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系的莆仙地區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2020-12-14 莆田蔡老頭

1、莆田人口320萬,常年在外約100萬。是沿海省份唯一存在「空心村」、「老人村」現象的城市。莆田人無處不在,有外出經商傳統,在北京「莆田村」人口近10萬,上海近5萬,在村裡說普通話那是說外語。所以莆田人名聲在外!

2、在莆田,有城廂區,荔城區,秀嶼區,涵江區,北岸管委會,加上仙遊縣,但莆田民間是以城裡人,界外人,山裡人,仙遊人區分自己的,雖統稱莆仙地區,但莆田和仙遊互相瞧不上彼此。

3、在莆田,「摳藥膏」不是什麼藥品,其實是對莆田人在全國各地開辦民營醫院,即莆田系醫院這一行業和老闆的「總稱」。

4、在莆田,我莆田老家江口鎮是僑鄉,印尼首富陳江和就是莆田華僑,印尼最富的幾大家族均來自福建莆田、福清、泉州三地

5、在莆田,最大的產業是製鞋。產量高,利潤低,別看莆田仿鞋名聲在外,但一家千人鞋廠的利潤不如耐克賣千雙鞋的利潤

6、在莆田,娛樂場所名字都是用奢侈品牌命名,集中在荔城大道南湖公園對面,一排的酒吧會所,多少莆田富二代在這裡揮霍無處安放的躁動,目前因為佛教論壇將全面改造

7、在莆田,娛樂場所多集中在荔城大道和南門社區。包括酒樓、茶館,KTV,夜總會、桑拿城、酒吧、足摩、養生館,溫泉浴等等。

8、在莆田,南門社區是最有錢的社區,南門社區集中制涵蓋莆田各大酒店,地產,每年給社區裡的居民分紅,也是紅燈區最集中的地方

9、在莆田,安福小區不到200畝,卻承載著莆田10萬的直接就業人口(網貿、物流),50萬的間接(鞋廠)就業人口,目前安福電商城開始更名,以求脫胎換骨擺脫造假名頭。

11、在莆田,經過多年的經營積累,全國的民營醫院,木材,加油站,金銀飾品店,80%掌控在莆商手中。

12、在莆田,「王子」其實是「彎子」------坑蒙彎拐,不過這都是過去式。現在的「彎子」都是土豪大老闆,莆田經濟的頂梁柱,沒有了他們來人均,我還生活在GDP不到1000美金的絕對貧困線呢,所以感謝他們讓我提前過上了寬裕型的小康新生活……

13、在莆田,房價是泡沫,四線城而已,市區房價已經破一萬八,涵江城區破萬。

14、在莆田,最出名的是電子產業,電子表和石英鐘佔據世界上90%以上的產量。 以我老家涵江區為代表,這裡有一個中國高新技術開發區

15、在莆田,娶老婆聘金,鄉下貴,城裡便宜,越靠界外越貴;十八九歲最貴,23歲一過就貶值了。市區2萬,沿海10----60萬。這僅僅是2015年的行情。

16、在莆田,市中心有一座市民驕傲的小天安門!名曰古譙樓,屹立800年不倒。左邊有座供媽祖娘娘的文峰宮,歷史記載明萬曆年間,倭寇入侵屠殺,放火燒城三天,一片廢墟,唯文峰宮安然無恙,燈籠都未著火。神呀!萬民朝拜。古譙樓背後,有座三清殿,建築奇異,宋代書庫,國家級文物保護。

17、在莆田,除了湄洲島,九鯉湖,九龍谷,所有的旅遊景點是不收門票的。

18、在莆田,炒米粉、燉滷麵、燜豆腐、炸柴骨荔枝肉是四大特色名菜,炒米粉家裡宴客必備,後三個婚宴酒席必備。新加坡有著中國唯一一家以地域名稱命名的米其林星級餐廳——PUTIEN莆田餐廳

19、在莆田,是有3個動車站,莆田站,涵江站,仙遊站,不要坐錯了,離市區最近的莆田站到市區也得二十公裡,火車站打的超過5公裡都是議價的,所以莆田人不喜歡坐的士

20、很少有1元,2元的公交,莆田站到市區公交得交5元,跨區經常上10元,動不動過了6點就沒公交坐了

21、在莆田,有舊24景,新36景,南少林最名不副實,但相比泉州南少林,金庸更偏愛莆田南少林,金庸在其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中提到南少林,小說中描述南方莆田少林下院的武功與嵩山少林一脈相傳

22、在莆田,福建有諺語「好男不娶福州女,好女不嫁莆田男」,那是誤解:早年莆田男背井離鄉挑擔外出討生活,留女人在家千辛萬苦,還活守寡。現在莆田男發了,糠糟之妻不可棄,一般都拖家帶口出去拼社會。

23、在莆田,「林、陳」姓人口半天下。媽祖就是叫林默娘,陳姓其中以明代陳文龍狀元最出名,莆田的城隍廟現在供的神明就是他。

24、在莆田,迷信盛行,菩薩節、社公節,鬼節,反正很多,逢節就給菩薩「做戲」,不知道菩薩膩味沒有,會不會打呵欠,莆仙戲和京腔等被譽為活化石

25、在莆田,有個全國出名的廣化寺,佛學院,著名的學誠法師就是莆田仙遊人,不過後面出事了。19年10月世界佛教論壇就是在莆田舉行,莆田政府特地修建了會展中心,就是在為佛教論壇做準備。也為莆田經濟提升做出點貢獻

26、在莆田,重男輕女還是嚴重的,一定要生個男孩,特別是秀嶼,仙遊一帶

27、在莆田,莆田話是最難懂的語言,保留著文言文的說法,比如鍋叫鼎,筷子叫箸,吃飯叫食米,老師叫先生,學校叫學堂,公雞叫雞公,聽說滿大街的重慶雞公煲不是重慶人發明的,而是莆田人發明的…

28、在莆田,有全國獨有的兩顧習俗,就是兩口子結婚,需要一個孩子跟女方姓,一個孩子跟男方姓,雖是兩兄妹,但姐姐可能姓陳,弟弟可能姓蔡……

相關焦點

  • 讓全國人民都聽不懂的莆仙話,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語言
    殊不知,作為漢語七大語言之一的閩語其內部也是四分五裂的,有閩北語、閩東話、閩南語、閩中語和莆仙話。莆仙話又稱為興化話、莆田話,莆田本地人自稱本地話,主要流行於莆田市及其周邊部分鄉鎮,與其他兄弟語言無法有效溝通,福建省內部的各方言彼此間都不能有效溝通。
  • 莆田歌手 發行莆仙話專輯
    MV的大部分參演者都是莆田籍音樂人,並有莆田老年大學和莆田學院的部分學生,除了歌詞、對白全部是莆仙方言外,配樂也有莆仙傳統的「十音八樂」。在當晚的婚禮現場,《結婚了》播放後,賓客們歡呼聲不斷,大呼過癮。 市民小李告訴記者,去年自己結婚時,一位親戚曾在現場用莆仙話「喊四句」道賀,不少從外地來的同學都覺得非常有趣。
  • 《莆仙方言研究》:全面系統描寫莆仙話全貌
    《莆仙方言研究》一書分為「描寫篇」和「比較篇」兩個部分。前者以莆仙方言東海話為具體描寫分析的對象,詳細描寫莆仙方言的面貌,分為語音、詞彙、語法三個部分,基本框架是詳細的方言調查報告。莆仙方言以往還未發表過這樣一個全面系統的調查報告,系填補空白之作。  「比較篇」由一組系列性的專論構成。
  • 不是莆仙人卻說莆仙話!這裡曾是莆仙貨物的集散地
    不是莆仙人卻說莆仙話!這裡曾是莆仙貨物的集散地文:聞道 圖:木痴在福州永泰,一座繞水而過的千年古鎮,嵩口,這裡竟然還有10多個村落說莆仙話,鄉音未逝,莆仙人翻山越嶺,擇居於此,修建了天后宮,縱然千年已過,可那些在渡口出發的船隻,都會先拜過媽祖,祈求這一路平安。
  • 莆田的燕尾,探秘莆仙建築最靈動的一隅!
    但因為地域風格和匠師手法等因素影響,燕尾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風格體現,近乎每個縣都有細微的差別,所以結合燕尾來判斷建築屬地是一個易行的辦法。涵江江口,貢銀頭和燕尾在莆仙,屋脊兩端的處理方式主要有兩種,貢銀頭和燕尾。貢銀是莆人祭祀神明時焚化的草絮紙紮,為長方形盒狀。
  • 又一首莆仙方言歌曲火了,莆田人都來聽一聽!
    點藍色字關注「莆田旅遊網」導語近日,一首由韓偉菁作曲,秋生、林倩倩演唱的莆仙方言歌曲《我是莆田人》火遍朋友圈。這首歌曲由作家陳建輝創作,莆田藍海傳媒出品,寫出了莆田人重情重義、勤儉持家、頭腦靈活、孝順父母的品質,寫出了莆田人不忘本的心情和鄉愁。
  • 莆仙話有拼音了,想學的有福了
    莆仙話有拼音了,想學的有福了編輯:聞道 圖:石瞞宇莆仙話是中國最古老的聲音之一,現在莆田年輕一輩很多人都不會了。為保護好、運用好莆仙方言,今年莆田市政協牽頭,委託莆田學院組織專家學者編撰《莆仙方言大詞典》,近日,莆田方言和仙遊方言的拼音方案設計好了,這對於想學習莆仙方言的有心人來說,是個大福音。搶救莆仙話,時不我待
  • 躲在福州小弄堂的這口「莆仙味」,饞的讓人流口水
    文:聞道 圖:小旋蜂莆仙人在福州的故事可以說很久,官場交織,商貿往來,其中街巷美食的立足,也足見莆仙人在福州的發展蹤跡。歷史層層疊疊,無論相隔多遠,這一口莆仙味,恰恰是在最平凡的生活裡,歷久彌新。今日推薦在福州的一口「莆仙味」,各位看官,別嘴饞!
  • 莆仙傳統樂器製作技藝:守藝有成,創藝有方
    莆仙傳統樂器製作。東南網出品 東南網12月16日(本網記者 梁麗萍 楊超斌)莆仙傳統樂器製作技藝是莆田音樂與莆田傳統工藝的結晶,體現了莆田人民的智慧,工藝精湛。今年10月,莆仙傳統樂器製作技藝第七代傳承人陳篙松在自家作坊「金福樂器」店對面籌辦起了一個傳統樂器展廳,供路人、學生、音樂愛好者等參觀遊覽,以主動「走出去」的姿態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莆仙傳統器樂。 記者一行來到了「金福樂器」店。走進作坊,映入眼帘的是一間放滿八角琴、伬胡等各式莆仙特色傳統樂器以及各種製作工具的小店,亂中有序,古色古香。
  • 《莆仙方言大詞典》編撰 預計在2021年完成
    昨日,記者從莆田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獲悉,截至11月,該校《莆仙方言大詞典》編撰工作已收集1萬個左右詞條,目前正抓緊整理,同時進行注音、釋義等,預計在2021年完成。  據了解,今年3月初,《莆仙方言大詞典》編撰工作正式啟動。該項目由市政協委託莆田學院編撰,指定近年來承擔多項國家語委語言保護工程的文化與傳播學院中文系副教授黃國城主持該項目。
  • 莆仙方言諺語 反映出莆田人四大人生觀寓意深刻
    東南網4月15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小芳)莆仙方言諺語詼諧生動,形象表達生活哲理。4月9日P08版,本報為讀者解析了莆田人在農耕、氣象等方面的經典諺語,受到了讀者的關注熱捧,諺語也成了莆仙方言中讀者興趣最大的一部分內容。在今天的欄目中,一位老讀者用諺語概括了莆田人的四大人生觀。
  • 莆仙溫湯羊肉 美味飲譽四方
    莆仙地區有道出名的風味小吃——溫湯羊肉,常用作冷盤。「溫湯」這種做法為莆田獨創,既保證肉質鮮美,又不上火,且有冬補效果。溫湯羊肉也成為地道的莆仙風味小吃,外地遊客到莆田,品嘗到這種佳餚,才算不虛此行。 選擇上好公羊煮後溫於水缸 荔城區拱辰街道濠浦村郊下,有家三代都經營溫湯羊肉的老店。林師傅今年不到三十歲,但已有十幾年的手藝,他的手藝是從爺爺和父親那裡學來的。
  • 莆仙方言歌謠:句句瀰漫山川靈氣 字字散發泥土芬芳
    民謠是看不見的文化,也屬於原生態的「瀕危文化」,多位民俗專家提出,莆田方言歌謠保護工作應和保護莆仙戲列為同等重要的位置。為了讓民間歌謠重新走近人們的生活,讓打著鮮活烙印的鄉土文化源遠流長,莆仙方言歌謠該怎樣唱聊以慰鄉愁?鄉音 有聲記憶老而彌篤 憶鄉愁,贊故鄉,展群藝。
  • 莆田七旬老人為電影配莆仙話 練就贊句高手
    自己作詞現場喊贊說起黃添丁,上了一定年紀的莆仙人大概無人不識他。昨日上午,記者在秀嶼區笏石鎮壩津村見到了這位七旬老人。「五尺童,年青青,極活潑,蠻天真,辯善惡,有眼睛……」這是黃添丁前一晚寫下的小學生「三字經」,他用莆仙方言一口氣念完這50句,吐字清晰不加停頓。
  • 莆仙方言小品、折子戲、贊句都來了!這場文明巡演接地氣!將在全市...
    一起來感受這份光榮和夢想~莆仙方言小品、莆仙戲傳統折子戲、莆仙贊句表演、文明小戲、歌伴舞……7月11日晚,一場精神文明建設宣傳作品巡演本期系「林龍江杯」第四屆莆田市探訪感動網媒採風系列作品之一。主持人:莆田市廣播電視中心何莉莉、周懷勤巡演視頻來了!
  • 莆仙方言「肺花大開」表示心情好 俗語寓有至理
    也許沒有人會聯想到,這個帶著器官字眼的莆仙方言詞語,所表達的意思是「高興」。像這樣的詞語或者諺語,莆仙方言中還有很多,都表達出人們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觀察,可以說是莆仙人民智慧的結晶。專家表示這類的方言諺語還有很多,如「雞曝腿」要「做大水」包羅了氣象、農時等天文地理常識,是古人傳下來的寶貴經驗。
  • 消逝事物 莆仙話裡能尋跡
    現在通行的莆仙話中,就可以找到一些已經消逝事物的蹤跡。 「學堂邊 讀無書」 讀者吳先生昨日致電海都報新聞熱線,與記者分享了莆仙當地不少已經不見、但在方言使用上還未消逝的事物。吳先生告訴記者,礱是一種磨谷去殼的工具,一直使用到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碾米機出現後,礱才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不過莆仙方言中,還保存它的蹤跡。碾米脫谷後留下的穀殼,在莆仙仍稱為「礱糠」。
  • 莆田系的珠寶江湖
    起源莆田,是福建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古稱「興化」,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城。據史料記載,自唐以來,該地區共誕出2345名進士,12名狀元,14名宰相。從地理位置上看,莆田三面靠山,一面臨海。這座南北走向的狹長城市,距離海邊不到40公裡。
  • 一碗「莆仙滷麵」帶您了解莆仙美食文化與魅力
    傳承至今日的「莆仙滷麵」更是代表著莆仙地方特色風味的一種「禮食」,是莆仙地區「逢年過節、婚宴、壽宴、貴賓招待」等大小宴席必備的一道代表著莆仙特色風味的佳餚。莆仙滷麵雖說「南方出米、北方產麥」決定了南、北方人的飲食習慣,但卻絲毫不影響莆仙人對「莆仙滷麵」執著般的喜愛與深厚的感情。
  • 莆田滷麵,莆田燜豆腐,幹燜羊肉莆田人都愛的味道莆之味
    集美孫厝莆之味,來這裡可以吃到莆田滷麵,莆仙套腸,莆田燜豆腐,幹燜羊肉等莆田特色菜;脆嫩香醇的幹燜羊肉,樸實鮮美的莆田滷麵,鮮香可口的莆田燜豆腐,吃到莆田家常美味真是滿足。莆田燜豆腐這道莆田燜豆腐裡透著海鮮的鮮美、肉的香氣,鮮美鬆軟。但也是道費時費工的菜,香菇,肉沫,蝦米,乾貝,海蠣同炒,加水煮開後放入豆腐碎燜煮,最後倒入雞蛋液,這樣一道燜豆腐就大功告成。看起來簡單清淡,實際上鮮美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