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從製作開始,到正式播出,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雖然微博熱搜被停了7天,絲毫沒能阻擋《姐姐》火出圈。
網友們一個個拿著列文虎克的顯微鏡,用0.25倍速分析微表情。
30位在娛樂圈摸爬滾打多年的女明星,光是把她們湊到一個空間,女明星social年度名場面就不愁沒有了。
這檔爆火的綜藝,光是播出來的幾集,已經貢獻了不少經典。
寧靜後宮選妃,張雨綺C位執念,黃聖依2米長裙的盛裝,張萌老闆娘在線挑演員……
讓原本就有知名度的藝人發揮話題度,只是這檔綜藝的其中一個作用。
它更大的功能是讓那些有實力卻慢慢隱藏在觀眾視線後面的女藝人,重新發光。
一下車氣場氣質「雙殺」的鄭希怡;一鳴驚人唱跳俱佳的藍盈瑩;以及一把吉他錯三次,彈到忘情戒指跑飛的萬茜。
她們也不是不紅,但是距離「爆紅」就是差了一點距離。
明珠蒙塵常有,今天就來說說「萬年不紅」的萬茜。
萬茜的長相,短髮一剪,一顰一笑有一股子爽利勁兒,不笑的時候身上散發生人勿進的高級感,像極了有「冷婊風」女明星。
因為氣質太獨特,被網友封為「姬圈天菜第一金瓜」(即女同性戀圈子裡的女神,即會讓les們非常中意的小姐姐們)。
又一個「人淡如菊」的女明星?
《姐姐》這檔綜藝,從節目選角開始就明潮暗湧,悄無聲息上線後30位女明星的刀光劍影,在0.25倍速下,每一幀都暗藏「殺氣」。
這是宣揚女性無畏無懼的節目,也是觀眾摩拳擦掌,萬事俱備,只差「撕逼」的環境。
娛樂圈迫切需要新的話題,觀眾盼望新的「大瓜」。
因此「還要自我介紹,那我十幾年不是白幹了」的寧靜;四次順拐,「虎頭虎腦」人設碎了一地的張雨綺;
上場彈個鋼琴,N個人替她服務的黃聖依,這類氣場排場完勝的女明星,就算沒有熱搜,應有的牌面也是一個都不落。
而那些不會搞話題,不會「搞事情」的女明星,只能被擠兌到角落,淪為有表現欲、有野心、有資本的背景板。
像「素顏美女」王麗坤,播出的節目中沒有幾句話,已經被某些網友挑刺「難怪紅不起來,她真的太無聊了」。
幾朵亮眼的紅花簇擁在一起,其他安安靜靜不爭芳鬥豔的小花,美得太沒有存在感。
沒想到的是,不爭不搶的萬茜在一群爭奇鬥豔、氣場全開的女星中,以「人淡如菊」的氣質出圈了。
萬茜身上有一種奇異又古怪的氣質,她能吸引黃聖依、白冰、王霏霏這類本身自帶光芒的女明星,又能安安靜靜地站在那裡被觀眾注意。
她就像在場的旁觀者,為了「蹭」舞蹈老師、聲樂老師的課而來,不為名不為利,也不為證明自己。
在影壇前輩面前,謙虛地自我介紹,寧靜誇她長得特別,她反而有點無措的微笑;沈夢辰跟她「攀關係」,聊主演的電視劇沒說上名字,她大方地說「沒關係」;周圍的人聊得熱火朝天,她不過分參與又不會置身事外。
很多觀眾心中,一提到獨立女性,想到的是寧靜、張雨綺這種風風火火、脾氣火爆的「辣椒」。
但其實絕大多數的獨立女性,經歷過歲月的洗禮,生活的淬鍊,一定是會懂得收起身上的鋒芒,不動聲色地張揚。
另一方面。
近幾年,輿論場吹起一場對「婊氣」女明星的推崇。
像芭莎慈善夜,100多位明星中,穩居C位的章子怡,時刻謹記「大花」自我修養的她,一到鏡頭前睥睨眾生,唯我獨尊的氣質,圈了多少路人粉。
娛樂圈向來是明爭暗鬥的名利場,利益糾葛,手起刀落,沒有那麼多笑臉相迎。
而蓬勃向上毫不掩飾的名利心,野心寫在臉上的真性情,越作越有人愛。
綜藝需要這樣敢作敢鬧的女明星增加話題度,娛樂圈更需要這樣把欲望袒露無疑的人,增加熱鬧。
這樣縱然有其可貴之處。
但若娛樂圈全是這樣不掩飾的欲望,爭個你死我活才算常態,誰還能為藝術創作甘心坐冷板凳?
萬茜這樣戲紅人不紅的演員,在知乎問答上自嘲「萬年不紅的資深女演員」。
這位萬年不紅的女演員,履歷非常亮眼。
萬茜和胡歌搭檔,出演過《獵場》潑辣冷靜的職場女性熊青春;在電影《軍中樂園》中靠「妮妮」一角獲得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在《你好,瘋子》中,一人分飾五角,演技精湛被影視學院當做上課教材。
娛樂圈裡還有多少像萬茜這樣,有實力有能力,卻被遺忘在角落的「明珠」?
不過,他們「人淡如菊」或許是假,不摻和虛無縹緲的「紅」倒是真。
娛樂圈的「神」,多了也膩
娛樂圈喜歡造神,女神男神,有點技能傍身,就能被粉絲捧到「九重天」。
明星身上的煙火氣,在燈光、濾鏡和粉絲的「彩虹屁」中逐漸消失。
萬茜不同,她做著「演員」這份職業,和我們每一個人一樣——
會在某乎上提問搜羅好吃的美食;會看到喜歡的紀錄片、物美價廉的購書網站到處安利;
會一心想學摩託車,駕照考了三年才拿到手;會被合作過的導演親自吐槽「整個片場都是她槓鈴一般的笑聲」。
她在網絡上路過並留下她自己的「網絡足跡」,最終回歸生活的喜怒哀樂。
剝離影視劇中的戲劇人物,和綜藝上經過剪輯的呈現,萬茜的「網絡人格」,熟悉的就像任何一個網癮少女。
我們為什麼懷念,十年前微博剛剛興起時,明星們暢所欲言、無拘無束的互動?
為什麼我們分外喜歡,真實不做作的明星?
大概,沒有人會喜歡冰冷沒有溫度的「AI廣告推廣助手」,和永遠活在「精緻」背後的娛樂工業產品。
萬茜身上有很多明星沒有的,難得的真實感。
或許應該說,很多中年明星身上都有這樣的「煙火氣」,他們真實有血有肉。
不過話說回來,萬茜的「不紅」和她的真實是相輔相成,這種真實或許又促進她對生活的觀察和理解,反哺到影視劇中。
《南都娛樂》曾這樣評價她:
在這樣的演員面前,大紅、熱搜這些詞都顯得格外的俗氣了。
娛樂圈虛紅的泡沫,只能讓沒有實力明星從中獲利,萬茜這種類有演技的明星,紅了反而是一種負擔。
她也不是沒有「紅」的機會,《聲臨其境》配音許仕林,惟妙惟肖,《獵場》熊青春,活靈活現,金馬女配更值得大發通稿。
只不過,她沒有用這種手段,追求海市蜃樓的「紅」。
紅是明星之幸,不紅是演員之幸。
她寧願用演戲之餘的時間,花半年把6650塊碎片拼成8.4米的《清明上河圖》,再去某乎上相應問題上貢獻自己的拼圖技巧。
總之紅有紅的好處,不紅,生活X時間就是我的財富。
茶,慢慢品,路,悠悠走。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跟。
2016年,萬茜回答「作為一名不紅的演員是種怎樣的體驗?會忙什麼?」時,這麼寫道。
流量年代過去,「立得定,方見腳跟」,實力演員們等到了他們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