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臺灣,藏著一個早餐江湖

2021-01-15 柚子鋪臺灣交換生服務

提到臺灣的早餐,可能很多人都想到前兩年火起來的「桃園眷村」,作為開在LV旁邊的早餐店,有著「早餐愛馬仕」的稱號。它的貴,不在食材而在情懷——用感官來喚醒人們對於時間的記憶與文化的交融、繼承與發揚。


梁實秋曾在《燒餅油條》一文中評價:「現在臺灣的燒餅油條,我以前在北平還沒見過」。有人說,臺灣的早餐是 n個種類x n個口味任意組合:永和豆漿、古早味面線、漢堡蛋餅、紅茶米漿……隨意搭配都可以當做新的一天的開始。


最先,柚柚採訪了幾位身份不同的好朋友,對他們最喜歡什麼早餐以及對臺灣早餐文化的看法簡單地徵集整理。

小時候比較常吃傳統中式早餐:燒餅油條、豆漿米漿等等;到了新竹、臺北讀書工作以後,比較常吃西式例如吐司,比較難找到小時候的味道了。

就我的感覺,臺灣其實一部分人不吃早餐的,可能是晚睡晚起的習慣。在山東大學交換時,食堂吃飯會有許多可供選擇的湯湯水水粥類,這在臺灣很少見!

從小也是吃早餐店(蛋餅、吐司、煎餃、蘿蔔糕之類),媽媽有空也會自己做早餐(蛋餅、熱狗、雞塊之類的)。我現在偏向這些,幾乎不會去吃麥當勞這些速食店的早餐。

大部分臺灣人都蠻重視早餐的,但現代人很多因為趕時間沒有辦法好好吃早餐,如果沒有時間壓力我還是蠻喜歡享受早餐時光的。

我在大陸的北方長大,在臺灣也是依舊吃油炸麵食居多,口味蠻像。

可能因為臺灣人來源廣,臺灣早餐品種豐富,中西結合,而且似乎西式更流行?


臺式早餐便是如此豐富。風雲變幻中,食物傳遞情感,味覺承載記憶。臺灣早餐究竟如何呢,且隨柚子來探秘。

20世紀中期農業社會,臺灣民眾需要大量勞動才能維持生計,需要早出晚歸,因此只有早餐、晚餐兩頓。早餐一般在家吃乾飯配青菜、醬菜,只有經濟條件好的地主才有肉當配菜吃。而在五十年代後,美式餐點才開始引進臺灣,但只有靠特殊關係,才能進入美軍俱樂部享用。

 

臺北陽明山美軍俱樂部舊址


與此同時,逐漸進入工業時期的臺灣社會鼓勵女性進入工廠上班,在夫妻二人都需要上班的情況下,逐漸發展出來的外食早餐的飲食文化。原本只做午餐的攤販,應顧客需求提前營業,演變成如今的早餐店。2005年,臺灣早餐外食比例為65.3%。2015年,提升至74.1%,意味著臺灣人的早餐大多均為外食。 

2018年博思市調公司針對臺灣600萬上班族進行的分層抽樣調查

印象中大陸早餐的標配「豆漿配油條,還可加點糖。」直至偶然聽說臺灣真正的豆漿是加醋吃的,震撼三觀。「永和豆漿」也大名鼎鼎,去臺灣,不得不嘗正宗的「永和豆漿」。



永和,是指臺灣新北市永和區。1950年代,幾位退伍老兵在永和路口的街頭擺攤,磨豆漿、炸油條、烤燒餅從此成為臺北地區豆漿店的起始。1955年永和區豆漿大王創立,成為臺式豆漿店的代表。此後的數十年,臺北人想吃早點或宵夜,便來上一句:「走,到永和喝豆漿去」。

 


直至現在,豆漿店都是不少臺灣人的最愛。豆漿也在臺灣不同地方發展出了不同的味道,臺灣的鹹甜豆漿之爭跟大陸的冬至吃元宵餃子之爭一樣激烈有趣。

柚語音 | 臺灣甜、鹹、酸豆漿之爭


不過,臺灣早餐卻遠遠不止可以享用豆漿。


在臺灣,實際上比豆漿店更普遍的,是漢堡、三明治等西式早餐店。美食作家鄧士瑋說「臺灣常見的美而美西式早餐店,起初是由一位塑膠工人林坤炎,開著一臺小貨車賣起三明治當早餐,進而發展起來的。」在當年早餐品種單一到只有米飯、燒餅的年代,林先生賣的西式早餐便宜又新奇,因此大受歡迎。後來在臺北市八德路設店,名稱就叫做「美而美」。



1979年後,「美而美」在臺灣各地陸續開張。「美而美」還引發了一場自90年代開始長達20年的商標之戰,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臺灣西式早餐連鎖店的發展。據說吳青峰的媽媽在臺東市還經營了一家美而美早餐店哦!


如今,佛系青年們已經因懶惰恢復了最原始的一日兩餐模式——只吃午餐和晚餐,但「早午餐」的說法還是比較有臺灣風味。早午餐自21世紀應運而生,一開始多為咖啡店、美式餐廳供應,如臺北老牌早午餐店「樂子the Dinner」,以炒蛋、培根、馬鈴薯等高熱量美式餐點為主。隨後, 坊間一般的早餐店也延長了營業時間,常常到下午才結束一天的營業,以供應現代人的需求。

 


因此,賴床黨們在臺灣完全可以不用怕起得晚沒有早餐吃啦。不得不說早午餐店也是到臺灣必須體驗的臺灣生活之一,這或許是臺灣人最熱衷的飲食享受,真是給賴床找了個好理由!

隨著各國料理進入臺灣,其他國家的早餐也漸漸到臺灣開設分店。從新加坡早餐到韓式早餐Isaac Toast & Coffee,以及結合東西洋的日本KOMEDA's COFFEE等各種餐廳來臺開店,甚至連港茶也搶進早餐商機,臺灣早餐的選擇愈來愈豐富。


流失的時間積累了現在看到的多元臺式早餐文化,在這期間臺灣不同地方居民也形成了當地的特色飲食習慣:基隆人的魚湯,臺南人的牛肉湯,嘉義人的火雞肉飯,彰化人的肉圓……如果你在凌晨三點的大街看到熙熙攘攘的豆漿店,不要驚訝,邁進去好好體味道地的臺灣生活~

 

臺灣夜市豆漿店內景


因生活節奏不同,臺灣各部也產生了獨特的早餐習性。臺北居民生活步調急促,大多以西式早點為主,不少上班族火速買上三明治奶茶就到公司速速嗑掉。早餐店的選擇以摩斯漢堡、SUBWAY等速食店為主,也有人選擇在捷運站附近的銅板早餐店買只漢堡,配一杯飲料。


在最北部城市基隆,特別的早餐當屬鮮魚湯和米苔目了,這是應早期基隆漁港文化而生。



臺灣中部則還是以西式早餐為大宗,不過菜單中也常會有一些 「輕食」(中式餐點),例如蘿蔔糕、鍋燒意面、煎餃等。有些人也會喜愛本土小吃作為早餐,如:爌肉飯、面線糊及碗粿、肉羹。


南部傳統美食甚多,有蝨目魚湯、牛肉湯、肉燥飯等。來跟隨臺灣YouTuber的腳步大飽眼福~



關於臺灣的舌尖記憶,往往是厚重Q彈的眷村牛肉麵、棺材板裡濃鬱甜美的玉米湯、滾燙重口的臭臭鍋、香辣酣暢的鴨血火鍋……


這些輕而易舉騙出口水的味覺記憶啊

不停在心裡撓痒痒

 

什麼是你最喜歡的臺灣味道呢?

評論區裡,我們battle一下吧~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臺灣,藏著一個早餐江湖..
    大部分臺灣人都蠻重視早餐的,但現代人很多因為趕時間沒有辦法好好吃早餐,如果沒有時間壓力我還是蠻喜歡享受早餐時光的。我在大陸的北方長大,在臺灣也是依舊吃油炸麵食居多,口味蠻像。可能因為臺灣人來源廣,臺灣早餐品種豐富,中西結合,而且似乎西式更流行?
  • 舌尖上的江湖
    別誤會,此間的江湖雖然也有刀光閃爍,也有血肉橫飛,但當欲望只是起於舌尖,終於胃囊,那麼原本紛紛擾擾的江湖事也變得簡單了不少。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傳奇和草莽英雄,只是,對於中國人來說,有江湖的地方還意味著有八卦和美食。
  • 休閒遊|舌尖上的臺灣8日
    第2天台北(桃園)-臺中早餐:(含)酒店早餐午餐:(含)麻辣鍋晚餐:(含)百家班活蝦住宿:5花酒店住宿享用豐盛的酒店早餐後,前往【臺北故宮博物院】(停留時間約2小時)。博物院為一座中國宮殿式的建築。院內藏有全世界最多的無價中華藝術寶藏,其收藏品的年代幾乎涵蓋了整部五千年的中國歷史,此處是國外遊客來臺必訪之地。
  • 早餐中國,舌尖以後又一個讓人食指大動的紀錄片
    最近點開各大視頻網站沒什麼看的下去的,偶然點開了海峽衛視和騰訊合拍的紀錄片早餐中國,5分鐘一集,講一個小早餐店。陳曉卿參與製作,果然有舌尖的感覺,美食裡面帶著感情、溫度和文化。可能是海峽衛視主導,廣東福建桂林湖南海南臺灣這些地方的較多,北方也有,河南陝西,但是比較少。彈幕各種求攝製組到自己的家鄉來,另一種彈幕就是流口水要跟著攝製組走。
  • 通訊:蘭州藏餐廳探尋「舌尖上」的藏文化
    通訊:蘭州藏餐廳探尋「舌尖上」的藏文化   中新社蘭州12月26日電 題:蘭州藏餐廳探尋「舌尖上」的藏文化  作者 南如卓瑪  留學生傑克26日在蘭州靜寧路的藏餐店裡嘗到了一種新的「西餅」,即糌粑加白糖、打成有花邊的小點心。
  • 舌尖上的江湖 | 被刀劍撩動味蕾是種什麼感覺?
    新疆大盤雞、蘭州牛肉麵……這格局,也像極了武林,既有來自全真派正宗的長春七子,也不乏憑本事在江湖上闖出一片天地的江南七怪。菜品的背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國菜走向世界,代表世界認可中國文化。每吃一道菜,都能吃出一個故事,甚至一段佳話。
  • 一杯奶茶兩處鄉思:「舌尖上的臺灣」在崑山
    這個已經在大陸生活了8年的臺灣人,驚喜地在崑山發現了家鄉的味道。  在楊宗傑眼裡,那一杯杯捧在手中的魔豆奶茶帶來的不僅僅是口感上的愉悅。他說:「我是臺南人,來崑山這麼多年,工作很順心,很享受在這裡的日子。尤其是,這些年來純正的臺灣美食紛紛落戶,感覺像在家裡一樣。」  魔豆奶茶鋪店長鄒永峰也是臺南人。
  • 舌尖上的中國 盤點九陰五大江湖美食
    廠商特供稿,以下內容並不代表網易言論自古民以食為天,九陰真經裡的大俠每日風餐露宿鏖戰江湖,偶遇中華美食,自然要好好大快朵頤一番。
  • 臺灣網友:舌尖上的日本
    網友上PTT問鄉民A片取什麼名字最安全?(網絡圖)中國臺灣網10月21日消息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臺灣PTT上位網友,20日傍晚上八卦板(Gossiping)「問卦」,指自己住家裡,又和爸爸、妹妹共享計算機,想問問眾鄉民「A片文件夾取什麼名字最安全?」
  • 臺灣旅遊,舌尖上的美食大盤點,23種臺灣美食大全(中篇)
    臺灣旅遊,舌尖上的美食大盤點,23種臺灣美食大全(中篇)鑑於篇幅,1-8種臺灣美食請點擊《山水遊記》藍字後進入首頁觀看:9.三杯雞(三北雞)>三杯濟在內地和臺灣都很受歡迎,但是臺灣人在這個菜餚上有著更甜的口味愛好。
  • 舌尖上的愛 奶爸做卡通早餐 兒子開始心疼爸了
    精心製作的卡通早餐  商報記者 魯蜜 實習生 彭悅  家住沙區烈士墓的「80後」奶爸祝秋,用麵包、蛋、蔬菜等食材,每天為3歲的兒子小貝做卡通早餐。一個個動畫、童話中的主角,在這位超級奶爸的手中,被打造成一盤盤豐盛的早餐。  愛心 大廚指尖上的童話  每天早上6點半,鬧鈴一響,祝秋簡單洗漱後,便開始在廚房忙了起來。昨日早上7點,記者來到祝秋的家。半小時後,一盤紫菜包飯龍貓早餐就擺盤上桌了。
  • 臺灣夜市成長奇蹟 在夜市感受「舌尖上的臺灣」
    臺灣夜市成長奇蹟 在夜市感受「舌尖上的臺灣」 2013年04月29日 08:46 來源:東南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舌尖上的韓國——廣藏市場
    舌尖上的韓國——廣藏市場
  • 美食 「飽島」臺灣人氣早餐店大盤點(上)
    臺灣早餐不僅限於便利店,一定要試試街邊的早餐店。現做的新鮮,選擇多,搭配好而且有營養。現在就來盤點全臺18家人氣早餐店,不要賴床記得去吃!陳根找茶曾被食尚玩家推介,人氣頗高。招牌美食是沾上蛋汁的各種法式吐司,創意的乳酪火腿鮪魚口味外酥內軟,夾有超多濃鬱乳酪,還有蛋餅、咖啡、奶茶等可搭配。
  • 臺灣旅遊,舌尖上的美食大盤點,23種臺灣美食大全
    臺灣旅遊,舌尖上的美食大盤點, 23種臺灣美食大全臺灣人感覺內地人民連個茶葉蛋都吃不起,今天看一看臺灣的23種著名美食,有沒有那麼的好吃。1.蔥油煎餅蔥油煎餅是一種混合了大量油和碎洋蔥的平底麵包,看到它會令人想起一個酥脆的羊角麵包,完美的蔥油煎餅酥脆、鬆軟的,在分層中會放一些切碎的大蔥,找一個叫「天津酥」的小攤位,就能品嘗到這種經典的臺灣小吃。
  • 繁體《舌尖上的中國》出版 臺灣美食尋根
    舌尖上的中國海報。圖片來源:CNTV  據臺灣《旺報》報導,《舌尖上的中國》一書的繁體字版近日在臺灣推出,一位臺灣出版業者表示,某種程度上,對臺灣的各色美食來說,此書像是一個記憶與情感、生活與文化、過去與現在的連結。  大陸今年5月由央視制播的紀錄片,不僅影片創造高收視率,並帶動相關商品的熱賣,隨後取得授權推出的簡體版書,也創下首波訂單高達 20萬冊的紀錄。
  • 瀋陽人的江湖夢,藏在一個雞架裡
    瀋陽人的江湖夢,藏在一個雞架裡 即使到了現在, 相信也有不少小夥伴在吃雞時, 幻想著自己是那個行走江湖的英雄人物。
  • 舌尖上的泰式美食受臺灣歡迎
    舌尖上的泰式美食受臺灣歡迎2014-05-07 10:51     來源:中國臺灣網     編輯:孟雅詩(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臺灣網5月7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對於泰式菜餚的接受度很高,桃園縣古華花園飯店公關經理蔡其芳表示,味覺嘗鮮、環境氛圍都影響整體用餐。  來自於緬甸華僑主廚餘鑫鴻表示,臺灣的美食相當多元,從全球各大菜繫到地方小吃,成為吸引觀光客赴臺的最佳利器。
  • 臺灣小吃,舌尖上的美食
    臺灣,一個物產富饒的海島,擁有多元化的飲食,民生富裕後從世界各國引進了不少美食,經過不斷的融合與創新,最終發展成為今天的臺灣美食。
  • 臺灣小吃來到廈門 中山路品味"舌尖上的臺灣"
    臺灣小吃來到廈門 中山路品味"舌尖上的臺灣" xm.fjsen.com 2012-06-27 16:40  莊昭 妙嬋 來源:廈門網    我來說兩句 這一回她到得太早,不少攤位才剛架起爐灶,小美正好有時間到處走走看看,盤算好了,蚵仔煎一定要嘗,花生卷冰淇淋不能不吃,大腸包小腸怎麼也得吃上幾個。和小美一樣趕早的還有住在臥龍曉城的白冰,這位去年廟會上的常客對今年新增的多家臺南小吃情有獨鍾,她掰著手指頭得意地告訴記者:「阿里山土窯雞、小太陽月亮蝦餅、怪味情人卷這些小吃去年都沒見過,我全都嘗了個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