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浪姐的二公現場也已經結束,本來還以為黃聖依和伊能靜組合會是這期節目話題度最高的。
可沒想到,一些翻車來得太突然,熱搜都被萬茜給承包了。
一公、二公後萬茜可是妥妥的拿了人氣第一的姐姐啊,女性觀眾緣超好。
到底是發生了什麼?!
事情的起因,還要從粉絲給萬茜做的一張宣傳海報說起 ▼
海報上公然地把「姬圈扛把子」作為宣傳點,這個話題在豆瓣「姬圈」迅速發酵。
按照慣例,莫寧先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姬圈天菜的意思吧。
姬圈天菜呢,它並不代表著 les 圈的專用詞,更多的是「腐女圈」的慣用詞。
在這個圈子裡,還有一個響噹噹的「姬王爭霸賽」,2018 年和 2019 年都舉辦過。
連續兩年霸榜第一的是 Amy Acker,可颯可 A 的真·「姬王」獲得者。
擠進前 10 的還有年紀不大,但「姐味」超濃的傅菁。
颯氣十足的外表下,是一個超溫柔的大姐姐,難怪會排名如此靠前。
從大家對「姬圈天菜」的喜好程度來看,在這個圈裡,它算是一個讚美的詞。
那為什麼大家對萬茜卻這麼不友好呢?
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兩年的爭霸賽裡,萬茜的排名都不算高,50 開外吧。
而第二個就是萬茜和最開始給人的初印象完全不一樣了,在人設上凹過了頭,變得越來越油膩。
在剛來浪姐前,大家對萬茜的印象可是知性大方又低調,給人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
但她現在卻太往「姬圈」的方向靠了,就會讓人很彆扭。
所以最近這個話題就在豆瓣掀起一波狂嘲:
「萬茜什麼時候也算姬圈天菜了?」
「萬茜的人設是不是走岔了?」
「她一點不金瓜 快換個人設營銷吧」
正當粉絲還在努力對萬茜本人並沒有營銷這個人設的時候。
萬茜反而上頭了?自己就營業了起來,在節目中、節目外都能看到她一直在「撩」其他的姐姐們。
這......不是在打粉絲的臉嗎?!
你的「女海王」萬茜已上線。
和各位姐姐們組「CP」 ▼
左擁右抱 ▼
雖然這可能僅僅是姐姐們的一種相處方式,但網友們表示從觀感上來看,好像真的有在刻意凹人設?
是不是「凹人設」、會不會「太油膩」的爭議,還是甚囂塵上,一不小心,路人緣可就敗光了。
01「姬圈扛把子」賣腐博眼球?
近兩年的審美趨勢發生了變化,包容性越來越強。
「姬圈天菜」、「冷豔感姐系」、「中性風」、「大總攻」、「霸道女總裁」這些詞彙形成了一種新的審美趨勢。
大眾對有著個人特點的女明星尤為喜愛。
也讓很多不怎麼紅的明星有了些記憶點,證明了脫俗的人物特點真的好圈粉。
但苛刻的網友們可並不這麼認為,因為過度營銷的翻車現場,確實數不勝數。
於是大家想起了,那年被劉濤硬凹姬感支配的恐懼......
幾年前 Andy 這個角色,讓劉濤霸道且帥氣的形象在熒幕前發光發亮。
遍地開始營銷都在她的「大總攻」形象和「撩妹「技術。
微博上自稱本攻、老攻。
和那猝不及防的壁咚,啊...真的有點辣眼睛。
或許就是「大總攻」這個設定相當吃香,明星團隊們發現了這波紅利,就讓自家的女明星都嘗試轉型。
但很多女明星也是剛轉型,就有些剎不住腳,誤以為大總攻要賣腐「強撩」。
像是曾經掉進「強撩」裡出不來的張天愛 ▼
本來可愛圓臉的趙麗穎被迫嘗試不適合她的造型 ▼
還有最近剛和迪麗熱巴合作的張馨予 ▼
她們都嘗試過往這個方向發展,但好像都有點行不通。
行不通的關鍵就在於,以為女明星只要是穿上西裝,化個英氣一些的妝容,就可以是大總攻本攻。
雖然「跳脫了傳統女性柔美」的打扮在某種意義上,是能夠讓女性的性格看上去更加的有力量,但這都是些浮於表面的現象罷了。
或者說,是大眾審美,把「大總攻」啦、「姬圈天菜啦」、「霸道姐姐」啦等等設定,都看得太表面。
02營銷出來的人設,還是得「看臉」
對於太表面這種說法,具體體現在哪裡呢?
就還是拿回《乘風破浪的姐姐》作為例子吧。
節目中,姐姐們在不懼年齡下,散發著獨立女性的魅力。
而為了更有話題度,漫天的通稿都給姐姐們套上了各式各樣的人設標籤。
「霸氣總攻」、「逆齡少女」、「中性風」等等,什麼天花亂墜的都有。
這些豐滿的人設從立意上很好,她們可以體現女性的多元化。
再者現在是女性消費市場為主導,人設的出現還能滿足到不同觀眾的需求。
但其實仔細一看,你就會發現,這些營銷的手段,大部分都只是在圍繞著女明星的外表去做話題。
從總攻再到逆齡女神,所有的關注點就停留在了外表上。
打著無懼年齡的招牌,霸屏的通稿上還是「你看這些姐,50 歲的年齡 20 歲的臉」。
是人設出了問題嗎?
並不是。
市場營銷所營造出的人設,目的就是為了吸引更多粉絲。
而他們太懂得大眾審美對人設的標準,只要服裝、妝容到位,就可以給女明星安人設,這就是營銷手段的慣用套路。
用淺顯的詞彙,去體現女性的魅力。
如果用這樣的營銷手法,那麼所有的人設都可以套用在任何一個人身上。
讚美女性的詞彙雖然看上去是豐富了,但事實上對女性的定位卻越來越狹隘。
比如少女感、又純又欲、總攻天仙,這些都是曾經火遍全網的熱詞。
這些詞彙看似是對女性的褒獎,實際上是對女性的一種凝視,它們會隨著審美的改變被瓦解。
所以整個社會對女性的解讀還是只能停留在外表上嗎?
還是在宣揚著只有符合這些外表才算得上是標準臉?
雖然很多人都嚮往著能夠擁有女明星的「同款精緻臉」,但這些並不是必要的。
每個人女孩都有權表達對美的訴求——
可當這個訴求被粗暴地框定在規則裡、成為營銷工具的時候,所謂的「女性自由」也就失去了意義。
不管人設怎麼變,被褒獎的女孩都必須「好看」?
那還搞這些花裡胡哨的詞,幹啥?
《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前,萬茜一直給人的印象是不高調,歲月靜好的樣子。
她在熒幕前所呈現更多的是內在的飽滿。
以前的萬茜根本不用擔心在市場上自己是什麼定位,業務能力也很 OK 。
即便是很多人都說不出她的代表作,她也不會刻意地在大眾面前去展現自己。
比如之前這張捧出圈的長髮舊照,不攻不颯不凹人設,不照樣一堆人喜歡嘛?
其實營銷套路大家都懂,就是包裝,大家看個形象氣質。
但只看外在太容易翻車,如果明星自己的內裡沒有性格主心骨,凹人設硬上,學也是學不像的。
倒不如就灑脫點,什麼逆齡啦姬圈天菜啦聽聽就行了,姐姐們摸爬滾打這麼多年,路子怎麼走,還要你說了算嗎?
部分圖片 / 網絡
責任編輯 / 白女士
編輯 / 裡瞧
註:本文來源 UrbanGirl,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