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地區,提起一年四季都離不開的食物,那必然是東北大醬,這是許多人一輩子都離不開的食物。
你要問為什麼這麼喜歡大醬,有人說:「不吃大醬幹活都沒勁」。大蔥蘸醬來個白菜心,啃個餅子饅頭,啥都沒有把大醬拌米飯或粥也能歹飽哈哈哈哈!
提起重慶,首先想到的就是誘人的重慶火鍋;說起杭州,總是喜歡杭幫菜的細膩和甜點;如果去到山西,感覺周圍都是醋酸味……那來到東北又是什麼味道呢?
提到北方菜餚,當然首先想到的就是重油重鹽。東北有它的獨特之處,醬骨頭、燉魚、燉菜、蘸醬菜……東北人的餐桌,始終離不開一種味道,那就是醬香味。
畢竟在東北人眼中,沒有大醬的東北菜是沒有靈魂的,大醬幾乎是家家必備、餐餐必有的。
以前的時候,東北人家,幾乎每家院子裡都會有一口醬缸,每年都會自己在家裡下醬。
電視劇《鄉村愛情》中就曾有一幕,劉能燙傷了去看醫生,小瀋陽給開的處方居然是把大醬塗抹在燙傷的地方——這也引起了很多小夥伴的共鳴,小的時候磕到了、燙到了、或者被蟲子咬了,大人們往往就會一句:「沒事,抹點大醬,一會就好了。」
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也看得出來,大醬真的是深入到東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東北,下醬永遠是重中之重,是東北人家極為重視的一件事,畢竟下好一缸醬也是十分考驗下醬技術的。
下醬感覺好像是個挺簡單的事情,但其實要想下出一缸好醬,真的考驗下醬人的技術。在東北有句俗語:「男怕抹炕,女怕下醬。」下醬就像是對主婦們的一道考試題。
什麼時候下醬、多少鹽、多少水、比例是多少,怎麼晾曬......一道道工序都是考驗,一不小心,這缸醬就變成了「臭名遠揚」的臭醬了!
別看只是一碗大醬,感覺平平無奇,東北人卻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把大醬吃出了花,也讓大醬成為了許多東北菜餚的靈魂。
其實在東北人眼中,大醬就和我們吃的老乾媽、蒜蓉辣醬是一樣的,都是用阿里下飯的。其實,在很多東北人家,日常都會在飯桌上擺上一盤大醬,想吃了就沾點,也是十分下飯。
有的人不喜歡直接吃生的大醬,感覺味道怪怪的,這個時候就可以把大醬炒熟了,加入到菜餚裡。簡單的和雞蛋、蔥花一組合,一碗鮮香的雞蛋醬就出爐了,也可以做成肉醬、辣椒醬,口味嘛,完全可以自己選擇的。
在東北,大醬還有一種比較特別的吃法,也是和雞蛋搭配,雞蛋和大醬攪勻,再加上切好的辣椒,直接隔水蒸熟,就是一道東北名菜---雞蛋燜子。
大醬無論怎麼吃,最最家常的還是蘸醬菜。
東北人一整年,春夏秋冬四季各種時令蔬菜均可以蘸醬來吃。
春天的各種野菜逃不過東北人的胃,配著大醬更是爽口;到了夏天,各種綠色蔬菜,黃瓜、生菜、蔥、辣椒......讓人食慾大開;秋冬時節的白菜、蔥、蘿蔔也擺脫不了蘸大醬的命運;還有那經典搭配----各種豆製品,幾乎你能想到的菜,東北人都可以用來蘸大醬。
大餅卷醬這種吃法,在全國不少地方都有,並不稀奇;而如果沒有大餅,而是將一張豆腐皮抹上大醬,放上小蔥再捲起來吃,是不是立馬感受到了東北味。
更有東北特色的則是「打飯包兒」,也叫「菜包兒」。就是將米飯、雞蛋醬和炒菜用生菜葉、白菜葉或者紫蘇葉包好,用手捧著吃。
除了當個佐餐神器,大醬也是出現在了很多東北菜餚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東北,很多燉菜就會把醬做為主調味料,比如醬茄子、醬豆腐、醬蛤蟆……還有東北名菜「得莫利燉魚」也是離不開大醬的。
鯰魚燉茄子、豬肉燉粉條,這類菜餚在爆炒之前都要用到大醬,調味、增香,再平凡的食材都可以吃出不一樣的味道。
除此之外,在東北很多地區也有喝大醬湯的習慣。
對於東北人來說,這大醬能生吃、炒菜、燉菜、煮湯,變著花樣吃,一年都不膩,大醬真的是已經滲入到東北人的日常生活中了。