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是中國最活躍的公益創業群體-青年參考

2020-12-17 青年參考

首部《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發布:

大學生是中國最活躍的公益創業群體

本報記者 沈夢菲 《 青年參考 》( 2015年01月21日   16 版)

    《中國青年公益創業報告》發布。圖片來源 KAB全國推廣辦公室  趙迪攝

    6位公益創業青年分享創業故事與感悟。圖片來源 KAB全國推廣辦公室  趙迪攝

    在中國發掘優秀公益創業青年

    1月15日,曹軍和其他5位優秀公益創業青年,在「青年恆好公益創業行動(2014)成果發布會暨公益創業之夜」活動中,分享了他們的創業故事。

    2008年,視障者曹軍不顧家人反對,賣掉房子創業。他從盲人的實際需求出發,研製出「能讓手機說話」的應用程式,藉助科技力量讓盲人融入社會。現在這款「保益悅聽」軟體已擁有9萬多名用戶,曹軍的公司和政府、電信運營商達成了合作意向。

    最令曹軍高興的是,不少盲人朋友向他反映,這款軟體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創業不是為賺錢,而是為了改變。」曹軍說。

    在北京舉行的本次成果發布會,公布了首部《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青年恆好公益創業行動」(下稱「青年恆好」)2009年12月啟動,於2014年年初制定了中國公益創業標準。2014年,「青年恆好」在中國發掘了眾多正在實踐或有志於從事公益創業的年輕人,曹軍就是其中一員。

    本次成果發布會由「青年恆好」項目理事會主辦,中國青年報社、KAB(Know About Business,意為「了解企業」,是國際勞工組織為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專設的教育項目)全國推廣辦公室和恆源祥(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報告》由中國青年報社與KAB全國推廣辦公室聯合發布。

    《報告》將公益創業界定為創辦社會企業(以解決社會問題為首要目標,以經營活動為手段的創新創業組織),旨在總結中國青年公益創業的現狀,找出問題,研究解決方案。這一報告是中國首部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由湖南大學中國公益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忠執筆。

    《報告》課題組成員包括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5所大學的專家,以及中國青年報社、KAB全國推廣辦公室、恆源祥(集團)有限公司等有關單位的專家。

    課題組於2014年3月展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下稱「調查」),受訪者是全國各高校KAB體系及中國公益創業組織推薦的優秀公益創業青年。調查問卷包括「創業青年個人與企業基本情況」、「公益創業歷程」、「公益創業現狀」、「對青年進行公益創業的看法與建議」4個部分,受訪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填報。

    作為KAB全國推廣辦公室總幹事,中國青年報社社長、總編輯張坤介紹說:「課題組成員共同商討、提出了中國青年公益創業標準及評價基礎指標,主要包括創業的目的和價值取向,創業的主題和表現形式,創業的規模和有效性、運作模式與可推廣性、創新性與可持續性,並進行了詳細解讀。」

    公益創業組織需要政府資金支持

    「我國青年公益創業中存在創業組織小微化、創業主體弱勢化、創業行業層次低、公益創業組織市場化運作效率低和可持續發展性不強等問題。」《報告》撰寫專家代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兼創業教育學院副院長鄧漢慧說。

    《報告》顯示,中國公益創業組織普遍規模較小,啟動資金大多在10萬元以下。受訪的144家組織中,有113個人員規模低於30人;88個組織實現了「自己造血」,43個獲得了企業贊助,收入源於捐款的組織有21個(部分受訪組織兼具以上情況)。

    對於「您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創業扶持」這一問題,80%的受訪組織選擇了「資金支持」,59%選擇了「公益孵化基地」,54%選擇了「稅費減免」。

    談到「公益創業組織最缺乏的因素」時,28%的受訪者選擇了「良好的公益創業環境」,18%選擇了「資金支持」。

    《報告》認為,國外的公益創業組織擁有較強的籌資能力,形成了政府注資、企業捐贈、會費收入、服務收入、基金會支持等有效的籌資機制。中國公益創業組織有的依賴政府資助,有的依賴捐贈,有的部分實現了自給自足,其他收入所佔份額較少。資金來源相對匱乏,影響了中國公益創業組織的發展。

    對此,鄧漢慧的建議是:「推進公益創業的社會企業模式發展,提高公益創業組織的市場運行效率,創新政府購買社會公益組織服務模式,推進政府與公益創業組織的合作夥伴關係建設。」

    公益創業,青年最有優勢

    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大三學生楊屹婷是「織夢坊」項目的負責人。她開設了藝術特教人才培養班,培養身體有部分殘缺、具有藝術特長的青年人才,為公益創業團隊進行人才儲備。

    20歲的黃俊業是四川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大四學生,他創辦的「善葵至膳農業公益協會」,通過電商集中成都附近的中小散農業生產者,以良好的生鮮品質和快捷優質的服務,幫農戶改善經營現狀。

    《報告》稱,在校大學生是中國開展公益創業活動最活躍的群體。公益創業組織領導者或創始人中,年齡在18~30歲者佔受訪人群的88%,18~25歲者佔74%。

    《報告》認為,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其一,大學生年輕,精力旺盛,敢想敢做;其二,大學生暫無家庭負擔,不會受過多家庭事務牽絆;其三,和其他社會群體相比,大學生具有強烈的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有能力將掌握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其四,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經濟頭腦,善於把握和發現商機。此外,政府、社會組織和高校開展的一系列針對大學生的公益創業活動,使這些年輕人成為公益創業的主力軍。

    「青年最有年齡優勢,最具敏銳性,也最能發現和把握機遇,從而以創新的方式實現公益創業的目標。在投身公益創業的過程中,青年能培養、鑄就強烈的公益使命感,使自己對服務社會大眾的事業充滿激情,對幫助他人、奉獻社會懷有一顆火熱的心。」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校長、KAB創業教育中國研究所所長、教育部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青年恆好」專家委員會成員李家華總結道。

    《報告》稱,公益創業具有地區差異,創業地點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東部城市。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對公益創業進行了積極引導,提供資金與政策扶持。

    除地區差異外,公益創業也呈現出明顯的性別差異。在公益創業組織領導者或創始人中,男性佔66%,女性僅佔34%。

    公益創業呼喚市場監管

    《報告》指出了中國青年公益創業的一些問題。

    《報告》顯示,43%的受訪組織尚未註冊法人。64.6%的受訪者要求政府為公益創業出臺單獨的政策;65.3%的公益創業者希望政府簡化辦事程序,提高效率。

    學者梁海霞表示,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公益創業組織發展的基礎,完善公益創業組織的功能是政府健全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

    《報告》稱,長期以來,中國公益創業的投資主體一直是政府,公益性的項目一般也由政府投資。經濟法律和制度對投資主體的規範程度較低,對公益創業主體的合法性審查缺乏適當的標準。

    此外,中國對公益創業的市場監管力度不足。公益創業企業有營利性,必須參與市場競爭,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已經做大做強的公益企業若得不到有效監管,一旦在消費市場中形成壟斷地位,就可能出現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情況。

    在中國發掘優秀公益創業青年

    1月15日,曹軍和其他5位優秀公益創業青年,在「青年恆好公益創業行動(2014)成果發布會暨公益創業之夜」活動中,分享了他們的創業故事。

    2008年,視障者曹軍不顧家人反對,賣掉房子創業。他從盲人的實際需求出發,研製出「能讓手機說話」的應用程式,藉助科技力量讓盲人融入社會。現在這款「保益悅聽」軟體已擁有9萬多名用戶,曹軍的公司和政府、電信運營商達成了合作意向。

    最令曹軍高興的是,不少盲人朋友向他反映,這款軟體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創業不是為賺錢,而是為了改變。」曹軍說。

    在北京舉行的本次成果發布會,公布了首部《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青年恆好公益創業行動」(下稱「青年恆好」)2009年12月啟動,於2014年年初制定了中國公益創業標準。2014年,「青年恆好」在中國發掘了眾多正在實踐或有志於從事公益創業的年輕人,曹軍就是其中一員。

    本次成果發布會由「青年恆好」項目理事會主辦,中國青年報社、KAB(Know About Business,意為「了解企業」,是國際勞工組織為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專設的教育項目)全國推廣辦公室和恆源祥(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報告》由中國青年報社與KAB全國推廣辦公室聯合發布。

    《報告》將公益創業界定為創辦社會企業(以解決社會問題為首要目標,以經營活動為手段的創新創業組織),旨在總結中國青年公益創業的現狀,找出問題,研究解決方案。這一報告是中國首部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由湖南大學中國公益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忠執筆。

    《報告》課題組成員包括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5所大學的專家,以及中國青年報社、KAB全國推廣辦公室、恆源祥(集團)有限公司等有關單位的專家。

    課題組於2014年3月展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下稱「調查」),受訪者是全國各高校KAB體系及中國公益創業組織推薦的優秀公益創業青年。調查問卷包括「創業青年個人與企業基本情況」、「公益創業歷程」、「公益創業現狀」、「對青年進行公益創業的看法與建議」4個部分,受訪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填報。

    作為KAB全國推廣辦公室總幹事,中國青年報社社長、總編輯張坤介紹說:「課題組成員共同商討、提出了中國青年公益創業標準及評價基礎指標,主要包括創業的目的和價值取向,創業的主題和表現形式,創業的規模和有效性、運作模式與可推廣性、創新性與可持續性,並進行了詳細解讀。」

    公益創業組織需要政府資金支持

    「我國青年公益創業中存在創業組織小微化、創業主體弱勢化、創業行業層次低、公益創業組織市場化運作效率低和可持續發展性不強等問題。」《報告》撰寫專家代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兼創業教育學院副院長鄧漢慧說。

    《報告》顯示,中國公益創業組織普遍規模較小,啟動資金大多在10萬元以下。受訪的144家組織中,有113個人員規模低於30人;88個組織實現了「自己造血」,43個獲得了企業贊助,收入源於捐款的組織有21個(部分受訪組織兼具以上情況)。

    對於「您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創業扶持」這一問題,80%的受訪組織選擇了「資金支持」,59%選擇了「公益孵化基地」,54%選擇了「稅費減免」。

    談到「公益創業組織最缺乏的因素」時,28%的受訪者選擇了「良好的公益創業環境」,18%選擇了「資金支持」。

    《報告》認為,國外的公益創業組織擁有較強的籌資能力,形成了政府注資、企業捐贈、會費收入、服務收入、基金會支持等有效的籌資機制。中國公益創業組織有的依賴政府資助,有的依賴捐贈,有的部分實現了自給自足,其他收入所佔份額較少。資金來源相對匱乏,影響了中國公益創業組織的發展。

    對此,鄧漢慧的建議是:「推進公益創業的社會企業模式發展,提高公益創業組織的市場運行效率,創新政府購買社會公益組織服務模式,推進政府與公益創業組織的合作夥伴關係建設。」

    公益創業,青年最有優勢

    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大三學生楊屹婷是「織夢坊」項目的負責人。她開設了藝術特教人才培養班,培養身體有部分殘缺、具有藝術特長的青年人才,為公益創業團隊進行人才儲備。

    20歲的黃俊業是四川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大四學生,他創辦的「善葵至膳農業公益協會」,通過電商集中成都附近的中小散農業生產者,以良好的生鮮品質和快捷優質的服務,幫農戶改善經營現狀。

    《報告》稱,在校大學生是中國開展公益創業活動最活躍的群體。公益創業組織領導者或創始人中,年齡在18~30歲者佔受訪人群的88%,18~25歲者佔74%。

    《報告》認為,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其一,大學生年輕,精力旺盛,敢想敢做;其二,大學生暫無家庭負擔,不會受過多家庭事務牽絆;其三,和其他社會群體相比,大學生具有強烈的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有能力將掌握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其四,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經濟頭腦,善於把握和發現商機。此外,政府、社會組織和高校開展的一系列針對大學生的公益創業活動,使這些年輕人成為公益創業的主力軍。

    「青年最有年齡優勢,最具敏銳性,也最能發現和把握機遇,從而以創新的方式實現公益創業的目標。在投身公益創業的過程中,青年能培養、鑄就強烈的公益使命感,使自己對服務社會大眾的事業充滿激情,對幫助他人、奉獻社會懷有一顆火熱的心。」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校長、KAB創業教育中國研究所所長、教育部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青年恆好」專家委員會成員李家華總結道。

    《報告》稱,公益創業具有地區差異,創業地點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東部城市。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對公益創業進行了積極引導,提供資金與政策扶持。

    除地區差異外,公益創業也呈現出明顯的性別差異。在公益創業組織領導者或創始人中,男性佔66%,女性僅佔34%。

    公益創業呼喚市場監管

    《報告》指出了中國青年公益創業的一些問題。

    《報告》顯示,43%的受訪組織尚未註冊法人。64.6%的受訪者要求政府為公益創業出臺單獨的政策;65.3%的公益創業者希望政府簡化辦事程序,提高效率。

    學者梁海霞表示,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公益創業組織發展的基礎,完善公益創業組織的功能是政府健全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

    《報告》稱,長期以來,中國公益創業的投資主體一直是政府,公益性的項目一般也由政府投資。經濟法律和制度對投資主體的規範程度較低,對公益創業主體的合法性審查缺乏適當的標準。

    此外,中國對公益創業的市場監管力度不足。公益創業企業有營利性,必須參與市場競爭,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已經做大做強的公益企業若得不到有效監管,一旦在消費市場中形成壟斷地位,就可能出現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情況。

相關焦點

  • 「青年恆好」大學生公益創業方案開始徵集
    本報北京3月26日電(記者陶濤)今天,由KAB全國推廣辦公室、恆源祥(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第三屆「青年恆好」大學生公益創業方案徵集活動在北京啟動。中國政法大學等10多所高校的大學生代表、相關部門領導和部分專家學者參加了啟動儀式。    本屆「青年恆好」活動的主題是「中國夢」。
  • 青年公益創業調查折射發展中問題
    迄今,公益創業實踐在中國已近10年,國內不少大學生、社會青年已經在公益創業的項目上「小試牛刀」。 然而,公益創業在國內創業項目中開展得如何?是否普遍適用於當代中國大學生?它的下一步發展面臨著哪些問題?……一直以來,不少人心中都有類似的疑問。 近日,「青年恆好」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 圖解首部《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
    《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下稱《報告》)由中國青年報社與KAB全國推廣辦公室聯合發布,是國內首份有關中國青年公益創業發展的報告。    該《報告》是中國首次發布的公益創業調查報告,旨在總結中國青年公益創業的現狀,有針對性地找出公益創業的問題,並研究相關解決方案。
  • 大學生公益創業大講堂走進鄭大
    本報鄭州5月24日電(張玉甫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潘志賢)由KAB全國推廣辦公室、北京爸爸的選擇科技有限公司和鄭州大學團委共同舉辦的「2018年大學生公益創業大講堂」今天在鄭州大學站舉辦,百餘名公益創業青年代表齊聚一堂,分享公益創業領域的新變化。
  • 「青年恆好」項目助力大學生公益創業-光明日報-光明網
    日前,由KAB全國推廣辦公室、恆源祥(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三屆「青年恆好」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本屆活動以「中國夢」為主題,除了對公益創業項目、校園編織吧創業計劃書進行徵集,還對大學生創意編織進行展示,同時資助公益創業項目及校園編織吧,引導大學生樹立公益創業意識,扶持資助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
  • 2018年大學生公益創業行動成果發布
    人民網北京12月14日電 12月13日,由KAB全國推廣辦公室、北京爸爸的選擇科技有限公司、共青團北京郵電大學委員會主辦的「2018年大學生公益創業行動成果發布會」在京舉行。發布會由項目路演和公益創業論壇兩部分構成。
  • 大學生公益創業在路上
    8月19日,由KAB全國推廣辦公室、恆源祥(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同主辦的第二屆「青年恆好」大學生公益項目方案徵集成果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此次徵集活動的主題為「創意改變生活」。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高校的10個項目被評為優秀公益項目,福州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高校的10個創業編織吧項目計劃書被評為優秀。
  • 大學生如何創業?公益項目是塊好蛋糕!
    5月24日晚,「2018年大學生公益創業大講堂」活動在鄭州大學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公益創業青年代表、大學生代表等300餘人參加了活動,分享了公益創業領域的新變化。KAB全國推廣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認為,公益創業的興起是創業領域最重要成果之一,在解決社會問題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如今整個社會的創新創業浪潮也為公益組織的創新創業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 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大學生創業就業能力支持公益計劃暨「Youth Can...
    11月10日晚,由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組委會主辦的「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專家懇談會」在京舉辦。會上,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公益協作平臺宣布啟動大學生創業就業能力支持公益計劃暨「Youth Can」 項目,該項目由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中國SOS兒童村協會、善源公益、一起志願、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善遠諮詢、多樂士共同舉辦,項目希望能攜手100所高校,為超過10000名大學生提供公益諮詢、公益創業、公益就業服務,助力青年紅色築夢之旅發展。
  • 「華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火熱評選中 引領當地公益創業熱潮
    近期,由黑龍江省學聯、黑龍江省創業服務中心主辦,黑龍江華泰商品交易中心冠名協辦的「華泰杯」大學生公益創新創意大賽在黑龍江省持續推進中。本次賽事面向黑龍江省全省高校及青年公益創業者,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旨在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 青春啟航計劃-大學生創新創業公益項目在京啟動
    中國日報網12月19日電 2017年12月19日,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發起,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會捐贈支持的「青春啟航計劃——大學生創新創業公益項目」啟動儀式暨「青年創新創業與精準扶貧融合主題峰會」在北京舉行。
  • 中國兒基會啟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公益項目」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近日在北京啟動「青春啟航計劃——大學生創新創業公益項目」,助力大學生創業。該公益項目將通過創業教育普及提升大學生創業準備,促進大學生理性認知創業,審慎做出創業決定,不跟風創業,不盲目創業,並聯合多元跨界力量,組建創業導師和投資導師團隊,面向高校遴選優秀大學生創業者組建「創業特訓營」,擬從住、行、保險等生活角度提供保障服務,並計劃為退出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和崗位推薦,減少大學生創業的後顧之憂,提升創業成功率。
  • 公益改變社會對青年看法 青年推動引領公益
    在盛會召開前夕,中國青年網特推出「喜迎十八大青春·十年」系列報導。回望十年發展,充分展示在黨的領導下,廣大青年見證的社會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公益與文化事業的喜人革新,廣大青年參與的信息革命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祖國日益發展強大形成的波瀾壯闊的畫卷;展望輝煌未來,翹首靜待全黨凝聚共識,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團結進取,奏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奮進樂章。敬請廣大網友關注。
  • 省婦兒基金會指導女大學生公益創業項目開展實踐互動
    11月27日-29日,來自蘇州大學的「星兒計劃」「青茶支教」「青春同伴」「盒裡行動」公益團隊和南京大學的「中國家書故事」公益團隊五支女大學生公益創業項目團隊來到省婦兒基金會開展了歷時三天的公益實踐互動。
  • 南京成功舉辦第五屆青年大學生創業計劃書大賽
    11月28日,由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指導、南京市職業技術培訓指導中心主辦的「南京市第五屆青年大學生創業計劃書大賽決賽暨頒獎典禮」成功舉辦。南京市人社局副局長馮冰,省勞動就業管理中心、省人才流動服務中心,市財政局、市人社局相關處室單位負責人,各區人社局等有關領導出席會議並為獲獎選手和輔導老師頒獎。
  • 拓展青年社交空間 大學生落戶「優先辦理」 成都提出創建「青年...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打造青年觸手可及的社交空間網絡、實施開放包容的青年落戶政策、構建青年創新創業孵化載體支持體系、讓青年公益行為在更大範圍得到認同和鼓勵、加大友好城市交流合作中的青年外事活動比重……成都市委、市政府日前頒布《青年友好城市營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動實施方案
  • 不僅僅拼創意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項目涉公益扶貧等領域
    2020重慶英才大會第三屆「大創慧谷」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決賽現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錕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0日20時45分訊(記者 李嫋 實習生 馬韻)今(20)日,由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主辦,重慶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四川省人才交流中心承辦的第三屆「大創慧谷」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決賽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落下帷幕。
  • 大學生創業:有激情還要有能力
    10月29日,在由KAB全國推廣辦公室、廣發證券社會公益基金會、華南理工大學創業教育學院主辦,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青年報社協辦的KAB大學生微創業大講堂華南理工大學站,現場超過200名KAB創業俱樂部代表們發現,包括兼職貓、有米科技等校園明星項目都是從「微創業」開始的。    在別人眼裡,兼職貓像是一家「開掛」發展的公司。
  • 「大學生公益創業夢工場」項目啟動
    本報訊(通訊員董心愉 記者馬道軍)昨天,記者從市公益創投協會獲悉,我市「大學生公益創業夢工場」項目啟動,下月10日前,南京各高校大學生(含畢業三年內)可以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與申報公益創業項目。此次「大學生公益創業夢工場」項目評審標準為:創業項目的公益創意新穎;符合公益創業的基本要素;渴望成立公益服務組織機構並可持續提供社會服務,進而實現公益創業。評審方式採用百分制評選,按綜合得分排序,其中終選增加面試環節。
  • 最難就業季!機器人智慧餐廳如何賦能大學生創業?
    為幫助大學生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完善青年人才培養機制,在共青團廣東省委、廣東省學聯、廣東省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廣東省扶貧基金會等組織指導下,碧桂園旗下千璽機器人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聯合多所高校,共建「十萬大學生創業計劃」公益項目,通過機器人智慧餐廳賦能大學生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