動以「中國夢」為主題,除了對公益創業項目、校園編織吧創業計劃書進行徵集,還對大學生創意編織進行展示,同時資助公益創業項目及校園編織吧,引導大學生樹立公益創業意識,扶持資助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
  • 大學生公益創業大講堂走進鄭大
    本報鄭州5月24日電(張玉甫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潘志賢)由KAB全國推廣辦公室、北京爸爸的選擇科技有限公司和鄭州大學團委共同舉辦的「2018年大學生公益創業大講堂」今天在鄭州大學站舉辦,百餘名公益創業青年代表齊聚一堂,分享公益創業領域的新變化。
  • 大學生公益創業在路上
    玩轉公益創業    公益圖書館、民族風校園編織吧、流浪者廣告燈箱……從第二屆「青年恆好」的獲獎項目中可以看出,創業團隊結合了在KAB課程上學到的創業知識,無論從市場調研的深度和廣度,還是從方案創新性、可操作性來看,本屆「青年恆好」項目與第一屆相比均取得了質和量的提升。
  • 大學生如何創業?公益項目是塊好蛋糕!
    當前,從公益項目中尋找創業機會,通過創業讓公益項目實現可持續發展,正成為大學生創業者的新主張。活動現場,2017年全國大學生創業英雄10強代表、國家高級職業指導師、公益傳播機構代表等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創業體會、創業經驗和創業建議。
  • 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大學生創業就業能力支持公益計劃暨「Youth Can...
    11月10日晚,由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組委會主辦的「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專家懇談會」在京舉辦。會上,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公益協作平臺宣布啟動大學生創業就業能力支持公益計劃暨「Youth Can」 項目,該項目由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中國SOS兒童村協會、善源公益、一起志願、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善遠諮詢、多樂士共同舉辦,項目希望能攜手100所高校,為超過10000名大學生提供公益諮詢、公益創業、公益就業服務,助力青年紅色築夢之旅發展。
  • 北京青年宮:送青年「餡餅」的公益殿堂
    送創業青年一塊免費的「大餡餅」     通州小夥子丁瑞勇的幸福農場又安然度過了一個豐收年。正當他考慮著繼續注入資金,擴大農場規模時,農場來了一位貴賓,這人與丁瑞勇年歲相差不多,卻已經可以稱為成功「商務人士」,他奉勸丁瑞勇量力擴產,不要冒進。丁瑞勇很信他,立刻開始調整新一年的農場發展計劃。
  • 2018年大學生公益創業行動成果發布
    人民網北京12月14日電 12月13日,由KAB全國推廣辦公室、北京爸爸的選擇科技有限公司、共青團北京郵電大學委員會主辦的「2018年大學生公益創業行動成果發布會」在京舉行。發布會由項目路演和公益創業論壇兩部分構成。
  • 青春啟航計劃-大學生創新創業公益項目在京啟動
    中國日報網12月19日電 2017年12月19日,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發起,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會捐贈支持的「青春啟航計劃——大學生創新創業公益項目」啟動儀式暨「青年創新創業與精準扶貧融合主題峰會」在北京舉行。
  • 福建評出15名臺灣青年「創業之星」
    央廣網廈門6月15日消息(記者萬存靈)15日在廈門舉辦的第十七屆海峽青年論壇上,共青團福建省委對入選「101臺灣青年創業扶持計劃」的15名臺灣青年「創業之星」獲得者進行表彰,每位「創業之星」將獲得5萬元(人民幣,下同)創業資金扶持。
  • 第五屆「中國青年創業獎」候選人公示公告
    十幾年來,青海利智達投資有限公司不斷發展壯大,先後涉及農業開發、廣告、醫藥等領域。公司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下屬的貴德農業開發區與所在的北山村建立援助關係,接收了200多名農村青年就業;出資200萬元設立了「青海利智達青年創業基金」,幫助和扶持青年創業;每年寒暑假接收70多名高校貧困生勤工儉學,人均收入達2000多元。本人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青海省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
  • 非洲青年創業基金啟動網上報名
    人民網約翰尼斯堡3月27日電(記者 萬宇)27日,非洲青年創業基金的線上報名正式在南非、肯亞、奈及利亞和埃及四國啟動。非洲青年創業基金旨在不分行業背景和企業大小,鼓勵所有符合資格的非洲創業者踴躍報名。
  • 浙江寧波市江北區:以「紅領」行動為引擎 推動青年特色小鎮創業...
    2017年小鎮建成後,第一時間成立黨組織,以黨建強、發展強為目標,加快黨建引領青年小鎮創業創新發展項目步伐,通過加強各領域黨組織聯動,充分發揮黨員帶頭模範作用,以點帶面,以「紅領」行動為引擎,助推小鎮發展提升、青年創業創新工作,積極打造紅色引領高校周邊青年特色小鎮創業創新發展的黨建模板。
  • 哈爾濱市雙城區舉辦精準扶貧惠民公益車展 圓待業青年創業夢想
    3月11日,哈爾濱博能集團「精準扶貧公益車展——雙城站」在雙城區貿易城廣場拉開帷幕。 此次公益車展活動將配合雙城區委區政府精準扶貧工作,在雙城區待業青年中招募50名汽車經紀人,提供培訓平臺,實現不用投資即可成為「品牌汽車的金牌區域經紀人」的創業夢想,幫助實現脫貧目標。
  • 滴滴橙果青少年發展夏令營 滴滴公益×愛佑賦能社
    同時,面向熱衷公益慈善的企業、家族和公眾,聯合公益慈善領域稀缺的學習資源與活動體驗資源,為參與者打造滿足個性化需求、升維公益慈善視野的定製化、沉浸式慈善教育體驗活動。8月20日,由滴滴公益主辦、愛佑賦能社作為指定公益夥伴的「橙果計劃青年發展夏令營」在北京順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