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都喜歡吃大醬,只要有一碗大醬,就可以蘸遍一切食物。大醬是東北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調料,看著貌不驚人,卻相當的有滋味,掌握著在五湖四海東北人的味蕾。
大醬是經過發酵的,發酵充分之後,做出來的大醬香味濃鬱,可以直接拿來蘸蔥吃,也可以蘸黃瓜、生菜、大蒜和大白菜。東北人可以把很多蔬菜蘸著大醬吃,也可以用大醬做泡菜吃。
東北大醬的做法在每年的臘月先做好引子,用玉米面和黃豆面1:1混合,炒至微黃,然後用開水燙麵,做成窩頭。接著用紙盒子包起來,放在廚房的角落裡發酵,乾濕度適中,不能凍壞了。第二年春天的時候,也就是三四月份的時候拿出來,用刷子將表面洗刷乾淨,掰成小塊放在陽光下曬一曬。接著煮一鍋黃豆,放涼了之後加入引子,一起剁碎。放入乾淨的醬缸中,豆子和鹽分次放入。大概已經豆子加4兩鹽。最後用紗布將醬缸封口,裹嚴實了,放在陽光下面發酵,每天用耙子搗杵,加快發酵過程,大概發酵一個月就可以了。
大醬作為滿族的一種傳統美食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述到隋唐時期,所以東北一直被視為大醬的故鄉。但根據記載,漢朝班固的《漢武帝內傳》中,記西王母下人間見漢武帝,其中記西王母告訴武帝,說神藥上有「連珠雲醬」、「玉津金醬」,還有「無靈之醬」。有制醬法是西王母傳與人間的說法。西王母下凡只是傳說。還有一個說法,創造醬的是周公。周公即是叔旦,周武王的弟弟,曾助武王滅商。但《周禮》中已有「百醬」之說,在周朝之前就該有醬製成了。還有史書記載,朱瑞熙的《遼宋西夏金社會史》中有講到說:」醬,八珍主人也,醋,食總管也。」這樣看來,醬和醋都是在宋朝時很重要的調味品。」
大醬除了可以調節食物的鹹淡,從營養學角度上來說也可以為人體補充植物蛋白。採用了大豆為主原料,而大豆具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大豆作為健康食品重新贏得世人關注,還被人們稱之為『長在田裡的肉食』。大豆不僅是營養價值高的食物,而且也是具有很多功效的食物。特別是大豆富含不會增加膽固醇的植物蛋白,對動脈硬化、心臟病有顧慮的人也可以大膽食用,而且他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感謝您閱讀我的文章,歡迎您收藏、評論、關注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