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幻蘑菇刷屏!專家:野生蘑菇中毒死亡率高達20%

2020-12-11 人民日報海外網

每逢夏季,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屢屢發生,甚至有人為尋求刺激專門購買特定種類蘑菇,以求達到致幻目的。中毒防治專家提醒,蘑菇中毒沒有特效解毒劑,購買食用蘑菇時要做到「不確定的不吃、不認識的不吃」。

「以身試毒」容易傷人傷己

日前,「雲南吃菌中毒死亡人數超過新冠」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根據云南省衛健委發布的數據,從2020年5月至7月20日,雲南省已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12人死亡。而截至目前,雲南省累計因新冠肺炎死亡的病例僅為2例。

儘管數字駭人,但仍有不少尋求刺激者因好奇「以身試險」。近來,食用蘑菇中毒致幻的新聞也屢屢刷屏,許多交流致幻經驗的帖子引來熱議。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副研究員李海蛟介紹,我國毒蘑菇種類豐富,目前已發現將近500種。在網絡上引發熱議的是一類牛肝菌科蘑菇。

「目前,它的毒素和致病機理尚不清楚,但通過一些案例可以看出,這類蘑菇如果烹飪不徹底,可能會產生『幻覺』。」

李海蛟表示,雖然在與臨床醫生溝通的過程中,沒有發現這種野生蘑菇給患者帶來嚴重的臟器損傷,但這種尋求刺激「以身試毒」的行為是必須被制止的。

「人在中毒致幻的情況下是難以控制行為的,很容易出現傷人傷己的情況。」

目前正處於蘑菇中毒「高峰期」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急診醫學教授、知名專家鄧躍林在接受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採訪時介紹,蘑菇中毒在臨床上分為七種類型,包括胃腸炎型、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橫紋肌溶解型和光敏性皮炎型。其中比較嚴重的後果包括肝腎衰竭、意識錯亂、幻覺、抽搐昏迷、溶血症狀等。

鄧躍林介紹,食用後產生幻覺的菌菇,通常含有裸蓋菇素。目前研究發現大約有200多種蘑菇含有裸蓋菇素,包括裸蓋傘屬、斑褶菇屬、錐蓋傘屬和裸傘屬等幾個屬的很多種類。這類毒蘑菇服用後,除了精神症狀以外,通常還會引起噁心、嘔吐、血壓升高等症狀,嚴重者還會產生抽搐,並造成腦損傷。

李海蛟指出,一年中,蘑菇中毒有兩個「高峰期」。

4月至7月,是劇毒鵝膏中毒的高發時期,此類中毒極易引起肝衰竭,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死亡;

6月至8月,是劇毒的亞稀褶紅菇中毒的高發期,此類中毒可以引起橫紋肌溶解、急性血管內溶血和多器官衰竭。

蘑菇中毒缺乏特效解毒劑

每到夏季,在雲南、貴州、四川、湖南等南方地區,菌菇中毒的情況時有發生,在北京地區也會零星散發。北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科博士生導師宋玉果介紹,近年,在北京房山地區就出現過多例誤食菌菇中毒,並導致死亡的案例。

宋玉果表示,根據對以往蘑菇中毒事件分析,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死亡率在20%左右,在食源性中毒性疾病中算是較高的。而這類中毒也是缺乏特效治療辦法的。

「缺乏特效治療辦法並不是說到了醫院不能治療,而是指它沒有特效的解毒劑。」宋玉果說,吃蘑菇中毒後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而患者到了醫院,首先要做的就是阻止毒素繼續吸收,並促進它的代謝和排出,如:洗胃、導洩等等。「在治療上,我們會根據不同情況進行生命支持,幫助患者度過危險期,恢復身體臟器功能。」

宋玉果介紹,蘑菇中毒大多發生在家庭,偶爾也出現在飯店、食堂,它與藥物中毒不同,往往有一個相對較長的潛伏期。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後發生不適,及時就醫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沒經驗不要嘗試採食野生蘑菇

兩位醫生都提到,在臨床上,大多數患者都是誤食有毒蘑菇造成中毒送醫,「往往是常常採食蘑菇的人更容易放鬆警惕。」

事實上,蘑菇種類眾多,大多數人對它缺乏專業性識別知識,對有無毒性常常是通過形態、色澤、表面分泌物等表觀特徵進行判斷,這種鑑別方式往往會出現誤差。要想減少中毒發生,預防是最根本的,要做到不確定的不吃、不認識的不吃。

「今年,截至目前,中國疾控中心已經處理了近300起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中毒人數超過800人。」李海蛟指出,目前,我國已是食用菌栽培的世界第一大國,栽培種類繁多。人們常食用的菌菇種類,如香菇、平菇、木耳、金針菇等,都已實現大規模栽培,安全性有保障。他強烈建議,沒有採摘經驗者不要採食野生蘑菇。(記者 孫樂琪)

圖片來源:北晚新視覺

相關焦點

  • 蘑菇中毒易致幻 有人竟「以身試毒」
    有人竟然為尋求刺激專門購買特定種類蘑菇,以求達到致幻目的。專家提醒,蘑菇中毒沒有特效解毒劑,購買食用蘑菇時要做到「不確定的不吃、不認識的不吃」。「以身試毒」尋求刺激最近,「雲南吃菌中毒死亡人數超過新冠」的話題上了熱搜。
  • 野生蘑菇中毒風險提示
    近期,由於氣溫高、雨水多,野生蘑菇生長旺盛,農民素有採摘、食用野生菌類的習慣,而毒菌類混淆其中,誤食後會導致嚴重中毒,危及生命。2、對消費者的提示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專業機構和人員幫助,目前沒有簡單易行的鑑別方法,民間流傳著一些識別方法經證明並不可靠,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採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購買個人採摘售賣的蘑菇
  • 食用蘑菇中毒易致幻 有人竟去「以身試毒」
    有人竟然為尋求刺激專門購買特定種類蘑菇,以求達到致幻目的。專家提醒,蘑菇中毒沒有特效解毒劑,購買食用蘑菇時要做到「不確定的不吃、不認識的不吃」。 「以身試毒」尋求刺激 最近,「雲南吃菌中毒死亡人數超過新冠」的話題上了熱搜。
  • 想體驗「毒蘑菇致幻」?千萬別拿生命開玩笑
    7月25日,雲南省衛生健康委發布消息:從2020年5月至7月20日,雲南省已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12人死亡。累計成功救治中毒患者2000餘人。而根據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截至2020年8月1日,雲南省累計因新冠病毒肺炎死亡的病例為2例。
  • 謹防野生蘑菇中毒
    為了您的生命安全,千萬不要採摘、購買、食用野生蘑菇,確保不發生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故。1、充分認識毒蘑菇的危害。毒蘑菇毒性成分複雜,中毒表現各異,主要有噁心、嘔吐、流涎、流淚、精神錯亂、急性貧血、黃疸、臟器損害等,嚴重者可死亡。食用毒蘑菇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目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2、切勿採、食野生蘑菇。
  • 雲南一女子吃野蘑菇中毒致幻躺病床唱忐忑
    雲南一女子吃野蘑菇中毒致幻躺病床唱忐忑 2020-07-28 10:19:05  來源:荔直播
  • 毒蘑菇致幻也能線下體驗?醫生:別拿生命開玩笑
    每逢菌子季,雲南的各種野生菌便成了必吃的美味,但吃毒菌子中毒的新聞也隨之刷屏。當地有關部門每年從野生菌上市就要發布各種預警和科普,也是操碎了心。 但即使這樣,還是會有人在看到吃蘑菇中毒致幻能有小人跳舞、能欣賞大片的新聞後,忍不住動起親身體驗一把的「歪心思」。
  • 「毒蘑菇致幻」也想玩線下體驗,醫生:別拿生命開玩笑
    本文轉自【北京頭條客戶端】;每逢菌子季,雲南的各種野生菌便成了必吃的美味,但吃毒菌子中毒的新聞也隨之刷屏。當地有關部門每年從野生菌上市就要發布各種預警和科普,也是操碎了心。但即使這樣,還是會有人在看到吃蘑菇中毒致幻能有小人跳舞、能欣賞大片的新聞後,忍不住動起親身體驗一把的「歪心思」。
  • 吃野蘑菇中毒致幻躺病床唱忐忑 說看到了小人國、小精靈
    吃野蘑菇中毒致幻躺病床唱忐忑 說看到了小人國、小精靈時間:2020-07-28 11:0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吃野蘑菇中毒致幻躺病床唱忐忑 說看到了小人國、小精靈 近日,雲南曲靖,一女子吃野生蘑菇後中毒致幻,被送醫治療,竟躺在病床上唱起了《忐忑》!
  • 致幻毒蘑菇突然受追捧 醫生緊急提醒:致死率達80%
    每逢菌子季,雲南的各種野生菌便成了必吃的美味,但吃毒菌子中毒的新聞也隨之刷屏。當地有關部門每年從野生菌上市就要發布各種預警和科普,也是操碎了心。  但即使這樣,還是會有人在看到吃蘑菇中毒致幻能有小人跳舞、能欣賞大片的新聞後,忍不住動起親身體驗一把的「歪心思」。
  • 湖南有毒野生蘑菇嚴防控 教你如何辨別毒蘑菇
    湖南將加強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故防控  記者14日從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獲悉,針對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導致中毒事故頻發的情況,該省將加強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故防控,堅決遏止事故多發頻發態勢  湖南省食安辦要求,各地要以「有毒野生蘑菇防控」為主題,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集中開展宣傳月活動,在高發地區入山口、村宣傳欄、農村集市等地,通過設立警示牌、群發簡訊、刷寫標語、分發宣傳單等形式,提示村(居)民不要隨意採摘不明品種野生蘑菇,增強防控意識;要定人定時對城鄉野生菌交易市場進行監督檢查,嚴防有毒野生菌流入餐桌;各級醫療機構要增強對蘑菇中毒的診斷、救治能力,努力降低因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引起中毒的病死率
  • 江夏一家六口吃野生蘑菇中毒
    根據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患者臨床表現和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診斷,初步判定為一起誤食毒蘑菇食物中毒事件。7月6日,武漢市疾控中心專家發出警示,今年已發生多起悲劇,野生蘑菇千萬別亂吃。    根據患者口述,有關人員在其居住的小區綠化草坪中發現了採食的蘑菇。據悉,武漢市毒蘑菇中毒主要發生在遠城區,因遠城區多植物園、山丘、森林,是毒蘑菇迅速生長的環境。
  • 小米蘑菇同吃會中毒?這些蘑菇不能吃
    而且蘑菇和小米、大黃米也千萬不可同吃,會產生一種毒素,醫院治不好,後果很嚴重。」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專家阮光鋒表示,該消息將蘑菇中毒的罪魁禍首歸咎於「食物相剋」,實際上,這跟食物相剋沒有一點關係,極大可能是誤食了有毒蘑菇。  其實,食物相剋的說法在民間向來流行,但其並沒有得到科學證實。
  • 春季小心野生毒蘑菇、河豚魚中毒!
    金羊網訊 記者馬燦報導:春曖花開時節,菌類迅速生長,又到了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高發季節!此外,河豚魚也開始產卵,其毒性極強。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廣大市民,為了您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請不採(捕)、不買賣、不製作和不食用野生蘑菇和河豚魚。專家表示,毒蘑菇又稱毒蕈,在我國生長分布廣泛,約有100多種,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餘種。
  • 野生蘑菇別亂吃,有的毒蘑菇致死率高達80%!
    毒蘑菇又稱毒蕈(dú xùn),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實體食用後對人或畜禽產生中毒反應的物種。野生蘑菇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長,但毒蘑菇的發生季節主要集中在6-9月,由於部分有毒的野生蘑菇與平常的可食用蘑菇在形態上很相似難以區分,因此容易導致誤食進而引起中毒。
  • 四川敘永一家人出現毒蘑菇誤食悲劇,不要亂吃野生蘑菇了!
    ,醫院急診科每年都會接診因吃野生蘑菇中毒的患者。誤食毒蘑菇,肝損害型中毒最為兇險,表現為噁心、嘔吐、肝區疼痛等症狀,部分患者可能會伴有精神症狀。目前對有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 「判斷蘑菇有沒有毒,光看顏色和形狀不靠譜。」林勇表示,當患者不小心誤食了毒蘑菇後,自我急救可採用催吐方法,壓迫舌根或飲用大量淡鹽水來催吐。
  • 揚州驚現「致幻蘑菇」,小心有毒
    蘑菇,喜歡陰暗潮溼的環境。夏季的雨後,正是各種蘑菇「冒出來」的季節。每年揚州的梅雨季,野外都會長出不少野蘑菇。蘑菇專家提醒,野蘑菇最好不要採食。昨天,記者還在野外採到了一種「致幻蘑菇」(有毒,可致幻)。
  • 一家吃野生菌中毒 15種野生蘑菇不要吃!
    一家吃野生菌中毒:因為食用撿來的野生菌,廣元少年陳凱一家三口中毒入院,母親更因病情加重不幸去世。  夏天潮溼的環境讓路邊樹下、公園草地上以及野外讓野生蘑菇開始瘋長,吸引了很多人去採摘。小編要提醒大家:每年因為吃菌子中毒的事件很多。以下這些常見的野生蘑菇有毒,千萬別吃。  1.毒蠅傘  毒蠅傘因可以毒殺蒼蠅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蠅鹼、毒蠅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傘素等。
  • 美味背後的危險:路邊的蘑菇你不要採 青島已有市民因採食野生蘑菇...
    專家 >>>最怕別人來問這種蘑菇有毒嗎在青島八大關景區,記者在綠化帶內看到不少紅色、長相漂亮的蘑菇,然後記者通過百度搜圖搜索找到了諸多外觀一樣的蘑菇,例如毒紅菇(又稱棺材蓋蘑菇)、小胭脂菌、紅菇等,儘管記者多次報導過野生蘑菇,對於它的準確名稱和是否有毒,記者也沒有絕對把握
  • 江西一村20人吃野生蘑菇中毒 提醒:勿食用野菇
    而近日,南昌又發生了一起類似事件,這次「中招」人數較多,同村有近20人因食用採摘的野生蘑菇而中毒,其中幾名症狀較重的患者正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重症監護室治療。年年採蘑菇吃 今年卻中毒了此次事件要從今年6月2日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